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繁荣部落堕落为食人民族——复活节岛民的悲歌 永远眺望远方的神秘石像,复活节岛上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东部,坐标是南纬27度,西经109度。此岛虽然属于智利领土,但实际上,此地距离智利本土竟有惊人的3600公里!如此遥远的距离,足以让复活节岛被称为“世界最偏僻的小岛”。

标红的地点就是复活节岛
在大众的固有印象中,复活节岛最令人心驰神往的要数那神秘的复活节石像—摩艾石像。这些石像都为长耳朵、无下肢的男性人类躯干。艾摩石像的体积十分庞大,大部分高度在5—6米之间,在最高的甚至可以达到15米左右(相当于五层楼的高度),其重量更是恐怖,在10至270吨左右。在整座岛上,有97个如此庞大的雕像。
不得不说,制造以及竖立这样庞大的雕像,是项相当困难的工程,对于欧洲人到来之前仍属于石器时代的土著人来说,更是如此。因此,不少人愿意从更加浪漫、神秘的角度来看待这些石像,有的人声称,土著人没有技术、也没有理由制造这些石像,这些石像很可能是误落到地球、具有先进技术的外星人制造的,目的是与正在进行太空探险的同伴进行联系。

复活节岛石像
很遗憾,随着考古学以及历史学的发展,这种神秘主义观点早就被否定了。复活甲岛上的棕榈树相当坚韧,岛民们将其砍伐下来,将树皮做成绳子,并用这些绳子制作了相当复杂的起重机制,这些庞大臃重的石像就被竖了起来;石像的大小是权力大小的象征,整个复活节岛由12个部落组成,为了向其他部落彰显权力,酋长们便令部落民制造了巨大的石像:而当时的社会组织力已经足够岛民们进行庞大复杂的工程了。
现在的复活节岛,更像是一个旅游胜地,岛上翠绿的草地,一望无际的公路、繁星璀璨的夜景伴着列成一排的艾摩石像,吸引了全球各地旅游者前去参观,才数百年前的石像下,不知它们能带给今人怎样的思考?

复活节岛的美景
但是,这样美好的景色,是世界进入现代后,现代人实行保护政策才得以重现的。在18世纪欧洲到达复活节岛之前,曾经繁荣的复活节岛社会处于崩溃之中:资源几乎被耗尽、各部落发生军事冲突与政变、生活水平大大下降。根据对复活节岛的考古,那时的岛上甚至还发生了极为恐怖的事情:人相食,在墓主的肚子里,发现了其他人的骨头。
曾经繁荣无比的复活节岛,竟然会沦落为人间地狱。这不得不令人唏嘘。不过,我们不能沉湎于对猎奇的兴趣之中,如果我们只把注意力放在复活节岛究竟是怎样的人间地狱的话,那么历史就会失去了现实意义。我们应该试图从复活节岛的堕落之中寻找能为我们所用之处。在复活节岛由盛转衰的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起到了重要推动力—生态环境的破坏,从复活节岛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人类不抱着与生态系统共存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人类的到来
在复活岛上的土著社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复活节岛是一座资源丰富、五光十色的靓丽海岛。复活节岛的景色与资源,吸引了那些在海上飘荡着的民族,有一位强壮而且颇有智慧的伟大人物,其名为霍图•玛图阿(意为伟大的祖先),他带着妻子与六个儿子,还有数量颇多的族人,坐着庞大的木筏,在复活节岛上登录,并建立了文明。
这个传说无疑是现代人考察复活节岛史前历史的重要材料。诚然,各个民族的古传说有太多虚构内容,或是在成百上千年的流传中被扭曲,不能全信,但是,我们也不能认为传说的内容全部是错的,毕竟它们亦是古人为了让后人记住历史而创造的艺术形式。
在传说中,复活节岛本土上没有人类存在,一切人类都是外来民族。这个信息的可信性已经被现代生物和考古学技术所证实。考古学家没有发现过古人类的活动踪迹,现有人类骸骨皆为晚期智人。他们在复活节岛海岸发现了海豚骨骸和用于点火的木炭,这两个考古学证据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证据,最早的木炭与海豚骨骸出现的时间,应当便是人类移居到复活节岛上的时间。根据碳14年代检测法,人类定居时间被定位至公元900年左右。
