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老汉欲800万出售传家宝,专家说只值1万,故宫花1980万拿下 1959年,北京小伙盗取故宫价值15亿文物,他是怎么做到的?
1995年秋天,一个老汉坐着绿皮火车,千里迢迢地来到北京。他此行是为了找专家变卖自己的传家宝。
老汉家里人口众多,自己又上了年纪,没有收入。就连买火车票的钱都是凑的。
老汉心想,要是传家宝真能卖一个好价钱,就能改善一下这个贫困的家庭。
老汉手里的这个传家宝是一幅字画。谁知一位专家看过这幅画后告知他,这个所谓的传家宝最多值一万左右。

而最终,老汉的这幅画以1980万元的成交价,被故宫博物馆买下。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老汉的这幅画究竟是什么来头?又为何会到了老汉手里呢?
老汉多方打听,只为鉴宝
据老人讲,这幅画是从皇宫里流出的,应该价值不菲。
在去北京之前,当地的一些文物爱好者也曾阅览过他的画,都啧啧称奇。无人不叹此画不简单,并估价800万。
可北京的这位专家却说,宝物只值得一万元,他是怎么也不愿意相信的。会不会是专家不识货呢?

毕竟老头也看过一些寻宝的节目,在节目中,许多专家对一些私藏品进行估价,差价是天差地别的。
有的时候可能是专家对于文物的价值,没有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估价估低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文物本身不值钱。
老汉心想,自己应该是属于前者吧。于是,老头决定再多问问,实在和自己预想的相差太大就不卖了。
紧接着,他又找到另外一个专家,这个专家是在民间打听到的,他看起来好像懂行一些。他对老头说,这幅画是北宋时期张先所画的《十咏画》,如果是真迹的话,应该可以值不少钱。

“要不我出十万把你这幅画买下你看怎么样?”民间专家说道。
老头一想,这个专家虽然能够看出些门道,但有没有可能,是想自己拿去高价出售呢?
毕竟已经知道了这幅画的价值,如果低价买来,高价卖出是不是就可以大赚一笔呢?
思考再三,老汉觉得也不太靠谱,暂时打消了念头。
但谁曾想,就在老头心灰意冷之时,这幅画的估价,却达到了一个让老头想都不敢想的高度。
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头号鉴宝专家。
头号鉴定后 建议拍卖
老汉是在北京琉璃厂找到头号专家的,这名头号专家叫做“秦公”。
老汉打听到,北京琉璃厂是出了名的古玩街,在这里的专家自然有两把刷子。
于是,老汉来到了琉璃厂,找到了传说中的秦公。
在西门处,有一个北京文物公司。而秦公正是公司里的成员,每年,都有很多人慕名前来,希望秦公帮忙鉴定自己的宝物。
有一些人带着惊喜,另外一些人则带着失望而归,今天,老汉的目的也是如此,但是他不知道他临走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老汉走进秦公的办公室,小心翼翼地开口询问,“请问秦公在这里吗?”
“你是?”一位中年男子抬头看到老汉。
想必他便是秦公了,老汉心想,于是他来到秦公跟前,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他说:“我有一个祖传字画,想让您帮忙看看值多少钱?”
听罢,秦公点点头,明白了老汉的意思,并示意他拿出这幅画。
当老汉把自己的这个传家宝展示在秦公面前,秦公不禁感叹:“这真的是你收藏的吗?这可是一幅名画啊!”
