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浙江地级严州府,为何现在成了县级建德市? 建德有座1800年历史的古城,历史上可媲美杭州,古韵十足美食众多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省,其辖区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就基本形成现在的模样,五代时吴越国疆域包括现在的浙江省,以及江苏省苏州市和上海市。到了明朝,浙江省的辖区和现在的浙江省完全一致,甚至是地级行政区都基本差不多。计有杭州府、湖州府、嘉兴府、绍兴府、宁波府、金华府、衢州府、台州府、温州府、处州府、严州府,清朝的浙江省与明朝时相比仍然没有变化。

明清时浙江地级严州府,为何现在成了县级建德市?

​有意思的是,这些府的辖区和现在的浙江省各地级市辖区几无二致。略有不同的是,浙江省和明清时相比多了一个原属宁波的地级舟山市。处州这个地名也不存在了,但处州的辖区还在,就是现在的丽水市。

你可能发现一件事:明朝和清朝时的严州府在现在的浙江省地图上找不到了,严州府去了哪里?我们首先要了解严州府在哪里?

明清时浙江地级严州府,为何现在成了县级建德市?

​唐朝大诗人孟浩然有首名作《宿建德江》,诗云:“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建德江是指新安江从安徽省进入浙江省至现在的建德市(县级,由杭州市代管)这一段。建德市位于新安江北岸,但唐朝时的建德县并不在今天的建德市城区,而是在今城区以东的新安江北岸(为行文方便,以下称旧建德县)。旧建德县设于三国东吴时,以残暴闻名于史的吴末帝孙皓就曾封为建德侯。旧建德县是睦州的治所,而睦州就是严州府的前身。

明清时浙江地级严州府,为何现在成了县级建德市?

​简要介绍一下睦州的行政区划史:隋仁寿三年(603年),隋文帝杨坚在南朝新安郡的基础上设睦州,隋炀帝杨广改为遂安郡,治所在雉山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又恢复了睦州的建置。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6年),睦州的治所从雉山迁至旧建德县。

到了五代十国和北宋,睦州没什么变化,北宋称为睦州新定郡。北宋时的睦州辖区包括现在的建德、淳安、桐庐等县(县级市)。睦州在北宋末期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方腊起义,而方腊就是睦州青溪人(还有一说方腊是安徽歙县人)。你可能对青溪不熟,但你一定知道明朝嘉靖年间的大清官海瑞曾任淳安知县,淳安就是青溪。

​因无法忍受北宋的残暴统治,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发动了起义。只用了两个月的时候,起义军就攻克睦州,声势浩大,震动北宋朝野。北宋调集重兵镇压方腊起义,于宣和三年(1121年)俘虏了方腊等人,送东京汴梁(河南开封)杀害。也就在这一年,睦州被严重受到惊吓的宋徽宗改了名,睦州变成了严州。到了南宋灭亡前夕的咸淳元年(1265年),刚继位的宋度宗赵禥将严州升为建德府,因为严州曾是宋高宗赵构和宋度宗的潜邸。元朝设建德路,明洪武八年(1375年)设严州府。

​严州据新安江上游,是浙江省中心城市杭州的上游门户,同时又是金华、衢州的北面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当方腊据睦州(严州)起义时,杭州诸郡无险可守,整个长江南岸的形势都岌岌可危。元朝灭南宋时,大将董文炳坐镇杭州,但衢州等地又爆发反抗元朝的复宋起义。董文炳认为一旦让宋人攻破严州,杭州无论如何是守不住的。当元朝重兵集于严州,一则元朝统治下的杭州安全得到保证,二则轻易扑灭了衢州等地的复宋起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取浙江时,也是先打下严州,派重兵驻守此地,扼住敌之咽喉,则周边可下。

​严州府以西就是安徽省徽州府,也就是现在的黄山市,两府以著名的白际山为界。从徽州去浙江东部沿海,严州府是较为便捷的通道。如果是从徽州去杭州那就方便了,坐船沿着新安江(下游称富春江)一水就可直达。

严州府存在了五百多年,历经明、清两朝,辖区基本没有变化,依然上扼杭州,下开衢州、金华,是浙江西部的战略要地。清朝结束后,严州府不复存在,所辖的几个县在分分合合之后,基本上都划入浙江省省会杭州市,比如桐庐、建德、淳安。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著名的旅游品牌——千岛湖就完全处在明清时的严州府境内。严州府虽然已经消失了,但严州府的历史却将永恒。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在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三江交汇处,伫立着一座千年古城,她北枕五龙山,南临三江口,与江水间有城墙相隔,山环水绕的独特地理位置,独占风景,她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严州古城”。

建德有座1800年历史的古城,历史上可媲美杭州,古韵十足美食众多

严州古城位于浙江省建德市,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就已建县治,迄今已有1800年的建县史。

