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统治挪威的朝代——格吕克斯堡王朝,国祚115年,只有3代国王 历史上萨曼王朝为什么不能算是波斯帝国复兴者?
前言
笔者从事自媒体历史领域创作已经有四年时间,期间换过两个账号,从头两年专注于中国历史,到近两年专注于世界历史,尤其是朝鲜历史、越南历史、日本历史、印度历史、伊朗历史、欧洲历史等等,当中写过很多很多国家历史上的朝代及其历代君主。
也许是标题不够吸引,也许是内容不够优质,又或者是账号权重原因,有些文章的推荐量很低,阅读量自然也很低,但笔者写历史文章除了想着赚钱,还是兴趣爱好,所以会一直写下去。
现在笔者再来介绍一个欧洲国家的朝代及其历代君主,这个国家是挪威,至今统治挪威的朝代是格吕克斯堡王朝。挪威的格吕克斯堡王朝相当年轻,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最年轻的朝代之一,在20世纪初才开始统治挪威,至今只有3代国王。

格吕克斯堡王朝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王宫
挪威的独立
挪威是欧洲北部五个国家之一,正式国号“挪威王国”,首都奥斯陆,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的挪威建立于公元10世纪左右,第一个统治挪威的朝代是费尔赫尔王朝国王,此后的一千多年历史,挪威就作为一个独立国家,不断发生朝代更替。
期间,北欧的另外两个国家丹麦和瑞典也像挪威一样,作为一个独立国家不断发生朝代更替,这三个国家还一度实现过统一。公元1397年,丹麦、瑞典、挪威成立了所谓的“卡尔马联盟”,即丹麦国王是三国共同的君主,这种情况持续到公元1523年瑞典恢复独立,但挪威仍受丹麦统治。
直到公元1814年,丹麦把挪威割让给瑞典,挪威从受丹麦统治,变成受瑞典统治,瑞典国王兼任挪威国王。到了公元1905年,经过和平投票方式,挪威成功脱离瑞典独立,至此挪威长达五百多年的尊外国君主为本国君主的历史结束。
挪威正式脱离瑞典独立后,确立国号“挪威王国”,挪威人邀请丹麦格吕克斯堡王朝的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孙子哈康王孙做国王,王号哈康七世,至此挪威开始格吕克斯堡王朝的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丹麦、瑞典、挪威的地理位置
哈康七世(1872年—1957年,1905年—1957年在位)
哈康七世生于公元1872年,他是丹麦人,祖父是至今统治丹麦的格吕克斯堡王朝的开国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父亲是克里斯蒂安九世的长子弗雷德里克八世,公元1905年他被挪威人邀请做国王的时候,祖父仍然是丹麦国王,他顺利成为挪威国王。第二年,即公元1906年,克里斯蒂安九世驾崩,弗雷德里克八世继承丹麦王位,也就是说,哈康七世比自己父亲弗雷德里克八世还早一年做国王。
哈康七世热爱和平、厌恶战争,一战和二战爆发的时候,他都宣布挪威中立,同时大力发展挪威,成功避免了一战的战火,但是还是在二战中遭到德国入侵,他不得不带着王室流亡英国,但仍然在英国发表讲话,鼓励挪威人抵抗德国入侵,直到二战胜利。
公元1945年二战结束后,哈康七世回到挪威,受到了挪威人的欢迎和拥护,这是格吕克斯堡王朝至今仍能统治挪威的原因之一。哈康七世在位期间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在公元1954年主动与中国建交,是最早跟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之一。
公元1957年,哈康七世因病驾崩,终年85岁,在位52年,由与莫德王后所生的独子奥拉夫五世继承王位。

格吕克斯堡王朝哈康七世与莫德王后
奥拉夫五世(1903年—1991年,1957年—1991年在位)
奥拉夫五世生于公元1903年,是哈康七世与莫德王后的独子,莫德王后是英国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开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女儿,二战期间随父母流亡英国,他痛恨德国入侵自己的祖国,主动上前线指挥战斗,是一位出色的军人,公元1957年父亲死后继承王位。
奥拉夫五世由于在二战期间的出色表现,他深受挪威人的拥戴,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经济,使得挪威在七十年代成为发达国家,这是他对挪威历史的贡献。
公元1991年,奥拉夫五世因病驾崩,终年88岁,在位34年,由与玛莎王后所生的唯一一个儿子哈拉尔五世继承王位。
格吕克斯堡王朝奥拉夫五世与玛莎王后
哈拉尔五世(1937年—至今,1991年—至今在位)
哈拉尔五世生于公元1937年,是奥拉夫五世与玛莎王后第三个孩子兼唯一一个儿子,玛莎王后是瑞典贝尔纳多特王朝的王室成员,1991年父亲死后继承王位,成为挪威格吕克斯堡王朝第三代兼当今国王。直到今年,格吕克斯堡王朝在挪威的国祚已经115年。
哈拉尔五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国王,尤其在体育方面有天赋,擅长滑雪和帆船运动,他做国王前后都代表过挪威参加体育比赛并取得好成绩。另外,哈拉尔五世多次来中国访问,非常重视中国和挪威的关系,是一位很出色的国王。
在婚姻问题上,哈拉尔五世的王后索尼娅是平民女子,开了挪威历代国王与平民通婚的先例,两人生了一女一子,女儿是路易丝公主,儿子是哈康王储。
格吕克斯堡王朝哈拉尔五世与索尼娅王后
公元9-10世纪之间,源自河中地区的萨曼王朝是中亚东部最强大的一支势力。王朝不仅控制着河中与费尔干纳两地,还占据了整个锡斯坦与呼罗珊地区,近乎掌控整个伊朗地区和阿富汗。
王朝的贵族源自萨珊波斯时期的王族分支,并采用了一整套波斯化的军政制度。但我们却很难将其视为古代波斯帝国的复兴者。相反,王朝的政治轨迹完全朝着反方向在不断前行。