正在复活节岛上进行考古的考古学家
这批人是什么人种,又是从何而来?为了了解古代的真实情况,我们还是要请出各种现代知识。其一便是语言学知识,1774年,英国著名冒险家库克船长(澳大利亚的发现者)在航行中来到了50年前被荷兰人发现的复活节岛,他惊讶的发现,自己船上的大溪地(南太平洋上的岛)船员竟能与岛民们进行交流!之所以惊讶,是因为复活节岛自第一批岛民登陆之后,就彻底与世隔绝,再也没有与外部交流的迹象,但现在却出现了语言相通的现象,这说明,大溪地人与复活节岛人应该是近亲,他们同属一个民族—波利尼西亚人。
库克船长,同时也是澳大利亚的发现者
生物学知识也帮了我们大忙。科学家对复活节岛上发现的12具人类骸骨进行DNA检测,发现他们的DNA序列与美洲人并不相同,但与波利尼西亚人一致,这也能解释复活节岛的来源之谜。
那么,波利尼西亚人又是什么民族,从哪里来到复活节岛的呢?波利尼西亚人主要是生活在太平洋诸岛屿上的海岛民族,即使是现代,他们仍然大量存在在太平洋上。他们的肤色较浅,与我们一样,属于蒙古种人。长期的海上生活,让他们锻炼出了精湛的海上技术,海洋是他们生活资源的重要源头。
波利尼西亚人
不过,波利尼西亚人虽然与海洋有着不解之缘,但他们与大部分民族一样,都是来源于欧亚大陆。大约在8000年前,东亚沿海地区的人类发生了分化,一批人留在了东亚,我国东南沿海的上古居民便是这批人;另一批则南下至太平洋,他们在太平洋诸岛屿上定居,在公元1200年左右,从所罗门群岛,到印度尼西亚,到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再到夏威夷,太平洋地区的岛屿已经成为波利尼西亚人的天下。
波利尼西亚人的迁徙路线
公元900年,一支波利尼西亚人阴差阳错的来到极其封闭复活节岛,从此,复活节岛的历史便开始了。
复活节岛民的生活
长期以来,由于太平洋岛屿上的波利尼西亚人居于各种孤立海岛上,交往大多仅仅存在于不同岛屿之间,鲜有跨文明交流。而且,由于岛屿面积过小,价值不高,成功到达太平洋岛屿的异族冒险家们也无意对岛屿进行征服,因此,太平洋诸岛上的波利尼西亚文明很难获得发展动力,其政府组织仍停留在部落时代,而技术则停留在石器时代。与陆地相隔甚远的复活节岛更是如此。
不过,即使与欧亚大陆相比,复活节岛的总体组织能力与技术略输一筹,这也不等于岛民的生活就是悲惨的,他们会根据生态环境的特点,发展出一些适合在复活节岛上进行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方式让他们的生活水平并不输给技术更高的欧亚大陆。
根据岛民的口头传说以及历史学家们的考证,历史上的复活节岛并不存在一个中央政府,相反,整个岛是由12个独立的部落共同分享的,每个部落则由宗族与血缘做为纽带,收到一位酋长的统治,可以说,12个宗族分享了整个岛屿。不过,即使是“群雄割据”的局面,岛上却鲜有陷入乱世的局面。精明的岛民们明白和平对于发展的重要性,与战争和掠夺相比,他们更喜欢用宗教与盟约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岛上的考古文物显示,每个部落都拥有岛屿其他部分的特产,而且,岛上也有很多长距离运输货物的迹象,这表明,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各个部落的关系相当和睦,互相之间建立了稳定的贸易联系。
不过,虽然没有军事方面的竞争,各个部落亦会在意识形态层面发生竞争。和中国人一样,复活节岛民非常重视对祖先的祭祀,不过,与中国的祭祖方式不同,他们主要依靠修建著名的复活节岛石像—艾摩石像进行。对岛民来说,把石像修得又高又重,便意味着自己的虔诚,也意味着自己部落在宗教方面的优越地位。同时,为了彰显石像的尊贵,在后来,岛民们还在石像头上加上了红火山岩制作的圆柱体,其名为普卡奥。
头顶的红色物体就是普卡奥
在饮食方面,复活节岛人主要通过耕种和采集来获取。复活节岛人种植地瓜、山药、芋头、甘蔗等重要作物,其中甘蔗并非作为经济作物来种植,而是为了从中榨取可饮用的甘蔗汁,这是岛人少有的淡水来源,岛人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他们患蛀牙的几率远高于其他民族。虽然岛被大海包围,但鱼类和贝类并非岛人的主要肉食来源,海鸟、海豚、禽类等生物构成他们营养结构中重要一环。
