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驾游第13天:游览洛隆硕都古城、怒江大拐弯与卓玛朗措湖 卫星视角下的美丽乡村——罗甸县 麻怀村 │ 走向振兴的“红色村”

西藏自驾游第13天:游览洛隆硕都古城、怒江大拐弯与卓玛朗措湖

西藏昌都自驾游第十三天,我们继续在昌都的洛隆县游玩,洛隆是藏语译音,其意为“南谷”或“南川”。它位于昌都地区西南部,东与八宿县相接,西与边坝县相邻,南与波密县连界,北与丁青县接壤,东北与类乌齐县相连。平均海拔3700米。境内峰壑纵横,河流密布,湖泊众多,冰山雪峰、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前一天我们相继参观了加玉大峡谷、背水仙女山、洛隆宗遗址之后,当天继续游览洛隆的硕督古城墙、硕督清代汉墓、怒江大拐弯、杏花村、卓玛郎措湖等景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西藏自驾游第13天:游览洛隆硕都古城、怒江大拐弯与卓玛朗措湖

西藏自驾游第13天:游览洛隆硕都古城、怒江大拐弯与卓玛朗措湖

硕都古城

硕都古城原本是前一天的行程,由于路途耽误,所以被延后了,这里离洛隆县城不远,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和川藏要道上的重镇,以前的名字叫硕班(般)多,藏语的意思为“险岔口”,曾作过旧西藏的宗政所在地,名为硕督宗,元朝的时候,这里开始建的市镇,设有粮店,清朝开始建立硕督府,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曾经的硕督宗或硕叔府都是这周边的经济中心,商家云集,商业繁荣,贸易发达,可以买到内地、印度和拉萨的各种货物,还聚集了几家本土的大型马帮,常住人口多达五六千人,茶馆、酒馆、餐厅更是比比皆是,然而时过境迁,现在仅剩下残垣断壁,最显眼的莫过于山顶上的古城墙,据说当时是根据北京八达岭长城的特点修建的,城墙厚度为1.5米,高3—5米不等,为实墙单壁、土石结构,有5个烽火台,现存城墙长约3000米,它是洛隆县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古城墙遗址,也是整个昌都历史最悠久的古城墙遗址,坚强的挺立在山脊之上,默默的向我们述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硕督清代汉墓群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些矛盾?清代,又怎么会有汉墓群呢?其实这里的汉并不是汉朝的汉,而是汉族的汉,这里的藏区,原本是没有汉族的人,怎么会有成片的汉人墓葬呢?这得从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说起。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四川总督赵尔丰率一支部队对本区实行“改土归流”当部队征战至现在的那曲时,四川发生内乱,赵尔丰被清政府召回四川。部下受命退回硕督宗政府所在地。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后来滞留在了现在的硕督镇,在当地逐渐形成了与本地居民互通婚姻的格局,繁衍生息,留下了许多藏汉血统的后代。

后来,这些汉人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代遵其遗愿将其安葬在一处,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清代汉墓群。如今这处汉墓群占地面积3740平方米,由150多座墓穴组成,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汉藏民族团结友好、和睦共处的历史见证。值得一说的是,现在硕督的居民还保留着清明节拜祖扫墓烧纸钱、中秋节做月饼、春节吃年夜饭、节庆跳狮子舞等中原文化传统,这些皆是民族团结的重要见证。

俄西怒江大拐弯

怒江大拐弯并不是一个常规的景点,却是很多摄影人都喜欢拍的地方,其性质有点类似于怒江72道拐一样,它位于洛隆县的俄西乡境内,距县城大约30公里。“俄西”在藏语里是“怒江下游”之意。

据同行的朋友介绍,怒江大拐弯是怒江流域的第一个转弯,呈“马蹄形”或藏语字母“梆”字形。这一河段水流湍急、冲蚀面积较大、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为周边农田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所以下游形成了很多世外桃源般的村庄,于是便有了我们的下一站——俄西杏花村。

俄西杏花村

沿着怒江下行,距离大拐弯不远就是著名的俄西乡,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西藏著名的杏花村,每到春暖花开,村子里的桃花、杏花遍地盛开,形成一片一片的“花海”,呈现出堪比林芝桃花的盛世美景。

虽然现在不是花期,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杏树都是几十上百年的老树,可以想象花期到来的时候,真的会有漫山飞雪的盛景,据说当地政府现在也在试图发展旅游业,每年都会举办杏花节,开展杏树林中赏杏花、乡村农家品民俗、户外摄影留美景、花儿晚会颂盛世以及物资交流会等活动。

