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美国炫技?500亿重建美国海湾大桥,完工后震惊世界 2002年,美国政府准备500亿建新桥,被上海振华重工成功竞标接手

中国素来有基建狂魔的称号,毫不夸张地说,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最关键的是全世界最难造的桥都被中国造了,而且无论从桥梁高度、长度还是技术难度上,中国的桥梁技术都完爆西方国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们的桥梁建造技术早已经输出到国外,就如同美国向全世界输出芯片一样。

中国在美国炫技?500亿重建美国海湾大桥,完工后震惊世界

在美国就有这么一座桥,它耗资500亿,每天约有24万辆次车辆行经,却是由中国承建的。此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爆了全美的舆论,因为海湾大桥不仅是旧金山的地标,更是全美国的象征。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中国的长城倒了,结果要花钱找美国人修一样。尤其是当建造成本被公诸于世时,美国百姓急得直接上了街头,72亿美元!你没听错,这座大桥的修建款高达72亿美元,也就是500亿人民币,如果把这笔钱挪作他用可以建造四分之一个三峡工程,买下一整艘航空母舰,怪不得美国人急了。那么问题来了,这是一座什么桥?美国自己建不了吗?为何只选中国来建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这些问题,喜欢的小伙伴可以长按点赞加关注,我是专门讲大国重器的所长,咱们接着往下看。

中国在美国炫技?500亿重建美国海湾大桥,完工后震惊世界

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它屹立于美国旧金山湾,曾是全美乃至全世界跨度最大的桥梁。其实这座海湾大桥早在1936年就已经开始通车了,当时美国兴起淘金热,为了连接旧金山海湾与外界的交通,美国政府不惜斥资7700万美元,建造了这座举世瞩目的大桥。自打它问世起便包揽了多项世界第一,它不仅拥有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桥梁悬臂,还坐拥全球直径最长的钻孔隧道,它的长度为4473米,宽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8.74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宽的桥梁。可以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它已经成为了美国荣誉的象征,凭借着强悍的载重能力,70多年里每天有将近17万辆车从上面碾过,可以说它之于美国,就相当于北京故宫之于中国,不管在意义上还是实际中都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在美国炫技?500亿重建美国海湾大桥,完工后震惊世界

为了庆祝它的诞生,大桥竣工之日,时任美国总统的胡佛还亲自不远千里地参加当日的剪彩仪式,就连欧洲的教皇也在大桥通车前特地赶来作了一番祝福。由此可见,海湾大桥不仅是美国的象征,更是整个西方的宠儿。但就是这样一座备受宠爱的庞然大物,却在70年的风雨中变得遍体鳞伤。最严重的一击就是在1989年的10月份,旧金山发生了大地震给旧金山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中包括海湾大桥的东桥段,东桥段因为桥面坍塌修复了一个多月,对西桥段也进行了抗震加固。在不妨碍桥上通行的情况下把原来支撑桥面的结构更换掉,但自此以后,海湾大桥就像中了诅咒似的麻烦不断,今天发现裂缝,明天出现断裂,没有一天让人消停的。眼瞅着大桥每天都在发生意外,旧金山当局那叫一个着急,要知道每天有将近30万辆车从这上面驶过,万一哪天真地发生了大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几番思索下来,政府决定对大桥进行彻底的维护,这一次要从根本上解除后患,为此他们打算拿出72亿美元。

此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发了全美的动荡,72亿美元,这不仅是加州历史上最昂贵的工程,也是整个美国都罕见的超级项目。接下来为了争夺这个项目,美国企业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众所周知,曾经美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工程师,他们可以仅用410天就造出443米的帝国大厦,也能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里凭借着落后的工具拿下金门大桥。但不知何时,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美国的建筑行业早已人才凋零,就像王小二过年似的一年不如一年。于是,经过一番考察后,旧金山当局彻底失望了本土的企业 别说是参与修建,就是拿出一个像样的规划图都没有,因为前几年的经济危机,美国的一些工程企业早已青黄不接,再加上本土高昂的人工费,使得72亿的预算一增再增,远远超过了旧金山当局的承受能力。

