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宫怎么玩?这篇最全攻略告诉你 春山新籁丨石榴、骊山和两个老人的故事

来西安旅行,一定不能错过位于临潼的华清宫,它与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皇家园林。

在远古时代,女娲在骊山的老母宫留下了补天的神话。

在商朝,周幽王为了逗褒姒一笑,在这里留下了“烽火戏诸侯”的历史。

在唐朝,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这里留下了长达十年的爱情故事。

而在近代,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这里举起了“兵谏”的旗帜,留下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除了厚重的历史积淀,华清宫还有多达80个景点。唐风浓郁的皇家园林、峻岫巍峨的骊山风光、具有高科技互动体验的博物馆、视觉效果震撼的实景演出……目光所及之处,移步换景,俨然一副华美的唐风画卷。怎么才能将华清宫玩到尽兴,感受最深入的唐宫文化呢?这篇文章会告诉你史上最全的华清宫玩法。

华清宫怎么玩?这篇最全攻略告诉你

华清宫怎么玩?这篇最全攻略告诉你

【普通票】120 RMB

【半票】60 RMB (18周岁以下、本科及本科以下全日制学生持学生证)

【免票】身高1.2米以下儿童、65周岁(含)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及残疾军人持本人有效证件

//购票TIPs:

旺季现场买票可能会排队,建议提前在网上买好票,到景区的网络取票口直接进行兑换就行啦,方便又快捷。

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3月1日-11月30日(周一-周日):07:00-19:00

12月1日-次年2月28日(周一-周日) :07:30-18:00

交通

公交:市区乘坐游5/306/307路公交到“华清池”站下车,下车后步行即到。

华清宫玩什么?--逛三大博物馆

唐御汤遗址博物馆

在《长安十二时辰》第二集里,李泌提到了圣人长居“温泉宫”。这个“温泉宫”就是华清宫。骊山温泉形成于2~3百万年以前,有天下第一御泉的美誉,拥有6000年皇家温泉的利用史,周秦汉唐等历朝帝王都曾在这里建造离宫别苑。在唐御汤遗址博物馆,可以看到5个汤池遗址,分别是杨贵妃的海棠汤、唐玄宗的莲花汤、唐太宗的星辰汤、太子们入浴的太子汤和膳食内臣们专用的尚食汤。

华清宫怎么玩?这篇最全攻略告诉你

最有看点的当然是杨贵妃入浴的海棠汤,它是唐玄宗送给杨贵妃的爱情礼物,又名贵妃池,俯瞰下去很像一朵盛开的海棠花。杨贵妃就是在这里沐浴了多少个春秋,如今虽已香消玉殒,但墨玉拼砌而成的汤池遗址,却让人不由得想起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描写:“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唐玄宗专属的“莲花汤“也被称为“御汤九龙殿”,非常有气势。据说这里原本是有双莲花底座的,象征了唐玄宗与杨贵妃“永做并蒂莲”和“在地愿做连理枝”。

五座汤池里面积最大的则是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星辰汤,平面形状模仿了“北斗七星”,分为“斗池”和“魁池”,旁边还有供他沐浴后休息的寝殿遗址。这里算是华清宫的风水宝地,所以在星辰汤底部,还发现叠压着秦始皇的“骊山汤”和汉武帝的“汉离宫”遗址。四周的玻璃柜内展出的,就是当时出土的部分建筑材料。

在汤池遗址内,还可以看到华清宫的温泉水水源,里面的水真的非常纯净。据说这里的水温常年保持在43℃左右,富含多种矿物质,应该对人体非常有好处。时间允许的话,在这里泡泡汤,感受下帝王贵妃的待遇,也是一种享受呢。

Tips:

御汤遗址白天人流最多,早上刚开园就来参观,可以相对避开人群。

珍宝馆

珍宝馆内展示了华清宫内107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起远古石器,下止蒋介石手谕,跨越万年。二楼是西安事变纪念馆,可以看到很多珍贵的史料,也能更加了解这段发生在华清宫的抗战历史。

唐华清宫梨园遗址博物馆

唐华清宫梨园遗址博物馆唐华清宫梨园遗址博物馆是我在华清宫最喜欢的博物馆,这是国内唯一发掘出土的唐代梨园遗址,发现于1995年,梨园弟子在这里也有汤池哦。

众所周知,唐玄宗不仅有帝王之才,也很精通音律。他不仅开创了著名的“开元盛世”,也完善了音乐机构,创建了梨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皇家音乐戏剧学院,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所以唐朝的歌舞艺术是非常繁盛的。唐朝共有4个梨园,华清宫的被称为“随驾梨园”。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这里一起创作音乐、排练舞蹈,演绎了许多经典的乐舞华章。“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说的就是这里。

