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最疯狂的时候,带4岁娃留学新加坡!这个85后妈妈后悔了吗 一道关卡之隔的新山,快来一起自由行吧

疫情2年多,许多新移民离开了新加坡,也有不少人逆向而行,拖家带口来到了日增几千已经是常态,甚至曾经日增2、3万的新加坡。


一对在2021年10月,带着4岁娃来新加坡的85后小夫妻,初来乍到就面临如此生猛的疫情,还遇到了一系列“刷新对新加坡认知的奇葩事”。


在疫情最疯狂的时候,带4岁娃留学新加坡!这个85后妈妈后悔了吗

2021年10月

离开成都时,一家三口的合照


他们遇到了什么事,到底后悔没?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文 | 作作妈妈

编辑 | 牛油果冰沙


我们一家三口到新加坡啦!


在疫情最疯狂的时候,带4岁娃留学新加坡!这个85后妈妈后悔了吗

2022年,在新加坡的第一个春节



01

来新加坡的主要原因

是作作爸爸的工作变动



这个工作变动算是作作爸爸主动争取的,当时我们刚买了高新区一所名校对口的学区房,我也开始慢慢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更多的投入意识。毕竟我以前是一个相当佛系的妈妈,觉得孩子读不读得出来全靠他自己。


但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家长很难遏制住把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给孩子的心。所以作作爸爸看到有一个新加坡的内部调岗机会,问我意见,我一想到新加坡拥有号称亚洲最好的教育,就鼓励他冲了。

在疫情最疯狂的时候,带4岁娃留学新加坡!这个85后妈妈后悔了吗


作作在新加坡上幼儿园


而且2021年的时候,新加坡的疫情控制也算是亚洲地区的模范生,几乎没有社区病例。这点让我们感觉很安全。


结果后来调岗通知下来时,新加坡作为小国没法长久封锁,已经改变防疫政策,决定逐步放开,到我们出发的10月份就开始日增三千例左右,到后来越来越多……


可谓是人算不如天算。


出发的时候我当然心慌,新加坡比成都面积小得多,成都每天顶多外来输入几例,但新加坡本土日增那么多。



但调动是我们自己主动申请的,那时候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02

无论疫情严不严重

一家三口在一起最重要



2021年10月,我们忐忑无比地出发了。


作作爸爸有提过,他先过去等疫情稳定了,我和作作再过去。但我始终认为无论疫情严不严重,一家三口在一起是最重要的,直到临行前一晚还在争辩三个人去不去的问题,最后也还是一起出发了。



小小留学生在空荡荡国际机场的背影


为了保证安全,我和作作约法三章

一是出门在外必须戴口罩;

二是吃东西前必须洗手;

三是在外面想要揉眼睛、挖鼻孔都必须告诉妈妈,先手部消毒(我知道小朋友靠触觉认识世界,就是喜欢东摸西摸,所以就算怕病毒,我也没有阻止他到处摸,只是接触眼口鼻时必须严格洗手。)


好在作作出国时刚满4岁,能够讲道理,有时候脸已经很痒了,还是会忍住痒让我先给他手部消毒再挠。


幼儿园每次发回的照片里,作作的口罩都戴得很好。


孩子的懂事和配合,其实在国外给了我很大的安全感。


也因为疫情,我们没敢带年长的父母一起,所以现在的生活是作作爸爸工作,我全职照顾家庭。这对于我来说其实是最大的考验。


以前我在家是油瓶倒了都不扶的懒人,全靠父母帮衬家里。到了这边,衣服是我洗、饭是我做、家务是我打扫,有时候我会很不明白自己的意义在哪里?我读了这么多书,以前国内的事业也算得上成功,现在就做这些杂事吗?


一日三餐全部自己动手


但后来通过给自己定下短中长期的目标,开始申请硕士进修机会,坚持做义工,我勉强把自己的生活节奏找回来了。现在就是等待结果,投入更多的时间成本,等我埋下去的一些种子长出来。


也许一粒都不会发芽,但至少在播种它们下去的时候,我没有荒废时光。这就够了。我这个人并不在乎结果,但我很在乎每一天有没有充实度过。


因为害怕失败而不去做一件事,这种事情完全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向来只担忧什么都不做,人就废掉了。


左图报名游艇学校学开船,中图学习瑜伽,右图在图书馆当义工。


作作爸爸也一样,在这边职场的年龄焦虑确实缓解很多,对于他一个35岁的IT男,算是事业的第二春


可以说,在新加坡,我们一家三口都找到了成长进步的空间,即便疫情当前,来此半年,写下这篇文章进行回顾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我们出来没有后悔。




03

话说回来,新加坡的教育

真的亚洲第一吗?到底值不值得来?



