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牟氏庄园三大怪,每一怪都有特殊的作用,合理又实用 清朝最富裕的大地主庄园,位于山东栖霞,拥有6万亩地5500间房

国内三大庄园有几个说法,其中,对于山东烟台的牟氏庄园和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一般没什么疑义,但是第三大庄园,就有多个说法,有说是四川成都大邑的刘氏庄园,还有说魏氏庄园的,还有说山西王家大院的。不管哪个说法,烟台栖霞市的牟氏庄园都稳居三大庄园之一。

山东牟氏庄园三大怪,每一怪都有特殊的作用,合理又实用

牟氏庄园的优势是保存得比较完好,房屋基本没有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它在1946年就被收回公有,用于办学了,家族后人也纷纷逃往国外。

山东牟氏庄园三大怪,每一怪都有特殊的作用,合理又实用

牟氏家族的祖籍是湖北省公安县,始祖牟敬祖到山东栖霞做官,后来就在当地开枝散叶,历经200年的发展,最兴盛的时候,拥有土地6万亩,山峦12万亩,因为当时也没有财富排行榜,所以牟家是不是北方首富不得而知,但确实能够抵得上一个小国家了。

山东牟氏庄园三大怪,每一怪都有特殊的作用,合理又实用

牟氏庄园的豪华体现在各处细节上。房屋的主梁都采用80厘米以上的原木做成的,房屋的顶层是瓦片,中间铺一层木炭,吸水防潮又保暖,再往下是一层方砖,然后才是纵横交错的檩条和椽子。

东忠来牟宗彝的房间里有不少外国舶来品,比如德国进口的留声机,美国进口的座钟,等等。庄园内还有上百年的牡丹、石榴和紫藤,都比较少见。

牟氏庄园也很神秘,庄园有三大怪,其一是穿堂门儿一线开,也就是前门和后门形成一条直线。这其实挺奇怪的,按理说牟氏这样的高门大户不可能不注重风水的,而按照传统的风水学说,穿堂门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建筑格局。

当然,庄园这么设计大门其实就是一个实用的考虑:凉快。夏天的时候同时打开所有的门,会有穿堂风通过。不过考虑到风水的影响,牟家在前门设置四扇屏门,平时屏门是关闭的,家人和佣人都从屏门的两侧通过,只有贵客来的时候,屏门才会打开,客人从中间通过。

其二是炕洞设在寝室外。东忠来是牟氏发家人牟墨林的第四个孙子牟宗彝的居所,在东忠来男主人房能够清楚地看到“炕洞设在寝室外”的景观。普通人家烧炕都在室内,好处是节约热源,人也不必到寒冷的室外去烧火,坏处是免不了烟熏火燎。

但牟氏作为大家族,当然不用主人自己烧火,所以牟氏庄园的这个设计除了费火、费佣人,就没什么缺点了。而且还兼顾了主人的隐私,佣人即使是三更半夜在外面烧火,也对卧室内的主人一点影响都没有。

除了炕洞在户外的设计,屋内主人床下也有一个洞,大家猜是干什么用的?是冬天用来暖鞋的。不得不说,整个房屋的设计都特别合理。

其三是烟囱立在山墙外。其实这一怪并不是牟氏庄园的独有,我曾经在威海见过个别的老海草房,也把烟囱放在山墙外面了。有人说牟氏庄园的烟囱是花岗岩石条砌成的,其实是一块石板插进山墙,上面用清水砖砌成一个四方形的烟囱,顶端带个小盖子,看起来像个小塔。

除了三大怪,牟氏庄园的另一谜团是牟氏的读音。我去的时候,讲解员把牟读成“谋”;但是我问了附近的村民,他们都念成“木”。烟台的一个地名,也叫牟(音木)平。字典里,牟字作为姓氏两个读音都有,综合来看,个人认为,栖霞的这支牟姓,大概率念“木”。

最后,要说的就是庄园的“停车场”了,其实是停马场,就在景区的出口附近,外墙上一溜拴马石,这也可能只是牟家停马场的一部分,据我不完全统计,共有16个拴马石,可见牟家在全盛时期有多么热闹。

清朝最富裕的大地主庄园,位于山东栖霞,拥有6万亩地5500间房

2009年的时候,一部热播电视剧,让很多人知道了山东栖霞的牟氏庄园,这个中国最大的封建地主庄园,始建于清朝雍正元年,经历了最鼎盛繁华的时期后,历经尘世浮沉,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牟氏庄园位于山东栖霞的城北古镇都村,从外观看,依然可以感觉到当年这座庄园的气派。


清朝最富裕的大地主庄园,位于山东栖霞,拥有6万亩地5500间房

牟氏庄园有着典型的北方民居特色,当年牟氏的祖先把庄园选在了这里,也颇花了一些心思。当年,牟氏先祖牟国珑请风水先生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地理特征,在这“背靠凤彩山,面临月牙河”的古镇都村择就了这方宝地,事实证明,他的选址是正确的,牟氏庄园后来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封建地主庄园。

清朝最富裕的大地主庄园,位于山东栖霞,拥有6万亩地5500间房

阳光透过窗格,把斑驳的光阴洒在了床上,这个曾经繁华的大宅院,如今已经成为栖霞的旅游景点,那如烟往事中的熙来攘往,也化为了后人的笑谈,可是牟氏庄园的民俗文化却源远流长,如今的庄园正门上,依然写着八个大字,耕读世业、勤俭家风,正 是牟氏族人看淡功名、追求宁静、积攒家业的精神写照。

要成就一个大家业是一个特别不容易的事情,牟氏庄园拥有6万亩土地,5500间房屋,在当时可以说十分富有了,现在我们参观的牟氏庄园,保存厅堂楼厢四百八十多间,只有当年的十分之一不到,整个庄园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牟氏庄园现在成了旅游景点,那么牟氏的后人现在去了哪里了?在参观牟氏庄园的时候,我还遇到了他们的后人,我拍摄照片中老先生就是牟墨林四孙的次孙牟衍庆,当年就出生在东忠来大楼,现在他在牟氏庄园里面以书画为生。

在牟氏庄园,有一个巨大寿字,记载了当年辉煌时期,这个寿字挂在牟氏庄园“东忠来”客厅,是牟家主人宴客议事的场所,当年牟墨林的第二个孙子牟宗朴,在1927年举行六十大寿庆典时请湖南艺人刺绣而成,图案由27朵牡丹花组成一个“寿”字,当年大寿共请了3天,宴客六十余桌,耗资六百多块现大洋,那时候的六百多大洋,真的是十分奢侈了。

庄园具有典型的北方民居特色,参观的时候,最好请一个导游,不然不了解这里面的故事,只能是走马观花了。

在牟氏庄园有三大怪,穿堂门儿一线开,烧炕火洞在室外,烟囱立在山墙外,这三大怪,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

我国不管是南北方的房舍建筑,一般烟囱的位置是设计在屋脊檐坡上。然而牟氏庄园却将庄内的近百个烟囱竖立在山墙外面,高四五米,顶端有遮雨帽,远看如一座小巧玲珑的小塔,这样做可以让产生的烟直接飘散在空中,既美观又实用。

老建筑依然保存完好,彰显着当年牟氏庄园的辉煌,我们后人应该学习的是牟氏族人看淡功名、勤俭持家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