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千年古镇,因《云水谣》火遍全球,如今游客络绎不绝 古榕 古道 古镇 | 山谷水乡——云水谣
云水谣,一个极美的名字,乍一听,仿佛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致。 云水谣古镇 ,原名长教镇,是因一部电影《云水谣》而改名。陈坤、徐若瑄、李冰冰主演的电影《云水谣》在这里取景,讲述的是跨越海峡、历经60年大时代动荡背景下,男主人公家庭教师陈秋水和女主人公画师王碧云之间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故事。
云水谣中的云水两字便取自男女主人公的名字,这座千年古镇,就是因当年这部电影而火起来,轰动了整个全球,让全世界都关注到这座古镇。

金线莲盆栽,金线莲是名贵的中草药,市场价值很高。

虽是冬季,但这里没有严寒,只有些黄叶随风飘落,洒于碧水之上。云水谣古镇 ,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这里有悠长悠长全由鹅卵石铺成的古道,约十余里。碧水之岸,有几棵百年老榕,南北各伫立神奇土楼,还有优秀影剧作品留给世人的美好遐想,成就了云水谣的美名。

沿着云水谣古栈道走,可以看到第二棵的百年古榕,树枝覆盖的面积很广,如同一把遮天大伞。
即使是阴天,也无法掩盖云水谣由内而外散发的诗意与柔情
古老的矴步桥,随着水流的冲击,风吹雨打,已有岁月痕迹。
云水谣的一处民宿-【在云水谣等你客栈】,门前屋后种植了很多盆栽,花团锦簇,绿叶青葱,一派好风光。
我在云水谣等你,云水谣古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
炮仗花开,岸边木房而立,门前水车吱呀,背倚古榕,亦诗亦画。木房子和水车,便是当年《云水谣》的取景地。来到云水谣,一定要漫步矴步桥,赏美景戏流水。
由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曾经在这里拍摄取景,才有了这块石碑。
这里很适合美术生来采风和写生,优美而静谧。这里还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怀远楼、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千年古道。溪岸边,由13棵百年、千年老榕组成的榕树群蔚为壮观,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是一棵目前我省已发现的最大的榕树。
小贴士:
1、每天两班车从厦门直接发往南靖云水谣古镇,早上7:10或者中午12:10从厦门湖滨南站发车,早上约10:45到或者下午约15:50分到云水谣古镇,厦门湖滨南站每个钟头都有发往南靖的班车,到南靖后搭土楼专线班车或者搭土楼的士专线可直接到云水谣镇。
2、门票:90元
3、云水谣景区包含:
1.和贵楼(沼泽地上的诺亚方舟)
2.云水谣古道(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道)
3.怀远楼(最美的双环楼)
优惠政策:
【学生、教师、60-69岁老人身份证、1.1-1.4米的小孩均可享受半票】
【1.1米以下的小朋友、国导证、记者证、省级以上摄影协会证、军官证、残疾证、70岁以上老人身份证均免票】


山谷水乡——云水谣
云水谣坐落在山环水绕的谷地里,
一条河流,四面青山,
仅仅是这种结构,
就区别于乡村的小巷和城市的大街,
人行其中,
自然而然就会萌发各种各样快乐的念头。