听到秦公这句话,老汉露出微笑,“果然专家就是不一样。”
老汉继续等秦公鉴定着,只见秦公仔细地看着画里的内容,对画中的细节赞叹不已。
如那个民间专家所说,这幅画果真是北宋张先的《十咏图》,知名人物的题记都在画上。
《十咏图》长为一百多厘米,宽为五十多厘米,山水、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应有尽有,细节刻画传神到位,体现了北宋时期的社会气象。
老汉听罢,心里很是高兴。因为这和自己对于这幅画的预期是完全吻合的,老汉知道秦公真的有两把刷子。
秦公告诉老汉,可以将这幅画拿去拍卖市场拍卖。
拍卖?老汉不敢相信,万一拍不出好的价格呢?可是秦公和老汉保证,你放心,这幅画的价值我心里有数。你要不相信的话,我可以给你押金。
老汉不敢一个人拿主意,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万一出了什么差错,自己可负担不起。
于是,老汉在和子女进行仔细商量后,最终听从了秦公的建议,同意拍卖这副画。
画卷神秘面纱被揭开,最终走向故宫博物馆
1995年10月5日开始,这场位于北京的拍卖会开始了。
在这场拍卖会里有很多传世珍品,拍卖的总估价都很高,大批文物爱好者都慕名而来。
由于自己以前没有过拍卖的经历,也不懂拍卖的流程,经过商量,老汉决定按照之前说好的那样,委托秦公进行。
秦公和老汉两人为此签订了一个协议,并且秦公给老汉交付了200万的押金。
协议已经签订了,万事俱备,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出一个专业的鉴定结果了。
只要鉴定结果是真迹,确定《十咏图》货真价实,那么拍卖便可以如期举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幅画在众多专家们的鉴定下,终于还原出它的历史魅力。这也证明了秦公的判断是正确的,不得不佩服他鉴赏文物的眼光。
这是一幅来自张先的作品。张先是宋朝著名的诗人,他著有《张子野词》,他的作词风格婉约,很受世人喜欢。
《词学通论》中评价他:“子野上结晏、欧之局、下开苏秦之先。”
张先不仅文学造诣深厚,其在书画上的才华也十分不简单。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叫张维,文化素养极高,从小受文化熏陶的张先一直表现出十分出众的才气。和大文豪苏轼是忘年之交,和欧阳修还是同门进士。
而老汉手里的这幅画叫做《十咏图》,十咏的意思,就是张先根据其父亲写的十首诗而创作的。
在这幅人文山水画里,画卷虽然不大,但是细节众多。南宋周密的《齐东野语》中对《十咏图》有过相关记载。
要知道,张先并不能说是专门的画家,那么这幅画秦公会认为他价值不菲呢?
这和张先作画的时间有关。
这幅画创作的时候是公元1072年,张先此时已经82岁高龄了,早就离开了官场开始隐居生活。
82岁已经是晚年,可是从画面呈现出来的样子来看,张先的笔法仍旧遒劲,没有颤抖或者粗糙的地方,每一处都很精细。
经过考究,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张先一生当中唯一一幅画迹。既然是唯一,那就显得更为稀有和珍贵了。
再来看看这幅画的主题,在这幅画里,画面刻画了北宋时期的人文活动,这是研究历史的较好的第一手资料。能够真实还原当时的场景。
拍卖所特意找来故宫博物院的著名书画专家鉴定这幅画。他们发现, 这幅画上,千年以来,有着被多人收藏并留下过拓印,其中包括孙觉、贾似道等名家。
到了明清时期,这幅画被流传到了皇宫,乾隆皇帝还专门为此画题了一首诗。
正是因为从此画创作之时,到后来历经多位名家的收藏,才赋予了其极大的价值。
在北京的拍卖现场,几百人的座位座无虚席,甚至连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文物局副局长等人都来到了现场。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见证一个千万级的国家文物的产生。
到了九点,拍卖会正式开始,在现场,大家都对于《十咏图》非常的感兴趣。因为在拍卖会开始之前,这个消息已经传遍整个文物界了,大家都一睹张先的真迹。
在这些人当中,梁金生势在必得。
因为,他是代表故宫竞拍。他们希望这个文物能够由故宫收回,而不是流出国外或者被私人收藏。
600万,是起拍价格,紧张的竞拍开始了,大家不断加价,希望能够将宝物收入囊中。每次,有人加价,梁金生就再次加价。
几个来回之后,《十咏图》的价格已经被加到千万级别了,这个时候有人高喊了一声:“就让文物回到故宫吧!本来就是属于故宫的。”
声音刚落,原本准备继续竞拍的其他人,瞬间安静下来,不再继续举牌,于是,一锤定音,梁金生以1800万的价格成交。
算上佣金10%的比例,一共1980万元。
有人说这一结果是最好的, 如果能够让文物回到它该回的地方,它就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而1800万是什么概念呢?也许现在拍卖会上动不动就上亿,但是对于20世纪末来说,1800万已经是天价,后来打破这一记录的文物已经是7年以后的事情了。
这一事件也在各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众说纷纭。
有人调侃,老汉拿这个钱都能买下四合院了,有人议论,老汉应该无偿捐给国家,因为本就是属于国家的文物。
拍卖价格出来了,最终故宫博物院花了近两千万买下了这个文物,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幅画是怎么到老汉手中的呢?
