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你知道几个,每一件都是国之重器 「红色胜迹」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山西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博物院,前身为民国八年(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2004年新馆竣工,改名为山西博物院,2019年开放的山西青铜博物馆是其分馆。山西博物馆共有藏品50余万件,图书古籍11万余册,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最为知名,其中一级文物2129件,在全国居于前列。
山西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我国文物大省。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山西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第1件,龙形觥

龙形觥,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1959年出土于石楼县桃花者村,是商代晚期“方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品。
该器物造型独特,通体呈龙形,前端为龙首,龇牙咧嘴为流,浑身饰有龙纹、涡旋纹、云纹、鼍纹、夔龙纹,纹路清晰分明,整体庄重典雅,是不可多得的青铜珍品。尤其是所饰鼍纹(鼍即鳄鱼),在青铜器中极为少见,因此更显珍贵。
第2件,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西周青铜盛酒器。2000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是第一代晋侯燮父的陪葬品。该器物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造型别致,典雅动人,是西周青铜器的精品。
器物的器盖和腹底铸有相同的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大意为晋国君主做了一件祭祀天神的宝器,凤鸟为晋国图腾,是连接人与天神的神物,说明晋侯鸟尊是晋国祭祀用的重要礼器,规格非常高。
第3件,兽形觥

兽形觥,高21.7厘米,长24.5厘米,腹深9.3厘米,商代盛酒器。2006年出土于绛县横水墓地,据专家研究,此为倗国贵族所用青铜器。
该器物呈方体,龙头盖,腹壁微曲,龙头张口露齿,唇上饰蛇纹,盖上饰龙纹和兽面纹,口沿以下饰花冠凤鸟、长冠凤鸟和弯角龙纹。主体花纹之上又以阴线刻花,形成三层花,豪华富丽,十分漂亮。
第4件,铜牺立人擎盘
铜牺立人擎盘,战国青铜器, 高14.5厘米,长18厘米,盘径14厘米,重1.38公斤,1965年出土于长治市分水岭。
该器物造型十分独特,一昂首竖耳的铜牺背立一女子,女子束发披肩,双手前伸环握圆柱,柱顶为可转动的镂空蟠虺纹圆盘。
具体是干什么用的,还待考证,但设计奇妙,光润典雅,代表了战国时代中国青铜器制作技术的高超水平。
第5件,刖人守囿车
刖人守囿车,西周晚期青铜厢式六轮车,高9.1厘米,长13.7厘米,宽11.3厘米,1989年出土于闻喜县上郭村。
该器物铸有猴、虎、鸟等14个动物,俨然一幅动物园的景象;器壁一侧开一小门,门扉上立一受了刖刑的人,头戴尖帽,左脚残,左手持拐杖,门栓从此人的右臂腋下穿过,控制车门开闭,形象刻画了西周贵族“域养禽兽”的苑囿之景,与《周礼》“刖人使守囿”的记载相吻合。该器物可转动的部位共计15处,构思精巧,铸造技术可谓鬼斧神工,是不可多得的青铜艺术珍品。
第6件,庙底沟彩陶罐
庙底沟彩陶罐,高45厘米,口径35厘米,腹径43厘米,底15.6厘米,1989年出土于芮城县金胜庄村,泥质红陶,器表磨光,上腹部绘以黑彩色弧线、圆点等图案,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其体型硕大,造型优美,完整无缺,保存至今,实乃不易,其代表性和稀有性无可代替。
第七件,侯马盟书
侯马盟书,1965年出土于侯马市秦村晋国遗址的玉片文物,前后总出土数量达5000余片。
该文物珍贵的地方在于上面书写的文字,属于春秋时期晋国官方文字,内容是晋国世卿赵氏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
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以及晋国历史有重大意义。这些文字用毛笔书写,是中国现今考古发现最早的毛笔字,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都属于国宝级别。因此“侯马盟书”被公认为是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之一,
第8件,六璜联珠串饰
六璜联珠串饰,西周珍贵玉器,1992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晋献侯夫人墓,出土时位于墓主的胸部,应是高级贵族陪葬用的高规格冥器。该玉饰共由408个玉组件组成,自上而下连接6件玉璜,全部刻有镂空龙纹,十分精美漂亮,是目前保存下来的西周玉器中的精品。
第9件,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木板漆画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木板漆画,通长82厘米,宽40厘米,厚约2.5厘米,1965年出土于山西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
板面为朱漆,分上下四层彩绘《列女传》故事,线条用黑色,人物面部和手部涂铅白,服饰器具用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色。题记和榜书处再涂黄漆,其上墨书文字,画风近顾恺之,文字介于隶、楷之间,气势疏朗,是少见的北魏墨迹。木板漆画被认为是南北朝时期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第10件,虞弘墓石椁
虞弘墓石椁,汉白玉材质,通高217厘米,通长295厘米,通宽220厘米,1999年出土于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一处隋代古墓,墓主人为虞弘,中西亚的鱼国人,出使北齐时被北齐朝廷留任,掌管入华外国人事务,后死于太原。
虞弘墓石椁的发现,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珍贵之处主要有二:第一, 虞弘墓石椁四周布满精美的浅浮雕,由50多幅单体图案组合而成,图案内容丰富,具体有宴饮图、乐舞图、射猎图、家居图、行旅图等,浮雕上所有的人物都是深目高鼻,其使用的服饰、器皿、乐器、舞蹈以及花草树木等,所表现的宗教习俗和民族习俗,均源于波斯与中亚诸国,反映了北朝和隋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第二,同时代该类型的石椁目前发现的仅三个,但属虞弘墓石椁保存最完整、文化意义更丰富、历史价值最大,十分难得。
山西博物馆还有很多国宝级别的文物,像金八仙人物砖雕、胡傅酒樽、胡傅温酒樽、彩绘雁鱼铜灯等,都十分珍贵,大家有时间可以走一趟山西,亲眼欣赏这些国之瑰宝。
关于山西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就聊到这里,你觉得哪一个最能代表山西呢,欢迎留言交流!

