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历史除了奥斯曼王朝,还有罗姆王朝。 蒙古人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为何如今在印度不见纯正的蒙古人

众所周知,土耳其历史有个大名鼎鼎的奥斯曼帝国,也是土耳其历史最后一个巅峰时代。在其之前土耳其还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朝代,它就是罗姆王朝,别称罗姆苏丹国。

土耳其历史除了奥斯曼王朝,还有罗姆王朝。

土耳其所在的地方叫做安纳托利亚,它有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叫小亚细亚。历史上的土耳其先后是马其顿王国、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塞尔柱帝国的领土。公元1077年,塞尔柱帝国统治下的罗姆人趁着塞尔柱帝国衰落,在今天土耳其境内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号就叫“罗姆”,这就是土耳其历史第一个王朝罗姆苏丹国。

土耳其历史除了奥斯曼王朝,还有罗姆王朝。

罗姆王国建立之初和极盛时期,疆域都在今天土耳其境内,所以把罗姆王朝算作土耳其历史第一个朝代是有根有据的。由于建立罗姆王朝的人名叫苏莱曼一世,他把君主称号定为苏丹,所以罗姆王朝也叫罗姆苏丹国。

罗姆王朝建立之初的国都是尼西亚,这个城市直到今天都没有改过名字,隶属于土耳其西部布尔萨省。公元1116年迁都科尼亚,也是到今天为止都没有改过名字,是土耳其中部科尼亚省的省会。

土耳其历史除了奥斯曼王朝,还有罗姆王朝。

1200年的罗姆苏丹国

罗姆王朝极盛时期疆域几乎占据了今天土耳其全部,只有西北部的君士坦丁堡及其周边属于东罗马帝国。时间是公元12世纪初,在位苏丹是第五代的基利杰阿尔斯兰二世,他是罗姆王朝文治武功最出色的苏丹。当然世界历史所有朝代开疆拓土无一不是通过战争,罗姆王朝为了扩充疆域。向东进攻塞尔柱帝国,向西进攻东罗马帝国,这才让疆域几乎占据今天土耳其全部。

到了公元13世纪初,罗姆王朝开始衰落,不仅遭到来自欧洲的十字军的打击,也遭到强势崛起的蒙古人入侵。公元13世纪中期,蒙古人彻底打败罗姆王朝,迫使罗姆王朝臣服蒙古帝国,沦为蒙古帝国的附庸国,从第14代苏丹基利杰阿尔斯兰四世开始,后面的苏丹都是蒙古人的傀儡。

罗姆王朝沦为蒙古帝国的附庸国后,蒙古帝国计划要征服欧洲,幸亏东罗马帝国在欧洲国家的帮助下拼死抵抗,这才避免了欧洲一场灭顶之灾。

到了罗姆王朝末期,镇守边疆的罗姆王朝将军兼土耳其人奥斯曼。趁着蒙古帝国内乱和衰落而起兵叛变,宣布脱离罗姆王朝。公元1299年,奥斯曼登基为苏丹,把自己的名字奥斯曼定为国号。这就是土耳其历史第二个兼最后一个,且最富强的朝代奥斯曼王朝,他本人史称奥斯曼一世。

奥斯曼王朝建立9年后,即公元1308年,蒙古人决定不再扶植罗姆王朝做傀儡,公开处死了罗姆王朝第19代兼末代苏丹梅苏德二世。至此延续231年国祚的罗姆王朝灭亡,传承19代苏丹。

奥斯曼一世

至于从罗姆王朝分裂出来的奥斯曼王朝却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在历代苏丹的励精图治下。终于在16世纪被尊称苏莱曼大帝的苏莱曼一世统治下达到极盛。疆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威震世界历史。

不过历史是要追本溯源的,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人建立的,而土耳其人祖先是建立罗姆王朝的罗姆人。所以整个土耳其历史只有两个朝代,分别是罗姆王朝(1077年—1308年,231年)、奥斯曼王朝(1299年—1922年,623年)。

中华大地,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上生活着56个民族,各民族和谐共处,这其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东三省的蒙古族,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非汉族大一统王朝,元帝国由蒙古人一手建立,此后的500余年历史中中原王朝与北方蒙古部落之间的稳定始终是明清两朝的重心所在。

蒙古族人能歌善舞、善于骑射又热情好客,在号称同化能力极强的汉文化面前,仍旧保持着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蒙古人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为何如今在印度不见纯正的蒙古人

能歌善舞的蒙古族姑娘们

然而,在神奇的南亚次大陆上,蒙古人也曾经挥师南下,兵锋深入印度境内,并且在印度建立起稳固的统治秩序,创造出印度历史上极为辉煌灿烂的莫卧儿王朝。

可是,如今再看印度何处可见曾经蒙古族人的痕迹?或许唯有泰姬陵前的无声叹息和史书之中点滴记载了,想要在印度找到一个纯正的蒙古族人难如登天,想要在印度看到富有特色的蒙古文化,几乎不太可能,就好似曾经统治印度331年、由蒙古人建立的帝国未曾传承下文化般?