这座博物馆就是在华清宫梨园遗址的基础上建起来的,它以寻梦梨园为主题,分为盛世华章、梨园寻梦、梨园祖庭三部分。空间的设计非常灵动,文物的陈列方式也很新颖,而且运用了很多科技手段来还原梨园风采,也设计了互动体验,很有趣味。在这个梦幻感十足的空间,可以充分感受大唐乐舞艺术的魅力,体验博大精深的唐代文化。

游两大唐风湖区

九龙湖+飞霜殿

与宏伟华丽的九龙湖相比,花叶相映的芙蓉湖显得更加婉约柔美。毕竟,这里对着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盟誓”的约定之所,长生殿。

长生殿也是一个非常有历史积淀的地方,它的原名是集灵台,是由汉武帝刘彻所建。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就是在临潼西南地区,汉武帝感叹亡灵,便在这里修建了集灵台。而唐玄宗认为古代的儒生肉体虽然已经消亡,但精神是长存的,所以改名为“长生殿“。

芙蓉湖+长生殿

长生殿也是一个非常有历史积淀的地方,它的原名是集灵台,是由汉武帝刘彻所建。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就是在临潼西南地区,汉武帝感叹亡灵,便在这里修建了集灵台。而唐玄宗认为古代的儒生肉体虽然已经消亡,但精神是长存的,所以改名为“长生殿“。

长生殿原本是皇帝在祭拜戒斋沐浴的地方,但在天宝十年 夜晚,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长生殿门口跪地盟誓,许愿生生世世永做夫妻。这就是白居易《长恨歌》里描述的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里大概是华清宫内风景最优美的区域,走过七曲七折的曲桥,远望长生殿的宏伟身影 ,在莲香清影之间,忍不住让人浮想联翩。

看两场超赞演出

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

华清宫的美,不仅仅是风景与建筑之美,更不能错过的是压轴登场的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山为幕布,水做舞台,只有在华清宫,才能真正还原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舞剧《长恨歌》以白居易的长篇同名叙事诗歌为灵感,用现代舞剧和各种高科技声光影艺术,展示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在华清宫的山水幕布前,这场空前华丽的演出实在是太有代入感了。

在九龙湖上踏浪而来的杨贵妃,清泉薄雾下的侍女身影,空前繁荣的盛世景象,安史之乱的战火纷飞……包括帝妃巡游、玉环入宫、贵妃出浴、贵妃醉酒、安史之乱、马嵬兵变、七夕盟誓、贵妃之死、仙境重逢等故事情节以十幕场景,每一幕都让人无法移开眼球。骊山脚下,华清池畔,发生在唐朝的凄美爱情,就这样穿越时光,徐徐展开。

最震撼的是骊山上的投影,据说是亚洲最大的山体投影,每次都在剧情的关键情节出现,云雾缭绕、漫天星辰、皓月当空、如梦似幻,让我们惊呼不断。总是听人说,不看长恨歌,西安就白来了。看过之后就会发现,果然没有夸大其词呀。

Tips:

演出地点:九龙湖前

票价:根据座位区域的划分,票价在238~988元之间。

演出时间:3月底-10月底

第一场 20:10-21:20

第二场 21:40-22:50

《12·12》西安事变

大型实景影画虽然华清宫最出名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但其实,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里。来到这里,一定要看一场《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在“历史的发生地”还原历史。

《12·12》西安事变采用沉浸式演出方式,一入场我们就会被民国浓烈的战争气息感染,秒入全民抗战的状态。在现场,我们既是观众,也是演员,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特殊年代的风云际会。

这场演出从不同视角展现出国人在危难时刻的命运抉择,它所展示的只是“西安事变”发生前后的一小段时间,但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却非常深刻。尤其是现场利用了高科技的舞台手段,用虚实结合的屏幕道具,综合了电影和戏剧的不同表达方式,让我们跟着张学良和杨虎城一起,陷入到家国民族的命运漩涡,为生命的抉择而起伏跌落。

1:1还原的蒋介石专机超级震撼,市井气息浓厚的民国街头非常真实,但最打动我的一幕,是在决定“兵谏”之前,舞台用现代化的声光影像形式,来表现张学良的内心战争。这应该是我看过最感动的主旋律历史剧了,不生硬、不说教,很容易就会被代入到人物心中。人的命运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如此渺小,但人的选择却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呀!

