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沟游记 “莓”好时光分外甜!年关将近,柳河县五道沟镇大青沟村的温室草莓大棚开园了
大 青 沟 游 记
2017年8月19日傍晚5点30分,我们一行10人分乘两台车,由造化高速口上路,历行约三小时于当晚8点30分到达了位于内蒙通辽的旅游圣地“大青沟”,开启了大青沟二日之游。此游我的加入,纯属意外,是因园区老王的临时退出,我被御院二“劫持”补位而去的。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这一退一补,即迎合了永刚等人的意愿,也使我有幸与员工们一道,在周末相聚同行。
一周前就得知,为了使园区周日出游更加完美,刘文梅几经联络早早就制定了大青沟出游《攻略》,细节细至以小时为单位,安排的十分详实,从食宿到游玩项目样样俱全,用心之良苦,可见一般………
大青沟为国家AAAA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处少见保存完好的古代残遗森林植物群落,占地12.5万亩,大青沟蒙语中被称为“冲胡勒”,它地处通辽市甘旗卡镇西南方25公里,距沈阳约220公里。
当晚,我们入住地是事先订好的“得月楼”蒙古大本营,晚饭就安排在住地旁名为萨克拉斯克的蒙古包里就餐。由于是旅游景点,饭菜价格不菲,仅一斤蒙古馅饼标价就68元;一个约二斤的小羊腿价位是160元;一盘牛肉干不讲价115元(约八两),虽然昂贵,但刘文梅依照永刚的旨意一一都点了,一共要了八个菜,拿出自带的白酒、啤酒,丰富的晚餐就此刚开始了……大家一边品尝着鲜美的蒙古佳肴,一边畅饮着美酒,谈笑风声,推杯换盏,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好不热闹,整个晚餐始终洋溢着欢快、愉悦、兴奋的气氛。用餐后,大家又三三两两观赏了一番篝火晚会和夜景后,很晚,才陆续回到蒙古包入睡。
次日早七时,大家洗漱后用过早餐,便驱车向大青沟出发了。车程大约十几分钟后,就来到了大青沟景区入口处,泊车后便兴致勃勃的进入了景区。大青沟不虚此名,其所有景点和遗存名贵植物,如泉眼(据说2000多处),古老部落建筑,夫妻树等均在沟里,游客须由地上向地下行进,方可一睹大青沟沟内之芳容。“沟”,向下延深约近200米,爬上爬下,确实十分吃力,从沟里重新再回到沟上时,游客中多数人已气喘嘘嘘,大汗淋漓,好在当天气偏阴又在绿荫中行走,总体上我们十个人无一人掉队,大家都坚持一齐携手完成了全程游览……途中刘希风、刘文梅两位美女还饶有兴趣地租来鲜红的蒙古袍,照了很多像,永刚、兴全买来的写有大青沟字样的大檐草帽
也给我们这个队伍平掭了几分亮点,大家相互搀扶,相互鼓励,相互照应,表现出了和谐友爱的团队风貌。
上午10点30分由大青沟景区出来后,就近我们在一家农家院饭庄小憩就餐,午饭后大家又在附近超市、商场随便走走,无目的购物,买的最多的是当地特产风干牛肉干,味道还真不错,价格也比较合格,一斤在百元上下,有人说比沈阳要便宜二十元左右。大约正午十二点,我们一行10人又向计划中下一个景点一一塔敏查干沙漠出发了。[微笑]
塔敏查干沙漠,蒙语意为“魔鬼大沙漠”,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总面积约128万亩。横跨通辽、赤峰两市,平均海拔300米,沿线全长约130公里,这里常年极度干旱,寸草不生,明沙耀眼,广袤无际,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随着近几年投资开发兴建,这里已集骑马探险、骆驼游、滑沙、沙漠越野、沙漠排球、足球等旅游娱乐项目于一身,是东北地区难得的一处沙漠旅游景区,人流涌动,热闹非凡……
来到塔敏查干沙漠后,我们十人立即被浩瀚的沙漠所深深吸引,惊叹不止。多数人还平生第一次亲自见到沙漠,于是,纷纷迫不急待地走进了沙漠………刘文梅第一个勇敢的骑上枣红色大马,在牵马人引领下奔驰而去;刘永刚带领几名名员工直奔大漠深处而去;刘希凤则驻足在沙漠中心的一处绿洲处,不停地从多个角度拍起照来;刘兴全则自愿做起后勤“保管”,把大家的挎包和脱下的鞋子集中到一起看管起来;我则扬鞭策马独自一人向无尽的大漠“另一端”飞奔而去……高温下的沙漠滚烫滚烫,细细的沙沫柔软柔软,刺眼的烈日火辣火辣,大家虽汗流浃背但很开心,虽炎热但很高兴,拍下了一个个美好的瞬间,留下了一串串相互追逐的脚印。神奇的自然景观,如此壮观,令人流连忘返……
美好的行程终有结束时,20日下午3点30分按计划返程的时间到了,刘文梅召集大家整理好各自行装分头上车后,至此,二天的大青沟之游就此结束了。满载着出游中的喜悦,满载着许多美好的记忆,满载着对日后出游的憧憬,两台车行驶在了返程途中………
傍晚5:30分,两台车安全顺利抵沈。尽管此次出游时间很短,但留给大家的回忆,将久久不会忘却,因为这是一次十分愉快的出行……
2017年8月20日
“这儿的草莓又红又大,吃起来特别甜,口感特别好。”在柳河县五道沟镇大青沟村温室草莓大棚里,红红的草莓高高挂,衬得游客孙艳的笑脸更加好看。