刚来新加坡的时候,这边租房市场紧俏,我们一直住酒店,租的房子要等一个月才空置出来,所以我在酒店附近给作作找了一间幼儿园暂时上着。


新加坡的幼儿园,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国际化,而且小班制。


第一个幼儿园里,两个老师(一个中文老师和一个英语老师)就围着六个小朋友打转,他的同学肤色各异,有来自澳大利亚的,有来自印度的,有新加坡本地的……


但作作刚来的时候,英文基础并不好,仅限于单个字蹦单词,连很短的句子都没法说。


如果我们去的是欧美国家,我会很担心他无所适从。但在新加坡就很好,新加坡实行双语教学,他能够不落下自己文化的根,在中文课上增强自信,又能够在英文课上潜移默化地锤炼得更加国际化。


作作学习的专注力很不错,而且愿意主动

学习,经常自己翻练习册出来主动做


我始终认为在儿童教育中,刺激是好的。本地相同的背景给的差异化刺激会很小,但是不同文化种族的刺激会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宝贵财富。


我当然希望作作能有更加开放的视野,语言是探索世界的必要工具。


不过,新加坡的幼儿园并不会“比较圆”



吃冰箱冷饭


在第一间幼儿园只呆了短短一个月,就发生了一件让我无语的事——孩子从家带去幼儿园的冰箱冷饭,老师热都不热就直接给孩子吃。


其实我到现在都搞不清楚算文化冲突,还是老师的疏忽。为了心里舒坦,我理解为前一种。


这件事可能有些姐妹还记得:为了国际化教育来新加坡!结果刚上学第二天就吃冰箱冷饭……


便当盒示意图


好在冰箱冻饭也只吃了两三回,作作这小子我一直注重他体育锻炼,身体挺结实,没看出有什么影响。退掉酒店搬入新家后,我顺便就换了一家新的幼儿园。



外国人上学很贵



当时因为新加坡疫情严重,其实很多家庭是不送小孩子去幼儿园的,导致各家幼儿园的空位比较多(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排队),我们作为外国人居然幸运排到了一家公立My First Skool的位置。


新加坡的公立当然也会比私立便宜。不过那仅限于本国人,有各种政府补贴,对于外国人就是原价。


我当时考虑了一下,我们外国身份又没有打折,只要加个几百新就能上私立,再加上公立学校的老师很容易Singlish(新加坡式英语口音),我不是听得很懂,最终选择了一家私立蒙氏幼儿园


后来得知,这一间私立幼儿园,有新加坡本地人专门开几公里的车送小孩来上。我感觉自己是误打误撞选对了。


每天送作作上学的路上



04

疫情严重,

为什么还送孩子上幼儿园?



来新之后,我认识了许多妈妈,也得知一些家庭担心孩子没有打疫苗(新加坡的孩子五岁才能接种RNA疫苗。但大人有科兴、国药灭活疫苗可选,只是小孩没有。大部分幼儿园孩子不到年龄接种疫苗),选择休学的孩子不在少数。


新加坡幼儿园有个特点,许多学校休学也必须交学费,不然就不保留学位。


每个月上千新币的学费,其实巨亏。可以说,作出休学决定的家长,都是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代价。我自己是做不到,因此很尊重这类家长的付出。


我一直没有让作作停学。(疫情最严重的2月份,新加坡也没有让学校关闭,送不送娃的选择权完全在于家长。)


可以说我自私,毕竟在家带一个4岁娃,实在是一出费妈的惨剧。但我同样也觉得,教育不能停,年纪越小,学得越快,外界一点点与众不同的刺激,都能够激发一个孩子快速成长。


我不想在最黄金的时期里,把他关在家里。


即使在新加坡2022年春节后日增一两万的时候,我也只是决定中午吃饭午休时把他接回来,避免在学校摘口罩,然后下午上学再送过去。


的确有风险,但我觉得人生总有值得冒险的事。


当父母的,就是这样把子女托高,再托高。



05

除此之外,我还想聊聊新加坡

幼儿园人性化的地方



01

一是上学时间宽松

可以早7点到晚7点,当然学习时间只是上午9点-下午5点,但为了照顾双职工家庭的通勤时间,学校最早7点,最晚7点可以接受学生入园,这一点我觉得新加坡的父母太幸福了。


02

二是没有寒暑假

没有寒暑假!


