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美丽乡村 望山看水忆乡愁 世界看湖南丨湖南首个国家公园,南山凭什么?
新华社合肥9月4日电题:“打卡”美丽乡村 望山看水忆乡愁
新华社记者王菲
一条条乡间小路整洁通畅,一座座农家小院瓜果飘香,碧水青山间白鹭上下翻飞......初秋时节,记者跟随农业农村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进美丽村庄”记者行活动,在安徽滁州天长市、马鞍山市当涂县等地的农村采访发现,通过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绿化硬化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措施,不但实现了生态宜居村庄美,更推动了一场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释放出乡村振兴新动能。
对于天长新街镇李坡村67岁的村民戴芝金来说,现在每天将自家的垃圾分类后放在家门口的专用垃圾桶里,再等村里的环卫人员上门回收,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在村里看到地上的垃圾,戴芝金也会拾起来按类别放到不同的垃圾桶。
“以前垃圾遍地苍蝇蚊子到处飞,这几年搞环境治理,改水改厕,村里环境卫生比城里也不差!去年村里又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剩饭剩菜这些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变成有机肥,用来种菜栽花,又干净又好!”提起村里的变化,老人一脸的自豪。
村里干部告诉记者,通过市场化运作把垃圾清运委托给保洁公司,每天有专门人员两次上门收取垃圾,村民也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在李坡村生态资源化处理中心,记者看到,一名工作人员通过电脑自动控制,集中的餐厨垃圾通过自动脱水、发酵、干燥、除味等环节,变成了干燥疏松的有机肥料,整个过程在密闭的箱体内进行,几乎闻不到异味。
党员干部带头干,改水改厕、清理垃圾、栽花种树、绿化亮化......李坡村是安徽省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原则,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到67%,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已建和在建各类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997座,完成改厕228万户。
积分奖励、生态家庭评比、组建村志愿者服务队......形式多样的乡风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起“人人参与、户户争先”共建美丽乡村的氛围。
“村庄环境靠大家,我参加了村里志愿队,有一分力发一分光。村子越建越好,日子越来越舒畅!”71岁的当涂县西河村村民吴少贵说。
在古色古香的天长市汊涧镇长山村村史馆里,上百件古陶器安静地陈列在展厅中,向游客诉说长山村千年的文化乡愁。
汊涧镇党委书记说,长山村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的规划建设,大伙都说村里环境好了不能缺了文化。村史馆里的很多“宝贝”,都是村民自发捐献出来的。
村容村貌变美了,美丽乡村带动休闲农业发展,村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劲头更足了。
地处大山深处的当涂县桃花村“一山四水五分田”,当地依托李白文化资源和大青山的生态资源,打造乡村旅游+李白文化+山林生态的美丽乡村示范区。
从桃花村的“山闲山舍”民宿茶室的露台抬眼望去,大青山山峦叠翠,争奇竞秀,一座座徽派小楼掩映在茂林修竹之间,新修的山路如一道黑色的绸带随着山势起伏,传说唐代诗人李白晚年就终老于此。
村党委书记韦平平告诉记者,以前的桃花村只有一条很窄的石子路进出,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最近几年政府投资修了沥青路,村里统一规划进行亮化美化,发展旅游业和水蜜桃、板栗、蓝莓、香梨等特色经果林产业,现在全村40%以上的农民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
桃花村党委牵头成立青山人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美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18年桃花村集体经济收入69万元,实现富民强村。
“在山里每天早起听鸟叫,能感受到各种不同种类的鸟越来越多。”“山闲山舍”民宿主人夏敬业说,对筑巢环境最挑剔的白鹭,更是把这里当作繁育下一代的“乐巢”,每年5月到7月繁殖期间,飞来的白鹭成千上万。还有多年未见的野羊也开始在山中出没。
“环境好了,路通畅了,来桃花村自驾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夏敬业说,现在民宿每年的纯收入有十七八万元,他和老伴天天就琢磨怎么把院里院外弄得美美的,让客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再来。(完)
提起湖南的旅游
估计很多人脑海中立刻想到的是
奇山竞秀的张家界
一碧万顷的洞庭湖
亦或是风景秀丽的凤凰古城
然而湖南还有个不输名山大川
却非常低调的景区
它就是全国首批十个之一
湖南省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南山国家公园

