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二) 磐安舞龙源-高端的仿古四合院民宿-环境超棒

[壹]磐安县民俗文化

“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二)

尖山镇乌石古村景色

“东望天台高入云,枝分派演来安文”

(明)陈文仲

(A)“赶茶场”

始建于宋代的玉山古茶场位于玉山镇马塘村,重修于清代乾隆年间,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代茶叶交易场所遗存。晋代许逊(今江西省南昌籍)在游历玉山时为当地发展茶叶生产、打开茶叶销路作出过巨大贡献,玉山百姓感其恩德,尊之为“茶神”,建庙立像,四时朝拜。至宋,作为传统民间习俗,又为茶神重建庙宇,同时开设茶场,庙宇因此被称为“茶场庙”,形成了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春社”、“秋社”两季庙会,时间分别为农历正月十五和十月十五。

“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二)

红红火火的“赶茶场”

“赶茶场”具有一整套隆重的茶神祭奠仪式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群众参与面广,流传时间长,自古至今从无间断。保护和传承这一民俗文化活动对于古茶场的维护和当地茶叶生产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庙会中,茶叶、药材贸易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和谐。如今,“赶茶场”作为磐安文化的代表已经成为金华市三十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民俗类”代表性项目。

在“赶茶场”的活动中,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迎大旗”,也称“龙虎大旗”。“迎大旗”起源于宋朝,至今也有八百余年历史。赶茶场期间,各村落派出迎旗队伍,在广场上竖起旗杆为三十多米长,有数百平米旗面的大旗。大旗由旗头、旗面、旗杆、拢耸竹等几部分组成,竖起时,旗杆高耸入云,大旗迎风招展,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极为壮观。旗面巨大,绘画技术、制作工艺做工精细,主要绘以威风凛凛的“龙虎相斗”图案,故称“龙虎大旗”。历史上曾有三十六面大旗齐聚茶场庙的盛况。如今,“迎大旗”主要分布在尖山镇里光洋村以及尚湖镇和胡宅乡一些村落。在“赶茶场”期间以展示为主,具有艺术欣赏和文化研究价值。2007年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二)

“迎大旗”

(B)磐安“炼火”

作为古老的民俗活动,主要流传在磐安县双峰、仁川、深泽乡一带和附近的一些地区。传统社会里,地方上遇到灾祸、瘟疫,或是村民生病,往往要请人主持法事仪式,又称“踩火”。参加的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活动有一定的戒规、仪式、程序,夜间在广场上举行。届时需要大量的木炭、干柴,在广场上分别堆成若干堆,燃成熊熊大火。炼火者赤膊、光脚,高歌狂舞,大声呐减,冲进通红的火炭堆上奔跑,动作粗犷有力。踩火与原始社会狩猎到野兽时围着篝火庆祝狂欢的场景相似,山区以篝火驱野兽也由来已久。在后世演变过程中又带上巫术色彩,以为可以用来驱赶妖魔鬼怪,祛瘟去邪,避祸消灾,成为法事仪式而相沿成习。近年来,当地民众尝试在传统基础上增加了钻火箍(音孤)、在火堆中滚叉、武术等表演与阵图,使整个活动更具地方特色和古老的艺术氛围。

磐安“炼火”

[贰]磐安县特产与美食

(A)磐安特产丰盈,其中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有磐五味(白术、芍药、元胡、贝母、玄参)、磐安云峰(茶)、磐安白芍、磐安香菇、磐安中药材、浙贝母等。其它还有磐安天麻、磐安香榧、磐安(胡宅乡)小京生(花生)、“峰儿”香榧、“一腿”香菇、(万苍乡)金樱子酒、生态龙井茶等。

“一腿”香菇

(B)美食有农家蕨粉皮、清蒸石斑鱼、磐安拉面、磐安泡鲞(音响)、磐安炒米粉、方前扁食、菜卤豆腐、红葱烧腊肉、磐安三角叉(芋饺)、饺饼筒、爆炒地衣、糊拉汰、糯米肠煎鸡蛋、橡子豆腐、农家玉米饼等。

磐安三角叉

饺饼筒

磐安县著名人物(二)

