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上榴花开欲然 探访景德镇古窑:定义多维“瓷”生活 文旅创新向未来(图)

瓷上榴花开欲然

清道光“慎德堂”双耳石榴花纹直颈瓶

瓷上榴花开欲然

明正德黄地青花折枝石榴花果纹盘

“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这是苏轼词作《阮郎归·初夏》中的一句,描写的是初夏时节,微雨过后,石榴花如烈焰般尽情绽放的美好画面。石榴花开,繁花似锦,色彩艳丽,自古以来使得无数文人墨客都拜倒在了它的“石榴裙”下,成了他们诗画作品中的“座上宾”。陶瓷工艺品中自然也少不了石榴花的身影,而且是瓷器装饰纹样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今天就让我们从几件陶瓷藏品中,进入石榴花热情似火的世界。

清道光“慎德堂”双耳石榴花纹直颈瓶。此瓶高33.5厘米,口径6厘米,腹径17厘米,足径10.6厘米,小口直颈,直颈两侧有对称类似古铜器的博古形耳,耳施桃红色釉。削肩鼓腹圈足。口沿饰青花缠枝花纹一周,口沿及缠枝纹下方有两道金边。颈部至腹部一侧纹样为粉红、红、绿、褐、黑粉彩绘一树石榴。花开灿烂,枝叶繁茂,浓淡相间,煞是美观。石榴树旁一株牡丹傲然绽放,花开三朵,郁郁芬芳。腹部另一侧留白。近底处饰如意云纹一周。圏足外饰青花缠枝纹一周。圈足露胎,胎质白。平底施淡青色釉,中有“慎德堂制”楷书红彩四字款。整器造型规整、秀美,花果艳丽,绘画布局新颖,画工精良,诚为道光官窑瓷器佳品。石榴花历来都有美丽、富贵和子孙满堂的寓意,配合牡丹,更寓意满堂富贵,子孙繁衍,世世昌盛。

明正德黄地青花折枝石榴花果纹盘。正德御瓷,深承明初美学之风,是明代景德御窑制瓷史承上启下的转捩点,因其逐渐摆脱成化、弘治御窑瓷器胎体轻薄、造型较少、装饰疏朗等特点,胎体趋于厚重、造型逐渐增多、装饰偏向繁缛。 此盘直径29.2厘米,微撇口, 浅弧壁,圈足,内外黄地青花装饰。内底绘折枝石榴花,喻子孙满堂。石榴花纹样,始见于宣德一朝,其后继而善之,当中数成化、正德为佼佼者。内壁绘蟠桃、枇杷、柿子、荔枝果纹四种,外壁绘四朵莲花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周边青花双圈。此盘造型规整,青花与浇黄釉均发色纯正,配色温馨素雅,展现正德浇黄地青花瓷明艳雅致的美学造诣。

清康熙五彩石榴花果诗文花神杯。此杯口径6.5厘米,造型小巧灵秀,胎质缜密,轻薄若纸。通体罩施白釉,胎釉结合紧密,坚致纯净。外壁以五彩绘石榴一株,枝干横斜,婀娜多姿。其上以绿彩饰叶,红彩绘花,黄彩为果,设色恬淡隽永,雅丽怡人。树下青花绘茵茵碧草,发色清新淡雅,青花五彩,两相得宜。背面书唐代孙逖诗句:“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尾随篆体“赏”方印。杯底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字体运笔遒劲,秀逸而不失锋芒。整器胎釉精良,构图疏朗,意境幽淡,杯上以青花书写的诗文取自于唐代孙逖《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与所绘花卉相对应,清新悠远,形神兼备。

清道光松石绿地粉彩石榴花纹腰圆洗。此洗长16.7厘米,腰圆形。洗心白釉为地,饰以粉彩白、橙黄双色石榴花纹,花蕊瑰丽饱满,枝蔓婉转舒畅,内外壁皆以松石绿釉为地,以缠枝西番莲纹装饰,口沿两道金彩弦纹,尤显富丽堂皇,华美雍容之感尽显其间。底心以矾红彩书“浩然堂制”四字双行楷书款。带影木座。此洗为道光朝堂名款彩瓷佳作,应为宫廷王府定烧上品,敷彩华丽,色泽鲜明,宫廷气息浓厚,彩釉细腻,纹饰华美,粉彩意味浓厚,极具宫廷气息。“浩然堂制”款瓷器传世有一定数量,但多数为单色釉及青花器,彩绘作品较为罕见,如此藏品般具有宫廷粉彩风格者尤为少见,弥足珍罕,殊堪宝藏。

