福厚老和尚坐缸3年真身不腐 预计春节前塑成金身 八百多年前的宏伟大殿与金代五绝,就藏在朔州这座并不出名的寺中

福厚老和尚坐缸三年真身不腐 圆满开缸成“肉身菩萨”●追踪

昨起“妆佛” 预计春节前塑成金身

福厚老和尚坐缸3年真身不腐 预计春节前塑成金身

前日福厚老和尚金身开缸后,工作人员为其除去身上衣物。

早报讯(早报记者 颜雅婷 潘登 文\图)泉州崇福寺福厚老和尚往生后,坐缸三年成“金刚不坏之体”(又称“肉身菩萨”、“肉身佛”),此事经早报及官方微信报道后,再度引发人们对于“肉身佛”的极大关注,更有附近城市的信众慕名而来,希望能瞻仰“肉身佛”真容。

昨日记者从普照寺了解到,为长久地、更好地保存福厚老和尚“金刚不坏之体”,寺里请来九华山“肉身佛”制作服务队吴德玉师傅塑金身(闽南也叫“妆佛”),昨已开始进行第一道工序,预计春节前可完成。

【“妆佛”最新进展】

涂漆 裹布 贴金 预计春节前塑成金身

昨天一早,就有市民慕名驱车来到紫帽山普照寺,希望一睹“肉身佛”真容,但却扑了个空。普照寺祖堂里供奉的福厚老和尚肉身不见了?经询问才知,老和尚肉身已请入专门的房间里,由九华山的吴德玉师傅和同伴着手塑金身。

昨天上午,吴德玉和同伴对老和尚“金刚不坏之身”进行酒精消毒。从事“肉身佛”制作三十余年的吴德玉告诉记者,在他所见过的出缸“肉身佛”中,福厚老和尚“金刚不坏之身”可谓圆满,“自然弓背盘坐体态好,骨骼还略有弹性”。

吴德玉表示,为福厚老和尚塑金身,仅需对手臂、腿部等处用砖灰、瓦灰进行简单修补,无需再将其塑泥,即可贴金,“这才是最自然、真实的肉身菩萨”。

福厚老和尚坐缸3年真身不腐 预计春节前塑成金身

用酒精为金身擦拭消毒

【缘何供奉于普照寺】

普照寺为崇福寺祖庭 福厚老和尚曾任监院

福厚老和尚一辈子几乎都在崇福寺,缘何往生封缸后,却请到紫帽山里的普照寺供奉?

泉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崇福寺方丈释理任介绍,这得从福厚老和尚的师父——妙月老和尚说起。早年,妙月于普照寺参禅习武,后为重兴崇福寺,受礼请为崇福寺住持。因此,普照寺为崇福寺祖庭,一脉相承。福厚13岁时,到普照寺礼妙月和尚为师,17岁依其披剃出家,一直在崇福寺修行,曾任崇福寺监院、首座,其间,又曾短暂任普照寺监院,重修普照寺。

2012年6月,福厚老和尚往生后,崇福寺发愿将其塑成“肉身佛”,在封缸仪式后,请入紫帽山里普照寺祖堂内室供奉,“这里清幽僻静,也符合老和尚喜静的个性”。

普照寺住持振宇法师表示,待福厚老和尚“妆佛”完成后,将在普照寺供奉一段时间,后再请回崇福寺,供信众瞻仰、朝拜。

福厚老和尚坐缸3年真身不腐 预计春节前塑成金身

【采取哪些安保措施】

崇福寺将加强保护 可在殿内设置监控

2015年3月,匈牙利博物馆展出一尊千年佛像,内藏有一名高僧遗骸,后经我国文物部门确认,该佛像系三明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1995年被盗的章公祖师像,由此引发阳春村村民跨国追索行。

目前,大田县阳春村村民追索“肉身坐佛”起诉荷兰收藏家跨国诉讼案已经在三明市中院正式立案受理,标志着“章公祖师”肉身坐佛跨国诉讼正式启动;同时律师团律师代表刘洋将于近期前往荷兰,在当地法院提起诉讼。

