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加入北约!武契奇:塞尔维亚不需加入北约,不敢忘1999年 反复横跳的捷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我们不需要加入北约,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军队来保护我们的领土和领空!”

2022年3月的一场选举集会上,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这样表示。

此外,对于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一事,武契奇强烈地谴责称:那是一场“侵略”,塞尔维亚人民“不敢忘记”。

对于正处于风暴眼的俄乌战争,武契奇更是明确表示不能选边站队——塞尔维亚严禁任何公民参与其中,无论是加入哪一方,必将受到严惩。

塞尔维亚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被称作“欧洲的十字路口”、“连接东方和西方的纽带”,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东西方文明的心。

那么,“军事中立”的塞尔维亚如何求存?昔日的强国是如何跌倒到这种境地的?武契奇口中的“侵略”又是何等惨烈呢?

拒绝加入北约!武契奇:塞尔维亚不需加入北约,不敢忘1999年

(塞尔维亚位置)

一、“我们不需加入北约”:北约东扩与和平伙伴

随着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结束,华约解散,曾经和华约分庭抗礼的北约一家独大,苏联阵营国家出现了“权力真空”和“安全真空”,地位一落千丈。

拒绝加入北约!武契奇:塞尔维亚不需加入北约,不敢忘1999年

(苏联解体)

中东欧各国孱弱不堪,没有独自抵御军事威胁和外部入侵的能力。

当时的俄罗斯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尽管如此,中东欧各国依然担心俄罗斯会重蹈保守强势的霸权之路。

与此同时,欧共体的威信在南斯拉夫危机中降至冰点,所以中东欧各国想要谋求新的出路。

在他们看来,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遂开始主动申请加入北约,希望北约成为军事安全的保护伞。

同时,美国继续怂恿俄罗斯与欧盟相互制衡,坐收渔翁之利——只有俄罗斯与欧盟两虎相斗,美国才能利用北约这个军事平台在欧洲拥有话语权,施展自己的霸权主义。

所以说,北约东扩是冷战结束后,北约格局定位转变的必然产物。

南斯拉夫解体后,除塞尔维亚外其他国家全部加入了北约,四轮扩员接纳了13个原苏东国家。

而对于北约来说,这些国家鱼贯加入,只是增加了北约的体量,但没有增加很多军事实力和集体防卫能力,只为北约平添了与俄罗斯产生军事冲突的安全隐患。

拒绝加入北约!武契奇:塞尔维亚不需加入北约,不敢忘1999年

(北约组织)

北约心想:既然与俄罗斯的冲突不可避免,那就一条路走到黑,把塞尔维亚这块“硬骨头”也啃下来。

但是,塞尔维亚的人民并不答应。

根据贝尔格莱德自由选举与民主中心的民意调查,塞尔维亚民众对加入北约一事十分抵触,塞尔维亚政府也明确表示不会加入北约。

有趣的是,在2020年,曾有10个塞尔维亚非政府组织在加入北约一事上“上蹿下跳”。

他们向公众提出了塞尔维亚新外交政策的倡议,要求“充分加强塞尔维亚与北约的合作和伙伴关系”。

这些非政府组织甚至认为,塞尔维亚和北约之间的合作关系每年都在提升,所以必须制止媒体的反北约运动。

耐人寻味的是,提出这些外交政策倡议的非政府组织,均由北约成员国提供资金。

北约方面也屡次声明,塞尔维亚和北约之间目前的合作良好。

可见,北约对于塞尔维亚,那只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

拒绝加入北约!武契奇:塞尔维亚不需加入北约,不敢忘1999年

(北约士兵)

而且,作为夹杂在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小国”,塞尔维亚步步都要小心,“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在科索沃问题上,俄罗斯是塞尔维亚的坚定支持者,不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地位,支持塞尔维亚对科索沃的主权所有。

如果塞尔维亚加入北约,那么塞尔维亚将失去俄罗斯的支持,俄罗斯也会失去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盟友,所以俄罗斯方面也反对塞尔维亚加入北约。

作为夹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塞尔维亚,坚定地充当着“缓冲带”的角色,一直遵从不结盟的原则。

事实上,在武契奇的经营下,塞尔维亚赢得了俄罗斯和北约双方的好感。

北约在制定东扩计划时,为安抚俄罗斯应对北约东扩的紧张情绪而做出强烈反对,而制定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事实上,俄罗斯没有实际的手段阻止北约东扩,反而是审时度势,以北约为其提供特殊伙伴国地位为条件加入到该计划中。