清朝末年,末代皇帝赙仪退位之后,原本皇宫里的一些收藏品去向不明。
清王朝的覆灭,使得很多文物大量流出皇宫,一些珍宝被存放在箱子里。
混乱中,原本朝廷里的一些宫女太监开始哄抢文物,《十咏图》就是在抢夺中流到了老汉的祖辈手中。
而后,交到了他手里。
但是,不管怎么说,《十咏图》的结局是好的,如果不是老汉因为手头拮据,我们也看不到这幅画的问世 。
张先作这幅画是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孝敬,那个时候他已经八十多年岁,父亲已经离世了。
但是当他翻阅父亲张维以前的作品时,偶然看到《吴兴太守马大卿会六老于南园人各赋诗》,于是选出十首,开始了创作。
这幅画前还有一篇序,是张先请吴兴新任太守孙觉题写的,在序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张先的孝顺。
现如今,这幅画收藏在博物馆里,来来往往的游客可以欣赏其美术价值和情感价值。

文 | 纪中百事
编辑 | 纪中百事
1959年,北京19岁少年却翻越12米高墙,在一夜之间,将故宫价值15亿文物盗出。
要知道故宫外有护城河,内有保卫队,一个19岁的少年是怎么做到的?

武庆辉
文物不翼而飞
北京故宫文物管理员田义巡查故宫,发现养心殿出现惊人的一幕。
养心殿内玻璃窗被打碎,里面的文物竟然不翼而飞。
田义立刻觉察到事情的严重性,一路小跑着去保卫科,向保卫科人员报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保卫科人员立刻报警,报警后火速赶来,警察抵达现场后照例对现场进行勘察。
此时,故宫工作人员核对了故宫文物数量,发现现场丢失的文物总价高达15亿,其中,康熙年间的金册子价值最高。
这个金册子是经过战争,好不容易才保留下来的,它不仅由纯金打造,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金册子
然而,保卫科协同警察仔细排查了2个小时,仍一无所获。
正当保卫科人员和警察愁眉不展时,现场的一小块血迹让所有人看到突破口。
当时,所有人看着这处血迹,仿佛看到了破案的希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是,当时侦察技术不够发达,无法检测DNA,这让办案人员陷入困境。
此时,警方转变思路,决定从凶手的身份开始排查。
警方考虑到故宫安保措施较为完善,盗窃人员想不留下蛛丝马迹,一定要对故宫内部环境有一定了解,由此怀疑是内部人员作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后,警方核对故宫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对照下班后到家的时间,发现他们都不具备作案条件,只能排除故宫内部人员的作案嫌疑。
此时,警方对案件摸不着任何头绪,他们实在是想不明白,如果不是内部人员,还有什么可能。
然而,一位故宫巡查人员的回忆让警方找到了新的思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巡查人员称,当晚巡查时,似乎有一个黑影掠过故宫房顶,飞檐走壁,他当时就感觉有点不对劲,可能是有贼进来了。
可是,巡查人员转念一想,故宫外有护城河,内有保卫队,守卫森严,夜间大门紧闭,很难有人进入,就打消了故宫进贼的念头。
警方得知巡查人员的经历后,感到惊奇,他们想:“难道是盗贼会轻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时,警方只知道盗贼是从故宫外面进来的,却不知道他是怎样进来的,警方开始推测盗贼进来的方式。
虽然案件有一定难度,但警方并没有放弃,此时,他们为了尽快查出盗窃者,找回失窃的文物,向全国警方发布案件信息,寻求帮助。
各地警察接到案件信息后,纷纷配合北京警方展开调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各地警方严查各地银行、金店、当铺等地,以及火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
直到3个月后的1959年11月,警方终于找到了案件的转折点。
当时,在上海开往北京的列车上,检票人员查出,火车上多了一个没有买票的乘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检票人员发现后,立即派出工作人员请他离开座位,希望他可以按照规定补票。
然而,他不仅没有补票,还和列车工作人员拉扯,在拉扯过程中,有金属碎片从男子上衣口袋里掉出。
列车工作人员看到男子掉落的金属碎片,联想到故宫丢失的金册子,立即报警,让警方介入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警方赶到后,对男子实施抓捕,在审讯过程中,男子向警方承认他是惯犯,本想在这趟列车上盗窃,可还没开始,就被警方抓获。
同时,男子向警方承认,他身上的金属碎片也是偷来的。
审讯过后,审查人员仔细检查男子身上携带的金属碎片,他们发现,90%的碎片都是刚刚剪下来没多久的。
随后,检察人员将碎片摊开,发现碎片不仅厚度相同,上面还有字迹。
字迹
警方根据男子的回忆,找到他偷窃金属碎片的火车站台,并通过查询来往人员,查到了武庆辉的行踪。
后来,警方来到武庆辉的家中,惊奇地发现,他家里有个巨大的木箱子,木箱子里正是失窃的文物。
1960年3月,在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上,武庆辉的姐姐和年仅19岁的武庆辉接受审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庆辉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罪名是盗窃国宝。
与此同时,他的姐姐也因包庇武庆辉的同时,窝藏两页金册国宝,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武庆辉究竟为何要盗窃国宝?