时值腊月,年关将近,柳河县五道沟镇大青沟村的温室草莓大棚开园了。棚外寒风阵阵,棚内温暖如春,一簇簇油绿茂盛的秧苗间,结满红艳晶莹饱满的果实。一进大棚,温暖湿润的空气中就夹杂着浓郁的草莓甜香。

“咱们的草莓在品种选育、种植管理上下足了功夫,种植的是‘丹东九九’草莓,采用无公害管理模式,让消费者摘得放心、吃得安心。”听到游客的夸赞,草莓园的负责人庄建波接过话茬,“现在草莓刚上市,每天的产量大概有三四百斤,盛果期能达到1000斤左右。周末来采摘的游客特别多,平时工人们采摘、选果也是从早忙到晚,供不应求。”

2022新年伊始,大青沟村迎来了第一个草莓丰收季。赶在春节前上市,草莓销售价格相对较高,采摘和批发供不应求,种植户们虽然忙碌但更快乐。
其实,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庄稼地。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五道沟镇政策资金支持下,2021年4月,总投资418.5万元的草莓温室项目落户大青沟村,目前已建成7栋大棚并投入使用,总面积1.4万平方米,预计每年可生产草莓4万公斤。
“我原来在外地打工,现在自家承包了草莓大棚,干的活、操的心虽然多了,但收入也增加了。都是党和政府的富民好政策让我们有了在家门口创业致富的机会。”草莓大棚管理人员孙喜英每天带领工人们摘果、选果、分等、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五道沟镇因地制宜,发展草莓种植,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通过草莓温室项目,五道沟镇每年可实现固定承包收入40万元。其中一部分收益用于全镇189户387名脱贫人员分红,其余部分将用于全镇16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公共事业支出。项目还解决了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每天到这来打工的都有10多个人。”五道沟镇人大主席李春红告诉记者,通过草莓温室项目建设,形成合作经营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有效带动五道沟镇农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增收。
眼下,新春将至,大青沟村正沉浸在忙碌且更快乐的“莓”好事业中,草莓温室项目助力乡村振兴,也给乡里乡亲带来了更加幸福的“莓”好生活。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隋二龙 李铭
编辑: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