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档案」世界未解之谜-细思极恐的马丘比丘 印加圣城马丘比丘:世界新七大奇迹宝物尽失,据说被美国人拿走
一座与世隔绝了,至少400年的城市突然出现在人们眼前,而且这里还曾经隐藏着关于黄金之城等无尽的秘密。当这样的情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将会是怎样一种震撼呢?
在详细解读马丘比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已经在学术界形成共识的几个信息。马丘比丘位于现今秘鲁境内的库斯克西北与库斯克的直线距离。在75km,整个城市就建立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着乌鲁班,巴河谷周围则是热带丛林。
好了,这些就是目前学术界统一的认知。没错,没有听错,你们也没有看错。这就是对于马丘比丘的位置,我们目前没有任何争议,除此之外,再无统一的结论。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探讨一下关于马丘比丘的种种争议。是谁在什么时候建造了这座马丘比丘古城。现在我们统称认为马丘比丘是印加人建造的,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

印加人建造了马丘比丘这样的结论仅仅是考古学家的推断,因为印加文明并没有发展文字,所以也就不存在文献记录下来。马丘比丘的建造过程直到今日,学者们不仅不能确定马丘比丘的建造者是谁?就连马丘比丘的建造年代也存在着巨大的争议。
在考古过程中,有学者们提出,马丘比城城内的主要建筑物是按照特定的星象排列,这一现象在古代建筑中也很常见,比如说打金字塔以及玛雅遗迹,都是跟天上的星象有关。
于是,按照这一思路,德国天文学家洛夫穆勒在计算发现,如果马丘比丘的建筑真的是对应天空上的星座。那么,马丘比丘的建造年代将会向前推到至少公元前4000年。也就是说,马丘比丘的建成年代要在6000年前远远超过了我们认知的金字塔的4000年发现了马丘比丘后,经过学者们多次现场考古,发现这座古城至少荒废了400年之久。
在400年前,印加帝国正如日中天,如果他们真的是在这里生活的话,没有废弃这座古城的道理啊。通过对古城和其附近地区的考察。
人们没有发现大规模战乱或者城内被打透的痕迹。城内呢,没有任何的遗骸,附近地区也没有大量的墓葬对应古城五平方公里的面积以及生活设施的齐全。如果不是城内的居民在同一时刻集体迁徙的话。
那么很难解释为什么会将古城如此完好地遗留下来呢。但这样的结论又引起了更多的问题,那就是马丘比丘生活的人们为什么要迁徙到其他地方?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马丘比丘是印加统治者。
帕查库替于1440年左右建立在对马丘比丘的考古过程中,发现马丘比丘并非普通城市,更像是印加贵族的乡间修养场所。不过,当我们再次仔细审视印加帝国文明时,就会发现这样的结论经不起推敲。
如果马丘比丘是印加贵族的度假之地。那么必然会在马丘比丘和库斯克之间修建可供贵族休息的驿站。或者其他小规模的聚集地,因为印加帝国没有马匹,也没有发明轮子,所以出行只能靠双腿,从库斯克到马丘比丘,直线距离都达到了75km。要是绕道,就会达到140km。
如此的距离显然不是靠双腿能在一天之内走完的,而印加和贵族显然不能在野外荒野生存,所以这样的推测并不符合印加人的习惯。
另外,建造这座马丘比丘的话。由于始终处在石器时代,偶尔拥有青铜器的印加帝国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儿。经过学者们探测,发现马丘比丘的工作量甚至超过了埃及金字塔。