述(最多18

卓玛朗措湖

离开俄西村,我们来到当天的重头戏,也是洛隆最有代表性的景点——卓玛朗措湖,该湖距离洛隆县36公里,海拔高度约4300米,湖面全长约5公里,最宽的地方约1.5公里,由大小21个湖泊组成,,是洛隆较大的淡水湖之一。

卓玛朗措湖有很多的传说,最有代表性的传说是观音菩萨泪珠中化现出来的,所以它在当地老百姓心中是最美丽的女神、最善良的女神、最具亲和力的女神,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菩萨化身,具有极高的地位,而且它的湖水水质清澈见底,呈现湛蓝色,所以又有“蓝湖”的美誉,可惜我们到来的时候,湖水已经封冻,多了些壮美,却少了些灵动。

乡村旅游重点村

黔南州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

麻怀村位于沫阳镇,距县城40公里,距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FAST)20公里,是汉族、苗族、布依族等多民族杂居的典型喀斯特世外桃源。2019年,入选贵州第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麻怀教育培训中心是贵阳市委党校、黔南州委党校、罗甸县委党校教育培训基地,是文旅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

卫星视角下的美丽乡村——罗甸县 麻怀村 │ 走向振兴的“红色村”

温度适宜,四季宜人。

麻怀村年平均气温为16.3℃,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分别为17.2℃、23.0℃、17.0℃和8.1℃;四季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合开展乡村旅游活动。

昼晴夜雨,降水充沛

麻怀村降水丰富,雨热同季,年平均降水量为1153.6毫米,春、夏、秋和冬季降水分别为311.2毫米、589.5毫米、194.3毫米和59.3毫米;全年夜雨量为759.1毫米,占总降水量的65.8%;夜间多雨既可降温,又可净化空气,而白天少雨则十分有利于人们的出行和旅游,彼此相得益彰。

卫星视角下的美丽乡村——罗甸县 麻怀村 │ 走向振兴的“红色村”

日照充分,紫外线弱

麻怀村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55.9小时,春、夏、秋和冬季日照时数分别为328.1小时、430.3小时、324.5小时和174.1小时。年平均总云量为7.8成,春、夏、秋和冬季总云量分别为7.9成、7.9成、7.3成和8.1成,具有总云量较高,紫外线弱的优势。

卫星视角下的美丽乡村——罗甸县 麻怀村 │ 走向振兴的“红色村”

湿度适中,气候湿润

麻怀村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7%,春、夏、秋和冬季相对湿度分别为73.1%、81.6%、78.5%和73.6%;湿度条件适中,湿润的气候有利于人类居住和大多数植物与农作物生长发育。

软风轻拂,气压适宜

麻怀村全年软风柔柔,年平均风速为0.7米/秒,春、夏、秋和冬季风速分别为0.8米/秒、0.6米/秒、0.5米/秒和0.7米/秒。年平均气压为962.2百帕,春、夏、秋和冬季气压分别为960.5百帕、954.8百帕、964.8百帕和968.7百帕。麻怀村风压条件稳定适中,位于人体舒适的区间。

气候舒适期长,冬令避寒条件优越

麻怀村舒适期长达7个月,每年的2-5、9-11月气候最为温和宜人。根据养生气候类型划分标准,麻怀村属于冬令避寒养生气候类型,十分适合开展避寒旅居康养活动。

游玩推荐

1 麻怀隧道

麻怀隧道是麻怀村村支书邓迎春和村干部带领村民用锄头用手挖出来的,由于麻怀村与外界交通不便,为了居民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条件,邓迎春便带领村民誓死挖出一条隧道,用锄头挖、手刨挖出了一条可通人的隧道,后又经两年时间通车,现在麻怀隧道还是外界去往麻怀村的一条重要道路,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是麻怀“干劲精神”的见证。

2 红色文化

到麻怀村还可以体验麻怀忆苦思甜路、参观麻怀村村史陈列馆、听十九大党代表邓迎香主题宣讲、参观麻怀村生态养殖基地,感受红色文化,传递红色精神。

麻怀村一角

麻怀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

主题宣讲活动

麻怀村举办毛笔字活动

食宿推荐

1 美食推荐

麻怀村村民热情好客,村里有中药材种植基地、生态黑毛猪养殖基地,可以品尝麻怀的黑山猪肉,猪肉肉质鲜美,口感丰富,还有村里的家常菜也不容错过。

烤黑山猪肉

家常菜

2 住宿推荐

来到翁奇村可以住民宿、客栈、农家等。

交通路线

1、自驾

从贵阳出发-银百高速-552国道-麻怀村

内容来源:贵州省气象局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