在中国都不能完全同化的蒙古族,竟能够在印度被同化,难道是因为印度文化比中华文明的同化能力更强?

这背后隐藏的故事与背后的本质尽在后文,本文由 青衫弹史 原创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喜欢的朋友们,麻烦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

蒙古人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为何如今在印度不见纯正的蒙古人

泰姬陵


01 蒙古与印度

想要弄明白上述问题,就要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首先要弄明白的第一个问题是,蒙古人是如何进入印度的?

蒙古族起源于中国北方大草原,地处温带,印度身在南亚次大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两者之间相隔万里,有着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作为阻挡,又是怎样产生联系?

蒙古一词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蒙古族最初不过是草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小部落,逐水草而居,臣服于草原王者。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称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宣告成立。我在文章:海陆空各诞生一位世界霸主,下一位霸主会是谁,将在何领域独霸? 就已经论述了蒙古帝国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陆上世界霸主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在于打通亚欧大陆之间的陆上联系,其对于蒙古族来说,则是将自身民族的血脉足迹洒遍亚欧大陆各处,印度自也不例外。

蒙古人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为何如今在印度不见纯正的蒙古人

成吉思汗

公元1219年,蒙古帝国西征开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在中亚建立了察合台汗国,蒙古族人开始定居在中亚,并且入乡随俗中亚的蒙古人开始突厥化,使用突厥语言,皈依伊斯兰教。

察合台汗国分裂后的公元1370年,西察合台蒙古贵族帖木儿建立起帖木儿帝国,1398年巩固汗位的帖木儿,沿着开伯尔山口蒙古大军大举进攻印度德里苏丹国首都德里,洗劫印度北部后而回。帖木儿帝国对于印度的进攻虽然没有占领印度,但是对于印度的富庶安逸的印象却在蒙古族人的口耳相传之中流传下来。

128年之后的1526年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再次兵临德里城下,这一次蒙古人没有走,而是选择留下,一个统治印度长达331年的莫卧儿王朝由此建立。

莫卧儿帝国

莫卧儿王朝的缔造者巴布尔出生于1483年,出生地大约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巴布尔的母亲是东察合台汗国大汗羽奴思的女儿,正统的成吉思汗后裔。1494年年仅11岁的巴布尔继承王位,此时帖木儿帝国四分五裂,内部争权夺利,一片混乱。1497年,年仅14岁的巴布尔短暂夺取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撒马尔罕后。

1501年, 巴布尔被昔班尼击败,被迫南下,巴布尔先后占领了今天阿富汗境内的喀布尔和坎大哈。可是面对昔班尼的穷追不舍,走投无路的巴布尔想起了血脉之中关于那片富庶安逸之地印度的传说,于是巴布尔率领蒙古部落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兵锋直抵南亚次大陆。

1519年巴布尔占领巴基斯坦,1526年两次征伐后巴布尔占领德里,突厥人建立长达320年的德里苏丹国被灭。巴布尔自封为印度皇帝,他的帝国也被后人称之为莫卧儿王朝。

巴布尔

莫卧儿在波斯语是蒙古的意思,莫卧儿帝国,是印度历史最后一个大帝国,从1526年建立到1857年被英国人所灭,长达331年,在印度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近3000万蒙古族后裔,而作为蒙古族发源地的外蒙古不过300万人口、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也不过650万人口(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莫卧儿帝国对于印度来说意义重大,广阔的疆域奠定了近现代印度国土的雏形,莫卧儿帝国时期的不少制度至今仍在印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蒙古人在印度统治的300余年的历史中,享受着南亚次大陆的安逸,也将自身民族彻底融入到印度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再也不见多少成吉思汗时代蒙古族的民族特色。

02 蒙古突厥化

虽然蒙古人在印度建立了辉煌一时的莫卧尔帝国,并且留下了如今在印度近乎3000万的蒙古族后裔,然而这些蒙古后裔早已没有了纯正的蒙古族特色,融入了当地,这与蒙古铁骑在征服世界过程中执行的政策有着莫大的关系。

蒙古最初由各个游牧部落组成,没有统一的思想文化体系,成吉思汗时代,蒙古族人口不过170万,随着蒙古帝国的征伐扩张,帝国疆域急剧增长,然而蒙古部落的人口增长却难以跟上这种扩张速度,为了维持帝国的统治,蒙古人建立的各大汗国之间或是被动更多的是主动地选择融入当地,最为典型的是蒙古在中西亚地区的突厥化,即使在蒙古帝国的发源地元朝其实也在努力的融入汉文化之中。这即是蒙古帝国维持统治的必需,也是因蒙古部落发展初期自身文化薄弱导致的必然选择。

铁木真

莫卧儿帝国以及其前身帖木儿帝国,帝国的建立者虽是蒙古人,却都是突厥化的蒙古人。他们放弃了蒙古语,全面使用波斯语等语言,莫卧儿王朝蒙古贵族通用波斯语,并且皈依了伊斯兰教,莫卧儿帝国的高层贵族也主要由蒙古人、突厥人和阿富汗人构成。