有了章公祖师像被盗这一前车之鉴,不少市民关注,福厚老和尚金身塑成后将会采取哪些安保措施。

崇福寺方丈释理任表示,福厚老和尚金身塑成之后将供奉于该寺,寺内将加强保护,而且平时僧人都住在寺里,安保还是比较有保障的。泉州佛教协会副会长吴松柏建议,出于安全考虑,可在供奉“肉身佛”的殿内设置监控措施,也可为“肉身佛”加装玻璃框。

常觉法师圆寂后在南安雪峰寺坐龛荼毗

崇福寺常觉法师圆寂火化

舍利子分部分由台湾弟子请回供奉

2006年,崇福寺常觉法师圆寂,后在南安雪峰寺坐龛荼毗,得舍利子,早报记者曾全程记录。但据了解,常觉法师的舍利子分部分由其台湾弟子请回台湾供养。

崇福寺方丈释理任介绍,常觉法师为泉州晋江人,曾在崇福寺修行,后到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弘法,依止印顺大师,特别是在台湾期间,曾执教台湾文化大学中华佛教研究所。“他尊崇福寺为祖庭。”见崇福寺年久失修,常觉法师从台湾募集资金,率门徒返泉,担起祖庭重兴之责。

“常觉法师满腹经纶,又善言辞,十分难得。”晚年,常觉法师从台湾回来后一直住在崇福寺。释理任介绍,2006年常觉法师圆寂时,他的学生、信众们纷纷从台湾、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赶来泉州参加追思赞颂法会,法师坐龛荼毗后所得舍利子,由其台湾弟子分部分请回台湾供养。目前,崇福寺中,供奉常觉法师生前照片。

早前报道

普照寺福厚老和尚坐缸3年肉身不腐 寺庙将塑金身

福厚老和尚法相

福厚老和尚坐缸三年肉身不腐

闽南网1月11日讯 昨日上午,泉州晋江紫帽山上的普照寺,福厚老和尚的开缸仪式在此举行,一个多月后,他的肉身将塑金身,泉州将再添一尊肉身佛。

所谓“开缸”,指的是佛教中的僧人圆寂后举行的一种仪式,包括坐缸、封缸、开缸三个主要环节。2012年,福厚老和尚以94岁高龄圆寂,出于尊敬,普照寺决定以“坐缸”之礼来收敛他的遗体,安放在普照寺祖堂东单内室。昨日开缸后,福厚老和尚体态依然,眉毛、胡须隐隐可见。

一生极其简朴 心肠慈悲备受尊敬

泉州紫帽山普照寺住持振宇师父称,福厚老和尚1919年生于晋江青阳,13岁在泉州崇福寺剃度出家,拜妙月和尚为师。福厚老和尚日常喜静,潜心修行,很少与外界接触,心肠慈悲,备受后辈修行者尊敬,后辈皆号之为“密行尊者”,2012年农历六月初十早上7点左右,老和尚以94岁高龄圆寂。

普照寺曾是妙月和尚练功修行的地方,福厚老和尚后来也担任过普照寺的监院。在崇福寺圆寂5天后,福厚老和尚的肉身被搬至普照寺。由于他修为较高,普照寺决定以“坐缸”之礼收敛他的遗体,将他以盘腿坐姿封入缸中。

福厚老和尚往生前的十来年,都是徒弟蒋玉凤在照顾。蒋玉风说,福厚老师父一生极其简朴,几十年来,每天只吃一块豆腐和地瓜粥,衣服也只有几件,能做的事情都是自己亲自动手。师傅往生前一个多月,每天只吃半碗粥,往生十几天前,不再吃东西,一天喝的水加起来不超过半汤匙。