Tips:

演出地点:瑶光阁

票价:169元

探一探环园

环园,位于“唐御汤遗址博物馆”的东边,建于清代。这里最初是清朝当地县令的私家园林,建成于1878年,因整个园子以环形布局而得名“环园”。这里充满了江南园林特色,非常典雅。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难到西安时,往返经过临潼都是下榻“环园”,可以说是独具慧眼啊,相中了这么秀雅的园子。

值得一提的是,池塘边还有石榴树,据说是杨贵妃亲手种下,想想也是超过千年的历史了,至今依然硕果累累。

环园内的五间厅,是蒋介石在西安期间工作起居的地方。刚看完《1212》西安事变的演出,再来这里参观,真是无比唏嘘。“西安事变”留下的弹孔,如今依然可以看见呢。

华清宫吃什么

御膳苑-陕西宫廷菜

想要尽兴领略华清宫的风采,没有一整天肯定是不够的。那午餐吃点啥呢?离芙蓉湖不远,这里有一座同样古色古香的建筑,这是属于华清御汤酒店内的餐厅,御膳苑。餐厅以唐代菜品为依托,主打“大唐小厨”精品陕西菜,还设计了“低脂低糖”的“养生菜品”。如果在华清宫用餐,这里就是最好的选择啦。

轻奢的中式装修,很衬华清宫的帝王风范。我们点的几个菜都非常优秀,值得推荐。

老陕葫芦鸡:葫芦鸡是陕西名菜,始于唐朝,和华清宫的唐文化非常匹配了。鸡肉经过清煮、蒸笼、油炸三步,整体呈现出迷人的金黄色,看起来就垂涎欲滴。店员亲自现场剔骨,之后还能复原成一只整鸡的外形。口感可以用炸裂来形容!真正的皮酥肉嫩,筷到脱骨、入口即化~

时蔬蒸凉皮:西安人民简直太爱凉皮了,三色蔬菜汁做的凉皮非常清爽,夏日必点。

石锅炒凉粉:由传统的西安凉粉改良而成,原始做法都是凉拌的,这里用炒的,料很足,又香又有嚼劲。经过我这个资深粉控的鉴定,可以毫不吝啬地打个满分。

一口香:迷你版肉夹馍,乍一看好像一盘马卡龙,非常适合女生~

油泼面和臊子面:不用多说了,在西安就没吃过不好吃的面食~

华清宫买什么

华清宫的文创中心充满了唐代特色,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下的生活日常,萌帝萌妃系列、手帐文具系列、生活用品系列,都设计得既实用又有趣味。贵妃醉酒的表情眼罩、唐风图案的晴雨伞、唐乐舞仕女摆件,以及各种卡通造型的唐朝人物等,非常适合作为西安旅行的伴手礼。而且这里还有两处高科技互动体验,可以1分钟GET川剧变脸,也可以秒换汉服,感受一次娘娘的盛装。

文创中心里还有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书吧,有着西安最美书吧的称号,玩累了买够了就来这里小憩一下,看一本《长安十二时辰》的原著吧~

文创中心里还有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书吧,有着西安最美书吧的称号,玩累了买够了就来这里小憩一下,看一本《长安十二时辰》的原著吧~

华清宫穿什么

蓝色宫廷风连衣裙+平顶草帽

在古色古香的华清宫内,想要拍到美美的照片,穿搭也要花点心思哦。

华清宫以古典的朱红色为主色调,选择蓝色连衣裙在颜色会形成反差,突出人物主体。连衣裙的图案和款式如果也有古典的元素,就更适合啦~

草帽也是提亮的搭配单品,在古建筑景区不适合过于时髦的款式,具有复古感的平顶草帽是最百搭。

白色蕾丝连衣裙+波点透视草帽

白色连衣裙绝对是旅行中应用场景最多的,加入一点蕾丝的元素会显得更典雅,和华清宫的风格更搭。

黑色波点草帽依然是平顶帽的款式,透视效果是今年的流行元素,和裙子凑成经典的黑白配,行走在华清宫的碧瓦朱檐,也是风味绝佳~

汉服变身体验

唐风浓郁的华清宫当然最最适合汉服变身啦,相信每个女孩都有个穿越梦吧。换装完毕,漫步在这座缔结了伟大爱情的皇家园林,一定会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是唐朝女子穿越而来。在华清宫体验汉服变身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从哪里租汉服?

从哪里租汉服?西安的汉服体验工作室,大都在市里,如果住在市里,可以选择本地的汉服工作室。通常妆发和租赁服装是有套餐的,化妆加换汉服的时间大致在1.5~2小时之间,要自己计划好时间。

也可以考虑从网上租汉服,某宝就有很多,然后华清宫附近直接找妆发。

如何选择汉服的款式?