(塞尔维亚精英支队走过红场)

同时,塞尔维亚对该计划规定的防务、军备控制、军事演习等合作颇有兴趣。

2006年,北约里加峰会邀请塞尔维亚加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五年后,塞尔维亚批准“个别伙伴关系行动计划”,此后塞尔维亚一直在这一框架内与北约开展合作。

在与北约的合作中,塞尔维亚政府既强调积极建立和平伙伴关系,也坚持军事中立的原则。

随着双方关系的不断深化,北约对塞尔维亚的态度开始变得友好,甚至提出尊重塞尔维亚的军事中立政策,以及推动塞尔维亚加入欧盟。

小国的生存之道,被塞尔维亚演绎得淋漓尽致。

那么,塞尔维亚为什么能成为东西方大国竞相拉拢的对象呢?

二、从“亚欧心脏”到“防火墙”——塞尔维亚的抉择

根据经典地缘政治理论学说,巴尔干半岛是亚欧板块上的“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巴尔干,谁就统治了世界。

塞尔维亚地处巴尔干半岛腹部,同时也是贯穿亚欧水系的要隘之一,具有海陆双重枢纽的重要意义。

(巴尔干半岛)

亚欧列强出于对地缘战略利益的追逐,令中东欧地区长久处于博弈状态。

塞尔维亚地处巴尔干半岛,受到地缘政治的重要影响,是亚欧地缘的交界线,也是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前沿。

作为欧洲国家,塞尔维亚对西方来讲一直是一个另类,而对于东方而言则略显陌生。

塞尔维亚地处两个文明的对立边界,不同的民族、宗教在这里发生纠葛。塞尔维亚曾经成为过欧洲综合实力最大的国家,也一度沦落为帝国统治的奴役者。

二战中,南斯拉夫的经济损失相当于战前二十年的总产值。巨大的物质损失,让战后的南斯拉夫沦为了欧洲穷国。

经年累月的战争状态令塞尔维亚民族受到重创,昔日的强国的虎落平阳,综合国力一落千丈,这就要求塞尔维亚提振经济,与众多实力相近的中东欧国家争夺战略生存空间。

二战结束后,南斯拉夫推行五年计划,国内各行各业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迈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南斯拉夫)

到70年代末,南斯拉夫发展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国民收入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名列前茅,GDP年平均增速达6%以上。

好景不长,“英雄领袖”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群龙无首,塞尔维亚工人分裂严重,整个国家的经济落入低谷。

科索沃战争更是给予了塞尔维亚经济致命一击,致使国家整体经济水平远低于欧洲平均水平。

(塞尔维亚军队)

欧盟在2020年,以入盟进程为由,要求塞尔维亚禁止一切军事演习。

伴随着欧盟东扩、北约东扩,众多中东欧国家加入,塞尔维亚在区域内没有强大的后盾。

冷战期间铁托的政治策略对于当前塞尔维亚政府有很多的启示,游走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利用不结盟政策为本国争取空间。

(武契奇)

尽管武契奇说“有责任去原谅”,但是,塞尔维亚人民并不敢忘却那场彻底击垮南联盟的科索沃战争。

那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侵略”!科索沃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只能由塞尔维亚人亲自去解决。

三、“不敢忘记”的“侵略”

1999年3月24日,北约宣布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

(科索沃战争)

而在历经78天的轰炸后,塞尔维亚领导人签署了一份协议,协议要求塞尔维亚迅速从科索沃撤军,取而代之的是以强大的西方力量主导的力量部署,安理会决议,由联合国主持过渡时期的政府,请求北约军队维持和平。

科索沃的“议会”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塞尔维亚,成为新的独立国家。

在战争结束后,北约秘书长贾维尔·索拉纳总结了北约对南斯拉夫进行军事威胁的“理由”,那就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交的报告中声明科索沃确实存在“人道主义灾难”。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洞悉了北约的阴险嘴脸,“人道主义灾难”是凭空捏造,轰炸南联盟是一场“侵略”战争!

