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淄博马踏湖景区今年国庆节暂不开放 山东一县,传因齐桓公戏马台得名,境内有马踏湖,有北国江南之称

大众网-鲁中网淄博9月19日讯(记者 孙晨)9月19日,记者从马踏湖项目开发指挥部获悉,马踏湖景区正进行改造提升封闭施工,暂不具备开放条件,为确保游客人身安全,今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严禁游客及机动车辆等进入景区,请广大游客相互转告,并予理解、配合、支持!景区具体开放时间将及时向社会发布。

目前,项目建设正在全力推进,湖区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核心景区内的道路、绿化、桥梁等基本完成,新建成了湿地体验馆、“万安金桥”、“一苇渡江桥”等标志性工程。起马路拓宽改造工程、东猪龙河景观大道提升改造、绿道网旅游路箔场沟路等工程接近尾声。马踏湖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大小游船码头、电瓶车站等正在加快建设。新景点新项目如水上乐园、蝴蝶园、婚庆广场、芦苇雕塑园、星空客栈等正在加快落地。争取早日具备开园条件,打造成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文/史间一壶酒

山东淄博有一县名叫桓台,传因齐桓公戏马台得名。据《今县释名》载:“广饶县东北有柏寝台,齐景公与晏子遊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望其国,……俗谓台曰桓公台。相传桓公曾会盟于此,按柏与桓字形相近,桓当即柏宇之讹。”

山东一县,传因齐桓公戏马台得名,境内有马踏湖,有北国江南之称

桓台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最著名的是素有“北国江南”之称的马踏湖。历史上,马踏湖曾有好几种不同的称谓。马踏湖古称“少海”。

山东一县,传因齐桓公戏马台得名,境内有马踏湖,有北国江南之称

“少海”之名见于《左氏春秋》:“齐景公有马千驷,畋于青丘,与晏子游于少海。”后有齐景公有马千驷,众马踏践成湖之说。此为马踏湖正名之始。

在唐代,马踏湖曾一度被称为李白泊、谪仙居。

山东一县,传因齐桓公戏马台得名,境内有马踏湖,有北国江南之称

1992年出版的《桓台县志》有这样的记载:

​关于马踏湖名称的由来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春秋时期,齐桓公于此会诸侯,六诸侯恐陷被擒,将重兵带至湖畔,由众马踏成湖泊,名为马踏湖。一说齐景公有马千驷,畋于青丘,故取名马踏湖。

关于这两种说法,该志也进行了详细考证。据史料记载,齐桓公九会诸侯,其地点皆不在桓台。只有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在此会过齐侯。故说齐桓公会盟诸侯众马踏践成湖,应属民间传说。

据地质学家分析,该湖处在泰沂山脉洪冲平原与黄河下游淤积平原的衔接地带,北靠济水(小清河),地势低洼,众河汇聚而成,是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所致。

马踏湖,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誉称。盛产苇、蒲和苇蒲制品,盛产的白莲藕曾是进京的贡品。又有"糖拌花下藕","辣子黑鱼片"、"蒲白黄鳝汤"、"鳞炸鲫鱼"、"金丝鸭蛋"等名吃。

春秋时齐景公,三国诸葛亮,唐代李白,宋代苏东坡,元代于钦等官宦名人均至此游览,故清乾隆年间,青丘上始建“三贤祠”,中有鲁仲连、诸葛亮、苏东坡三贤士塑像。1985年,华沟村民在青丘上重修祠宇,中塑鲁中连、苏东坡、诸葛亮、颜楚、辕固五位先贤像,以示纪念。

在桓台县有一华严寺非常有名,其名字因华严宗而得名。武则天曾赐号创始人法藏为"贤首大师",故又称"贤首宗"。桓台县历代建有佛塔十二,以华严寺最著名,距今已有1400余年。

桓台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战国时期的颜躅、鲁仲连,汉代的辕固,明朝的王象晋、王象春,清初的王士祯、徐夜等文人名士都出生在桓台,并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清初文坛领袖王士祯,别号“渔洋山人”,曾官至刑部尚书。王家曾四代官至尚书,桓台境内至今还存有歌颂王家功德的全国罕见的砖牌坊,上刻清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题写的“四世宫保”四个大字。

他在公务之余致力于诗文著述,主持诗坛50年之久,康熙帝曾征其诗300首定为《御览集》,其诗,文,词共数十种560多卷,被誉为“一代诗宗”。

桓台美食多种多样,特产丰富,马踏湖全鱼宴、白莲藕、金丝鸭蛋,新城细毛山药,荆家四色韭黄等颇受欢迎。

参考资料:《桓台县志》等。喜欢文章,请点关注、收藏或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