眼瞧着开工之日越来越近,无奈之下旧金山政府只能将该项目推向了国际 ,很快日本和中国相继进入了最后的角逐。据内部人士透露,一开始美国人是打算找日本人来修建的,这也是他们的备选,既然自己人做不了,宁愿把钱便宜了日本人也不能给中国,毕竟那可是500亿人民币。奈何日本人不争气啊,虽然他们在抗震方面做得很出色,但因为缺乏大型的跨海经验,最终遗憾败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方企业将这个香饽饽揽入怀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中方企业还偏偏是差点让美国总统下不来台的上海振华重工,2013年为了宣传美国制造时任总统的奥巴马,在美国的迈阿密港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演讲仪式,话筒前他声嘶力竭神情激动道:“我们要支持国内的企业,多多使用美国人造的产品,将一些他国的产品赶出国门之外。”正当他义愤填膺地挥舞着手臂与下面的观众互动时,忽然一阵风吹来,正好将奥巴马头顶的国旗吹飞,巧合的是正好露出ZPMC的图案,这一图案恰好是中国振华重工的标志,也就是说 奥巴马在台上神情激愤地让老百姓们使用本国产品,但它背后的起重机却是中国制造这种讽刺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以至于事后美国媒体嘲讽道,堂堂的一国总统做事之前也不动动脑子,本来想露脸的,结果不小心把屁股露了出去。此事件后,中国制造可谓是一炮而红,尤其是振华重工,简直成了全美家喻户晓的产品。

新桥工程组成部分单塔柱和所有钢筋都是中国上海振华重工完成,那么为什么振华重工能够火到出圈呢?首先这是美国钢桥建筑史上第一次将质量要求极高的钢构全部交给国外公司承担,同时这也是中国制造业首次承担如此复杂大规模的桥梁钢构的建造。从2006年开始制作大桥桥梁所有主体钢结构,在2011年7月的时候准时交付,这一项工程历时5年,是当时所有项目中周期最长的。海湾大桥的建造难度很高,工程用到的钢结构高达4.5万吨,尤其是重达1.3万吨的单塔柱要支撑全桥7万吨的重量,抗震设计为8级,是世界桥梁抗震之首,双向12车道 中间一条自行车专用车道,桥面宽达70米,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桥梁,该桥东段最宽处为78.74米。除了这些以外,美国还对中国提出了许多刁难性要求,比如在美国施工,电焊工必须取得美国焊接协会的技术认证,也就是说技术过硬还不够 英语也要好。但是振华重工还是啃下这块硬骨头,不仅如此,中国的一些大型设备要组装好再运到海湾大桥,首先要经过金门大桥,但是金门大桥的高度不允许通过,那怎么办呢,出来你可能不信,中国工程师测算了海水的潮涨潮落的精确时间。在那个季度最低的潮点把货轮开了进来,离金门大桥就差几米的高度,这事情只有中国人有这个胆量。更惊讶的是海湾大桥项目工程从2006年施工到2011年建造完成,振华还提前5个月完成了,并且各项指标完全符合美国业主的要求,可以说这个工程好好展现了咱们基建狂魔的实力。

纵观世界桥梁建设史,上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而到了21世纪则要看中国。对于中国来讲,没有哪一种桥梁是不能建造的,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桥?因为我们有着这颗蓝星上最庞大的需求。中国67%的陆地面积是山地 丘陵和高原,各处都有巨型山脉,特别是西南地区几乎全部是山地,这里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要想发展就必须跨越这些山川和河流,而在这上面建设桥梁就是最便捷的方式。

2015年到2020年,中国的交通运输投资预计超过15万亿,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桥梁建设。这首先得益于政府的巨大投入,桥梁往往由政府主要投资,配合银行贷款,这样首先保证了可行性,绝大多数超级桥梁都由具备各国有背景的企业实施,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特别是那些施工难度大的桥梁,通常只有国有企业才敢于承接合同,为啥呢?因为他们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跟实力。

中国不仅仅在国内修建了很多大桥,在国外咱们也没有闲着。世界上最高的桥梁中前10名中有8个属于中国,世界排名前10的跨海大桥中国有5座,世界排名前10的斜拉桥中国有6座,世界排名前10的悬索桥中国有7座。如果按照大桥长度排名 ,世界排名前10的大桥中有9座都在中国,而前100名中有80多座桥梁属于中国。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在桥梁建设方面已经是世界顶尖的存在了,中国桥正在成为一张张闪亮的中国新名片,未来自己保持的纪录还在不断刷新中!