要知道,马丘比丘建在海拔2350米的山脊上,而建造城市的材料则来自于30km 外面的河谷采石场。其中最重的石块儿重达20吨。现在如果想看马丘比丘全貌,也需要徒步走好几个小时,并且途中道路非常的狭窄。有些地方呢,接近垂直在当时没有轮子,没有马匹等处理,甚至连垫在石块儿下面移动的原木都没有的。
古代印加人是如何办到这一切的呢?单单是运输食材方面就已经向现代人百思不解了。
可是马丘比丘让人惊叹的地方还不仅于此,这座古城,他的建造工艺非常的高超,甚至现代人都不敢相信。这是来自于人类的科技吗?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埃及金字塔建造金字塔的巨大石块儿,因为打磨得非常平整,所以石块和石块之间连一张纸都塞不进去。因为契合度非常高,所以石块儿之间不需要粘合剂。
建造马丘比丘的石块儿是打磨工艺,不仅能跟大金字塔持平,甚至还精确地计算了石块儿之间的不规则平面儿。让这些好似俄罗斯方块儿似的石头。也能完美地契合在一起,而这样做也并非是单纯的炫技,而马丘比丘一带经常会发生地震。这些不规则平面契合在一起之后,刚好形成了石头材质的结构,有着极好的抗震性,这也使得马丘比丘古城至今屹立不倒。
然而,马丘比丘的惊人之处还在于精巧的设计,因为这一地区在雨季经常会有暴雨附近的其他人类聚集地,都会存在积水的问题。在高深之巅的马丘比丘,为了防止积水,居然建造了现代化的排水局,所以即便是雨季来临,整个马丘比丘,古城都会竟然没有一处积水的地方。
不仅是排水作用,这条水渠还能将雨水精准地送到依山而建的梯田中。这些梯田分布在马丘比丘古城的周围,一部分在山上一部分延伸到山下,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莫瑞梯田。
最初,人们注意力都集中在马丘比丘古城身上。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忽视了附近的梯田,这也导致马丘比丘附近梯田的考古工作进展缓慢。最富盛名的莫瑞梯田足足比马丘比丘晚了20年才被学者发现。
可是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在用现代目光来审视这片梯田的时候,惊掉下巴的发现再次层出不穷。
首先就是梯田的修建方式和我们东方不同。在东方为了充分利用山地扩大种植面积,梯田由上向下修建。而马丘比丘的梯田则刚好相反,先将山体凿空,由下而上堆砌起来。七天刚刚好倾斜五度,让土壤的重量转降到地面上。
梯田最底层是打碎的花岗岩,上面铺一层粗粒石,然后是细沙,最上面则是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其中各种历史,颗粒大小以及细山的比例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
起初学者们对于这样的设计并没有感到特别。可是,在详细对比土壤层结构后,发现这样的设计完全是在模拟地球自然的土壤结构,而更加重要的是,这种设计会使得梯田在大雨时不会积水。在干旱时还会利用虹吸来吸收地下的水分,保障植物生长。
有了这样的惊人发现,马丘比丘的梯田也更加吸引了很多学者们的注意,莫瑞梯田的今天发现也随之震惊世界和我们认知的普通梯田不同,莫瑞梯田不是依山向上?
而是根据地势下沉最深的地方,相对高度居然差到了150米,也就是说,当时的人向下挖了50层楼那么高。仅仅是高度,还不足以震惊世界。
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是莫瑞梯田每一层的高度经过精确计算,使得每一层的温度差刚好达到0.5摄氏度度。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温度足足相差15摄氏度。
有了这样的数据,学者们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一个古代的温室农场。同时,莫瑞梯田的圆形结构在不同的层面上光照的时间,也可以精确到控制每一层的温度。
莫瑞梯田无疑在模拟地球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用以培育最适合的农作物,而通过考古和基因技术的探索,莫瑞梯田附近的古代文明早在公元前8000年就开始种植马铃薯。
那么当时的人在这一地区的生活在当地种植作物不就可以的吗,为什么要模拟世界各地的气候来培育农作物呢?还是说当时那个文明已经将目光放到了整个全世界呢?
由于太多的谜团无法解释,所以有人认为马丘比丘根本不是连文字都没有的印加人能够建造的。一时间远古高等文明或者外星科技,这些说法就层出不穷。

巧合的是马丘比丘这座城市照片旋转90度,会发现有一张印第安原住民的脸孔望向宇宙。这样的设计是巧合,还是说另有深意呢?
再加上马丘比丘的居民一夜之间集体消失,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追寻的线索。那是不是说他们已经离开了地球,前往了星辰大海了呢?
总之,因为没有文字,并没有其他线索可以追寻天空之城,马丘比丘的谜团只能是越来越神秘。然而美洲大陆的神秘到此为止了吗?
远远没有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附近,一处早已荒废的地方,隐藏着更多的惊人秘密。

印加帝国曾是世界上疆域最为广阔的国家之一,最兴盛时几乎整个南美洲的西部都归其所有,但就是这样一个被认为第一个凭实力接触并问鼎星际文明的国度,却分分钟被一支仅200人的西班牙士兵给灭了,也是讽刺。

帝国早已不再,却留下来一座城池至今惊艳着世人,这就是被称作“失落之城”的马丘比丘。秘鲁的马丘比丘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在1983年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之一。