说实话在国内的时候我最头痛的就是寒暑假,就算放假了我也要把作作送到托班去继续上学,在家我能教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而且我在他眼里也没有老师的那种权威,教了的东西他也不一定听,到最后就是母怒子哭。


据我观察,作作是喜欢上学、上兴趣班的,一是有同龄玩伴,二是现在的教育一般都从孩子兴趣出发,课堂都很有趣,专业的事果然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做。


只有平常的周末和节假日,能够带作作到处玩。所以每个周末都安排很满。


03

支持低龄留学

如果你想把孩子早早送到新加坡接受教育,只要学校有空的学位,便可以帮你办理孩子的学生签证和妈妈的陪读签证。


基本上属于只要你能够负担这边的生活,就没有什么门槛的留学。


陪读妈妈在新加坡是很常见的群体,不过我感觉两口子两地分居还是太辛苦了,最好还是一家子一起。


04

没有国内那么卷

怎么说呢,很多人告诉我新加坡教育没有国内卷,来新加坡就是逃离国内内卷的教育竞争。


但我个人觉得,整个亚洲其实都还是比较卷文化的。就我目前个人体验,新加坡幼儿园阶段的卷,不费妈。不像国内家长经常要代做幼儿园的作业。


作作在新加坡读书,老师基本不会安排作业给家长做,他每次放学回来,带的都是在学校写好的中英文练字本,画好的画,做完的手工和写完的数学题。我根本不用盯,而且还知道他在学校学了很多东西。


作作在学校学数学、英语和中文。


05

当跳板也不错

和新加坡本地的家长聊天,他告诉我,新加坡的教育虽然没有国内鸡,但比澳洲之类的又更紧张一些。他中学时班级上学习最差的同学,到了澳洲却成了第一名。如果以后他家女儿在新加坡念不走,也考虑送出去。


我想想也蛮有道理的,在新加坡学好了英语,以后往欧美走起码少了一个语言壁垒。


当父母的,就是为子女计长远。


说句自私的话,我不想我的孩子只能挤独木桥,我希望他面前有很多座桥,他有选择上哪座桥的机会,而且可以选几次。






新加坡留学生活的心得一篇文章说不完。对于新加坡的私立幼儿园,作作如何融入英文环境,我还有很多想交流的。


等下次和大家继续聊吧,也欢迎你在文末留言,一起交流。



作者简介:作作妈妈,川妹子,“作”不是“作业”的作,真心没那么鸡娃,而是“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的作。

编者按:马来西亚新山是离新加坡最近的城市,办签证也是非常的方便,最近就有网友在《新加坡眼》APP上分享了去马来西亚新山自由行的游记,下面就来看看吧!

一波旅游大潮正在来袭~

马来西亚毗邻新加坡,随着新马边境的开放,一大波新加坡人早已按捺不住躁动的心,计划去周边走走~

那么马来西亚又有什么好玩的呢?先上一波美图…

一道关卡之隔的新山,快来一起自由行吧

柔佛大王宫与新加坡隔岸相望

一道关卡之隔的新山,快来一起自由行吧

新山人的归宿所在

一道关卡之隔的新山,快来一起自由行吧

陈旭年街上红彤彤的老式店屋

马来西亚的新山市无疑是新加坡的后花园,疫情趋缓边境开放后,生活紧张忙碌的新加坡人又可以越过长堤,到这里找到放慢脚步放松身心放飞烦恼的机会。大多数游客会选择到新山逛商场购物,主题公园打卡,吃吃喝喝,海边走走,酒店住住。

其实有一条较为冷门却又被某些文青所熟知的自由行路线值得向公众推广。它的优点在于方便易达徒步完成且时间灵活,可以一日亦可以半日游。由于所有景点集中在靠海关大楼的滨海区一带,就简称为“新山滨海游”。虽叫“滨海游”却和海边关系不大,一来只是因为景点近海,二来海边那段正在封闭整修,能看海的地方很少。

除了林立的摩登大厦,这一带也分布着许多历史悠久的民宅庙宇餐室,属于当地人成长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身在其中恍惚间也像回到了五六十年代的新加坡街巷。

旅程适合在早上八九点钟开始,天气正好精神不错,可以先来吃一顿丰盛的南洋早餐,不饿的话那就马上走起。由于游人一般对当地路名和景点位置不熟悉,所以建议打开谷歌地图搜索地名导航,可以节约不少瞎摸的时间。中文搜索也颇顺畅,比如输入“柔佛皇宫”/“柔佛古庙”/陈旭年街马上就有结果。

5月3日开斋节一大早,公车170号通过勿兰关卡顺利开抵新山海关大楼,我下车通关后直接朝柔佛古庙的方向走去。老实说,以车代步并非最佳选择,因为边境开放后这一带车位紧张,尤其周末假日泊车更是耗时闹心。