近代时,中国因没有赶上工业革命而有了一段屈辱的沉沦史,当西方国家用火与钢铁的革命来改造世界时,中国却依然停留着在蒙昧的农业社会,在世界知名的各个河流上,树立起一座座钢铁大桥时,中国连在自己国土上自主修建长江大桥的能力也不具备。

在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奋起直追,用两三代人的努力和勤奋,迅速赶上了西方国家的工业水平,更成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工业制造强国。

在美国旧金山湾区,有一座重要桥梁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这座桥梁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落成后,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巨大车流量了。

2002年,美国政府准备500亿建新桥,被上海振华重工成功竞标接手

2002年起,美国政府准备在旧桥旁修建一座新桥,这也是当时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桥梁之一,美国虽然为此准备了72亿美金的预算,按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近500亿人民币。

最终在全球招标中,是来自中国的上海振华重工脱颖而出,承建了桥梁的主体钢结构工程。

2002年,美国政府准备500亿建新桥,被上海振华重工成功竞标接手

建造难度很高的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

在美国的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北部,毗邻着太平洋,有一个著名的海湾地区,也被称为旧金山湾区。

旧金山湾区包括着环绕海湾的多个大小城市,是美国最富裕、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全球科技创业的圣地硅谷也坐落在旧金山湾区。

2002年,美国政府准备500亿建新桥,被上海振华重工成功竞标接手

在旧金山湾区,有一座重要的桥梁,横跨海湾两岸,连接着旧金山和奥克兰这两个旧金山湾区的重要城市,它就是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

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自从1936年建成,就一直是旧金山湾区的重要交通动脉,也是美国80号洲际公路中的一段,在整个美国交通体系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在1989年,美国旧金山地区发生了6.9级的大地震,在地震中,海湾大桥的桥面也出现了坍塌,还导致了一人死亡。地震后,海湾大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封闭整修,也对原有的桥梁进行了加固。

虽然重新开放后的能正常通行,但上世纪三十年代修建的老桥在抗震能力上始终无法达到理想标准,而旧金山至奥克兰之间又是湾区的交通要道,原有的桥梁设计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庞大车流量了。

因此,在这段海湾上修建一道新桥的提案也开始被当地政府所讨论。

经过反反复复的争论与调研,美国旧金山的当地政府最终决定,从2002年起,在原有的旧桥旁,修建一座旧金山—奥克兰海湾新桥,而这座新桥的设计标准也十分之高,在防震、使用年限、材料标准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美国旧金山湾区是地震多发地带,尤其是在1989年的大地震中,旧金山—奥克兰海湾旧桥又发生过因地震桥面发生坍塌而致人死亡的事故,因此在新桥的规范方案中,尤其注重防地震要求。

旧金山—奥克兰海湾新桥在防震方面的设计标准是8级,达到了世界桥梁防震的最高标准,普通桥梁对防地震的要求是发生地震后不倒塌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地震后能立刻通行。

而海湾新桥因为连通了旧金山和奥克兰这两个湾区重要城市,是美国西海岸的重要交通动脉,因地震而暂时封闭的话,不但会耽误抗震救灾的车辆通行,还会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