这个神秘的存在,三毛在《万水千山走遍》中写过它,切格瓦拉在《摩托日记》拜访过它,每天都有无数人从世界各地前来此处朝圣,只为能亲手触碰一下那些厚重久远的石墙,虽然已有无数科研考古工作者对她研究数年,但仍然有3大未解之谜团始终笼罩在她头上。
我们于头一天徒步到达温泉镇,比三毛幸运的是:天气很好。有经验的人告诉我们:要拍日出,需在凌晨2点起床徒步3小时上山,鉴于夜间有雨,我们决定多睡几个小时歇一歇头一日被虐得有点狠的双腿。
早5:40起床,阴天。排队上车,车子开了20多分钟来到景区,验票验护照进入景区。大雾浓重,天地间一片白茫茫什么也看不见。
我们爬至山顶,和来自全世界的游客一起散落四处,面对着空茫飘渺的山谷发呆,偶尔云雾被风吹开一道口子,马丘比丘露一下脸,但迅即再次消失不见,徒增神秘气息。老鼠皇帝心有戚戚眼,取出笛子吹了一段,却被工作人员阻止,说:马丘比丘不可以有音乐。
大约等到8点,终于云开雾散,我们开始走进世界最神秘的时代和传说。
一、马丘比丘到底是座什么城
马丘比丘高耸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着乌鲁班巴河谷,为热带丛林所包围。绝佳的地理位置使马丘比丘成为理想的军事要塞,它的位置也因此曾经是军事机密,直到1532年秘鲁被西班牙征服时这里都有人居住。
马丘比丘大约建于公元1500年,彼时正值秘鲁印加帝国最伟大的第九代国王帕查库特克执政的最兴盛时期,印加王之所以选择在此建城,可能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质特点:据说马丘比丘背后山的轮廓,代表着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脸,山的最高峰瓦纳比丘是他的大鼻子。
△乌鲁班巴河
印加帝国建城很有讲究:首都库斯科以豹为型, 马丘比丘酷似展翅鹰姿,而奔腾的乌鲁班巴河则如同一条盘踞的大蛇,保护着在群山之巅的马丘比丘。在印加信仰里,大蛇代表过去,美洲豹代表今生,而秃鹫象征着来世,也就是说:马丘比丘是印加人的精神载体,是他们对未来的想往。
考古工作加上对早期殖民文件的解读,人们猜测马丘比丘并非一座普通的城市,一说是:这是印加贵族的度假圣地;另一说是,这是印加人举行宗教仪式的圣地。据估算,在马丘比丘居住的人数,最高峰时也不超过750人。
△栓日石
二、马丘比丘是如何建成的
马丘比丘看上去像一座向上生长的三角形,这是因为印加民族是一个追日的太阳花民族,他们自称“太阳的子孙”,视太阳为“燃烧的火鹰”,对太阳的崇拜和渴望让他们还异想天开地发明了“栓日石”。
栓日石是马丘比丘重要的遗址之一,除此,这里还有一系列建筑:葬礼岩石守护者小屋、太阳庙、皇家墓穴、仪式浴场、皇宫、神圣广场、三窗庙、秃鹫头部雕刻、圣器室等,中央广场还分割为仪式区、日常区、劳作区、监狱群。这些建筑秩序井然地盘桓在山顶,只不过如今都成了南美神兽羊驼的领地。
追究那些建筑的用途是考古学者们的工作,让我们惊讶的是她的建筑质量和建筑工艺。马丘比丘的全部建筑都是印加传统风格的石头建筑:将石头磨光规整,然后硬生生垒砌而成,石块之间的缝隙细小到连匕首都无法塞!
印加人说:重要的房子用大石头,普通房子用小石头,让今人至今不解的是:马丘比丘位于山顶,这些大石头是如何搬上山的?他们完美的建筑工艺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
三、马丘比丘最珍贵的遗产被谁拿走了
如今我们看马丘比丘,就是一座很纯粹的东倒西歪的石房子群,曾经如此重要的建筑却没有任何装饰,这不符合常理,于是,很多人,就将目光投向了一个美国人。
1911年7,美国耶鲁大学的考古教授海勒姆.宾厄姆(Hiram Bingham)写出了关于马丘比丘的第一本著作《失落的印加城市》,震惊世界。因为海勒姆. 宾汉姆的工作,马丘比丘重新走进了世人的目光,不过,也有很多人指责他是个强盗,偷走了马丘比丘大量的珍宝并运去美国。
秘鲁人(尤其是自命为印加后人的克丘亚族人)说,他们早在1901年就已“发现”了马丘比丘,但是除了少数黄金饰物被当地居民拿走以外,他们并没有动过在马丘比丘的文物。他们认为,那些属于秘鲁的宝藏全被宾汉姆一扫而空。而宾汉姆则辩解:“我们所收集的都已经安全地运到纽海文(耶鲁大学),其中包括当时建造和居住在马丘比丘人的遗骨、青铜器和壶钵陶器等”。
被宾汉姆拿走的部分文物一直到21世纪初,才第一次在美国展出。
如今关于马丘比丘已有世界各国众多研究专家的大量研究著述,但对于印加帝国的种种离奇之谜,却仍各有阐释不一而足,那么,你认为马丘比丘的珍宝到底是被秘鲁人还是美国人拿走了呢?
回头再看一眼马丘比丘,一眼千年大概说的就是这种:走过万水千山只为来到你身边,匆匆停留片刻便是永诀,从此很大几率上再也不会相见吧。
才发现,旅行的意义,原来并不仅在到来,也在离去时的那个瞬间。
我们选择和本地人一样,步行下山。这些印加子民,虽然并不富裕,但是生活得倒是简单而满足,那一程,我们大概被拦下来4567次要求合影,东方面孔在这里到底是吃香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相比西方人我们彼此之间更相似,哪怕隔了万里迢迢亦然能够完成某种血脉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