汉服主要有秦汉风格、唐风和清朝宫廷风,在以唐宫文化为主题的华清宫,当然是选择唐风汉服最为匹配。具体的颜色和款式要匹配个人气质,文静的菇凉可以选择淡雅的颜色,如白色、水蓝色等,突出清新文艺的感觉。走可爱风的菇凉,则可以重点考虑桃粉色、鹅黄色、草绿色等明亮的颜色,拍出来就是妥妥的小仙女。而像我就hold不住那些太清新的颜色,所以选择以红、黑为主色,搭一个金色图案的薄纱外套,是不是有点贵妃的雍容华贵感呢哈哈。

要不要找专业的妆发造型?

一!定!要!

如果换了汉服却没有配套的妆容和发型,整体效果会大打折扣。

可以哦。但是相比长发,可做的造型空间相对会受些限制。而且一定会用到假发,如果自己的头发是染过的,那不可避免会有点色差,我觉得影响不大。

顺便一提,大部分造型师都会建议你不要刘海。如果你像我一样,本身非常需要刘海,那一定要坚持一下,其实出来的效果也不错,对吧~

短发可以做汉服变身的发型吗?

可以哦。但是相比长发,可做的造型空间相对会受些限制。而且一定会用到假发,如果自己的头发是染过的,那不可避免会有点色差,我觉得影响不大。

顺便一提,大部分造型师都会建议你不要刘海。如果你像我一样,本身非常需要刘海,那一定要坚持一下,其实出来的效果也不错,对吧~

华清宫真的是非常适合花一整天时间深入体验,希望这篇攻略可以帮到你,来一次完美的唐朝穿越之旅。


春山新籁丨石榴、骊山和两个老人的故事


视频加载中...

5月底的骊山,满眼葱茏,在白云蓝天的映衬下,愈显秀美。

山的南坡北坡沟下沟上,是大片大片石榴花的海洋。一朵朵石榴花仿佛一个个穿着火红霓裳的美人,在翠绿的石榴树叶和深褐色枝干间,伴着初夏的暖风翩翩起舞。

此行临潼,我们是要造访两位与石榴、骊山有着不解之缘的古稀老人,他们一个为石榴呕心沥血40多年,一个痴迷骊山拍照33载。

春山新籁丨石榴、骊山和两个老人的故事

刘永忠在研究石榴品种

白眉老人的“石榴梦”让骊山脚下遍地“骊山红”


走进一片石榴园,穿过一排排石榴树,在袭人的花香中,我们邂逅到一位白眉老人。他面慈目善、精神矍铄,正察看着石榴生长情况,时而端详、时而比较、时而思考。看他对石榴极为专注的样子,猜想应该是一位阅历丰富的老果农了。


与老者在一株两百岁古石榴树下席地而坐,畅聊之后,才知这位名叫刘永忠的老人,今年70岁,在骊山脚下种植石榴40多年,发现并培育的“骊山红”品种石榴已经推广种植近万亩。


最早,刘永忠在秦陵街道杨家庄附近种了七八亩石榴。为了扩大生产能力,利用好骊山“土质松软、含沙量大、透水性好”的石榴优生条件,2003年,他在马额街道流转了150亩荒山,建设石榴生产示范基地。2005年,由他牵头的西安市秦陵石榴研究所成立,成为创建临潼石榴民营研究机构“第一人”。

春山新籁丨石榴、骊山和两个老人的故事

临潼自有石榴以来,主栽品种为“净皮甜”,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最先引进,是中国石榴的活化石。在长达2000年的栽植历史中,临潼石榴经天然杂交、芽变,种质资源已达到100余种,形成了以“净皮甜”为核心的石榴品种集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对石榴品质的需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对石榴的个头、色泽、籽粒、味道等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其他石榴产区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临潼石榴在全国的影响力却不断减弱。


“我们有些着急,临潼石榴要发展,需要改良品种,稳定面积。稳定面积工作有政府协调和倡导,改良品种需要靠石榴人自己来完成。”刘永忠指着“骊山红”的石榴花意味深长地说,仿佛回到当时艰辛寻找培育石榴品种的时候。


为了探索“石榴新品种是老树芽变而来”的理论,刘永忠访遍了临潼老石榴园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铁炉街道睢石村的一个老园子中,发现两棵古树结的石榴个儿大、色泽艳、籽粒大、果核较软,正是市场需求的品种。


