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湾的“尴尬” 「青城故事」老牛湾的传说

万家寨公路桥上观黄河

远眺万家寨水利枢纽

老牛湾的太极乾坤湾
老牛湾古村落
古村内的古长城
山西一侧的老牛湾
老牛湾,位于山西省偏关县万家寨镇,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邻。黄河之水由内蒙古托克托奔流而下,由向东而折转向南,放荡不羁地进入了山西与陕西地界,犹如一把利剑,劈开了晋陕大峡谷。
站在巍峨的万家寨水利枢纽大坝下的公路桥上,望两岸悬崖峭立,脚下水石相激,对这条河的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黄河,这个华夏文明的“产床”,不但给予我们黄土、黄皮肤这些最古老的印记,这条浩荡的长河更是给祖先及我们以恩典,如果没有它,我们五千年的文明用什么来续写呢。在这次山西之旅中,我分别走了沿黄公路的山西段和陕西段(非全段),完全是出于对这条大河的敬仰,而且老牛湾也是这次旅行的重要景观之一,很早就想去体会这条古老的、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浩荡长河与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奇迹在此相遇的情景,一条河与一段长城相隔千年的相会,真的会让人浮想翩翩。
由于万家寨水利枢纽的作用,黄河到了老牛湾一带就变得乖巧而温顺,河道较为开阔,水流平缓而清澈,可以清晰地看到枯水期暴露的黄河河槽。黄河水在老牛湾这一段有了更多的游荡性,在河水游荡和摆动作用下,形成了斜河和滚河。滚河现象又造成了山西这一侧在枯水期都是浅滩且无水的现状。山西这一侧游人本来不算多,景观也只有老牛湾依坡而建,几乎全部采用石头、石片堆垒而成的复古村落和黄河与长城的相遇握手这两个景观,与内蒙古一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内蒙古一侧除了游客比山西多,以及酒店和休闲设施外较山西更为完备外,游船、摩托艇可以在河水里肆意兜圈畅游也是靓点,而山西这一侧则因是浅滩,原有的游船都在晒太阳,河里一条船也见不到,岸上虽然也在兴建酒店等设施,但只是看到了框架,是否“烂尾”不得而知。
黄河与长城第一次相遇这个景观本身就在山西这一侧,但确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触,因为有些景观在近处你可能体会不到,只能远观才得其妙美,这就是所说的距离产生的美。就我个人而言,感觉黄河与长城之间的相遇反而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山西有一些观赏角度的“欠缺”,这种欠缺就是“相遇而握手”的气度与辉宏,这对有着悠久历史,众多古迹的山西真的是一种“不公平”,除了自己的景致不能独享以外,还把最佳的观赏角度留在了内蒙古一侧的清水河,而且也叫老牛湾。
在山西老牛湾,还有一处观赏性极强的景观,就是万家寨的“乾坤湾”,2000年,由于万家寨水利枢纽的正式投入使用,黄河晋陕大峡谷在托克托县河口镇一段形成了“几”字形河湾,于是也就有了天下黄河第一湾,外观好似太极的“乾坤湾”,乾坤湾的下面就是万家寨水利枢纽。当然,此“乾坤湾”与永和县的“乾坤湾”并不是一地,只是景观名字相同而已。
说到老牛湾的来历,这里的老人们一直在传颂着一段颇为感人的民间故事:相传在远古洪荒时期,有一年,这里下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暴雨,大地一片汪洋,百姓尽失家园。太上老君得知后,便派自己乘骑的神牛下凡间犁地疏通水道,解救众生。当神牛犁到天黑时,附近的老百姓便点燃了一束束的火把前来照明,而一向未见人间烟火的神牛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灯海,受到了惊吓扭头一跑便犁出个拐把子弯,于是老百姓就为当地取名老牛湾。

网络配图
还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在这里也有传说。相传大禹治水时,爱妻涂山氏正居住在老牛湾。为使丈夫早日浚通河道,给天下百姓谋福利,她在家中操持家务,不仅伺奉年迈的公婆,而且还照料年幼的儿子启,事事操劳,历尽艰辛,从不打扰丈夫,对丈夫的治河工作全力支持。大禹虔诚治水,三次经过家门口而未能回去看望家人。正因为这样,大禹很快到达龙门凿石放水,浚通了河道,治水获得成功,此后便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传。从此,老牛湾的水患变为水利,不再祸害百姓。
与长城有关,老牛湾还流传着一个秦始皇“差修边”的笑话。由于这里的地形特殊,当年长城跨越老牛湾以东的丫角山时,设计者煞费了苦心,传说秦始皇跑马修边墙(当地人所说的边墙就是长城),当长城自北向南顺利修到丫角山时,突然峰峦叠嶂,方向难辨,那高耸的丫角山和秦始皇在此开了个大“玩笑”。秦始皇在丫角山处休息喝水的工夫,前边修边墙的人就把长城从五眼井堡“差”修到老营20多公里,这20多公里的长城被当地人称为“差修边”。其实,这只是一个传说,事实上这段长城既不是秦始皇所筑,也未“差修”,这个故事只是说明丫角山一带山形地势复杂而已。
长城修到老牛湾,由于山高崖陡,墙体就被许多险山所取代,使这里构成了一道坚不可破的防御体系。长城东面的明灯山与北面的五梅花山相拥相契,仓口崖酷似牛头插入黄河河心。从古代军事角度来讲,老牛湾凭借崖陡山险的优势,确实称得上是一处霸气的咽喉要冲。屯兵古堡与望河楼巍然屹立于仓口崖顶之上,自然与人文在此结合的如此巧妙与默契,从而还衍生和演绎出了王昭君曾到过这里的故事。
相传汉代昭君出塞,顺黄河北上到偏关县境内的昭君墕村短暂休整了几日后,沿黄河继续北上来到老牛湾,昭君早晨起床出门后被老牛湾山上的美景所深深吸引,便沿黄河岸边欣赏奇山异石,不知不觉走出了几十里。侍奉她的丫鬟及随从不见她的身影很着急,在驻地周围遍寻无果,时过晌午仍不见她归来,面对老牛湾险峻异常的悬崖峭壁,大伙认为昭君娘娘已遇难,心急之下丫鬟向天许愿,愿上天把她变成一只小鸟,守在这里永久陪伴昭君娘娘,随后就从仓口崖巅跳下,之后便变做一只灵巧的小鸟盘旋在望河楼上。直到现在,人们只要将石头击打到望河楼上即可发出“啾啾”鸟鸣声,这就是当地人们对这个故事传说的由来。望河楼从此也让当地人多了几分敬畏。(吕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