所以新桥的设计标准要求,即使发生如1989年这样的大地震,海湾新桥不但不能发生坍塌,而且还要能在震后立刻通行,这也是当时世界上对防震要求最高的桥梁设计方案了。

自从旧金山湾区的高科技经济蓬勃发展以来,旧金山—奥克兰海湾通道一直是全世界车流最密集的交通要道之一了,老桥也已经无法满足日常通行所需了。

因此,新桥设计了宽达70米的桥面,桥面上有双向十二个车道,每天可以容纳30万辆的车流容量,这也是当时世界上设计通过能力最强的桥梁。

旧金山湾区的本地居民们,富裕时尚,生活方式前卫健康,对这座象征着旧金山湾区门面的海湾新桥也十分在意,提出了诸多要求,在桥面上还专门要求设计了一条自行车专用道,供骑着自行车的行人们通行。

而为了满足湾区本地居民对外观设计的要求,旧金山当地政府在敲定最终设计方案时,专门成立了由34位国际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负责把关旧金山—奥克兰海湾新桥的外观设计。

确保最终的设计方案兼顾实用性和艺术美感,能成为美国西海岸的标志性建筑,和美国东海岸的自由女神像交相辉映。

就这样,这个防震能力、通行能力都居世界桥梁之首,如同一个杰出艺术品的新桥设计方案出炉了,这座新桥是世界第一大的单塔悬索桥,全部为钢结构,设计强度能够抵抗8级地震,使用年限超过100年。

新桥在建造标准上,也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其中桥面跨度为565米,为全球最大跨度的单塔自锚抗震索钢结构桥梁;

钢塔高度为160米,为世界抗震钢塔第一高度;

桥面钢箱梁总长605米,总宽70米,高为5.5米,为世界同类桥梁中第一大钢箱梁,单塔柱自重1.3万吨,支撑全桥重量7万吨,为世界同类桥梁之首。

而要求如此之高的建造标准,也为新桥施工提出了很多的难度,尤其是桥梁主体的钢结构工程,也让美国当地的钢结构公司都犯了难。

新桥主体全部为钢结构,大桥上高达160米的钢塔,是由四根五边形的钢柱构成的,而每一根钢柱都由长50米、最大厚度达到100毫米的钢板焊接而成。

如此又厚又长的钢板,要焊接在一起而不变形,可谓是世界上焊接难度最大的钢结构工程了。

而焊接好的五边形钢柱构成钢塔,又要对每个节段的钢塔都进行焊接,每个钢塔节段都重达上千吨,体积也十分惊人,

如此大面积的焊接,要做大量的焊前预热和焊后保温,防止焊接裂纹,这些对焊接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也正因为如此,旧金山当地政府在2006年,为这座桥梁拍出了72亿美金的预算,按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将近500亿元了。

美国通过全球招标,来寻找承建旧金山—奥克兰海湾新桥的合适建造商,而最终脱颖而出的,是一家来自中国的公司上海振华重工。

承建者上海振华重工

中国有着数千年璀璨的文明历史,而在水系众多的中华大地上,勤劳聪明的中国人民,在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也发展出了登峰造极的造桥技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如赵州桥等一系列中国古代建造的桥梁,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但当时光走到近代时,中国因为错过了工业革命的机遇,在西方国家科学技术水平一日千里、突飞猛进的时候,只能沉沦在蒙昧的农业社会,落后的生产力使得中国连在本国重要河流长江上修建大桥的能力也没有。

这一切,到了新中国建立后,终于彻底改观了。中国人民奋起直追,赶上了西方国家工业水平,尤其是在改革开发后,又涌现出了一批敢于和世界顶尖公司竞争的工业制造企业,而来自上海的振华重工,就是这其中的重要代表。

振华重工从港口机械制造起家,在钢结构工程中也有技术积累,在旧金山—奥克兰海湾新桥的招标中,也积极参与竞标,最终花落上海振华重工。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上海振华重工,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瞄准着世界顶尖工业制造企业的目标而一直努力着,在钢结构领域也深耕多年,有着全球顶尖的技术积累,而年轻又勤奋的中国工程师团队,也是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因此,上海振华重工才在旧金山—奥克兰海湾新桥的主体工程全球招标中脱颖而出,击败了来自欧洲、日本、韩国等众多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接下了这个工程。

但从接下这个工程的第一天开始,上海振华重工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为了确保按时完工,美方也设置了严格的标准和处罚。