甚至一名英国记者公开指责北约轰炸南联盟是“任性、武断和固执己见”的,已经走到“历史性错误”的边缘。

在对南联盟实施打击时,北约一直声称,北约对于停止科索沃正在发生的暴乱负有道义责任。

(民众抗议)

但是事实上,自从战争开始后,北约官员们完全控制了无线电波,世界公众面对的全部是“精巧炸弹”精确打击的电视画面,以及让人确信无疑的政府声明。

政府和媒体极力渲染北约军事力量强大无敌,让公众确信这种精确打击不会伤害平民,因为这有助于改变公众舆论的态度。

但是,这种宣传的欺骗性很快暴露了。

路透社发自贝尔格莱德的一则报道,描述了在一个镇里,一家有73个房间的旅馆被炸弹摧毁;路透社还报道说,美国对南联盟的空袭首次使用了激光制导炸弹,但在几周内,又改用携带常规炸弹的B-52轰炸机。

这表明,不加区分的狂轰滥炸将越来越多!最终,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美军恶意轰炸,三名记者同胞惨死异国。

为了增加杀伤力,北约大量使用国际法禁用的集束炸弹、贫铀炸弹和石墨炸弹,造成多人伤亡,逾百万人沦为难民,经济损失高达多亿美元。

(集束炸弹)

而贫铀炸弹的放射性辐射威胁数十万人的健康和生命,这场战争的后果不仅殃及整个南斯拉夫联盟,而且也使周边许多邻国受害。

北约国家声称,他们对南联盟狂轰滥炸是为了制止“人道主义灾难”的发生,防止因为南联盟的残暴而导致大量民众流离失所。

可笑的是,正是北约的空袭毁掉了科索沃当地居民的家,迫使他们沦为难民,食不果腹。

一位战地记者曾经在塞尔维亚的马切万州行走,那漫长而血腥的一英里的经历,让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他在报道中写道:“星期天我走过的那一英里是漫长而血腥的,但丁笔下充满地狱之火的炼狱景象不断出现,浓厚的硝烟在城市间飘荡,出汗的皮肤一触即燃。伤者痛得在地上打滚,看起来像怪兽一样。”

塞尔维亚的惨烈只会比记者笔下的描述更加惨烈,然而,这只是一个序曲。

在轰炸行动不断加码之时,曾有满怀道义的记者爬上了塞尔维亚的一处高地,与塞尔维亚的军队一起生活。

但是,这一次的经历让他真正地产生了恐惧。当他想要挖一个地洞用来藏身休息的时候,铁锨挖出了一条胳膊。

他这样写道:“在高地上,活人与死人一样僵硬,只不过,当北约的敌机来袭时,生者会坚定地向空中开炮;伤者向那些被炸倒在地上的掩护林蠕动;只有死者纹丝不动。”

作为对战争残酷的见证,新华社的一位记者曾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一位父亲抱着他那被严重烧伤的孩子,孩子被一种凝固汽油弹炸伤,全身皮肤几乎没有一处完好。

战争让无辜的平民遭受痛苦,古老的贝尔格莱德满目疮痍。

许多战地记者还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大杀伤力的炸弹投掷在如此大的城市里,整个城市都淹没在火海中。

轰炸的时候,多瑙河上的8座大桥成了北约的目标,当地人不得不乘小船渡河做生意和探亲访友。

(多瑙河)

战争发生60天后,法国的战地记者发布一篇报道:“官员说有两枚炸弹命中了避难所。

这大楼的屋顶是用15尺长的钢条加固的,炸弹把它像切黄油般切成两半。

遇害者的丈夫和父亲们焦急地等待着那些从避难所搬出来的尸体。到了中午,有200具尸体被搬出来,估计还有300人埋在避难所里。到处都是遇害者的亲人等待至亲消息的哭声。

这是什么地区?这是什么镇?难道这里有军事目标吗?”

没错,所有的景象正是出自于北约组织口口声声的“正义战争”!

四、北约口中的“正义战争”

从根本上来讲,科索沃问题关系到北约的战略利益,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就以违反人权为借口强行干涉。

其中,最为讽刺的是一场名为“国际社会准则”的演讲。

英国首相布莱尔提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将国家的根本利益与西方国家在民主与人权方面共同的价值观相并列,将西方的社会价值观等同于全人类的价值观,为其寻求最大化的利益。

人权和主权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止,我们并不否认人权的重要性。

然而,人权是公民个人权利,主权则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是集体的人权,代表一国全体人民利益,它是各个国家的国家公民享有个人的基本权利的前提和保证。

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而当丧失主权的国家的人民遭受迫害,又谈何人权?