如果说莫卧儿帝国的建立者巴布尔还残留着一些明显的蒙古人特征,等到其继任者胡马雍开始,波斯人的血统逐渐占据上风,成为莫卧儿帝国皇室的主流,并且由于长期与波斯贵族通婚,这种趋势愈演愈烈。

沙贾汗统治时期可以说是莫卧儿帝国最为兴盛的时代,沙贾汗不断向德干高原用兵,吞并了艾哈迈德纳加尔,帝国的版图扩大到科佛里河附近。巅峰时期的莫卧儿帝国,疆域从喀布尔到吉大港,从克什米尔到卡维里河,除半岛极南端以外的整个次大陆都纳入了莫卧儿帝国的版图。

如今,距离蒙古人在印度建立的王朝,莫卧儿帝国灭亡不过164年,从蒙古高原走出,一路跋山涉水进入中亚,跨越兴都库什山脉,先是在中亚突厥化,又在印度波斯化,最终这些远征而来的蒙古人已然完全融入到印度的各民族之中,再也看不到蒙古人的影子。蒙古是莫卧儿王朝的名字,蒙古人在印度最终从一个民族成为一个符号和象征,沉寂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复存在。

印度美女

03 文化同化能力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印度的蒙古人被同化了,而在中国的蒙古却还能保持着蒙古族特色?难道是印度的文化同化能力更强?

其实这个问题,与其说是蒙古人被印度文化同化,不如说是蒙古人因为自身人口不占优势,为了维持统治,主动选择融入中亚、印度,并且蒙古人进行的同化选择更多也是伊斯兰文化或者是突厥、波斯文化,与所谓的印度文化,其实关联性并不高。

我们常常自豪于中华文化的同化能力,古往今来,多少民族、部落在中华大地上闪亮登场,最终都逃不过被同化的命运, 强大如匈奴、鲜卑、柔然、室韦、契丹、党项、沙陀等等民族如今安在?血脉早已融入到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之中,不分彼此。

那为什么蒙古人在印度被同化,而在中国却还保持着民族特色呢?

在古代世界,一个民族被同化总体来说,除了战争之外的和平手段无非两种,一种是因为人口数量弱势一方主动融入,通常手段有通婚或者自上而下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另外一种则是数量占据优势一方强势容纳,比如汉唐时期中原王朝强盛时期,周边多少部落纷纷归化,转为中央王朝治下的良民。

蒙古人在中亚首先数量上并不占据优势,在沙漠、山地居多的中亚和西亚地带,蒙古人更是被切割成为一小块,分散在各地,与此同时的是,蒙古人在中亚地区建立的汗国并不稳定,内部的权力争夺异常激烈,战争时有爆发,为了壮大自身势力,通婚联姻成为最好的选择,代代联姻之下,本身在人口上处于弱势的蒙古人在中亚、西亚乃至印度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被同化了。

反观之,蒙古族在中国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一方面蒙古大草原是蒙古族的发源地,这里聚集着大量的蒙古部落,另一方面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让后续蒙古部落追崇,也就减少了对中原文化的向往之心,特别是土木堡之变的爆发,让蒙古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实力达到平衡,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这种同化速度自然大大减弱。

大明风华

另外一点,蒙古人在中国的同化是文化上的同化,在中亚和西亚乃至印度的同化则属于宗教上的同化。

宗教历来具有排他性,蒙古人本身人口在中亚和西亚乃至印度便处于弱势,若是不能够在宗教上的支持,固然以蒙古人强悍的武力可以镇压住一切不服,然武力终究不是长治久安之道,进行宗教上的同化是唯一也是无奈的选择。

与此相反的是,文化上的同化,特别是中华文化的同化,则更为开放和自由,不拘信仰、地域,不限人种、民族,凡是认同我中华文明者皆为中华之子民,若是不认同我中华文明者即使出身汉民族亦非我中华之子民。正如孔子所言: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中华文化的同化更为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明在不断的同化中汲取养分,化他为己,壮大自身,更加璀璨!这种同化是一种基于自身民族文化优秀而强大的无比自信!

这两种同化方式其实还有很多内容可以展开,这里因篇幅限制,不做两种同化能力比较上的展开,只简单论述,后面如有时间,我收集到更多相关资料,再向大家介绍,欢迎朋友们收藏哦,关注不迷路~

故宫

04 终章

曾经占据大半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早已灰飞烟灭,化作历史长河之中的浪花,成吉思汗带领自己的子孙后裔将蒙古族繁衍壮大,足迹遍布亚欧大陆诸多地方。可是而今,还能剩下几处还保持着纯正的蒙古民族特色?

武力得来的征服能保障一时的统治,却无法带来长久的安定,唯有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不断壮大发展的根源!

文明没有高低上下之分,能够传承至今的文明都必然有着辉煌的过去,以及优秀之处。我们睁眼看世界,既要看到世界之大,也要看到自身之强,保持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昂首向前,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由青衫弹史原创,全文4100字,感谢您的阅读,未得允许,不得转载,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荣幸~

点赞收藏、关注赞赏,鞠躬感谢!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