根据游览内容,我把滨海游划分成四个区域:(1)古庙区(2)老街区(3)王宫区(4)商场区。游人可以根据时间因素及个人喜好灵活安排行程。特点在于这些区域之间的步行距离都在15分钟以内,所以请信步慢游,乐在其中。

一,古庙区

从海关大楼走到位于Jalan Trus的柔佛古庙大约花了10几分钟。除了华人庙宇,拜访其他种族的庙堂也在几分钟脚程内,比如1911年建成的兴都庙:Arulmigu Rajamariamman Devasthanam;还有锡克庙:Gurdwara Sahib及清真寺:Masjid India Johor Bahru等。由此可见,新山和新加坡一样,也是一个崇尚多元种族文化宗教和谐共处的社会。

经历百年沧桑的柔佛古庙

柔佛古庙是新山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象征五个不同籍贯族人相互合作的精神。海南会馆奉祀的“趙大元帅”,广肇会馆奉祀的“华光大帝”,客家公会奉祀的“感天大帝”,福建会馆奉祀的“洪仙大帝”及潮州八邑会馆奉祀的“元天上帝”皆是柔佛古庙的主神。古庙是由义兴公司的陈旭年和当时新山的各界人士于19世纪后期建造,估计至少有147年的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廿日众神出巡,一连三天之游神盛会,吸引3万多人参与,为新山市年年循例举行之盛事。

进入兴都庙前需脱鞋洗脚

二,老街区

老街区内处处老街,名声最大的当属“陈旭年街”(Jalan Tan Hiok Nee),另一条和它相邻的“黄亚福街”( Jalan Wong Ah Fook)则有点小乌节路的味道。陈旭年街很狭窄,两边并列的是联排的带五角基的老式店屋,不到一公里的街上建有三座牌坊,街两端的是灰色,街中那座则是喜气洋洋的春节红,上面都写着“陈旭年文化街”。

老饕们都爱陈旭年街,因为这里有多家几代传承的古早味。我从古庙区过来就五六分钟,9点钟不到,只见整条街上的餐室食肆内人头攒动,店外排起长龙。看看街上的车牌,听听游人的口音,是的,新加坡人又回来了。

是的,新加坡人又回来了

1946年创立的华美茶餐室历经三代传承,在当地颇有名气,柔佛苏丹依布拉欣在2017年1月也慕名而来!这间总共2层的新山老街总店,食品因获得清真认证所以顾客多元,它的餐食选择也多,像每桌必点的海南咖啡、烤面包、生熟蛋,还有炸鸡排、咖喱鸡、乡村炒饭、滑蛋伊面、马来炒面、还有早餐午餐下午茶套餐等。

柔佛苏丹依布拉欣到访华美茶餐室

另一家1963年开业的锦华茶餐室,在当地足与华美分庭抗礼,不少名人也曾到此光顾。最招牌的也是海南咖啡乌,烤面包与半生熟蛋。店里还有不同档口售卖:虾面、水粿、薄饼、马来饭、经济米粉等美食,尤其坐在店外行人道上,桃红缅栀树下悠闲进餐十分舒服。

锦华茶餐室外,客人们树下悠闲进餐

“It Roo Cafe”店门贴了告示”假日休息三天”,看到几个表情失望的顾客,可惜了。这里售卖海南风味西餐,店家信心爆棚,招牌上就铿锵一句“市里最好的鸡排”,可选择淋上黑胡椒或蘑菇酱汁,配菜有荷包蛋薯块番茄黄瓜(20元马币一份)。

号称“市里最好的鸡排”

协裕面包西果厂103岁了,这次本打算多买一些蛋糕面包回去当手信,事与愿违,又一家节假日不开门。协裕厂因坚持使用炭火烘烤,网上好评如潮:”它的香蕉蛋糕特别浓郁又有炭烤味,好吃”、“古早味的香蕉蛋糕”、“排上队5分钟后店家通知,香蕉蛋糕即将售完,后来的人不用排队了”、“40年前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已经爱上他们家的香蕉蛋糕”,此外它的椰丝面包也值得一试

协裕面包西果坚持使用炭火烘烤

传承了80年多年的老字号甡兴茶餐室,陪伴不少新山人成长。传统正宗潮州汤面!如果点干捞潮州面,记得加醋、加黑酱油或是加辣,这样吃才正宗。潮州卤味包括卤鸭、猪耳朵、猪头肉及豆腐等。面食马币8元起,鱼圆汤4.5元起,卤味1.5元起。我点了大份的干捞面薄,卤豆腐及黑咖合计14元。面条加了猪油渣的确入味。