》》揭秘"肉身佛"由来

》》“肉身佛”流失海外

》》乡土文物保护遇难题

离开繁峙,沿着滹沱河上游谷地一路向西,到代县折而向北,出雁门关,便来到关外第一城朔州城。

雁北大寺

朔州,坐落在雁北桑干河边,秦汉时期为马邑县,秦将蒙恬在此处围城养马,遂有此名。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第一战,所谓的马邑之谋,就在此处。这里正好处于中原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缓冲地带,其文化也体现着农耕与游牧两种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这一点在辽宋金的时代尤为明显,遗留下来的建筑便是明证。我们来此,就是要探访这里的一座大型寺院:崇福寺,尚存有两座金代遗构。

八百多年前的宏伟大殿与金代五绝,就藏在朔州这座并不出名的寺中

辽金时期,统治者崇尚佛教,雁北地区的辽金建筑遗存的数量和样式都颇为丰富,现存的几座金代大型木构建筑也都在这一带。就体量来说,大同华严寺的大雄宝殿排第一,第二就是崇福寺的这座巨构弥陀殿。而弥陀殿的珍贵绝不止于此,其所谓的「金代五绝」,保留了金代遗留下来的诸多做法,在国内确是难得一见。

据明清碑记与朔州志记载,崇福寺最早由唐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旨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 665 年)建造,到了辽代被官府占据,成为林太师的衙署,时称林衙署,后在辽统和年间又复改为僧舍,名曰林衙寺。金灭辽后,崇尚佛法的金熙宗命开国侯翟昭度于皇统三年(公元 1143 年)在大雄宝殿以北修建弥陀殿,随后又建观音殿,这俩金构也一直留存至今。当时的寺院修缮一新,规模恢弘,金天德二年(公元 1150 年),海陵王完颜亮赐额「崇福禅寺」,简称「崇福寺」,沿用至今。元末明初,寺院被用作粮仓,建筑倾颓。明洪武十六年,永平侯谢成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重建,现存的千佛阁、钟鼓楼等建筑即为此时所建。清代寺院衰落,建设不多,主要是对部分建筑做一些修缮和改造。

明清遗存

崇福寺现存规模不小,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排布着山门、金刚殿、千佛阁、大雄宝殿、弥陀殿和观音殿。除弥陀殿与观音殿为金代原构外,其他皆为明清所建。而明代以前的碑记几乎无存,我们也无从得知其金代鼎盛时的样貌,好在弥陀殿的留存尚能让我们一瞥当时的辉煌。

八百多年前的宏伟大殿与金代五绝,就藏在朔州这座并不出名的寺中

崇福寺平面图(图:刘京婧)

崇福寺的山门就在马路北侧,根据匾额题记,为清乾隆七年重建。现存台基为明初遗物,明代山门尚有五间,而现存山门仅及三间,说明清代此处佛教势力已趋衰落,香火钱已经不够修大房子了。

八百多年前的宏伟大殿与金代五绝,就藏在朔州这座并不出名的寺中

崇福寺山门

山门匾额,上有题记「乾隆壬戌年孟冬榖旦立」

千佛阁为明初所建,清代有所修葺,原名藏经阁,当时用来储藏寺内大藏经(现已不存)。这座颇为精致的小楼阁,周围有一圈环廊,下层隔扇门周围装竖向木板,上雕饰壶门。千佛阁前面的钟鼓楼也为明初所建,二层木板壶门歇山顶,透出几分小巧。

千佛阁


鼓楼

千佛阁后是五间的大雄宝殿,为明代所建,清代修葺。大殿立于台基之上,前有月台,但体量并不大。明间和次间的门窗均雕饰壶门,内有三世佛的明代贴金彩塑,水平一般。

大雄宝殿

金代巨构的高潮

绕过大雄宝殿,一座七开间巨构赫然出现在眼前,我知道,真正的高潮来了。

弥陀殿

弥陀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椽,非常高大,又立于 2.5 米高的台基之上,再加上前面的大面积月台,恢弘之势扑面而来,瞬间镇住了我们。