2011年春季,刘永忠采用芽接法,在龙河石榴基地和刘坡果园嫁接了4棵树,全部成活,次年全部挂果。又经过两年优选,在2014年培育出了石榴新品种——“骊山红”。


如今,经过刘永忠的不懈努力,临潼区的石榴老树种正在逐步更新为“骊山红”。刘永忠说,再有3年时间,环骊山优生区的8万亩老树有望全部更新,到那时,骊山脚下遍地将是“骊山红”。说这话时,他眼神炯炯,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石榴树上挂着红灯笼一样果实的情景。


骊山这座休眠性活火山,过去是荒山,如今是绿山。山下有温泉有石榴,山上有美丽的风光。“骊山养育了我们。我们要保护好她,也要利用好她真正正正富裕群众,让游客不光看得见、逛得好,也要带得‘走’!”他说,“我在骊山脚下包地几十年,现在70岁,还能再耕耘30年,此生足矣!”

刘生才在骊山上取景拍照

“好摄老人”的33年5500多张“写真”记录骊山变化


有人在耕耘,有人在拍山。沿着“西安最美盘山路”蜿蜒向上,我们见到75岁的刘生才时,他正背着超过15公斤重的器材,扛着独脚架,斜挎着相机一个人独行。


他边走边向我们介绍骊山上的文物古迹,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谏亭、上善湖、七夕桥、尚德苑、遇仙桥、三元洞……


当有美景入目,他轻按快门,伴随“咔嚓、咔嚓”清脆的声音,一张张骊山“写真”就定格在相机里。“我从1989年来到位于临潼的长庆培训中心工作,单位依骊山而建,出门走10分钟就能进山拍景,到现在已经拍了33年。爬过上千次骊山,见证了骊山这些年的变化。”


骊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在他看来,既熟悉,又新鲜。“骊山每天都发生着变化。只有了解过去,才能知道今天有多好。”刘生才说,曾经一度兴起的采石业,让骊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来,为了保护“母亲山”,临潼区开始实施骊山北麓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保护工程。

“看这一张骊山,镜头里全是低矮的杂草,很少能看见树木。再看这张,都是比人高的树。”刘生才拿着在同一机位拍摄的30年前和30年后的两张照片说,“远处的那片洋槐是飞播的,后面这些松树、柏树都是后来栽的。”


“我拍摄骊山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触。摄影人最爱的就是绿色,这几年骊山变化太大了,我要把点滴变化都记录下来。”摄影看似简单,长年累月坚持却不容易。在刘生才拍摄的近10万张的风光照片中,“骊山影集”已积累了5500多张,生动直观地记录了骊山由黄变绿的过程。


“拍了33年,您不烦吗?”


“怎么会烦,哪个孩子会嫌弃妈妈?”

没有比较就没有欣喜照片里,秃山没了,绿树蓝天白云越来越多


跟着刘生才,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山顶。“骊山真是太美了,到了山里,仿佛就到了桃花源。”他说。我们极目环视,只见峰峦千仞,高出云表。北瞰渭水如长练,南眺秦岭如画卷,西望古都如棋盘。秦川美景,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想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


坐在山间巨石上,刘生才辨别着不同鸟儿的叫声。他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山头告诉我们,那是他拍摄的一个点位。为做好“对比”,每一次上骊山,刘生才总要找以前的路线和拍摄机位,并把拍摄的时间和点位详细记录下来。

“前几年,每次春季上去,都会看到很多绿化工人将绳子系在腰间,整个人挂在半山腰,就是为了种上一棵树……”刘生才指着山顶的蓄水池,“为了保证树木成活率,在绿化的山头上铺设了供水管网,修建了蓄水池和抽水站。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绿水青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的是天蓝、山绿、水净。近年来,临潼区提速骊山生态保护修复,造林面积达4.25万亩,绿化了30余座山头,累计栽植侧柏、油松等各类苗木800余万株,骊山森林覆盖率由2007年的37.2%,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


骊山的细微变化都让刘生才欣喜,“照片里,光秃秃的山头没有了,葱葱郁郁的树木和蓝天白云越来越多。”刘生才说,随着生态不断改善,如今骊山已成为乡村旅游热门打卡目的地,“高颜值”生态环境也为乡村振兴孕育着新的契机。


从骊山下来,已是夕阳西下。此时的骊山似披上了绚丽的红纱,我们在“骊山晚照红”的诗情画意中,不断回想着两位可敬的老人,回味着他们那些不是豪言却胜似豪言的话语。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骆妍 通讯员 王三合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伟

视频制作/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雅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