王象之,南宋著名地理学家、学者。庆元二年(1196年)中进士,历任四川长宁军文学,江西分宁、江苏江宁知县。志行高洁,无意于禄位,中年起隐居著述。出身于仕宦之家,祖父曾任达州(今四川省达州)刺史,父亲于绍兴年间官宜春(今江西省宜春市)主簿,知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王象之少时即随父宦游四方,江、淮、荆、闽,皆有其踪迹。其仲兄四至锦城,其叔北趋武兴,南渡渝、泸。归来时述及异地之山川风物,都引发其对地理学之兴趣。及长,经长期出游,全国有名之都会,名山大川,皆亲临考察。并搜集天下地理书籍及诸郡图经,分析综合,辨谬存真,再加亲自考察之所得,著《舆地纪胜》两百卷。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倾毕生精力,完成颇具实用价值之巨著,为地理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清道光廿九年刻本《與地纪胜》

张彝谟(1901年—1937年)抗日志士。出身农家,曾任村塾教师有年。十八岁离乡赴广州,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曾参加学生军东征。毕业后随军北伐。1937年,张彝谟驻军汉口,任74军58师174旅直属辎重营中校营长,奉命开赴上海。9月19日,日寇犯沪,张彝谟主动请战,坚决抵抗,率部冲锋在前,在日寇飞机狂轰滥炸下,阵亡于上海罗店(今宝山区)。

孔端躬,南宋时期“南孔”始祖。原籍山东曲阜厥里,系孔子四十八世裔孙,少力学,登进士第。宣和三年(1121年)授承事郎、大理寺评事。持身清白,除暴安良,吏畏其威,人怀其德。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南侵,孔端躬与父评事孔若钧、伯中奉大夫孔若传、兄衍圣公孔端友等护驾南渡。伯与兄留居衢州,孔端躬侍父随驾,抵台州章安镇。目睹朝廷腐败,奸臣揽权,叹息不已的孔端躬,自以枉为朝官,意欲丢官弃禄,作一庶民,觅栖身之地,自食其力,与草木为邻。道经永康榉川(今盘峰乡榉溪村)值父孔若钧病逝,遂葬父于钟山之后坞,并隐居于榉溪,承先志建山庄古寨“南宗厥里”。宝佑二年(1254年)理宗追孔端躬功德,以衢州孔庙例建榉川“南宗厥里”孔氏家庙,赐“万世师表”金匾一块,遂为孔氏婺州南宗。其子孙照例免赋税劳役,最长者可荐朝录用。

陈忠伟,生于1975年。加拿大国家首席科学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早年考入南京工业大学。1999年,进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攻读研究生。2002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攻读化学工程博士。2007年,成为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2008年加入滑铁卢大学。因在绿色电池新能源材料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陈忠伟博士获得了2016年度加拿大最高国家科技奖。

陈忠伟博士

杨镇龙,南宋末期抗元志士、义军首领。原籍宁海松坛(今黄坛)。幼习稻略,尚武功,宋末登进士第。元军陷临安后,曾与文天祥、谢枋得(江西省上饶市弋阳籍)等合兵抗元。后元将张弘范执文天祥于五坡岭(今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北)、破张世杰、陆秀夫于崖山(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陆秀夫负卫王投海,张世杰因飓风坏舟溺死。杨镇龙即回宁海,组织义军,曾攻占宁海、象山。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入据玉山,以二十八都、二十五都(今万苍、玉峰、岭口等乡)为基地,杀马祭天称尊。称“大兴国”,国号“安定”,称是年为“安定元年”,号称大军二十万,兵分两路与元军角逐。先后在义乌和玉山被元军镇压。杨镇龙兵败后,余众坚持斗争年余。

蒋忠良,生于1958年。1976年2月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两次参加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步兵第一师副师长,2006年9月任衢州军分区司令员,2007年7月任温州军分区司令员,2013年3月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2014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曾留学俄罗斯军事学院。现任上海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