萨曼家族真正的发迹 还是阿巴斯帝国时期
建立这个王朝的萨曼家族,虽然是萨珊波斯帝国的皇帝后裔,却一直到伊斯兰时代很久后才最终发迹。特别在波斯贵族占据很大话语权的阿巴斯时代,他们成为了帝国管理东方几个省份的总督。这些东方省份大体上包括了后来萨曼王朝所控制的呼罗珊、河中和阿富汗。
在阿巴斯内部的东方波斯派战胜西方叙利亚派之后,这些东方领地的重要性被进一步提升。来自当地的封建领主与突厥游牧奴隶,更是取代传统的阿拉伯部落民兵,成为帝国军队的重要力量。哈里发也因此成为了,突厥近卫军簇拥下的傀儡。但对于掌握地方权力的萨曼家族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哈里发的突厥近卫军 大部分来自萨曼家族的控制区
当然,他们也必须从传统的祆教改宗到伊斯兰信仰,并正式臣属于巴格达的哈里发权威之下。哪怕哈里发的大部分实权正在不断失去,但新崛起的政治力量,往往需要让其进行效忠认可。作为回馈,新的强权也将承认并保护哈里发的巴格达领地。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被伊斯兰世界一直运作到蒙古帝国扩张为止。
所以,萨曼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一直自称埃米尔。不仅没有其他强权领袖的那种苏丹称号,更没有以传统波斯的沙阿头衔自居。由此可见,萨曼家族是无论如何都没有自己成为皇帝而另立权威的意思。这个王朝也更像是一个从阿巴斯王朝中分化出来的地方政权。如果要说复兴,不如说是复兴阿巴斯帝国,而不是更加古老的萨珊波斯帝国。

萨曼王朝的诸多军事特点类似萨珊时代
不过,从政治到军事制度而言的萨曼王朝,在各方面还是非常“波斯化”的。自阿巴斯时代后期以来,波斯语就被作为官方语言和雅言存在于宫廷政治与精英阶层当中。不仅涉及政府文书和律令,也有很多文学作品和诗歌。考虑到其统治的核心地区是伊朗文化影响巨大的河中、锡斯坦等地,这种现象也是不难理解的自然。但也觉没有非常刻意的运作,所以谈不上什么复兴可言。
萨曼王朝时期,同样也是传统波斯宫廷制度向东传播、影响的一个时代。其自身的所在位置,就有别于过去的波斯核心地带划分。那些属于王朝治下的重要城市,如撒马尔罕和布哈拉,都不属于过去的在萨珊波斯帝国。至于南方的木鹿、赫拉特、坎大哈等地,也只是偶尔被波斯君主控制。更多时候也会出现在萨珊王朝的境外。
今天的撒马尔罕市徽章 有浓厚的波斯风格
这种变化就容易给人引起遐想,仿佛是萨曼王朝,成为了波斯文明的第二个核心。颇有北朝南渡,另立半壁江山的意思。在这套新体系之下,富庶的河中绿洲农业区,就如同过去的两河流域农业区在萨珊王朝中的重要地位。于是,很多人就觉得萨曼王朝是在复兴波斯帝国。
至于同样非常重要的军事层面,萨曼王朝也比较接近萨珊时代的波斯风格。其军队包括精锐的中央骑兵部队、众多封建领主提供的地方精英骑兵、城市民兵们的步兵部队与邻近游牧区内招募来的突厥辅助骑兵。不过,类似的军事制度在阿巴斯时代就已经出现。甚至在更早的前伊斯兰时代,就是粟特文化区的军事传统。在萨曼之后的很多王朝,也直接照搬过来。所以绝非其特有的贡献。
阿拉伯人的步兵传统 在萨曼时代已经消失大半
相比之下,与其同时代的白益王朝则更有波斯帝国复兴的意味。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来自伊朗北部山区,是最后改宗伊斯兰教的波斯文化区之一。他们在军事制度上甚至比萨珊更加古老,依靠古伊朗式重步兵为武力核心。他们的统治者以“万王之王”自居,王朝官制名称也全部源自萨珊时代的设置。所以,要说谁在复兴波斯王朝,白益王朝绝对比萨曼更有资格。
但萨曼王朝的存在,远比白益王朝要有意义。因为白益王朝的北伊朗人,只是在新时代重建一个已经逝去的旧框架。他们在实际上也无法取代巴格达的哈里发宫廷,只能是圈养伊斯兰最高权威的一个强势军阀。
萨曼与白益王朝完全处于两个发展方向
萨曼王朝则在河中等地,传播着源自萨珊王朝的中央宫廷制度。波斯的文化和制度范围,被他们进一步东扩了。相比各粟特城市并立的昭武九姓时代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改变。以至于后来取而代之的喀喇汗国,也受其深厚影响。无形中,波斯的制度也在各突厥化王朝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对于后来的千年历史都有很大影响。
至此,中世纪式的波斯制度和文化,取代了古典波斯和阿拉伯帝国制度,成为了中东世界的主流。哪怕经历了蒙古帝国的毁灭性入侵和扫荡,新崛起的各汗国势力也必须照搬运行。这都是萨曼王朝留给世界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