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寺只是比大昭寺小吗?深度解析小昭寺坐西朝东的真正原因 去西藏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去大昭寺朝拜?

小昭寺只是比大昭寺小吗?深度解析小昭寺坐西朝东的真正原因

小昭寺位于拉萨大昭寺以北约500米处,与大昭寺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大昭寺大门朝西,围绕着八郭街转经的人是络绎不绝,而小昭寺的大门却朝东,门前罗雀,十分的冷清,缘何?这还要从文成公主说起,想当年文成公主答应嫁给松赞干布,唐朝以12岁释迦牟尼佛像作为陪嫁品进藏,世界上只有三尊等身的释迦佛尼像(8岁、12岁、25岁),12岁的等身佛像自是十分的沉重与珍贵,朝廷派了两个大力士参与运输,这两个大力士叫贾伽与鲁伽,他们用木车来运输释迦牟尼佛像,从西安一路向西经过咸阳经甘肃进入青海后再一路向南到拉萨,一路辛苦自是不表,当行进到如今的小昭寺处时,运输的木车突然沉陷了,这一片地皆是沙地,沉重的金像纹丝不动,当初没有起重机之类大型机械设备,笃信佛教的文成公主认为这是天意,当即决定就地安放,并在这里建寺供奉,于是著名的小昭寺就地落根一直到现在。

小昭寺只是比大昭寺小吗?深度解析小昭寺坐西朝东的真正原因

小昭寺大门

冷清的小昭寺大门,缘何小昭寺的大门朝东?大概是文成公主思家心切吧(西安在拉萨的西北方)想想小昭寺由文成公主一手主持修建,大门朝东的寓意是不言而喻的。

小昭寺只是比大昭寺小吗?深度解析小昭寺坐西朝东的真正原因

进入院落,不大的院子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主殿了,主殿上与大昭寺一模一样的转轮与跪鹿彰显了她的珍贵与肃穆,只是小一号。

进入主殿,其内供奉的是释迦摩尼8岁的等身像……当年文成公主带着12岁的释迦摩尼像来到西藏的,为什么这里供奉的却是8岁的?说来话长,松赞干布时期,小昭寺内供奉的一直是12岁的等身释迦摩尼神像,曾经盛极一时,松赞干布死后,小昭寺遭受冷落。到了芒松芒赞执政的时候,唐高宗曾经派兵进藏,欲要收回这尊12岁的释迦牟尼等身像,芒松芒赞便将释迦牟尼佛像从小昭寺迁移到大昭寺的秘室中,外面再伪装起来,才得以保存。赤德祖赞时期,从唐朝迎娶了金城公主入藏,金城公主便把原被封藏在大昭寺的12岁释迦摩尼等身佛像供奉于大昭寺,并把原来大昭寺供奉的8岁的释迦摩尼等身像移到小昭寺内,一直到现在。

在这里转经和磕长头的藏人久久都不肯散去,我心自有佛,便一心向佛。

每位参观过大昭寺的驴友都会发现,即使是雨天,大昭寺外的藏民丝毫没有躲雨的意思,照样在那一丝不苟的磕着长头。这样的场景虽然令人讶异,甚至有人质疑他们是作秀,那么到底是何缘由非要在大昭寺下朝拜,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一一讲解。

去西藏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去大昭寺朝拜?


与其说作秀不如说是信仰

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上有两种东西亘古不变,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对于藏族人民的信仰、这种对佛的虔诚,我们平常人是很难理解的!

在西藏那样恶略的环境中,心中如若没有一种信仰作为精神支柱的话,人是很难在那里生存的。

佛对于藏族人民来说是深入到灵魂最深处的依赖!

也是藏族人民最信赖的支柱!

去西藏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去大昭寺朝拜?


他们千里迢迢从各地到大昭寺朝圣,用板车拖着行装,风餐露宿,不避雨雪,双手合十作揖,双膝跪地,全身伏倒,额头叩下,一路磕着等身长头,经年跋涉来到大昭寺前,在此再继续磕长头达数月之久。他们表现出的那种无比虔诚和执著,令所有人都感到强烈震撼。如果这是作秀未免也太过于疲累了。

去西藏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去大昭寺朝拜?


什么叫磕长头?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为等身长头,五体投地匍匐,磕长头时两手合十,双手前直伸。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信徒们认为在一生修行中,至少要磕十万次长头,磕头时赤脚,这样才算虔诚。


“磕长头”也分种类


长途:行不远数千里,历时数月经年,风餐露宿,执著的向目的地进发

短途:数小时,十天半月,如绕寺庙、神山等

就地:其他都一样, 只是不行步。


为什么要磕十万个?


藏民说磕上十万个长头才算功德圆满。而之所以要磕十万个长头,是因为当年宗喀巴大师成佛时,他所坐的地方生长出一棵菩提树,有十万片叶子,每一片叶子上面都有一个佛像,所以他们要把这十万个佛像都拜到。为了不计算错误,信徒们在磕长头时都拿着一串佛珠计数,还有石子、青稞一类的计数物件等。磕完这十万个长头,年轻人要用三个月的时间,老年人要用半年多。


假如死在路上 那一定是极有福报


走在川藏公路,你也总会看到很多的朝圣者,他们一路艰辛,泥石流、塌方、雪崩,都会碰上。以前交通极为不便,医学也不发达,磕长头的人生病了就只能忍着,死在朝圣路上的并不罕见,但是朝圣者看得很淡:死在路上是佛把他们收去了,也是很荣幸的事。

磕长头如果死在路上,同伴会敲下他的一颗牙齿,带到大昭寺,镶嵌在释迦牟尼殿前的柱子缝隙里,表示死者已经到过这个神圣的地方了,按信徒们的说法,如果死在磕长头的路上,是最好的超度。



为什么是大昭寺?


大昭寺,藏语全称“拉丹祖拉康”,意为圣地的经堂、佛殿。又因寺内主殿供奉的主尊佛像为稀世文物珍品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而称“觉康”,意为释迦牟尼的殿堂,它是藏传佛教徒心中最神圣的庙宇。


据说佛祖在世时,其弟子按其奶妈指点塑了8岁、12岁和25岁三尊金像并由佛祖亲自开光,8岁金像已遭毁损,今存于小昭寺,25岁金像远在印度,因此大昭寺内的12岁金像就变得十分珍贵。

大昭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大昭寺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尼泊尔公主所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庙里供奉文成公主入藏所带的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

因此,在藏族生活中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


而且大昭寺的建筑本身,兼有藏、汉、尼泊尔、印度等地的建筑样式和风格,各自成趣,又融为一体。

金顶上的“双鹿听经”,是大昭寺的标志之一。取自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转法轮的典故,也是摄影师百拍不厌的题材。


在小编看来,大昭寺对于信众,与其说是一座佛殿,更不如说它是精神寄托所在。


正如柴静在《看见》中说:

“只有有过同样经历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理解你。”

小编在这里希望您如果在川藏线、青藏线、西藏等地看到朝拜者,请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他们递上一瓶神圣之水。


扎西德勒 如果你想去新疆、西藏、尼泊尔旅行的话请联系 微信:xz60000索要行程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