陈大猷,南宋著名学者、官吏。绍定二年(1229年)登进士,授缙云县令,转两浙都运使,又迁六部架阁,以兵部侍郎致政。学问渊博,对理学研究颇有成就,为金溪学派一代硕儒。尝用朱子(熹)释经法、吕子(祖谦)读诗记例,采辑群言阐述己意。效朱熹注四书例,编著《或问》,对诸派之学说作取舍,又著《尚书集传》。其学术思想对宋代学者影响深远。为官清廉,注重教化,曾于故乡建山泽书院。任缙云县令时曾以自己俸金换得地基,在美化乡创设美化书院,纯化风俗,培育人才。子陈存德,登淳祐二年(1242年)进士,有“父子继登,文学为优”之誉。

胡国振(1901年—1969年)民国时期警务官吏。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警宪班。随军北伐到杭州,奉命创办浙江杭州警官学校。1932年加入军统局,历任浙江警校指导员、厦门警察局局长、特务处福建站站长、浙江警校巡警班主任。1938年调任福建“绥署”情报处少将处长。1941年调任军统局重庆高干训练班副主任。1943年任军统局西北区区长兼第八战区调查室主任。1944年任中央警官学校兰州训练班副主任。后任新疆省警务处处长。1947年任内政部警察总署督导室主任。去台后,任台湾省政府警务处处长。1958年退役。

陈黼(音福),南宋著名学者。少从金华吕祖谦游,博通经史,为文高雅不俗。永康林大中闻其贤,以女许之。淳熙八年(1181年)登进士第,仍恬静自守,不汲汲于进取,朝廷有意擢用,以妇翁年老为由力辞。至嘉定初年林大中病故后,始出仕,累迁国子博士兼权驾部阁郎官除著作郎。后遭权臣排挤,将调授州官,陈黼即上书辞归。为官时两袖清风,归林后家贫如洗,无屋可居,逝于永康。著有《文集》二十卷。

李正先(1904年—1983年)民国时期高级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历任军校第四期学员总队区队长、教导第二团连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营附,参加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33年始,历任第一师第一旅第一团上校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南京中央军校第二总队总队长、副军长等。1943年6月,任第三十四集团军第十六军军长。曾先后参加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豫中会战。1945 年1月于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二期毕业,后任第一战区整编十六师师长、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五兵团副司令官兼二军军长。1949年傅作义将军在北平起义之际,与石觉(军校三期生、广西桂林市临桂籍)、李文(军校一期生、今湖南省邵阳市新邵籍)、袁朴(军校一期生、湖南省邵阳市隆回籍)、骆振韶(军校六期生、永康籍)等人乘飞机去南京报到。在南京短暂赋闲的李正先重新回到西北,成了27军继任军长。后以养病为由辞职。去台后,任职“国防部”高参,1964年退役。1983年去世。

陈奓(音扎),唐中后期宣宗时期省元,累官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礼部尚书陈光忠之孙。为避黄巢兵乱,东阳郡之文牒档案图书移藏于瑞山文溪惠化里其家,得到其保护,能安全保存。以故其地命名为安文(今安文镇)。史上将陈光忠、陈奓、陈惟胜称为“安文陈氏三祖”,其中陈奓被誉为“命名祖”。

韦慧娟,知名的“背读妈妈”。是家居玉山镇林宅村的磐安农信联社普通职工。1997年出生的儿子李一行,患有脊椎栓系综合症(经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诊断),病理上为部分神经粘合在一起,导致无法直立行走。被誉为“伟大的母亲”的韦慧娟长达十五年“风雨无阻”地背着瘫痪儿子上学,直到高中毕业的感人事迹感动了众多的人们。2015年,历尽艰辛、自强不息、坚强好学的儿子李一行不负母望,以总分690分的高考成绩(当年磐安县第四名)考取了心仪的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本科。

