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绪荣老师与《汕头礐石记忆》 美国这座大桥所有美企都搞不定,仅中国能造,还提前5个月完工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罗勉报道 汕头开埠开启了百年商埠的历史,与汕头市区隔一湾内海相望的礐石也因之兴起和发展,设立领事署,开办洋行工厂,有如雨后春笋。海关机构和公馆先后落成,宗教会所和基督教堂陆续兴建。一时间,洋人纷至沓来,以至创医馆、办学校。礐石是有名的风景区,那儿的山、涧、洞、石以及郁郁苍苍的树木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种礐石旧事的追忆,也是汕头开埠往事的觅踪。由汕头市归侨作家郑绪荣编著,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汕头礐石记忆》于2020年11月问世,该书分“养在深闺人未识”、“百载商埠万国船”、“此景只应天上有”、“海天揽胜故事多”、“锦绣山川锦绣图”等五章,全面介绍礐石的前世和今生,美景和故事。郑绪荣2018年1月出版的《汕头老城记忆》记录了汕头百载商埠印记,是一本汕头开埠文化书籍。现在这本《汕头礐石记忆》就是《汕头老城记忆》的姐妹篇,同属汕头开埠文化系列,此书彩色印刷,图文并茂,系阅读、收藏之佳品。
近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专访郑绪荣老师,他说,汕头民众热爱自已的家乡,当然也热爱家乡的这颗璀璨的明珠——礐石风景区。在网络上大家都为“没有成为鼓浪屿的礐石”而感到惋惜。的确,礐石就是汕头的“鼓浪屿”。
礐石既有深厚的开埠人文底蕴,又有旖旎的自然景观。海碧山青、石奇洞幽,有人说此花岗岩石蛋、石洞地貌可以比肩黄山,媲美丹霞,这真的是言不为过。礐石风景名胜区奇石多,幽洞多,故事也多。萧乾爱情故事为梦之谷增色,海狗石、龙珠石、宫鞋石、鲤鱼石等传说给名胜区添辉。今天,名胜佳境,又有海滨新城等现代景观,相得益彰,更焕发异彩。汕头海湾大桥、汕头礐石大桥和海湾隧道连结海湾两岸,交通便捷。这种种资源与“鼓浪屿”相比,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郑绪荣老师1943年6月出生于越南,1948年归国,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在汕头市中学任教,历任教导处副主任、副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是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汕头市归国华侨作家联谊会会员、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汕头市劳动模范。主要著作:《潮汕俗谚》(上、下册)、《潮汕俗谚续篇》、《万条潮汕俗谚》(上、下册)、《郑成功在潮州活动资料》、《郑成功在潮州》、《汕头名胜录》、《探奇南澳》、《汕头老城记忆》和《汕头礐石记忆》。
郑绪荣老师激动地说,我现年七十有八,热爱礐石的情怀仍驱使我编录了这本书,让我们共同来关心礐石,宣传礐石,为建设礐石尽点力,祝愿礐石成为汕头的“鼓浪屿”,期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年逾九十高龄的杨方笙先生(广东金山中学从潮州迁来礐石时的副校长、历任汕头市幼儿师范校长、汕头市教育局局长、汕头教育学院院长、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顾问)还为此书作了序言,他在序言这样表述,礐石正如同董必武副主席所称赞的“胜景亦云多”。从人文历史方面说,它是近代汕头开埠的见证,也是帝国主义国家渗透、入侵我国的见证。这儿有英国领事馆及其附属建筑,有宽阔的基督教堂,也正如董老诗中所写的“海滨风景区,洋人作行窝,喧宾更夺主,众怒莫奈何”。如果说邻省福建厦门市隔海有个足以骄人的鼓浪屿,汕头市的礐石也完全可以同它比美。

“夜闻风簌簌,朝听鸟嘤嘤。步行循幽径,往来憩小亭。……偶然一纵目,海色碧相迎”。石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留下伤感记忆的地方,每一处景点都能成为我们进行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元素。
不无遗憾地说,新中国建立后汕头回归人民,我们对礐石的风景名物虽然也进行了若干必要的保养维护,但在片面认识下也对它进行了若干伤害,比如海角石林这处在地质学上极有意义的地方便遭到毁损。我们希望今后汕头领导同志与群众既要有现代意识,也要有历史眼光,对于每一处建设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发挥它的文化效益,让礐石这一方宝地再现辉煌。
郑绪荣老师是老教育工作者,也是立志弘扬优秀潮汕历史文化的有心人。他自己也见证了礐石的昨日与今天,前世与今生,期待它在未来有更加辉煌远大的前景。这一册《汕头礐石记忆》,不但保存了一些珍贵史料和珍贵镜头 , 搜罗一些前人诗词和前人记载,也寄托了他及广大市民开拓礐石远景的殷切希望!我们欣赏厦门鼓浪屿那个美丽的“琴岛”,也渴望看见能与之争美的礐石新观。
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全长13.5km,于1936年11月12日建成通车的时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湾大桥,旧金山 —奥克兰海湾桥由大致等长的两部分组成。旧的西段连接旧金山市区到耶尔巴布埃纳岛,较新的东段连接耶尔巴布埃纳岛到奥克兰。整个工程的峻工比金门大桥早了约大半年,美国胡佛总统在1933年该桥开工典礼时说它"象征着人类修建的最伟大的大桥的开端"。