岛民的重要食物——甘蔗
复活节岛居民们在农业上也相当精明,他们懂得因地制宜的改善农业技术。岛人非常懂得利用岛上极度丰富的火山石。他们常常用石头围出大坑,并在坑里种植作物。有时,他们亦会在空地上摆上各种石头,并在石头缝隙内种植,这种方式被称为“石头护根法”,可以在干燥地区保证土壤湿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岛民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美好、富足的生活之中。但是当欧洲人登陆复活节岛时,他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人口极度稀少、政治组织崩溃、森林几乎消失。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之所以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其实是因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环境。岛民在富足之中,失去了对于危机的感知,他们不断扩大人口,对资源的消费也不断增加,但是,他们对此却毫无警惕,长期以来无穷无尽的自然资源麻痹了他们,让他们忘记,早晚有一天,环境灾难会降临在自己头上。
崩溃的复活节岛社会
20世纪,植物学家们来到复活节岛上对植物进行考察,他们发现,岛上只有48种本土物种。而且,这些物种之中缺少树木。复活甲岛上的植物多为蕨类、青草、灌木等物种,树木及其稀少,仅有的那一点树也普遍矮小,最高的树仅有2米多高。
考古学家也参与了对植物的考察。考古学家们有一种调查古代植被生长情况的方法:孢粉取样法。这种方法要求人们收集池塘或沼泽中的沉淀物,这些沉淀物中包含了从现在至数万年前植被的孢粉样本。接着,利用碳十四技术,考古学家们可以得出这些样本形成的时间,这样,考古学家们便可以确认在古代的不同时期存在多少种植物。
即使是现在,也很难在复活节岛上找到高大的树木
结果,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复活节岛在现代虽是不毛之地,但在人类到来时,却是有着极其丰富的树木资源的热带雨林!
不得不说,这非常令人们感到震惊。复活节岛人并没有工业,甚至缺乏大规模农业建设技术,按理说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但事实却是,复活节岛的植被数量因岛民们而大减。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确实,复活节岛民不会像现代人一样,对环境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但这并不意味着岛上的生态环境是无坚不摧的,他们较为原始的生活方式依然能造成严重的环境灾难。与中国的土葬传统不同,复活节岛的墓葬方式更加倾向于火葬,他们主张让亲友的尸体消失在现世之中,其灵魂才能安息。在现在看来,火葬确实是一种好方法,它免去了占用紧俏的土地之虞,而且,燃料费用便宜,效率较高。但是在古代的复活节岛,火葬对环境却具有相当的破坏性—那里没有煤炭等燃料,也没有高炉等火葬装置,进行火葬时,必须要砍伐大量树木作为薪柴。要烧死那么大一个人,需要耗费的木材极多,这就导致了岛民们为了火葬,不得不乱砍乱伐。
在古代,火葬需要耗费大量资源
同时,酋长们通过建立石像来炫耀力量的行为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正如我们之前所说,艾摩石像又大又重,仅仅依靠人类的力量,是无法运输与竖立石像的,他们必须要借助一些简单机械才能安置好这些庞然大物。为了将石像固定,他们需要砍伐岛上的棕榈树,用树皮制作足以支撑石像的坚韧绳子。不用说,由于石像的重量,岛民们又要砍伐大量树木。仅仅为了满足酋长的虚荣心,岛民们不断的将自己抛入一种“慢性自杀”的境地之中。