云水谣原名长教,是闽南人与客家人的交融之地,位于漳州市南靖县境内。2005年,台盟中央名誉主席、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被改编成电影《云水谣》,电影就在这里拍摄取景。之后,长教村因《云水谣》而名声大振。“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长教从此令人刮目相看。那凝重古朴的土楼、淳朴的民情民风,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当地政府为了让游客在领略当地风光的同时,感受闽台交流的深远,顺势借《云水谣》之名,将长教村更名为“云水谣”古镇。
云水谣之美在于它的清幽。一条随意流泻的弯弯小溪,从远山里唱出,又悠悠地渗入到天边的彩虹之中。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这样清澈的小溪,平缓而浅的溪水刚好淹过膝盖。我不止一次蹚进溪水,或撩水花或坐在从苍崖上垂吊在河床的树根上,凝望漾动的溪水,此时,听觉、视觉、触觉都变得非常敏锐,每一缕风,每一道光和影,都有灵魂的渗进。远远望去,不时有人倾身在溪中洗刷,平添了几分情趣。我们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款款笑声撒播在水里,闪闪烁烁,引得洗衣的村妇频频回望。
鹅卵石铺成的古栈道沿溪而建,绵延10余公里。古栈道,叫古幽道,因为它非常幽静。那上面的鹅卵石由于年代久,走的人多,被磨砺得十分光滑。据考证,古栈道是过去长汀府即现在的龙岩市通往漳州的必经之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进京考进士考状元,都要从这古幽道走……古栈道溪岸边有一古榕树群,由13棵百年、千年老榕组成,蔚为壮观。其中一棵老榕树是目前福建省已发现的最大的古榕树,树干底端需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这里的古榕树是那样独具风采,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山风掠过它高高的枝头,把叶子掀动得忽白忽绿,但树身则牢固地埋在地里,任怎么吹都不动摇。有几棵榕树横向生长,枝丫伸向溪中,给远道而来的观光客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景致。循着古栈道,我来到吊角楼旁老榕树下。在古榕树的绿荫下,一方石几,数只石凳,或茶或棋,或丝竹管弦,客家山歌、南音便袅娜成幽梦……此时,几个老人组成的民乐队正在演奏,扬琴、二胡、琵琶、大鼓,吹拉弹唱,音律独特,别有韵味。细细品味,他们正在介绍自然风光、民俗文化,诉说宗教历史。栖息于榕树诗意的怀里,他们尽享乡居生活的恩惠。
古榕树、古栈道交织的云水谣;土楼人家、小桥流水构成的云水谣,是一种禅境。是物化了的精神家园!这种禅境,不是古佛青灯下的“禅”,而是一种“平安家园”的感觉,那么凡俗,那么自足,让人眷恋,让人散开胸中的积郁。不过云水谣不是世外,云水谣有它的历史。最能体现云水谣神韵的是山脚下、溪岸旁、田野上星罗棋布的一座座土楼。这些从元朝中期就开始建造的土楼,目前保存完好就有53座。土楼姿态万千,除了建在沼泽地上堪称"天下第一奇"的和贵楼,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土楼怀远楼外,还有吊脚楼、竹竿楼、府第式土楼……土楼穿过层层岁月而保留下来,那些湿漉漉水汪汪的苔藓,绣住了它的每条皱纹和每个斑痕。土楼的起源一直是一个谜,至今仍有争议,有专家认为“中原人为避战乱南迁建土楼聚族而居”“土楼是客家文化的结晶”;有专家认为福建圆土楼发源于九龙江中下游及比邻地区,是漳州先民抗倭的产物。土楼是明代九龙江下游及比邻地区的漳州人在抗击倭寇的血雨腥风中创造出来的,它最早出现的时间应是明嘉靖年间……无论源于何时,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朝野之外怎样的人来人往,云起云飞,土楼带给人们的温馨、平和,以及在宁馨中所包容的博大深刻,却是永恒的。
领略土楼,别有一番滋味。土楼不仅建筑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和贵楼又称山脚楼,是福建省最高的土楼,建于清代雍正十年(1732年),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楼高5层21.5米,大楼为长方形,天井中心建三间一堂式学堂,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和贵楼,顾名思义,是劝世人弘扬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怀远楼是双环圆形土楼,简氏家庭住宅,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怀远楼有两个涵义:一是楼主来自河北怀杨简氏家族;另一个则是要告诫简氏子孙要胸怀远大志向。楼两侧一副对联:“怀以德敦以人籍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育人文。”大门两侧还有四个装饰四个大字“福禄寿全”,告诫子孙,“福禄寿全”是相对的,只有努力才能获得。怀远楼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内院核心位置的祖堂也就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斯是室”。“斯是室”令人想起刘禹锡《陋室铭》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句子。走进大门,迎面就是“楼中楼”内环楼“诗礼庭”。大门至诗礼庭通道两边分别有砖墙把大天井隔,在土楼走廊这侧分别有两个拱顶侧门,右侧门上大书“玉树”,左侧门上大书“宝田”,寄寓热爱禾稼树木、与自然和谐的愿望。
……
小桥流水,百年古榕树,古栈道,
土楼人家——风景只为喜欢它的人而存在,
它能唤醒人们心中许多被遗忘的东西,
像爱情、纯洁、质朴、美感……
循着小溪,
古栈道上我们慢悠悠地走着、看着,
并且希望,
这条鹅卵石铺成的古栈道永没有尽头,
遗憾的是,
溪头的晚照这时已迎面而来。
来源:闽南日报社 陈小玲 文 花样漳州文旅之声 冯木波 李美法 图
漳州新闻网 微信号zznewscn | 本期编辑 @周媛婷 值班主任 @黄远林 值班总编 @赖雄伟 |
【新朋友】 点击顶部蓝色字“漳州新闻网”关注 【老朋友】 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给更多人 【爆料邮箱】 xw@zznews.cn |
闽南日报社微信矩阵 | |
闽南日报 | mnrbwx |
漳州新闻网 | zznewscn |
视觉漳州 | sjzz0596 |
闽南日报车友会 | mnrb-cyh |
闽南日报小记者 | mnrb-xj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