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站创4个“全国之最”82米长扶梯成“网红” 中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十大......升级后的皇冠大扶梯惊艳亮相

1月15日早晨,旅客进入八达岭长城站乘车。
新京报讯 自去年底开通以来,京张高铁已平稳开行半个月,累计运送旅客近80万人次。1月15日,新京报记者在八达岭长城站看到,虽然是工作日,仍有不少游客乘坐高铁前往八达岭景区。
据了解,开通以来,八达岭长城站共计发送0.54万人、到达0.69万人。

游客乘坐高铁前往八达岭景区。
今早7点40分,记者从北京北站乘坐高铁出发,只用了十几分钟就到达70公里外的八达岭长城景区。如果是自驾车,即便不堵车也需要耗费一个多小时。
八达岭长城站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特区,旅客出站后,步行几分钟就能抵达景区售票处。

“扶梯长82米,提升高度相当于14层楼高”,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后,八达岭长城站迅速成为重要打卡地,这部电扶梯也成了旅客争相拍照的“网红扶梯”。
站内的京张高铁沙盘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
位于延庆八达岭长城景区内的八达岭长城站创下了4个“全国之最”——车站最大埋深102米,地下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是国内埋深最大的高铁地下车站;车站主洞数量多、洞型复杂、交叉节点密集,是国内最复杂的暗挖洞群车站;车站两端渡线段单洞开挖跨度达32.7米,是国内单拱跨度最大的暗挖铁路隧道;最长的一部旅客进出站电梯提升高度达到42米,是国内旅客提升高度最大的高铁地下车站。
八达岭长城站内设置了分类垃圾箱。
八达岭长城站自动售票处。
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裴剑飞 摄影报道
编辑 张英 校对 范锦春

25日
记者从渝中区文旅委获悉
经过4个多月的封闭施工
两路口皇冠大扶梯焕然一新
惊艳亮相了。

连接上下半城的交通工具
皇冠大扶梯原本是连接着重庆上半城两路口和下半城菜园坝的一个交通工具。

皇冠大扶梯出现前,人们往返菜园坝和两路口,主要是依靠与山城电影院齐名的两路口缆车,它的位置就在皇冠大扶梯处,还有旁边的山城步道建兴坡。它也是重庆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缆车,几乎与成渝铁路同时建成通车。
当时的两路口缆车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缆车的承载量和出行效率逐渐不能适应人民生活的需求,因此,在交通技术的进步下,皇冠大扶梯作为更快速、更便捷、更时髦的交通工具便诞生了。
1993年2月,皇冠大扶梯开始动工,1996年正式投入使用。随着皇冠大扶梯建成运营,两路口缆车退出历史舞台。
这部亚洲第二长的一级提升坡地大扶梯,不仅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也承载着几代重庆人的回忆。
皇冠大扶梯已经“上上下下”二十多载,无数人通过它穿梭于重庆的上下半城。有步履匆匆的上班族,一日游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有影视拍摄人员等。
升级后时尚大气更方便
调整升级后的皇冠大扶梯非常清爽,风格突出。走进两路口皇冠大扶梯站场大厅,清爽、典雅的装修格调让人眼前一亮。
不仅墙上的宣传画换成了重庆知名地标,而且下行扶梯入口处,还统一打造了一块巨大的裸眼3D屏幕,展现了李子坝轨道穿楼、长江索道等重庆热门景点,还有星际穿越、海底世界等画面,给人以科技、潮流和时尚感。
乘坐扶梯下行,变化最大的要数头顶的玻璃,采用全透明设计,周边建筑看得一清二楚,天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和以前封闭、老旧的环境相比,显得更加敞亮和现代感十足。
除了更换老化的运行设备外,皇冠大扶梯上下站的大厅外观和功能布局也重新设计,新增游客休息区、文创产品售卖区,并将原来的售票窗口升级为全域旅游服务中心。
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可提供游客咨询,为有需要的游客提供景点介绍和旅游线路规划服务。
服务中心内还增设自助售票机,游客可以通过网络购票后在这里取票,或是在这里直接购票。切实满足乘客、游客出行、观光需要。
升级后票价不变
据了解,这部“亚洲第二长”的自动扶梯,上接渝中区两路口,下连菜园坝重庆火车站,由上、下梯和备用梯共三台扶梯组成,全长112米、宽1.3米,提升高度为52.7米,倾斜度为30度,每秒运行0.75米,全程运行2分30秒,每台最大载客能力为13000人次/小时。号称中国第一长、亚洲第二长的一级提升坡地大扶梯。
由于扶梯的高度、长度再加上倾斜的30度,对于从未体验过的人来说,乘坐感受确实有些惊险,因此它在2017年入选了媒体评出的“世界十大最特别自动扶梯”之列。
一开始,皇冠大扶梯就是纯粹意义的一部电动扶梯,一个方便市民游客出行的立体交通工具。
随着重庆渐渐成为热门的旅游城市,洪崖洞、长江索道、过江轮渡等地标景点火爆全国的情况下,皇冠大扶梯也日渐红火起来。2018年,皇冠大扶梯当仁不让的成为渝中区“母城新10景”之一。
至此,皇冠大扶梯成了往来市民游客必打卡的重庆网红地。
皇冠大扶梯坡度陡、距离长、落差大、视觉远的特点也引得各综艺节目、影视剧组争先恐后前来拍摄。
皇冠大扶梯的票价,从最开始的1.5元/每人每次,到后来上调至2元/每人每次,如果刷公交卡,还可以享受1.8元的优惠价。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徐菊 渝中文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