在愈演愈烈的破坏之中,曾经枝繁茂胜的复活节岛树林,以惊人的速度消逝着。花粉实验证实,从人类到来的公元900年开始棕榈树、雏菊树、托罗密罗树的数量就开始大幅下降。根据棕榈树坚果的碳十四检测,与岛民生活密不可分的棕榈树,在1500年就已经彻底消失。到了17世纪中叶,更触目惊心的事实出现了:作为燃料的木炭已经从复活节岛的家庭之中消失了。于是,在18世纪欧洲人登陆复活节岛后,他们看到的不是青翠葱郁的热带雨林,而是荒凉无比的不毛之地。
复活节岛上曾经布满了高大的棕榈树,但是在滥砍滥伐中灭绝
更加可怕的是树林消失对于人类饮食结构的破坏。19世纪,一位法国船长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当他开船接近复活节岛时,岛民们一拥而上与他做生意,他们高呼“米鲁”这个词汇,其意思为“木材”。彼时的复活节岛已经很难再找到木材了,岛民们用以捕鱼的独木舟数量大减。于是,岛民们的传统食物:海豚肉在环境破坏加剧后,几乎消失在岛民的饭桌之上。树林的破坏也导致鸟类的灭绝,野生坚果与苹果的数量也大大减少。欧洲人到来之前的复活节岛民中,营养不足是十分常见的病症。
饥荒、资源短缺,这一切都导致了复活节岛社会的崩溃。木材与食物的减少引发了岛民为争夺资源而进行的相互仇杀。在17世纪末,部落与部落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以建造石像这种和平方式进行,而变成了相互破坏石像,在现存的艾摩石像上,有很多被破坏甚至推到过的迹象,岛民也有着部落战争的记忆。这场战争打破了岛民的长期和平,让整座岛陷入混乱。
艾摩石像记载了复活节岛的血腥历史
岛上的统治阶级—酋长与祭司,其权力来源是向神祈祷以保证部落民丰衣足食,但当生活水平大量下降时,部落民便会怀疑这些统治者根本没有履行向神祈祷以获得资源的职责。因此同样是在17世纪末,针对酋长与祭司的政变爆发,一位名叫马他图阿的起义者推翻了旧有的统治者。在这个时期,很多岛民搬到了洞穴之中,因为洞穴可以更好的防御来自其他地方的掠夺。
考古学家在进行考古活动时,还发生了更为恐怖的东西。当他们查看复活节岛的墓葬时,发现有些骨骸的肚子里有着不属于墓主的人骨。这意味着,社会崩溃时期的饥荒与贫困已经破坏了长期以来的伦理道德,面对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岛民们选择了一项骇人听闻的行动:食人,从人肉中获得营养。在垃圾遗骸中,还发现了被敲碎的骨头,岛民从中吸食骨髓。至今,我们仍可以从岛民的一句脏话来透视食人给他们带来的历史记忆,这句脏话是“你妈的肉塞满了我的牙缝!”
在复活节岛民人口最多的时候,可能达到1万余名,但在18世纪欧洲人到来时,他们只发现了1千多名,可怕的人口锐减,已经能让我们相信,这次社会崩溃的破坏性究竟有多大。
结语
复活节岛本是一个草木林立的小岛,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足以维持大量人口,但在18世纪,这座小岛却变成了人间地狱,这不得不令人唏嘘。但在唏嘘的同时,我们应当反思,造成这悲剧的原因究竟为何,又能不能避免?
岛民们太过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斗争,即使在人口到达环境承载的极限时,他们也要坚持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他们仍然使用高消耗的火葬方法,这令更多树木被砍伐;酋长们仍然进行着建立石像的活动,这不但要耗费大量木材来制作设备,食物消耗量也快速上升。岛民们的“顽冥不灵”,最终将他们推向了地狱之中。
那么,我们呢?我们的文化难道没有一些前现代的、必须要去除的恶习么?针对这些恶习,难道我们也要以“这是传统习俗”为由,继续愚昧地坚持下去,直到造成严酷的后果才罢休么?很明显,这是不对的。同时,意识形态斗争所消耗的大量资源,如果用在改善民生或者保护生态环境上,也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加光明,如果各国之间放下无聊的意识形态争端,共同思考“人类与自然如何共存于同一个生态环境”这个问题,复活节岛的悲剧便不会降临在现代社会。小编觉得,这便是复活节岛的故事能为我们带来的思考。
差点毁灭人类的意识形态斗争
本头条号长期更新关于世界历史的文章,喜欢的话就点个赞或加个关注吧!