这座经典金代大殿的断代来源于明间脊槫上皇统三年(公元 1143 年)的题记。后世修缮较少,其木构件和做法基本保留了下来。除了大木作以外,屋顶的琉璃、中间五间的隔扇门和明间门上方的大匾额,全都是金代原物。能同时保留这么多旧物的金代建筑,仅此一处,可说是极为珍贵了。

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 1184 年)的匾额,不仅为现存金代匾额中最大者,其云纹也非常精美

大殿为单檐歇山顶,正脊与屋面的琉璃装饰均为金代原作,由黄绿两色组合而成,很有特点。脊刹尤为精美,宝珠与莲座组成的宝顶下方是一个站姿威武的金刚,作抱拳状,一面尽心尽力保护着脚下的大殿,一面又向四方来客作揖示好。金刚的两边是吞脊龙,起辟邪镇灾的作用。正脊上还站着两个彩色琉璃武士,背向而立,雄姿英发,威震四方,倒有那么点大侠的风范,也在保护着寺院。 正脊下方的屋面上则有黄绿琉璃的剪边和三个多重菱形图案,让整个屋顶不再那么单调无聊。

正脊与屋面的琉璃(图:執宙)


正脊上的琉璃武士(图:柴泽俊《朔州崇福寺》)

至于大殿前檐的隔扇门,更是小木作中的一绝。

在隔扇门的窗棂和其上的横披窗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棂花透雕。工匠利用棂条搭接成不同图形作为骨骼,在其上雕刻精巧多样的花纹。这些棱花图案一共有十多种,皆精巧至极,玲珑剔透,让人赞叹不已。走上月台,远远望去,几扇门上仿佛都开满了小花,走近一看,花样又各不相同,一个丰富的小世界就这样徐徐展开。想到它们历经了八百多年的风雨,今天依然生动地活跃在我们眼前,真是何其所幸!

隔扇门上的各种棂花


雕花细节,层次丰富,雕工精细

除此之外,弥陀殿的斜栱也很有代表性。斜栱在辽宋时已出现,相对较为简单,同时也不见于《营造法式》。到了金代斜栱则开始大放异彩,出现了许多形态较为复杂的斜栱,也起到了一定的结构作用。弥陀殿外檐的柱头斗栱为隔跳偷心,于是有两层斜栱,同时包括了斜向的耍头。在较为复杂的转角铺作中,也出现了斜栱。除弥陀殿以外,佛光寺文殊殿、善化寺三圣殿等晋北金代建筑上的斜栱也都是大朵大朵,令人印象深刻。

弥陀殿前檐斗栱


柱头斜栱为七铺作双杪双下昂,耍头为昂形,补间也为七铺作,无下昂;两种斗栱都置云纹形横栱

斜栱正是金代装饰意味较强的一种构件,这种装饰特点在屋檐转角阑额与普拍枋出头处也可见到。弥陀殿在出头处将阑额砍做了蚂蚱形,比起辽宋时期阑额出头所采取的垂直截取法,更显装饰性。

转角铺作上的斜栱与阑额出头的处理

精妙的室内设计

欣赏完外部的雄壮与精美,我们步入大门,除了一眼看到巨大的西方三圣像以外,同时也明显感到内部空间的巨大空旷。这种感觉首先来源于彻上明造的做法,也就是不设天花,直接暴露梁架与屋顶,大大扩展了上部空间,另外就是殿内柱网运用的减柱法与移柱法。相比规整的宋代建筑,这种移柱的新法子是典型的金代特征。弥陀殿进深四间,除中间四根中柱去掉给佛坛留出空间外外,前槽内柱也减掉两根,并将中间两根内柱移到次间中线上,使得前槽的五间六柱变成了三间四柱。这样佛坛前就显得更为宽敞,营造出较大的礼佛空间,让进门的人瞬间感受到从无遮挡巨大佛像而来的神圣感。

