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百年客家古村换新颜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乘最美高铁 赏神秘湘西丨湘西这些美食,等你来品尝

(新春走基层)广州百年客家古村换新颜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新网广州1月30日电 题:广州百年客家古村换新颜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新网记者 程景伟

干净整洁的沥青村道,错落有致的客家民居,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临近春节,记者走进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凤二村看到,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前,村民们备齐年货准备过春节。

凤二村位于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省道256线旁,毗邻增城区派潭镇。面积约10.98平方公里,以山地林地居多。目前村民超过3800人,均为汉族,属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广州百年客家古村换新颜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古树下闲坐的村民 程景伟 摄

在凤二村,昔日的猪栏、鸡舍经过改造后,摇身一变成为了村史馆、咖啡厅;原本溪水边的垃圾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如今的凤二村面貌焕然一新,在刷新颜值的同时,保存了客家风俗,也保留了浓浓“乡愁”。

凤二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学超表示,以前,凤二村村内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垃圾乱堆乱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随处可见,杂物堆放杂乱无章。为解决上述问题,凤二村大刀阔斧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广州百年客家古村换新颜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凤二村的水车 程景伟 摄

近年来,凤二村投入5000多万元,完成了凤凰广场、凤凰老街等17个项目建设,实现村居环境由脏乱差的旧村庄向洁净美的新村庄转变。

记者看到,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民主议事大厅、书吧,到老年人协会活动中心、卫生站、垃圾分类点、污水处理池、公交站、菜鸟驿站等各种公共场所、设施应有尽有,为村民生活生产带来了便利。

广州百年客家古村换新颜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凤二村牌坊 陈骥旻 摄

漫步于古朴幽静的村道,清澈溪水于身边静静流淌,遥看大水车、荷花池、对歌台等景观串点成线,不禁让人心旷神怡。凤二村升级改造后,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几年前,我们村还是个‘软弱涣散村’。”凤二村党总支部书记李铝平告诉记者,近年来凤二村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通过大力整顿,顺利通过软弱涣散党组织“摘帽”验收,整个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

凤二村党群服务中心 陈 骥 旻 摄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近年来,凤二村充分挖掘凤凰水库、凤凰鸡等生态资源以及田心社祠堂、旧祖屋等古建筑,积极发展旅游和民宿产业;围绕经济发展引入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进行荔枝产业合作经营。

不久前,凤二村成立了旅游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李铝平表示,凤二村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农庄、民宿、凤凰鸡美食等产业基础,加上优越交通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未来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接下来,该村将打造百亩花海、建设石斛组培室、打造精品民宿等7个支柱产业。

当前,凤二村正加快乡村旅游业建设步伐,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努力建设客家文创旅游产业区、客家农业生产区、山地景观生态恢复区等四大区域,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力度和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实现村民收入和农村人居环境同步提升,奋力打造与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相匹配的客家风情特色村。

“山清水秀好风光,深山旷地最好客……文明新村建设好,旧屋变成新楼房,党的恩情记心上。”日前,凤二村村民范观金母女二人,对唱了一曲客家山歌《田心围村好地方》,道出了这座客家古村民众的心声。(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张吉怀高铁开通在即,这一条贯穿湖南西部山区的黄金旅游通道,承载着厚重历史人文与绝美山水诗意。迎来五湖四海的游客,也将湘西的人间烟火带到了各地。如果来湘西,记得要尝尝这些美食。

乘最美高铁 赏神秘湘西丨湘西这些美食,等你来品尝乘最美高铁 赏神秘湘西丨湘西这些美食,等你来品尝

湘西腊肉

湘西腊肉,口味麻辣咸香,味美可口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湘西腊味很多,还有腊猪头、腊香肠、腊肚子、腊舌子、腊猪脚、腊肝、腊肺、腊肠子等。腊肉的做法比较简单:把新鲜的猪肉切成长块,每块3至5斤重,把食盐在锅中炒热,加拌适量的花椒粉,一块一块用盐抹;然后一起腌在木桶里。过了一个星期,就把肉从桶里取出,挂在火塘上面任其烟熏火烤。不过几天,白白的猪肉就慢慢地变黑,待到最后变成金黄,就可以把肉取下,把阳尘拍打干净,一块块地放进仓库的谷子里,腊肉就做成了。这样做成的腊肉,可以保二三年不坏。而且放得越久,味道越香。

乘最美高铁 赏神秘湘西丨湘西这些美食,等你来品尝

血粑鸭

秋食鸭血,面若桃花。血粑鸭是当之无愧的湘西美食。血粑鸭制作前将糯米浸泡一段时间,杀鸭时将鸭血倾入糯米中。鸭血凝固后即可蒸炒。血粑鸭和鸭肉一起炒,肉嫩血鲜,入味浓厚。血粑和鸭肉一起小煮过,表面硬脆,里边却清香糯柔。吃血粑鸭,不能太老,讲究口口见血,红牙白肉,吃时,牙齿带血是最好火候。属于越吃越有味,越嚼越香浓的好东西。血粑制作过程繁复,将鸭血倒入糍糯米中凝固,上锅蒸熟。冷却后切成小方块后用茶油煎熟。鸭肉和猪肥肉、花椒、植物油等一起爆炒,再放入血粑一并煮熟。血粑鸭子既有鸭肉的鲜美味浓,又有血粑的清香柔糯,吃起来口齿香浓。