《联合国宪章》中明文规定“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在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这些原则己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对维护国际秩序和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人权和主权是一致的,没有高低之分。

而西方国家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仅仅是其借口和托词,借以实现其霸权的诡辩。

“人权无国界”更是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国际法准则,是赤裸裸地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工具。

科索沃战争可以说是北约新战略的具体实践,它侵犯了南联盟的主权,践踏了南联盟人民的人权。

科索沃冲突和所谓的“人道主义灾难”并不能成为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理由,美国等国家行为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于不顾,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公然以武力不顾他国反对强行干涉一个主权国家的内政,绕开联合国对另一个主权国家发动进攻,只能被看作是霸权主义行径。

同时,在传统正义战争理论中,交战正义包括节制性和区别性原则。

(联合国安理会)

然而,当我们回顾科索沃战争可以发现,所谓的交战正义原则并未能对北约在战争中的行为有任何的制约和影响。

北约依旧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并不符合它所宣称的战争的人道主义的本质。

在北约看来,由米洛舍维奇领导的南联盟依然是由前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北约对南联盟存有敌意。

前南斯拉夫虽然己经解体,但新的南联盟实力在巴尔干地区依然位于前列。

同时,北约认为南联盟同俄罗斯关系密切,也是中东欧地区惟一没有要求加入北约的国家,这些都是其完成整个东扩战略、控制东欧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恼羞成怒的北约完成了一场真正的“侵略”!

武契奇深深地牢记着屈辱的过往,游走于大国之间,并不断地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来维系塞尔维亚的和平。

五、中塞关系——塞尔维亚的求存之道

从历史上来说,塞尔维亚是首个对华免签的欧洲国家。

关于维护领土完整这一核心利益方面,塞尔维亚和中国具有共同立场。

中方对科索沃的态度十分明确,塞尔维亚方面也坚定地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主义行径。

武契奇致信中国,表达了塞尔维亚对中国领土完整的坚定支持,并谴责任何破坏中国统一的企图。

中塞双方还开展国际警务合作,中方派出警员驻贝尔格莱德,解决旅塞游客和当地华侨的众多现实难题,拓展了我国国际合作的广度和影响力。

(贝尔格莱德的街头)

此外,河北钢铁集团出资4600万欧元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98%资产;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与塞尔维亚政府、阿塞拜疆某公司签订建设贝尔格莱德环城高速公路的谅解备忘录;

华为公司向塞尔维亚教育、科学和技术发展部及贝尔格莱德大学赠送创新实验室等。

而关于大国的影响力的调查中,塞尔维亚公民认为中国、俄罗斯的影响对塞尔维亚是积极的,而欧盟和美国带来的的影响是较为负面的。

这已经说明了大部分的问题。

(武契奇)

参考资料:

《武契奇明确警告!》 环球网

《武契奇表态:我们不需加入北约,也不敢忘记1999年……》 环球网

《论冷战后西方人道主义干涉的模式演进——从科索沃战争到利比亚战争的启示》 张磊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全球连线丨武契奇:塞愿继续扩大同中国企业的合作》 新华社

王光之/一个有腔调的人文类解读头条号

末尾有投票

末尾链接为(澳门简史)解读文章

反复横跳的捷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2020年8月30日,捷克参议长窜访中国台湾

“我是台湾人”,你是否相信这句话是由一个捷克人说出的?

8月30日,捷克参议长维特齐窜访中国台湾,会见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突然大放厥词,不仅支持所谓“台湾地位”,而且还发表了所谓“我是台湾人”的演讲。

这个梗,源自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造访西德时发表的演讲,在这场演讲中,肯尼迪用德语说了“我是柏林人”来表达对西德的支持和对柏林墙(1961年)的抵制。

反复横跳的捷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1963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造访德国柏林,并在勃兰登广场发表演讲

此事一出,引起了轩然大波,我国对此表示了强烈不满,就连捷克总统都变了脸色。让人很费解的一点是,之前和我们关系一直不错的捷克,缘何一夜之间变脸?

是为了中国台湾的经济援助,还是为了口罩?

反复横跳的捷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2020年1月,捷克布拉格和中国台湾台北市缔结姐妹城市,而此前布拉格放弃了和北京缔结的机会

事实上,中国人关于捷克的印象不多,大多数甚至是由于一把机枪,就是二战时很出名的“捷克式轻机枪”。那么这个和中国“风马牛不相及”的国家,无缘无故的,为什么突然之间和我们唱反调,插手中国内政呢?