偏居一隅、鲜有人知的南山
凭什么力压群芳
成为湖南的“第一个国家公园”呢?
今天18:20《世界看湖南》走进南山
为您解读!
1
自然物种“博物馆”
南山国家公园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试点区整合了原南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4个国家级保护地,还新增了非保护地但资源价值较高的地区。

▲ 金童山

▲ 白云湖
这里山川、森林、溪流绵延不息,涵盖了我国中南部山地生态全部类型,是具有“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典型代表。
▲ 玉女溪瀑布
这里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是生物物种遗传基因资源的天然博物馆,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据统计,区域内有维管植物265科,995属,2835种,脊椎动物199科,130目,341种,同时还是重要的国际候鸟迁徙通道。
▲ 千年苔藓——中山泥炭藓沼泽湿地
作为南岭山地区域特征的代表,公园拥有我国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山泥炭藓沼泽湿地、“东南亚第一近城绿色长廊”两江峡谷、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林、南方最大高山台地草地草甸。
▲ 两江峡谷
▲ 南山国家公园黑山岭映山红
南山风景名胜区是南方一处独特的天然草场,一望无际的草甸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镶在平均海拔1700多米的山岭之间。这里年平均气温11℃,人称“冬有海南三亚避寒,夏有湖南南山避暑”。其独特的高山草原,被誉为“南方的呼伦贝尔”。1956年,南山牧场在此正式筹建,有“中国第一牧场”之称。
▲ 南山高山草甸
南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引来全国各地的专家前来对南山国家公园生物终端性的本底资料进行调查。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南山国家公园正式创建后,国家公园管理局与湖南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出台措施,全面加强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严禁捕猎、兜售任何野生动物,劝阻村民放下猎枪,转变角色。
作为八条国际候鸟通道之一的南山国家公园,大自然的迁徙之力成就了其“千年鸟道”的美称。每年的3月至5月、9月至11月,无数候鸟被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在此驻足栖息。
候鸟种类繁多,保护候鸟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年四季,白昼黑夜,南山国家公园山林中随处可见巡护员的身影。近年来,在巡护员再三地劝阻警醒和大力宣传教育后,捕鸟的人们意识到,候鸟也需要人们温柔以待,它们和人类一样,世世代代都依存于这个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当地村民说:“以前,这里人很少,那个时候路也不通,一般是打猎为生,饭也吃不饱。自从南山国家公园成立之后,下了这个禁止打猎的通告,路也通了,我们也不打猎了,参加到保护动物之列。”
从猎户成为向导,从破坏者成为保护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在当地已经深入人心。人们转变了向自然无限索取的思想,国家公园的建设者转变了大开发的理念,留住了南山广袤无垠的绿色和多种多样的生命形态。
如今的南山国家公园,白云碧草相得益彰,山青岭绿风光如画,多种多样的生命形态在这里汇聚、栖居,共同歌颂着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未来,人们对这片神奇土地虔诚的守护和热忱的探索,将永不止步!
更多精彩,敬请锁定今天18:20湖南国际频道《世界看湖南》,共同走进南山国家公园!
收看方式:湖南国际频道现已覆盖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电视用户可调频进行收看,网络用户可通过芒果TV的“直播页面→电视台→国际频道”(或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进行在线收看。
湖南山水人文/湖南经济发展/湖湘精神
全面反映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丰硕成果
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湖南国际频道湖湘文化带纪实性外宣窗口栏目
每周四18:20
世界看湖南,越看越好看!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