根据双方签署的建造合同要求,整个项目的制作工程从2006年的6月18日开始,所有的钢结构制作必须在2011年7月底的前完成,并全部打包发往美国。

中间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一旦延误交付,美方有权要求上海振华重工支付每天35万美金的赔偿金,另外还有权追偿因此造成的其他连带损失,当然美方也为上海振华重工设置了提前交付的奖励条款。

延误一天就要罚35万美金,而且每天累计,这就如同悬挂在上海振华重工头上的达摩利斯之剑,让人一刻也不敢耽误,而这个工程本身也有着极高的技术难度。

在当时的世界桥梁建造史上,还从来没有过成功修建单塔自锚抗震悬索钢桥的先例,这个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设计,在建造旧金山—奥克兰海湾新桥之前,都只是停留在设计师的图纸上,因为技术难度而没人能造出来。

而对上海振华重工来说,这次他们要把原来没人能造设计方案,整个完整的造出来,这一切所带来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负责这个项目的振华重工团队,也因此度过了艰辛的五年。

当时在振华重工担任旧金山—奥克兰海湾新桥项目经理的吴韻,如今已经是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振华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是那段岁月的亲身经历者,

在他的回忆里,那是痛并快乐着的五年,也是振华重工发展至今的关键5年。

从承接下这个项目的第一天开始,上海振华重工的团队成员们,就进入了紧张快节奏的工作中,和美国负责对接的团队们紧密沟通起来,每天都会通过远程会议来同步信息。

因为中美两国存在时差,双方约定了每天的远程会议时间是在上海的早上七点,这个时间正好是美国旧金山的下午3点。

因此中方团队每天都要早起准备会议材料,往往凌晨一两点钟,大家都已经聚集在会议室里工作了,有时候下午的工作一直要忙到深夜,就干脆通宵不睡,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的会议结束。

当时振华重工的总裁管彤贤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了,但为了这个对振华重工走向世界十分重要的项目,他也常和年轻人们一起加班到深夜,事无巨细的关注着项目上的每一个细节。

在公司一把手身先士卒的环境下,吴韻等年轻人更是干劲满满,在动工前就把项目的准备工作做得十分扎实细致。

到了正式动工的时候,因为这是个开创世界桥梁建造先河的项目,尤其是最重要的巨型钢塔的建造,全球都没有可以参考的经验。

振华重工的团队们经过周密的分析后,准备先建造一个按一米一比例还原的10米高钢梁模型,先把所有的建造流程预演一遍,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提前预估正式建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风险,而光是这个模型,也达到了30吨重。

虽然模型的整个预演过程十分顺利,但到了最后一步还是出了岔子,在进行到最后也是最关节的一步,也就是桥梁并拢时,这个一比一还原的模型竟然无法并拢,这一下子让所有工作人员都急坏了。

根据吴韻的回忆,他说假如在正式建造过程中出现同样的问题的话,那前面的努力等于基本都白费了,已经使用了的大部分零部件都要报废,整个工程也都要停工,而无法按时交付,上海振华重工每天都要支付高额的赔偿金。

中方团队和美方团队,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排查原因、设计解决方案中,经过了整整八个月不分昼夜的努力,问题也最终得到了解决,整个桥梁的模型也能完美的重现项目上的所有建造过程,大家不禁都在现场发出了欢呼。

这种心情,用吴韻的话来说,就像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赶在马上要下班的妈妈之前,把拆散的收音机又装了回去的感觉。

整个修建的过程,历经了无数的艰难坎坷,而在这个过程中,振华重工也培养了一批世界顶尖的技术工人团队。

对钢结构的旧金山—奥克兰海湾新桥来说,焊接是整个制造流程中的重中之重;

振华重工借整个工程,陆续培养了2000多名持有美国焊接协会证书的焊接工人,这支队伍经过了世界顶级难度的焊接工程的淬炼,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专业团队,也成为中国制造业做大做强的一股重要力量。