文/图 刘卫平

来源: 西安晚报

探访景德镇古窑:定义多维“瓷”生活 文旅创新向未来(图)

文旅融合,创新升级。景德镇“古窑印象”文化商业旅游综合体受游客青睐。 景德镇古窑供图

中新网景德镇3月10日电 题:探访景德镇古窑:定义多维“瓷”生活 文旅创新向未来

记者 王昊阳

杨柳枝头莺初啼,江南烟雨又一春。漫步在景德镇古窑景区内,白墙黛瓦之下,楼台馆阁之间,触目所见,新枝萌发,瑞气升腾。

这座风景如画的园林式景区,是中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景区,古窑景区共复建复烧了宋代龙窑、元代馒头窑、明代葫芦窑、清代镇窑等11座历代典型瓷窑,完整保存景德镇千年传统制瓷工艺。徜徉在这青山绿水间,可以静心感受中华千年陶瓷文化,听瓷、读瓷、绘瓷、赏瓷、品瓷,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听瓷:瓷韵新声妙入神

春雨如丝,洒落水面,为山色烟光增添了些许静谧。

探访景德镇古窑:定义多维“瓷”生活 文旅创新向未来(图)

景德镇古窑景区内,瓷乐团在演奏瓷乐。 景德镇古窑供图

一阵悠扬的乐器声响起,划破雨幕,穿过湖面,直入游客的内心深处。

歌台暖响春光融,水榭瓷韵绕清风。舞台上,十余位身着青花旗袍的妙龄女子,正在用各种瓷器制作的乐器演奏《春江花月夜》。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景德镇瓷器特色,当声音与瓷器完美融合,民乐与瓷器碰撞,给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识曲听其真,新声妙入神。瓷乐表演,属中国一绝,世界首创。瓷鼓声如洪钟,瓷笛清脆动人,瓷埙如泣如诉,瓷二胡婉转悠扬,加上瓷瓯、瓷磬、瓷管钟打击乐器共振,声如高山流水,深谷鸣风。

曲终人不散。游客们意犹未尽,也赞不绝口。

除了每天进行多场瓷乐表演,古窑还创新推出了多首以陶瓷为主题的歌曲。

“我在景德镇等你,一眼就能认出你,当年的落款烙在了我心里……”这首由知名音乐人何沐阳创作的《我在景德镇等你》,从古窑传唱到大江南北,受到无数好评,还被演奏成唢呐、古筝、竹笛、口风琴等版本,成为景德镇对外宣传陶瓷文化的一张音乐名片,让更多游客循着歌声前来感受千年瓷都的魅力。

随后古窑陆续推出《我在古窑遇见你》《让爱复烧》和《景德镇陶歌》等歌曲,让陶瓷文化变成流动的音符,以另一种鲜活的形态呈现给世界。

读瓷:《千里江山》入画图

在古窑景区湖心,有一个读书的好去处:紫禁书院景德镇分院。

北看故宫,南访古窑。一直以来,故宫与景德镇有着极深的渊源,也有着深度的合作。

探访景德镇古窑:定义多维“瓷”生活 文旅创新向未来(图)

古窑景区内30米长巨幅陶瓷壁画“千里江山图”成为游客打卡点。 景德镇古窑供图

书架上没有常见的畅销书,多是陶瓷、书法、字画等文化艺术类书籍。书架上陈列着不少陶瓷作品,让这里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小型陶瓷博物馆。

书院风格古朴,环境优雅,藏书丰富,已成为当地文化界有名的打卡地。不少人稍有闲暇,就来此沏上一壶清茶,静心阅读,享受属于自己的慢时光。

书院虽小,却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也成为宣传故宫、陶瓷文化的新地标。一本本带有岁月记忆的书籍,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瓷器,给游客带来探索与沉浸式的独特阅读文化体验。

在另一新晋网红打卡点“古窑印象”广场,陶瓷瓷板、祥云瓷片等载体展现的《千里江山图》成为众人驻足拍照的新景。

“太美了!这就是春晚中《只此青绿》所呈现的那幅《千里江山图》。”30米长、1.27米高的巨幅陶瓷壁画《千里江山图》,层峦叠嶂,烟波浩渺,这幅磅礴大气的历史长卷,以陶瓷艺术再现古画意境,让游客品读出中华山河壮丽之美。

绘瓷:研学传承中华文化

走进古窑制瓷手工作坊,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用传统工艺向游客展示手工制瓷的全过程。老工匠现场教学,揉泥、拉坯、印坯、利坯、画坯、施釉,“手随泥走,泥随手变”,一块泥土在老工匠的巧手中,很快成型。