武庆辉
盗窃过程
1940年,武庆辉出生于广东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在外打工,他们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
“快来吃饭了,今天做的小米面饼,可香了。”他们一听到奶奶喊他们,就立刻丢下手里的玩具,跑到奶奶面前。
虽然没有父母在身边,可是他们的爷爷奶奶总是把最好的一切都留给了他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
姐姐长大后,为了报答爷爷奶奶,来到北京打工,在北京一家纺织厂做纺织工人,将打工赚来的钱带回去给爷爷奶奶。
一年后的1959年,爷爷奶奶先后离世,姐姐决定让19岁的弟弟来北京找点事情做。
武庆辉从小就和姐姐感情很好,听了姐姐的建议,他立刻开始收拾被子和衣服,带着行李坐火车到北京找姐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武庆辉却不像姐姐,既不愿给人做学徒学技能,又不愿给人出力打工,什么工作都看不上眼。
在姐姐的耐心劝说下,武庆辉重新开始出去找工作,可是,武庆辉觉得有些工作不是累,就是赚钱少,迟迟不愿安心打工。
他知道姐姐不会不管他,就心安理得地住在姐姐家里,不用担心任何事情,找不到工作,却一点都不着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庆辉在姐姐的住处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越来越不想卖力赚钱,一心只想发横财。
8月11日,武庆辉和姐姐来故宫参观,他见到琳琅满目的藏品,感到非常震惊,深深地被文物吸引住了。
武庆辉满眼放光地看着文物想:“每一件宝物都价值连城,我要是能偷出一件,后半辈子是不是就不用工作了?”
文物
武庆辉越想越开心,已经开始盘算着偷哪些东西,他想着,大的玉器太沉了,不好偷走,就算偷走了,卖的时候还要搬来搬去很不方便。
正想着,摆在玻璃展柜里的金板映入武庆辉的眼帘,这是康熙皇帝为供奉孝庄皇后打造的,在灯光的照耀下更显得闪闪发光。
武庆辉又四处看了看,发现还有镶着宝石的金刀,这把刀是顺治帝和乾隆皇帝使用过的。
文物
同时,这些东西可以很轻易地装在包里,不容易被发现。
顿时,武庆辉决定要把这些东西偷走,卖了换钱。
当天,武庆辉和姐姐回到家里,他虽然离开了故宫,可他偷盗宝物的想法不仅没有减弱,还越来越强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庆辉不停地想着,到底该怎样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国宝偷出来。
武庆辉想着,他要先准备什么东西砸开玻璃柜,就想到了锤子,可姐姐住住处没有锤子。
武庆辉看到钳子的头是铁的,很坚硬,决定带着钳子去砸玻璃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庆辉又把从家带来的背包腾出来,好把宝物装出去。
就这样,武庆辉在家谋划4天后,准备好了作案工具,他对姐姐说,他还想去故宫看看,并向姐姐要门票钱。
然而,姐姐还以为武庆辉只是想去散散心,回来好找工作,并不知道他这次去故宫的真实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姐姐不忍心看他年纪轻轻就整天待在家里,于是为他拿出门票钱,支持他去故宫转一转。
可武庆辉却带着钳子和背包来到故宫,按照他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接下来的活动。
武庆辉刚一到故宫,就以找工作为由,询问工作人员,保安什么时候下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他得知保安下班的时间后,心想,他要趁着保安下班的时候动手,才能方便一些,于是他为了等保安下班,一整天都没出故宫。
到了下午关门时,武庆辉为了不被人发现,只能躲在厕所里。
武庆辉一直在厕所里等到天黑,他趁着保安人员出去后,偷偷摸摸地打破养心殿的玻璃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玻璃破碎的爆裂声传出,武庆辉立刻躲在附近的角落,观察周围的动静。
在从窗户透进的微弱的月光中,武庆辉满头大汗,紧张地注视着展品柜附近的一切。
此时,传来一个人沉重的脚步声,随着脚步声越来越近,武庆辉的心脏提到嗓子眼,他想:“要是真有人进来,我就装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过多久,武庆辉悬着的一颗心就放了下来,原来这个人只是路过,没有进来。
武庆辉在一旁观察了很久,发现附近没有什么异动,才开始小心翼翼地开始实施盗窃。
武庆辉蹑手蹑脚地走着,生怕脚步稍微重一点,就会立刻被人抓走。
此时,武庆辉想到姐姐在家等着他,一直在盼望着他能找到一份正经工作养活自己,他就有点想要停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是,他转念一想:“已经等到这个时候,展品柜砸都砸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说什么也要偷点什么回去吧?”