弥陀殿平面图(图:刘京婧)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前槽柱子的移动,中间用了超大跨度的内额枋来承受屋架的重量、连接前槽内柱。内额枋分两层,两层额枋之间用驼峰、大斗、斜撑来支撑。前槽的乳栿就搭在下层额枋上,上有剳牵与上层额枋连接,辅以托脚、驼峰、大斗,将屋架的力量分散在内额枋与前檐枋上。另外内柱支撑处穿插有两层替木(绰幕枋),也改善了大跨度内额枋的受力。

前槽的大跨度内额枋,中间两根细柱为后加

殿内梁架结构为前后乳栿对四椽栿,后檐乳栿下设有顺栿串一道。从平梁上的大叉手开始,向下一路安置托脚,向外分散屋顶重量。

弥陀殿明间断面图(图:刘京婧)


弥陀殿梁架结构

彩塑与壁画里的岁月之美

金代净土宗流行,弥陀殿之名就来源于净土宗信仰的阿弥陀佛,正中佛坛上的三尊彩塑大像便是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东为观世音菩萨,西为大势至菩萨。主像斜后方穿插着四尊胁侍菩萨,佛坛两侧还有俩护法金刚。无论是主尊还是胁侍菩萨,都面容饱满,姿态优美,塑像水平较高,现在普遍认为是金代原塑。

西方三圣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在大殿的四壁上还残存着不少壁画,很可能也是金代所绘,主要集中在东壁、西壁和南壁上。其中东西两壁各有三组一佛二菩萨的说法图,重彩涂绘,风格艳丽,画面较为繁复,尤其是菩萨的衣饰,相当华丽。其中中铺侧向而立的菩萨最吸引我,其生动的面容姿态,蕴含着特别的中性之美。而说到菩萨中性化,这些说法图中的佛与菩萨都有着蝌蚪状的小胡须,也是弥陀殿的壁画特色之一。

东尽间南壁分两排绘有画像六尊,上排是释迦、毗卢、药师三尊佛像 , 下排是妙吉祥、除盖障和地藏三尊菩萨。西尽间南壁则绘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演法图,场面非常壮观,菩萨形象也非常精美。只可惜无法靠近欣赏。

西壁南铺说法图


西壁中铺说法图


西壁中铺说法图


东壁中铺说法图

若塑像与壁画都是金代原物,那就一共构成弥陀殿的五绝,这样原汁原味的金构,当是无比珍贵,也是了解金代建筑特点的最佳「博物馆」。

观音殿的双叉手

在弥陀殿之后,则是同为金构的观音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立于 1 米高的台基上,前有月台与弥陀殿台基相连。相对弥陀殿来说,体量就小了很多。殿内供奉着三大士(观音、文殊、普贤)的彩塑,为明代所塑。

观音殿

观音殿同样运用了减柱法,前槽四根金柱全部减去,也是为了营造较大的空间感。为此,前面的四椽栿上设有瓜柱,两侧加了一个不对称的叉手,与平梁上的叉手形成双叉手结构,分散屋架重量。

观音殿平面图(图:刘京婧)


观音殿明间断面图(图:刘京婧)

观音殿梁架的双叉手结构

观音殿过后,崇福寺之旅便告结束。离开的时候再次感叹这座寺院的幸运,岁月的车轮碾过,无数看似坚固的东西最后都烟消云散,还好有这么些漏网之鱼,让我们得以感受这旧日建筑的宏伟和装饰的华丽,怀想背后的能工巧匠,以及文化的坚韧。


参考资料:

[1]《朔州崇福寺》 柴泽俊

[2]《从朔州崇福寺探究金代建筑艺术特征》 刘京婧

[3]《朔州崇福寺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龚思超

[4]《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壁画研究》 李国华


晋北行古建筑系列,时差博物院与您一起访古:

五台山中藏着国内最老的木房子

梁思成林徽因一生中最重要的发现:唐代佛光寺

檐柱上的兽头、斗栱下的小人:盘点藏身五台山的有趣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