红色胜迹
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钱塘江大桥北边西侧的月轮山上,馆区绿荫环绕,馆舍、雕塑气势磅礴,馆区展陈面积 2030平方米,分两大展区,十三个板块,共收集2500多名烈士事迹。该馆的前身是建成于1968年10月的蔡永祥烈士事迹陈列馆,馆内还设专室介绍蔡永祥烈士事迹。1983年4 经杭州市委批准,更名为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的烈士陈列厅,以文字、实物、照片等形式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各个历史时期杭州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

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内景
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是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社科联教育示范基地、市第二课堂活动基地、市法制宣传教育基地。
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地 址:西湖区之江路2号
联系电话: 0571-86591874 86591596
开放时间:9:00—11:30, 13:30—16:00
景点链接
杭州解放纪念碑
杭州解放纪念碑位于之江路,靠近钱塘江大桥。
对杭州人来说,杭州解放纪念碑是一座极貝历史意义的纪念碑。
1949年,在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挥师南下时,国民党密谋决定“在解放军逼进杭州之前,炸毁钱塘江大桥”,以图阻止解放军南进。为粉碎这一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7 兵团第21军作为先头部队,分两路昼夜急行军,直插杭州,于 5月2日抵达杭州西北面重镇余杭县城。随后,兵分两路,一路沿杭徽公路直扑市区,另一路沿杭富公路抢占钱塘江大桥。解放杭州的战斗在5月3日拂晓时分打响。短短2个多小时,解放军就击退了钱塘江大桥的守兵,下午3时占领了杭州市。
杭州解放纪念碑
2002年5月3日,一座巍峨的丰碑挺立在钱塘江畔一杭州解放纪念碑正式落成。纪念碑高约18米、宽约22米,通体由赭红色仿花岗岩混凝土浇筑而成,设计出自中国美院教授、著名雕塑家潘锡柔之手。纪念碑广场占地28.6亩,周边绿地以香樟、雪松、桂花等常绿树种为主,整体风格庄严、雄伟、肃穆,与钱塘江大桥、六和塔等周围建筑环境、绿地组成一个具有永久和独特意义的开放式公园。
杭州解放纪念碑
地 址:西湖区之江路1号
景点链接
钱塘江大桥纪念馆
钱塘江大桥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和罗英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并主持施工的屮闰笫一座铁路、公路两用现代化人桥。为保存和介绍钱塘江人桥历史及茅以升牛 平,1999年12月由上海铁路局杭州工务段筹建成立钱塘江大桥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28平方米。
馆内共收藏品257件(套)。钱塘江大桥于1935年4月6日正式 开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铁路面通车。历时925天,共耗资 5316390银元(法币)。大桥的建成打破了所谓“建造钱塘江大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的妄言,同时也结朿了我国无法自行设计建造公、铁路大桥的历史,它的建成是中国桥梁建造史上的一个伟大里程碑。钱塘江大桥在2002年首登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目前, 钱塘江大桥是铁路总公司、浙江省、杭州市的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
地 址:西湖区之江路6号
联系电话: 0571 - 56720295
人物介绍
杭州解放纪念碑
蔡永祥(1948—1966),安徽肥东人,浙江省军区三支队三连战士。蔡永祥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入伍后,立志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以董存瑞、雷锋为榜样,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 在连队里,时时处处把方便让给他人,把困难留给自己。1966 年10月10日凌晨,蔡永祥守卫在钱塘江大桥上。2时34分,由南昌开住北京的列车向大桥飞驰而来,蔡永祥突然发现离他4 0 多米远的铁轨上,横着一根大木头。为保证列车的安全,蔡永祥不假思索地抱往大木头跃出铁轨。列车安全地停在大桥上,而蔡永祥却在火车强大气流冲撞下壮烈牺牲了。
景点链接
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位于西湖之 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我国自行设计、建 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 两用桥。大桥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大桥于 1935年4月6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 零一个月时间。大桥全长1453米,分引桥和正桥两个部分。正桥十六孔,桥墩十五座。下层铁路挢长1322.1米,单线行车;上层公路桥长1453米、宽6.1米(相当于二车道),两侧人行道 各1.5米。大桥雄伟壮观,如虹飞架南北,铮铮铁骨肩负重任。 钱塘江大桥的建成不但极大地方便了钱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与六和塔一起构成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南线宏伟壮丽的景观。截 至2015年10月22日,“78岁”的钱塘江大桥已经实现了行车安 全和人身安全22235天,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钱塘江大桥 不仅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座 辉煌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