起初,桥梁上部的桥面为双向 6 车道。 下部桥面为货车和电气化列车通行预留, 直到 1958 年, 改为上、下桥面各为 5 车道的布置。
1989 年 10 月 17 日下午5:04,,美国发生地震, 震级为 6.9 级。 震中位于桥位东南 100 km。因为西海湾通道为悬索结构, 表面上有些破坏, 一个 桥墩上的混凝土有裂缝, 中间跨缆索的辊环有一裂缝, 主要破坏为伸缩装置上一些外部齿状裂缝。
最终,美国最终决定建一座新桥来提供更可靠的抗震性能, 这个决定就是东跨新建项目,也就是修建一个堤道连接到一个自锚式悬索桥。
2006年,美国正式开始全球竞标,总投资72亿美元,寻找该大桥的承建商,建造完成的部分被称为美国新海湾大桥,美国当时准备建造的时候是想让美企接手的,因为他不放心外国企业来建造。

新海湾大桥作为世界第一单塔自锚抗震悬索钢结构桥梁,是世界同类钢结构桥梁中技术 难度最高、造价最高的钢桥项目,能抵抗八级地震。
其中新海湾大桥全部钢构达4.5万t,其中钢塔约 1. 3万t、钢箱梁约3. 2万t。钢塔总高约160 m,由 4根五边形塔柱和“剪切连接”横梁组成,最大板厚达到100 mm;钢箱梁总长约605 m,宽约70 m,高 5. 5 m,由东、西两侧钢箱梁和中间连接横梁组成,这些横梁可在大地震中 独立运动并吸收大部分冲击,从而保护主结构免受灾难性破坏。

从而使得该桥抗震能力高于里氏8级,被视为迄今世界上最昂贵、抗地震技术含量最高 和寿命最长(150年)的桥梁,将确保每天30万辆汽车通过,
为此该项工程用到的钢结构高达4.5万吨,动用电焊工就要多达1000多名,难度之高可以说创造了桥梁建筑历史的纪录,众多美国企业纷纷知难而退。
没有办法,最终只有中国振华接手了该项目,另外,振华工程造价比第二低的报价还便宜2.5亿美元,这让美国不得不选择振华。
当时消息一出,业界哗然,很多西方以及韩日企业“看衰” 振华重工。毕竟,美国桥梁采用的是以严苛著称的AWSD1.5标准,而这一标准正是由业主加州交通部制定。如果美企都搞不定,中国怎么可能搞得定?
之所以日韩企业不看好,是因为正如刚刚所说,除了钢梁总重约3.2万吨,最难的还是新海湾大桥钢塔,它是由 4 根不等边5角形钢柱和联系横梁组成。
钢塔节段制造主要难点有:
1、厚板焊接,焊接变形难 以控制;采用栓焊结构,所用最大板厚度达 100 毫米,长50米,焊成五边形后重量达1300吨,焊接前要预热,焊接后要保温,如何防止厚板焊接变形,如何对重达1300吨的钢塔节段进行大体积焊前预热和焊后保温,防止焊接裂纹,这都是世界造桥界上的顶级难度
2、吊装段的单个塔柱. 吨位大,转运和翻身困难
3、每个吊装段四个塔柱之间的立式预拼装
4、吊装段与吊装段之间的立式预拼装
5、吊装段之间的连接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2 个吊装段之间连接的螺栓孔数量约有4万个。
但是这没有难道中国,根据节段重量重、断面大、结构形式复杂几何精度要求高,对塔的垂直度要求非常高的特点,他们最终确定了钢塔的制造方案,钢塔的总体制作方案如下:制作板块单元-节段组装成车间分段-翻身焊接成型-节段划线-端面加工-上下两节段匹配-划线钻孔-竖立总装。
在建造钢箱梁的时候,U 形肋和底板的焊缝为一面施焊的 PJP 焊缝,但其根部的焊缝质量对于桥梁的疲劳寿命极为重要。为确保这种焊缝的根部符合要求,振华在焊接过程中采用反变形技术来控制焊接变形,通过双向反变形胎架在板纵,横两个方向采用反变形工艺,并根据U肋的布局特征选取最佳施焊顺序,利用U肋多头门式焊机进行施焊。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双向反变形控制施焊的大型U肋板,焊后无需进行火工矫正,就能达到较高的平整度要求。
最终振华提前5个月完工,新海湾大桥也创造了世界奇迹,
美方派出了三个监工监督,要求100%复检,经过1毫米、2毫米一个个点地进行复探,都高于美国焊接协会AWS D1.5的桥梁规范。这也让振华额外获得6200万美元的收益,
2013年9月2日下午,世界最大跨度单塔自锚抗震悬索钢桥、美国旧金山海湾大桥东段新桥在劳工节举行通车仪式。在等候24年之后,这座1989年大地震中受损的著名大桥当天夜里即将通车。由中国上海振华重工建造最重要部分、造价64亿美元、连接旧金山和奥克兰的新桥可抗御1500年内发生的强震。
这次工程的完成极大地展现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强大的技术,让全世界中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桥梁建造水平,增强了中国在全球桥梁市场的话语权,向世界展现了什么叫中国“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