而中国历经几十年积累,在改革开放了迸发出前所未有力量的基建实力,也借这个工程展现在全世界面前。

为了让制作好的钢结构主体,在经过海运后,能顺利从码头运往桥梁所在地进行安装施工,中方还专门建造了两万吨的码头,具备1600吨起重能力的厂房,还有大量的自动化焊接设备。

这一切都让美国人惊叹不已,谁也没想到当年贫穷积弱的中国,如今已经强大了这个地步,当时就有人惊叹,在中国看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基建设施。

最终,振华重工提前5个月完成了所有的钢结构工程,这一项目的提前交付也象征着振华重工的工业制造水平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如今的旧金山海岸边上,长达2.88公里的旧金山—奥克兰海湾新大桥矗立在繁荣富裕的湾区,连接着湾区的重要城市旧金山和奥克兰,宽阔的桥面上车辆川流不息,终日不停。

海岸边更有无数游客与大桥合影留念,新桥已经成为美国西海岸湾区的一张名片,而这一切,也都要感谢迎难而上,为美国人解决了大麻烦的上海振华重工。

上海振华重工借此机会在国际上打响了知名度,在旧金山—奥克兰海湾新大桥工程后,他们又承建了拉斯维加斯摩天轮、西雅图会议中心、英吉利海峡风电钢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等一系列国际重大项目,成为了中国先进制造业的标志性企业。

今天的上海振华重工,从1992年成立至今,已经有了三十年的沉淀和积累,走过了白手起家的创业时期,又历经了如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这样国际顶端项目的洗礼,在海上重工领域以及港口机械制造、大型钢结构工程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上海振华重工的创始人管彤贤,在最近回忆起公司的发展历程时,也感叹中国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在这三十年间的迅速崛起。

在上海振华重工刚刚开始创业的那一年,整个上海港口的集装箱进出口吞吐量,一年只有40万箱,而振华重工在港口机械领域的发展,也随着中国经济的上升而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的机会。

今天的上海,一年的集装箱吞吐量是三十年前的100多倍,达到了4000多万箱,在整个的中国的海岸线,从上三角到珠三角,再到环渤海湾等地区,到处都是繁忙热闹的港口,无数集装箱都在装卸运输,而这些装卸运输的工具,很多都是振华重工的产品。

振华重工不是一家只在国内称雄的企业,他们的产品如今也走向了世界,在全世界的港口上随处可见,而多年的技术积累,也让他们摆脱了中国工业制造价格便宜的标签,能够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卖出比国际同类产品更高的价格。

比如在荷兰鹿特丹港的集装箱起重机械采购中,虽然欧洲当地的工厂报价比振华重工低了5%-10%,但鹿特丹港的采购方,综合考虑了技术积累、声誉口碑等多方面因素,还是选择了振华重工的产品。

而振华重工也深知要在技术领域保持国际领先的地位,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今天的振华重工也建立了重视人才的企业文化。

在振华重工,不但为一线的技术工人提供了全面的培训学习机会,将无数从农村出来、没有正规学历农民工培养成懂技术、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思维的能工巧匠,而且还招募了很多精通外语和计算机、有着国际视野的现代大学生,将他们放在制造一线培养,淬炼出了一支科技制造领域的精兵强将。

近年来,已经从上海振华总裁位置上退下来十余年的创始人管彤贤,不顾年近九旬的年龄,依然保持着对技术一线的关注,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技术创新之中。

他每年依然会花大量的时间和公司技术员工沟通,讨论改进制造工艺的方法和技术,振华重工的一封内部邮件曾被公开,年近九旬的他,还提出了改进桩机齿条工艺的4个修改要点,发给公司四位技术骨干,供生产一线的员工们参考。

如此精益求精的态度,孜孜不倦的探索,也正是振华重工用三十年时间就从零开始,成为全世界顶尖制造企业的秘诀,这家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公司,也将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创造更多的荣誉和辉煌。

参考文献:

《车水马龙的旧金山新海湾大桥,离不开一支中国团队》,《文汇报》,2022年2月28日

《专访上海振华重工公司创始人、原总裁管彤贤:大国重器,振兴中华》,《上财商学评论》,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