不止如此,严州古城还有千余年历史的州府府治历史,唐武则天称帝,神功元年(697年)睦州州治由淳安迁至梅城,至此之后一直到1959年,严州古城皆为州府、路、专署所在地,如今现存的古城格局也已有近700年历史。

建德有座1800年历史的古城,历史上可媲美杭州,古韵十足美食众多

古严州因水运而兴,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的古时,古严州作为千年水路重埠、水路必经的咽喉之地,南北货物云集于此,码头上车水马龙、街市人流如织,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地位可与杭州相媲美。

建德有座1800年历史的古城,历史上可媲美杭州,古韵十足美食众多

严州古城现在叫梅城古镇,享有“梅花城”的美誉。据《建德县志》记载:“建德城即严州城,俗称梅花城,以临江一段雉堞半作梅花形故也。”

梅花城的名字来源于古城墙,为朱元璋外甥李文忠所修筑,天下梅花有两朵半,其中北京、南京各一朵,梅花城半朵,足可见其地位。当然,关于梅花城的来源也有争议,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犹存。

当年修筑的古城墙也保存了下来,在城砖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其铭文,城砖上刻上名字,以表示对其质量负责。

2022年新的一年第一天,我在严州古城度过,这天严州古城热闹非凡,尤其是那“开城门仪式”,周末及节假日9:30-10:00,在澄清门前的广场上举行。另外,每天10:00和14:30还有知府大人巡游。

时辰已至,只见知府大人大步迈向城门前,向世人宣布大开城门,喜迎宾客!

随之古乐响起、钟鼓齐鸣,身穿古装的演员恍若穿越时空而来,那一幕幕动人心弦的演绎,引得现场阵阵欢呼声。回首千年严州古城的历史变迁,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历史上的她辉煌过、没落过,如今更是华丽蜕变,千年严州古城辉煌再现!

穿过城门,走向正大街、府前街,扑面而来的古色古香。新年/元旦节日的氛围下,老街游人如织,格外热闹,而在历史上,这里就是一片繁华之地,南来北往的商人云集、文人荟萃,现在也是如此,一座座老字号店铺林立街头,丰富的文玩、小吃、字画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在全国众多州府中,严州古城是为数不多州府规制清晰、街巷肌理完整、历史文脉可循、历史遗存丰富的古城,尤其是那街巷中矗立的牌坊,其数量之多达12座,而历史上这里有百余座,但大多都毁于战火,根据历史记载复原建造,其造型及雕刻十分精美、古朴沉沉。

若是将时光拉回古时,梅城的故事就多了。

李白、孟浩然等文人墨客曾来此游历,留下了诸多精彩诗篇;范仲淹、陆游、杜牧等人曾在这里任官;《水浒传》、《金瓶梅》等中国古典小说中对梅城的人文山水也皆有描述,可见这里人文气息之浓郁。

漫步古街,那特色的文创店、美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城的底蕴、自然风光与现代的文艺气息在此交相辉映,尽显人间烟火气。

除此之外,严州古城还是一座“美食之城”,古时作为水路交通要道,这里汇聚了四海商帮,其小吃多元化,融合了吴越文化与杭徽各地的特点,口味上受到大众的欢迎与追捧。

严州古城最受欢迎的小吃有严州烤饼、严州酥饼、严州麻糍、梅城木梳粿、建德豆腐包、玉米粿、状元馄饨、缸豆煎饼、咸汤圆及严州三十一道,边走边吃,太享受了。

严州烤饼真的太赞了,有梅干菜和肉馅,梅干菜馅是大一些的饼,肉馅是小饼,远远的就可以闻到烤饼散发着的香气,吃在嘴里更是香喷喷的,最爱这里的梅干菜烤饼,再来一碗状元馄饨,即便是寒冷的冬天,整个人也暖洋洋的。

玉米粿也是老街极具人气的小吃,原料是用高山玉米磨成的细粉,炸制而成的玉米粿金黄金黄的,馅料一种是白豆腐,一种是臭豆腐,推荐尝试一下臭豆腐馅的玉米粿,虽然闻着臭,吃在嘴里外酥里嫩,格外的香美。

梅城镇老街两侧有东西两座湖,若是时间充足,推荐去东湖逛一逛。

在湖光山色的景色下,掩映着一座楼阁,这里就是“龙山书院”,北宋时期范仲淹在古严州任官时,疏浚了东西湖,并创办了严州第一所学堂龙山书院,如今在东湖畔复建了龙山书院,也代表着严州古城文化将再现芳华!

龙山书院位于东湖畔、乌龙山麓,内建有藏经阁、大成殿、潇洒楼、范公祠等建筑,若是说严州古城是梅城的根基,那龙山书院一定是严州古城的文化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