1937年8月,淞沪会战中,两名中国德械师士兵正在操作捷克式轻机枪

中欧“好小弟”,世界第七大工业国

捷克(Czech),地处中欧,领土面积78600多平方千米,在欧洲都不算大。人口1062多万人,主体民族为捷克人(西斯拉夫人的一支,占94%),是个单一民族国家。经济水平倒不错(GDP约2440多亿美元,人均GDP约2.4万美元),在世界也排得上号,是联合国认证的高收入国家。

捷克,地处中欧地区,和德国、波兰、奥地利、斯洛伐克接壤,正好是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聚居地的中间

捷克其实蛮平平无奇的,但是人家祖上也辉煌过,尤以工业闻名世界,二战时甚至被认为是“军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性能优良的捷克式机枪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二战中国军人对性能优良、操作简易的捷克式机器青睐有加

但捷克民族骨子里也带着深深的忧虑,夹在日耳曼民族和斯拉夫民族这两个大哥之间,被各种蹂躏,捷克国歌《何处是我家》正体现了这种忧虑。二战捷克,被英法出卖后,仅仅18个小时就沦陷了。

1938年,根据《慕尼黑协议》,捷克被波兰与德国瓜分(左为波兰军人,右为德国军人)

中世纪的时候,一个由德意志人建立的国家神圣罗马帝国横空出世,这是一个松散的贵族政治邦联。没有什么世袭的君主,皇帝是由选帝侯选出来的,类似以前的蒙古帝国。

粉色区域为神圣罗马帝国疆域(16世纪中叶)

捷克虽然不是日耳曼民族聚居地,但也因为靠近德国,被稀里糊涂地收了进去。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崛起后,垄断了帝位,又过了一段时间,由于民族、宗教纷争,席卷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爆发了。

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是欧洲一个非常有名望和势力的贵族大家族

1806年,拿破仑战争如同狂风扫落叶,一举击溃了松松垮垮、江河日下的神罗帝国。神罗皇帝弗兰茨很无奈,只能退而求其次,缩回了自己的老家奥地利。1867年为了防止叛乱,继续缩水和匈牙利帝国组成联盟,也就是所谓的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领土面积涵盖捷克、奥地利、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部分罗马尼亚、波兰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奥地利帝国没了,但是新的奥匈帝国还是很大,而且依旧很强。当年,八国联军侵华中的那个“奥”就是它,还是个列强。而奥匈帝国最不可思议就是工业,一战前仅次于美、英、德,位居第四,其中尤以军工和电器工业闻名世界。

比如斯柯达,您别看人家现在就是个卖车子的,人家以前可是欧洲著名的工业集团。奥匈帝国的工业基地好死不死,就在捷克,因此,一战后独立的捷克平白无故就继承了一大笔“遗产”。

一战后,捷克获得独立

看懂了吗?捷克本身没有啥实力,就是生得好,整个奥匈帝国,“养”起了一个捷克。

一战之后的捷克,命运可太传奇了,堪称电视剧。首先是独立的狂喜,还顺便拉上邻居斯洛伐克一起过日子;然后就是被各种欺负,先是英法的绥靖政策导致捷克被纳粹德国18个小时占领;而后是冷战时期被苏联控制。

入侵苏联前的纳粹德国占领区

地处中欧的捷克,就是这么无辜,西欧和东欧,都能欺负它,从来都是身不由己的。60年代,捷克经济大滑坡,国内很惨淡,新任书记杜布切克在1968年选择改革,这就让苏联老大哥很不爽。直接把坦克部队开到布拉格街头,“布拉格之春”爆发了。

布拉格之春中,捷克青年站在街头和苏军坦克对峙

杜布切克垮了,苏联换上了个亲苏政府,这就让捷克人从此与老大哥离心离德,要知道布拉格之春中,捷克人无论男女老少可都是直接走上街头和苏军对峙的,可想而知,恨老毛子恨到了什么程度?