甡兴茶餐室售卖正宗潮州汤面

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

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就在Jalan Ibrahim路上(离陈旭年街几分钟脚程),入场券马币6元,高四层楼,馆内展品众多,透过各种宝贵的文物、图片和视频,细说新山华族的历史沿革。主要展览内容包括历年来的新山华族重大事件,介绍新山开埠历史以及华人社团在新山的发展历程。四楼是特展区,最新的展览主题是“同甘共苦——甘蜜与胡椒展”。提醒一下,文物馆没有电梯,老人家爬四楼参观务必注意安全。

细说新山华族的历史沿革

这里被称为亚洲大陆最南端公路的起点

三,王宫区

王宫区和陈旭年街只是一路(Jalan Bukit Timbalan)之隔,越过马路走5分钟就是新山邮政局,在它不远处一个黄白相间的A型石牌矗立在一棵大树前面,石牌中央蓝色的“0KM”赫然在目,下面还站着一块三角面的里程碑。

这里就是被称为亚洲大陆“零公里”的所在地,以标志它是亚洲大陆最南端公路的起点。石牌下的里程碑写着与多个城市的距离:新加坡23公里/吉隆坡368公里/曼谷1805公里。

与邮政局相邻的是新山市政局,和它们在同一条路上(Jalan Dato Onn)的重点建筑物还有最高法院和柔佛大王宫人口,这一区域也是新山市的行政中心所在。这时如果走累了可以在附近的小公园(VOA Monument)里稍作休息。

柔佛大皇宫人口

柔佛大王宫(马来语:Istana Besar Johor),又称苏丹阿布峇卡王宫,现为柔佛州皇家博物馆(暂停开放)。王宫坐落在柔佛海峡边上,与新加坡隔岸相望。大王宫1864年由当时的新山华人港主黄亚福负责建造。目前大王宫仅用于举行重要仪式,我国总理李显龙伉俪5月6日就在这里接受柔佛苏丹依布拉欣授勋,李总理获封最高荣誉的一级王室拿督斯里巴杜卡勋章。

由于暂停开放,游人现在只能从深锁的大王宫人口左拐,沿着Jalan Tun Dr Ismail路边狭长的人行道前进,隔着围栏远观大王宫的宏伟外貌及其极具风格的躺卧在斜坡草坪上的大时钟。行走至此,王宫区游览结束。

大皇宫斜坡草坪上的大时钟

四,商场区

王宫游结束后折返“零公里”地标,不用害怕走回头路,那里的公车站有很多巴士可以直接回到海关大楼底层的JB Sentral(新山汽车总站),全程5分钟而已。请备好马币零钱,新山市内车资一般两元以内。

如果选择半日游,至此就可以出关离境回返新加坡,要是意犹未尽,不妨就近找家酒店安顿下来,继续下半场行程。海关大楼附近的酒店旅舍很多,豪华型的有假日酒店、希尔顿旗下的Double Tree,舒适型的如Z酒店等,有些房间还能远眺长堤及对岸的勿兰。

这一带也很适合购物闲逛,现代化大商场包括正对海关大楼的城中坊(City Square)

及隔邻的光大城中城(KOMTAR JBCC)都坐落在黄亚福街(Jalan Wong Ah Fook)。

如果想开阔视野,更可以登上34层楼高的“Skyscape Johor Bahru”,脚踏通透的玻璃走道俯瞰新山的城市景观。要注意的是,这个位于办公楼Menara JLan内的景点周六闭门,且接待时间只到下午4点。

城中坊(City Square)商场

34层楼高的“Skyscape Johor Bahru”,

肚子咕噜咕噜叫了,吃饭的地方随处可见,大街上商场内餐馆林立,黄亚福街上必须吃上名声在外的金龙咖喱鱼头,经营多年顾客络绎不绝,想吃就必须赶在下午4点钟收摊前到店。同一条街上也能找到粉丝众多的海底捞火锅,城中坊内也有新加坡人熟悉的鼎泰丰。

晚餐吃饱饱要消食,就去位于Jalan Segget的柔佛夜市,从城中坊走过去就七八分钟,离陈旭年街也不远。街边夜市的氛围很接地气,有许多贩卖服装小饰品家居用品及街头美食的小摊档,经营至凌晨时分。在这里,商品质量不是主要的考量,讨价还价才是真正的乐趣。

夜深了,趴趴走一天也累了,回酒店洗洗睡吧。这趟旅程还行吗?晚安,有个好梦。

(部分文字图片取自网络)

金龙咖喱鱼头

Jalan Segget的柔佛夜市

(图文来自新加坡眼APP网友欢喜英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