此时,武庆辉脑袋里嗡嗡直响,大脑一片空白,他什么也顾不上了,只顾着将金册子和金刀等文物赶紧往背包里塞。
装完后,武庆辉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赶快逃走,完全没有注意到左脚被玻璃碴划破,还在上面留下了一丝血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庆辉飞速跑到故宫大门前,虽然故宫大门紧锁,难以脱身,但是他还是凭借着他过人的身手,从故宫顺利出逃。
回到家里,武庆辉将自己做的事情告诉了姐姐,姐姐感到生气的同时,又非常无奈。
武庆辉的姐姐知道武庆辉做得不对,极力劝武庆辉去自首,不然就断绝姐弟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到底是不是我亲姐,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此时,武庆辉和姐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他认为,这些东西是他凭本事偷来的,为什么要还回去?怎么也不肯听姐姐的话,将偷来的宝物还回去。
武庆辉想,姐姐本可以一起和他用买文物的钱,过上好日子,但姐姐却训斥他,为此,他感到非常气愤。
文物
于是,他决定当晚离开姐姐,回到山东老家。
“你毕竟是我姐,我有钱了,不能不管你。”武庆辉这样想着。
临走时,他给姐姐留下了两页金册。
武庆辉的姐姐第二天早上发现了两页金册,她想要报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她转念一想,武庆辉偷了那么多东西,除非自首,才可能轻判,被警察抓走,后半辈子就毁了。
武庆辉的姐姐这样想着,没有狠下心来报警,在心里盼望着弟弟有一天能去自首。
武庆辉
武庆辉被抓
然而,武庆辉并不知道姐姐的苦心,他回到老家后,将文物装在一个大木箱子里,埋到地下。
随后,武庆辉决定将文物一件一件地卖出去,为了不被人发现,他将金页剪成碎片分开卖。
武庆辉把剪好的金片带出去,想要卖到山东和北京等地的各大银行和当铺,由此获得现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庆辉为了不让人发现,总是在一个地方卖一点,再去另一个地方卖一点。
直到有一天,武庆辉在火车站买票时,被一个扒手偷走了随身携带的所有黄金碎片。
武庆辉一边破口大骂着小偷,一边想起了当年偷完东西后,洋洋得意的自己,瞬间就明白了当初姐姐为什么执意要他自首。
“要不是被偷,我都不知道小偷这么可恨!”他这样想着,有些后悔没有听姐姐的话去自首,眼角流了悔恨的泪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庆辉究竟是如何翻越故宫12米高墙的呢?
原来,当时养心殿外的宁寿门正在修建中,养心殿外不仅堆放着像小山一高样的建筑材料,还建有一座高高的脚手架。
武庆辉当天再故宫闲逛时,就看到了这个脚手架,在心里盘算着晚上如何逃走。
当晚,他按计划爬上脚手架,带着文物逃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语
如今,故宫内很多地方都安装了上千个警报器、摄像头和防盗装置,相信武庆辉的事情不会再发生。
故宫紫禁城经过两朝几百年的修建和完善,总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是我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
没有文化厚重感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在我国每一个变迁的时代里,我国都在努力保护故宫建筑和文化遗产。
近年来,我国有很多爱国人士都在促成我国流失的文物归国,是这些人,让我们和子孙后代得以看到,流落异国他乡的文物重回国土。
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一己私欲偷盗我国国宝,更不应该将其损毁变卖。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岁左右的年纪,强健的体魄,拥有大好的青春,本该靠勤劳的双手创造价值。
而武庆辉却因为好逸恶劳,走上万劫不复的犯罪道路。
在故宫里,盗窃带给他的不是期盼的生活,而是晦暗无光的监狱生活。
武庆辉总想要不劳而获的心理,不仅害了他自己,还连累了她的姐姐。
武庆辉原本可以开创未来,和亲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却在一次贪婪的抉择中失去所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庆辉支离破碎的家庭让我们感到惋惜,可这样的结果才是公正的。
如果武庆辉的姐姐能及时报案,国宝或许不会受到伤损。
法网恢恢,任何看似天衣无缝的犯罪都会有它的破绽,法律永远不会缺席。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法律完善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遵纪守法。
来源:纪中守法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