布拉格之春中,一个捷克青年朝苏军士兵投掷石块后被追逐

因此捷克在骨子里有着“反苏”情节,也就顺延到了所有的“红色国家”。1991年,苏联解体,捷克自然欢欣鼓舞,二话不说马上就选择了亲西方、亲美国。经济立马转为“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也就是休克疗法,结果人家反倒没有俄罗斯、乌克兰那样的惨淡,而是好起来了。

成为了前社会主义阵营中经济最好的一个,结果斯洛伐克不干了,就此分家了。

捷克是最典型的“跟着欧美有肉吃”的代表,2004年加入欧盟,2006年就成了发达国家,此时距离苏联解体只有15年而已。捷克的GDP猛涨,就业率越来越高,贫困率只有5.6%。为什么捷克如此幸运呢?因为捷克找到了另一个靠山——德国。

捷克给德国工业做配套

之前的捷克仰仗的是奥匈帝国的市场、资金和人才,而1991年后的捷克投身了德国经济圈,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经济由此突飞猛进、日进斗金。捷克每年出口量的1/3都是去了德国,德国对捷克的投资高达40%,甚至有人说“没有德国汽车,捷克将一无是处”。

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总部

说白了,捷克不过是在欧洲经济一体化下的德国“造车厂”,事实上的德国“经济殖民地”。

所谓的世界第七大工业国的名号,从来都不是说捷克的,而是它背后的“奥匈帝国”和“德国”。

捷克的今天,反复横跳,左右互搏

捷克的经济神话,一开始确实非常不错,私有化和市场化搞的是风生水起,政府主导下的财政也被投入了福利、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和医疗建设。但慢慢的,捷克就摸到了自己的天花板。

捷克风景

如同吃掉大部分东欧国家的国有资产和经济命脉一样,德国资本长驱直入,将捷克“吃干抹净”,大众汽车收购了斯柯达,控股60%,捷克最后的底牌也姓“德”了。

捷克总统泽曼和德国总理默克尔

这样的国家,想必大家都看明白了吧,三个字——“墙头草”。

德国用超强的经济实力和合法的程序(欧盟主导下)完成了对一干东欧国家的“占领”,不得不说,希特勒太傻了。2003年,捷克人均GDP就达到了23000美元,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一来,欧盟萎靡不振,捷克又如何“独善其身”,其经济水平开始了长达12年的原地踏步。

周边的邻居们都超了3万,而捷克就有了被剥夺感。得,似曾相识的又来了,捷克又爆发了反欧盟、反美国的游行示威,只不过这一次,没人理他们了。

外资占领国企,利润被瓜分,捷克人均负债也水涨船高,近10%的成年人面临所有资产被冻结的危险。2008年之后,和大部分东欧国家一样,捷克也觉得自己被西方忽悠了,政治民粹化开始了。

捷克国旗

亲欧派被捷克政坛扫地出门,取而代之的是两个民粹派政党党同伐异,一个是公民行动党,一个是公民民主党。这两个派别,政治诉求差不多,都是追求“独立自主的捷克”,但方法不太一样。捷克的政治体制比较怪,半总统制+议会制,也就是政府有四大首脑。

捷克四大首脑

这四个中,总理和总统是站在一起的,两个议长互不相属。捷克现任总统泽曼,是个民粹派政治人物,不相信欧美,和中国关系特别好,是他推动了中捷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他的盟友是公民行动党,也就是众议院也是自己人。

泽曼,捷克现任总统

公民行动党势头很盛,2011年成立以来,以草根政治原理获得最大的支持率,拉上了左翼之后,几乎统治了众议院,而且总统总理也是自己人。而另外一个公民民主党,就有些“恶心”了,此次窜访中国台湾的维特齐就是该党的高层。

这个党就走精英路线,党员都是些知识分子、高管啥的,不接地气,参议院本身就没人在乎,也没有什么权利,这些人就蜗居在那。万年在野党当然想转正,捷克有“反苏”传统,同时中国人是黄种人,最后,中国是泽曼的朋友,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所以,反华不过是他们用来对抗竞争对手公民行动党的一个办法,中国台湾妥妥的“工具岛”,只不过有些人(民进党)当真了。

说白了,这不过是一场有些“恶心人”的秀罢了,捷克本身并没有“反华倾向”,只不过是被某些人给代表了,说到底都是作给选民看的秀。2018年捷克对华出口20亿,而进口260亿,可以说单看中捷贸易,我们是顺差,并非有所谓的“制裁”之说。对于捷克的国家利益而言,中国是好的。

捷克布拉格风景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妖魔化捷克,毕竟某些人代表不了捷克,还有某些人也代表不了中国。

捷克查理大桥风景

你怎么看中捷关系? 单选
0
0%
加深合作,平等共荣
0
0%
有离心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