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唐朝大诗人杜甫故里在哪里吗?杜甫故里有哪些名胜古迹? 杜甫出生地河南巩义,非南阳、成都、西安、岳阳

探访杜甫故里

我和滑老师一行四人从河南新乡乘车前往河南巩义市,为的是探访唐朝伟大诗人杜甫的故里。


大家知道唐朝大诗人杜甫故里在哪里吗?杜甫故里有哪些名胜古迹?


大家知道唐朝大诗人杜甫故里在哪里吗?杜甫故里有哪些名胜古迹?


大家知道唐朝大诗人杜甫故里在哪里吗?杜甫故里有哪些名胜古迹?


杜甫的故里位于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背靠笔架山,前临界泗河,杜甫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代。尽管他在故乡的时间不长,但是一生中始终怀念着家乡,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怀乡的著名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比眷恋。

巩义是诗圣的故乡,是河洛水土培育了诗人高尚的性格和妙笔生花的文采。

我们下了车,“杜甫故里”四个大字在门上光辉耀眼。我们四人在杜甫故里门前合影留念,并进入大门,迎面便是杜甫像,像前有一本石刻翻开的大书,上面刻着杜甫的著名诗句。书后面的杜甫手握书卷,高眉远眺,杜甫脸上没有深沉忧郁,也没有世事沧桑,刻画的是青年杜甫登临泰山,口中吟诵着:“岱宗夫若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绝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那豪迈的气势,生动的语言曾经激励了多少志士仁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啊!我们分别在杜甫雕像前留影,更增加了对杜甫的崇敬的心情。

雕塑后面是青石桥,又称石圣桥。当年杜甫就是每天沿着这座桥去上学,桥两面树立着石刻历代名家书写杜甫诗句,字体有的笔走龙蛇,有的苍劲古朴,显示了石刻艺术的魅力。

我们来到诗歌展区。这个展区通过立体雕塑与壁画展现杜甫的诗歌成就和用电影来解说杜甫的诗歌。又分为“穷年忧黎元”,“不眠忧战伐”,“推己及人”,“润物无声”,“诗圣堂”。每个诗歌展厅都有杜甫当年创作的诗作。比如“穷年忧黎元”的“三吏”,“三别”。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新婚别”,展厅内用立体展现出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中一对新婚夫妻暮婚晨告别的凄惨景象,真有如身临其境,把我们带到诗歌的场景中。我们参观着每一个展厅,领略着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和捕捉生活细节的高超艺术成就。诗圣桥正对的是诗圣堂,是凭吊杜甫的地方。诗圣堂内正面是汉白玉杜甫坐像。坐像高3米,宽1.7米,描绘的是杜甫任左拾遗时的形象,只见他双手展开书卷,神态安详,在坐像上方悬挂着“诗圣千秋”匾额。




杜甫故里占地372亩,采用幻影成像,三维动画视频等高科技手段,系统介绍了杜甫的生平,解读了杜甫的精华以及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卓越成就。



接下来我们来到杜甫小时候学习的地方,一进院子,就看到高大的皂角树,皂角树旁有三个铜刻的小朋友在树下玩耍,其中一个攀上树干,可能是掏鸟蛋,两名小朋友在树下接应,上树的正是杜甫。描绘的是杜甫小时候在姑妈家上树玩耍的情景。而左右两边的房子分别描绘了“七岁咏凤”“九岁习字”这两个情景,里面雕刻的塑像栩栩如生,生动的再现了杜甫少年时期展现出卓尔不群的文学才华,之后我们又分别游览了三友堂,怀乡苑,万汇园,再现诗圣的成长历程和浪迹天涯的旅程。












看完了杜甫出生窑洞,我们依依不舍地走出杜甫故居,故居里各种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鲜花盛开,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沁人心脾,我口中吟诵着诗人《春夜喜雨》的句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依然沉浸在杜诗的意境中。参观了杜甫故里,使我再次领略了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时期的社会现实,河南巩义也因诞生了伟大的诗人杜甫而闻名世界。

大家喜欢巩义杜甫故里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网络时代的当今,名人效应营销的火爆,对于名人故里这个话题尤为热衷,八字没有撇硬靠,容易引起误导。偶非局中人,话说剧中事,今个咱么说说杜甫吧,他的故乡是河南南阳、巩义还是湖北襄阳、陕西西安、四川成都、湖南岳阳?按照我的理解,他都是!只要有感情的城市就是故乡,这是一个外地人对这个城市的热爱,也是对这个城市的认可。比如说上学在一个城市久了,可以说是第二故乡;娶一非本故乡姑娘,经常往返这两个城市,也能算是第二故乡;工作久的城市也算是故乡。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诗圣杜甫,是哪里人?现人口说无凭,不便定论,只有用历史说话。只要有史料记载,只要有城市喜欢他,那这个城市就是他的故乡吧。如果要加一个定语的话,那就是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的区别了。

出生地河南巩义

20世纪60年代初,当地政府受上级委托,按照《杜甫年谱》的内容,“杜甫生在巩县(现在巩义)东二里之瑶湾”,根据遗迹定位在南瑶湾村的有汉砖,唐筑的一个窑洞,清朝重修,这里就是当年杜老先生出生的地方。后来这里设立了杜甫纪念馆,文化部长茅盾先生请郭沫若题写了馆名。

杜甫生前可谓是穷困潦倒,怀才不遇,老家县衙举荐去京师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回到家乡后他决定仗剑走天涯,辞亲游四方,期间经历了官场沉浮,见到了人间的疾苦,看到了官吏的腐败,受到了纨绔子弟的热讽,写下了千古名篇,在世时没有享受到万人追捧,去世后圣名万人传诵,自己的足迹得到了众人参观缅怀。

第二故乡南阳、西安、襄阳等

史料可查的是杜甫的远祖西汉御史大夫杜周,他居住在南阳,后迁移到西安,然后又迁移到了襄阳。他的曾祖父杜依艺工作调动从襄阳迁到了现在的巩义(前巩县),四代之后是杜甫。

杜甫一生中,官场沉浮四次,时长算起来不足四年,官微钱少,依靠行侠仗义,摆事平事为生计,居无定所的行走四方,在成都寓居不足四年留下了"杜甫草堂",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春夜喜雨》等千古名篇,在陕西富县,含泪写下了《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诗歌,历经骊山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

“文曲星”的没落

在他一生中,由于性子耿直,不愿屈伸,靠摆事平事不是天天有,家庭收入极其不稳定,致使在那个妻妾成群的年代,杜老先生不得不只钟情于妻子杨氏。

杜老先生的59岁最后时光是在无助饥饿中度过的,暴饮暴食后离开人世间。据《旧唐书·杜甫传》中记载:“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馈赠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年五十九。”当时是,他要离开湖北进入湖南,遇到了大水,被困十几天,最后被当地县令救之,获救后,暴饮暴食,享年五十九岁。

暮年的杜甫也有叶落归根,归附故土的思乡心情,写下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乡襄阳向洛阳”,只不过造化弄人,这个愿望终没实现,仰慕他的后人在他出生地巩义县,修建了祠堂,建设了纪念馆,也算了了诗圣的遗憾。

有时间大家可以去河南巩义县杜甫故里游览学习,参观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题字、赞歌。

这里还有巩义石窟,宋朝陵墓,河南“财神”康百万庄园等景区。#巩义##郑州##河南##襄阳##成都#

杜甫出生地河南巩义,非南阳、成都、西安、岳阳


杜甫出生地河南巩义,非南阳、成都、西安、岳阳

笔架山下的杜甫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