古丈铁板烧

古丈铁板烧,可以说是湘西烟火的代表。一条长长的街,一间间用布、塑料或太阳伞支撑起的铺子,一张大围桌,几条长凳。于熙熙攘攘闹市之中,呼来三五好友。羊肉串、炸臭豆腐、酸萝卜、红苕粉、米豆腐、炒腊肠,大杂烩一样置于平底锅上,佐入湘西特色酸辣椒,再配上一点小酒,吃客便可以“围炉夜话”了。

湘西米粉

谈论起湘西,总离不开米粉。街头巷尾的米粉店,食客往往络绎不绝。不同于南方别的地方的米粉,湘西米粉采用富硒大米加工而成,粉条劲道,口感鲜美爽滑。湘西惯用不同的食材作为“哨子”来熬制汤汁,让米粉入味。“哨子”种类繁多,有肉丝、排骨、牛肉、牛肚、羊肉、红烧肉、猪脚、腊肉、香肠,口感层次丰富,一口粉嗦下去,饱蘸湘西的风情。

凤凰姜糖

凤凰姜糖,大家一定不陌生。虽然很多旅游景点,已经将凤凰姜糖当做流水线上的旅游特产来做,但仍然有姜糖铺子,做着充满湘西诚意的小吃。生姜、红糖、水等原料,放铁锅里熬,等熬成粘状时倒出,放于青石板台面上冷却。等冷到可以拉出丝来,就把这一姜糖团挂到门旁的铁钩上,迅速地拉出一条条的糖条,再用剪刀把它剪成拇指大的三角形,便就是一般售卖的姜糖了。姜糖,味甜而辛辣,两种奇妙的味道冲击着吃客的味蕾,让人欲罢不能,对降血脂、降血压、防心肌梗死均有特殊的作用,还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对于散寒、止呕、开痰、风寒感冒也有一定缓解作用。姜糖工艺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不管是当小吃,或者是当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零嘴,都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湘西蒿草粑

湘西儿女是大山的儿女,大山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每到每年清明时节,湘西的大山上就长满了蒿草。蒿草是一种野菜,绿的茎、枝和叶都披满白绒,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勤劳的湘西儿女,便在每年清明前后,背着背篓,在白露未晞时,采摘一筐的蒿草回来做蒿草粑。糯米,要用山泉水浸泡,磨粉,一定要精细,糖馅,炒香的芝麻加白糖。将从山里采摘来的蒿草洗干净,放入锅中用热水烫熟,去其苦涩味,捞起后用冷水冲,扭干水分,去其黑色素和细毛,上述操作重复几次,使蒿草足够柔软,且呈青绿色,便可以和面了。切碎的蒿草和糯米粉子一起倒进面盆里,着上温水,调入少许盐搅拌,使劲地揉,蒿草的绿色汁液浸入糯米粉子里,再揉成面团,此时面团就有如绿色的宝石镶嵌在面盆里。随后,扯出一坨小孩子拳头那么大的一坨,将糖馅包进去,和成一坨圆坨子,用猴栗树叶子包好,如此反反复复,做成无数坨圆坨子。最后,放入蒸笼里蒸。蒸的时候,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从蒸笼的缝隙间溜出来,满屋子飘荡。大约一个小时后,蒿草粑就蒸熟了。

湘西糍粑

湘西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据乡土志书记载:“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1尺5,寻常者约4寸许,3至8分厚不等。”小糍粑做完后,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女,再做几个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土家人大方。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两个人对站,先揉后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糍粑也很讲究,手粘蜂蜡或茶油,先搓坨,后用手或木板压,要做得光滑美观。

湘西灯盏窝

湘西灯盏窝,俗称“油粑粑”,是湘西人的特色美食。原料是大米、糯米、黄豆。用大米和黄豆打浆加葱与水调匀成浆,然后把浆倒在勺子里,放入油锅中慢慢炸,等油锅面剂慢慢变成金黄色,就夹起来放在漏网里滤油,漏干油就可食用。有人还喜欢在浆里放点葱丝、蒜苗丝和糟辣椒,味道也很可口。因勺子是平底类似当时桐油灯盏,因此得名灯盏窝。灯盏窝吃起来清香不腻,厚外松软,薄外酥脆,很有味道,流传湘西已一百多年,成为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小吃。

包谷酸

湘西地处微生物发酵带,宜于酸菜加工。湘西酸菜的种类繁多,约有300多种,有青菜酸、葫葱酸、大头菜酸、辣子酸、豆角酸、黄瓜酸、刀把豆酸、旱菜酸、酸鱼、酸肉等。包谷酸是其中最为普遍、用途最广的一种,常常在其他食物中放一点包谷酸,顿时就有了特别的美味。包谷酸的制作方法是,将打成粉的包谷和切碎的辣椒拌匀,再灌制在坛子里,半月后就能拿出来炒着吃了。

米豆腐

米豆腐是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小吃,在夏天最受欢迎。米豆腐的制作原料一般包括大米、大豆、石灰,这和其他的地方米豆腐大致相同,最主要区别的体现在它的配料上。湘西米豆腐的颜色一般都是润绿明亮,口感清香,软滑细嫩。在0到25摄氏度下可以存放三天保持不变质,它可以用于熟食也可以冷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电影《芙蓉镇》里,除了刘晓庆、姜文等演员,最主要的“演员”莫过于湘西米豆腐了,电影的拍摄地是湘西永顺县王村,现名芙蓉镇。

资料整理 张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