记得小时候看动画片《海尔兄弟》的时候,小编第一次听说了复活节岛。复活节岛上最著名的,就是大量的巨大石像,一个个眺望着远方,像是在等候着什么。
虽然剧情记不清了,但隐约记得动画片里的解释,说这些石像是外星人的作品,等待着外星人接他们回家。这种猜测当然不是科学家的首选,但给看动画片的观众们以无限的遐想,也让复活节岛更加地神秘。
今天,就让我们来到复活节岛,看看这座岛上的神秘故事。

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的东部,南纬27度,西经109度,向东距离智利大约3600公里。
公元1722年复活节的时候,荷兰航海家罗赫芬发现了这座岛,因此将其命名为复活节岛。刚登上这座岛,他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生活在这座岛上的土著人被称作拉帕努伊人,完全与世隔绝,依然处在石器时代,主要的食物来源就是岛上唯一的作物甘薯以及打渔。在他们的眼里,自己生活的岛就是世界的中心——在没有现代科学观之前,天底下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而更让罗赫芬惊讶的,是岛上的神秘石像。在这座面积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岛上,矗立着超过600座石像。这些石像矮的有3~6米,高的有10米,还有一座未完工的石像,根据比例计算,其完工后的高度甚至可达21米!
从1805年开始,西方殖民者开始陆续重新登上复活节岛。可是这一次,他们不是带着善意来的。他们看上了这座岛上的重要资源——人。那个年代,是世界上最黑暗的年代之一,一些无耻的人类凭借着当时先进的科技,为了一己私欲,满世界欺凌弱小民族。他们来到复活节岛,抢走了大量的男人,卖给奴隶主。尤其是在1862年,一只秘鲁的海盗将岛上一千多男人抓走去贩卖,导致岛上几乎没有男人剩下,十分凄凉。由于无法承受舆论的谴责,秘鲁政府才不得不将这些人送回去。但是在往返的过程中,由于伤害、疾病等各种因素,只有15个人活着回到了复活节岛。

最初有数千居民的复活节岛,到1877年时只剩下了111人。在此期间,岛上大量的石像被推倒,就好像整个帕努伊民族一样,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1888年,智利宣布了对复活节岛的主权,从此复活节岛正式成为智利的领土。如今,岛上已经有2000多居民,却只有不到5%的学龄儿童会说帕努伊语。至于岛上石像的秘密,也从此淹没。
一直以来,人们都好奇这些石像蕴藏着什么秘密。首先,岛上居民都还处于石器时代,尤其科学家在利用碳测定法确定这些石像建造于大概公元前800年左右,岛民恐怕比19世纪还要落后,他们是用怎样的技术把这样巨大的石像竖立起来的?他们可是还在石器时代的人啊!毕竟从雕刻到立石像都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他们究竟为了什么?
上个世纪中叶,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显示,这些石像的竖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一些。如果这些石像的建造者足够聪明,即使利用他们当时可行的最巧妙办法(杠杆),只需要12个人就可以把一尊高3米、重25吨的石像竖立起来。后来又有人做过实验,结论也差不多。一尊中等大小的石像,即使已经竖立起来,只需要15个人的力量和巧妙办法,就可以将它挪走。
看起来,只要岛民足够聪明,即使他们还是如此落后,但依然有能力亲手建造这些石像。而且,经过鉴定,这些石像的材料和岛上的火山石一样,想必都出自于此。如此说来,我们可以排除动画片里外星人的推测,大概可以肯定是岛民所为。
那么,他们为何不好好地享受生活,要搞这些艺术品呢?

历年来,科学家们不断提出假设,试图解答这个谜题,但始终无法给出确切的结论。最近,《考古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支国际团队的新理论。他们认为,岛民在挖掘火山上的石头时,可以起到翻新土壤的类似效果,把掩埋在深处的有营养土壤翻到上面来。这样的过程会让当地的农作物产量更高,保证岛上居民食品的富足。
也许,岛民第一次无意挖掘后,带来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于是迷信地认为是得到了山神的护佑,于是建造雕像以感谢或者祭祀。由此带来了良性循环,建造的雕像越多,土壤的营养越容易滋养作物,于是岛民更加感激山神。如此往复,就建造了这些石像。
目前,这也还只是个推测,没有定论。
有的时候,我们真的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发出感慨。他们看似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其聪敏才智一点不逊于现代人,甚至可以完成很多现代人也实现不了的艺术品。当那些艺术品在外星人所造的传言中被炒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思考一下:难道我们的祖先的智慧就这么不值得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