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著名的六大汉传佛教寺庙,第一堪称世界祖庭 少林寺里的千佛殿,本是存放佛像的建筑,为何会变成演武场?

中国最著名的六大汉传佛教寺庙,第一堪称世界祖庭

第一:白马寺

位于河南洛阳城东的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也是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释教发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中国最著名的六大汉传佛教寺庙,第一堪称世界祖庭

编辑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因此自19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来此受戒,美国、德国、加拿大皆出席该寺方丈升任法会,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

中国最著名的六大汉传佛教寺庙,第一堪称世界祖庭

编辑




第二:少林寺

提到少林寺,大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武术,而后才是佛法。但不可否认,少林寺在佛教传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因达摩老祖而著名,被称为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中国最著名的六大汉传佛教寺庙,第一堪称世界祖庭

编辑




少林寺因坐落于河南少室山密林中而得名,“天下武功出少林”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


第三:灵隐寺

灵隐寺位于浙江杭州,是中国汉传佛教著名的寺院,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

编辑




相传当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后来灵隐寺还出了个著名的活佛济公,因此更是名扬天下。

编辑




第四:陕西法门寺

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

编辑




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宝鸡法门寺地宫其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编辑




第五: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编辑



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

编辑



六: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山,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编辑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编辑

少林武术自明代形成体系并定名之后,得到迅猛的发展。进入清朝,少林武术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明末,农民起义纷起因少林寺与明王朝关系甚密,故成为进攻对象,少林寺由此遭到重创,开始由盛变衰。但清初少林武僧的习武活动仍然不断。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顾炎武游少林寺,在其所写的《少林寺》诗中写道:“颇闻经律余,多亦谙武音。”清康熙进士景日畛《说嵩》云:“今寺僧矜尚白培(棒)。”

少林寺里的千佛殿,本是存放佛像的建筑,为何会变成演武场?

到雍正时,由于清廷明令禁止民间习武,故少林武僧的习武活动由公开变成隐蔽,大规模公开的演武活动停止。从外表上看,出现了“武功魔渐息”(清施奕等诗)的局面。故查寻雍正至嘉庆时少林市游记,诗词、碑刻中很少见到武僧演武的情况。此时少林寺僧的演武活动由白天转人夜间,由室外转人室内、少林寺的千佛殿成了武僧的演武场。

少林寺里的千佛殿,本是存放佛像的建筑,为何会变成演武场?

由于寺僧长期不断的演练,地下的砖被踩出了48个深深的练功脚坑,至今犹存。从脚坑可以看出,清代少林武术重视内功,并已发展到了相当高深的境界。除少林寺千佛殿外,处于偏僻地带的少林寺下院也成为武僧集中习武的重要场所。比如清代著名武僧海法、湛漠就曾隐人少林寺下院石窟寺研练武功。

少林寺里的千佛殿,本是存放佛像的建筑,为何会变成演武场?

少林寺半秘密的练武活动到清道光年间麟庆游少林寺后才敢公开。道光八年(1828年)三月,满族大员麟庆游少林寺,因闻少林武术名扬天下,让寺僧为之演武,寺主僧因清廷禁止民间习武,又见麟庆为满族大官,不敢言习武之事。麟庆知道寺主僧是害怕清廷追究,于是对少林寺僧的习武作了具有定性意义的解答:“谕以少林拳勇,自昔有闻,只在谨守清规,保护名山,正不必打诳语。”

寺主僧听了麟庆的话方才“笑诺”。于是,寺主僧挑选功夫高超的武僧在紧那罗殿前为麟庆进行了表演。他在观看了武僧精湛的演武后称赞道:“熊经鸟伸,果然矫捷。”从此后,少林寺便公开了其“夜演武略”的真情。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立的《西来堂志善碑》载寺僧习武情况:“余自祝发禅门,禀师教之重,修弟子之职,昼习经典,夜演武略,亦祗恪守少林宗风,修文不废武备耳。”从这段记述看,清雍正到道光时“修文不废武”的少林宗风,在清代仍很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