古窑景区迎来“研学+旅游”热潮。 景德镇古窑供图

一群学生化身小工匠,拿起画笔,在泥胎上一笔一划描绘着图案,体验创作的快乐。

从小件作坊、四大名瓷作坊、再到大件作坊、仿古作坊,不同器型,不同技艺,都生动地展示在游客面前。古窑以生产性保护的方式,成为了一座“活”的陶瓷文化博物馆。

“研学+旅游”在古窑兴起,景区迎来“全国学子游江西”“文明旅游专列”千人团、“世纪游轮”系列团等旅游团体,古窑“探寻千年陶瓷文化传播弘扬工匠精神”活动入选国家文旅部2021年度“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推荐产品”名单,古窑也被命名为江西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为更好地传播中华陶瓷文化,古窑开办“古窑讲堂”,特邀国内相关行业顶级专家进行授课,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讲述故宫六百年风云史,国家文博研究员周荣林讲述唐英《陶冶图说》等文化,让大家感受中国陶瓷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赏瓷:复烧“国宝”添柴旺

点火烧窑,开窑见“宝”,是游客们最乐意参与的活动。2021年,古窑常态化开展“人人加柴·家家财旺”每月复烧“国宝”行动,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现场添柴加福,祈福祝愿,参与到点火与开窑的过程中。

游客现场体验点火、开窑,感受陶瓷文化活态传承。 景德镇古窑供图

随着一声“开窑咯!”参加开窑的游客用太平钩敲开风火窑窑门,工匠将匣钵搬出,大肚梅瓶、钧红胆瓶、窑变美人尖等一件件散发着温润光泽的精美瓷器让游客们发出惊叹,纷纷拿起手机、相机拍照,记录并见证这一刻。

每一次复烧,都是千年窑火的延续,也是工匠精神的传承。

从泥胎到瓷器,要经过一千多摄氏度的高温燃烧,“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一件件精美的陶瓷经过火的洗礼,从泥坯变成多彩的艺术品,向世人展示代代相传的技艺,展示出中华文化的千年魅力。

品瓷:古窑“印象”新体验

2021年5月,古窑倾心打造的陶瓷文化商业旅游综合体“古窑印象”横空出世,为游客送上一场视、听、味融合的文化盛宴。

“古窑印象是为提升景区品质,满足游客市场多元化、精品化需求,打造更具活力的景区文化商业旅游氛围,刺激城市经济发展增长的文旅多元化融合发展项目。”古窑景区董事长陈武平表示,夜晚古窑主景区关闭后,古窑印象可弥补景区夜间服务功能的不足,以“昌南瓷宴”为特色、辅以禅茶和瓷文化咖啡等餐饮休闲服务,为游客和本地市民提供高品质的休闲消费场所。

“古窑印象”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集陶瓷购物、休闲咖啡、艺术展陈、美食餐饮、文化传播为一体,精美的瓷器、雅致的陈设、贴心的服务,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交口称赞。

一楼的陶瓷文创展厅内,柴烧瓷器、老茶花瓷碗、昌南品牌陶瓷以及体现景德镇四大名瓷特色的精品生活用瓷和创意文创作品琳琅满目,珍宝馆内展出宋元明清历代官窑仿古瓷,宋影青、元青花、明斗彩、清粉彩,令人目不暇接。

二楼以上是“窑窑领鲜”瓷文化主题餐厅,可同时容纳1800人用餐,包房、吧台、走廊、饰品、桌椅,处处彰显出陶瓷元素。红焖甲鱼、山芋粉烧猪手、和风细雨酿鹅肝……美味菜肴盛放在一件件精美的陶瓷餐具里,让游客在用餐时,也惊见陶瓷文化之美。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在这里完美交融,游客们白天畅游景区,晚上体验陶瓷文化,购买陶瓷产品,品味餐饮盛宴,尽情享受陶瓷生活美学带来的快乐。

外国游客打卡“古窑印象”,感受陶瓷+餐饮文化盛宴。 景德镇古窑供图

“古窑印象”开业运营以来屡获殊荣,被列入景德镇“十五景”和“三宴”项目之一,成为瓷都新的旅游地标、新的旅游消费胜地,获得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江西省旅发大会期间,“古窑印象”被列为各界嘉宾考察的第一站。

在新一轮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古窑坚持守正创新,以“瓷”为魂,先行先试,重新定义多维“瓷”生活。陈武平表示,下一步古窑将继续围绕“吃、住、行、游、学、娱、购”等要素,完善功能布局,建设智慧景区,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游客特色化、精品化、差异化的多种消费需求,让瓷都千年窑火,焕发出新的光彩。(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