韦慧娟和李一行母子

曹天骏,宋末抗元将领。生性刚毅,有文武才略,曾对弟曹天骥曰“吾先世虽由儒入仕,但今异族入侵,形势如此,吾等当习武事,或可捍御以报国。”遂益潜心韧略,习武励志。咸淳末年,元兵侵逼江南。沿江营堡,降散日闻,曹天骏遂散家资募义勇,以保障乡里。时宋广王由海道抵台,曹天骏遣弟曹天骥率义兵先行,于婺、台之要冲建营垒,曹天骏复募兵四万,进驻临海白水洋。元军被阻击,宋广王得以入闽。景炎元年(1276年)十一月,元将张弘范率大军至,被曹天骏兄弟挫其前锋,乃据险坚守,相持月余,互有胜负,但元军援兵日增,而义军援绝粮尽,形势严峻。元兵围栅急攻,曹天骏兄弟出战数十合,弟阵亡。元军气骄,曹天骏收合余众,多张疑兵,对义旅曰“敌胜必骄,当乘机再战,敌必败。”复出兵大战,元军果退。曹天骏回乡后,复与乡人立寨栅自守。元庭欲归顺曹天骏,坚毅不从。尔后即隐居乡里,自称竹溪处士,事亲至孝,每思曹天骥战时之语,痛不自胜,抚育其子过于己子。

曹天骏兄弟故乡——今冷水镇白岩村

曹天骥,宋末抗元将领。曹天骏胞弟。从父命随兄抗元,于白水洋被元兵包围,援绝粮断月余。对其兄曰:“形势至所,援军观望未肯轻进,须出奇决一死战,挫敌士气,远近援军方可集。吾有子,虽死无憾。兄无子,且父在,当归去”。遂与兄出战数十合,力尽阵亡。

陈茂东(1909年—2004年)民国时期官吏。毕业于上海大厦大学文化学院经济系。1932年任杭州《之江月报》副刊编辑。1933年投笔从戎。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16师驻南京办事处主任。芦沟桥事变后,京沪相继沦陷后,转任91军驻鄂办事处处长。1942年,入川任第一补训处暨内井警备司令部上校秘书。抗战胜利后,改任东北特派员办事处秘书。1945年10月,率外文译员等由渝乘轮抵南京,办理政府派往东北接收人员之交通及补给事宜。后因胃疾返家疗养。愈后应友人之邀至台湾长官公署纸业委员会工作。不久,调任台湾烟酒公卖局专员。1947年7月,调任公卖局澎湖办事处主任。1952年7月,调嘉义烟叶厂副厂长。1958年8月屏东烟草厂副厂长,1973年升任厂长。1975年退休。

周如玖,元末明初贤臣、诗人。是周敦颐(今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籍,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北宋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和哲学家)第十二世孙。史载,周敦颐公四世孙周铭,于北宋末年南渡,后迁居括苍。在元代至正年间,九世孙周若泗公迁居横路,为横路周氏之始祖。周如玖少年倜傥,倔起于文学。元至正三年(1343年)登进士,后擢行中书省敕召助教国子,迁翰林侍讲。至正二十年(1360年)调湖广分省郎中,守襄阳,进四川道右参政,加枢密副使。后调任河南行中书省左参政,行枢密副使,知平章政事,又守汝州。元末,告归故里。明太祖削平群雄,礼天下名士,起复周如玖故官,赐紫金鞍马。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河南闻周如玖归,省、郡军民皆率旁县而附。寻奉明太祖之命往招平章郭云(今河南省南阳籍)等归降,又赐以金帛。元帝北撤后,随以从仕郎授北京分省照磨,差委临濠检点,又通判睢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时被人诬告,谪为柳州柳阳主簿,以父逝归里。明洪武九年(1376年)入时直言进谏,忤上意,仍降为四川眉县主簿,越二年,逝于任所。周如玖性耿直,不奉迎,为政以廉干见称,出纳甲仗,综合钱粮,严禁贪贿。其诗砥节高简,一洗元季积习,著有《龙沙二集》、《乌台集》、《河南集》、《南归集》等。大儒宋濂在为周如玖所作行述中称其“诗豪文壮,骏迈与同邑吕默类”。汪世忠为其《南归集》所作序言中更称其诗浑涵冲帽,驰骋于埃盖之外,魁岸于雾霰之上,壮迈流逸,兼有诸品,发乎性情而不尚工巧,有三百篇遗风。”

尖山镇横路古村——周如玖故乡

大开(1853年—1908年)清末抗清武僧。又名大恺,俗名潘根昭。因家贫,年幼被卖给天台僧寺作小沙弥,法名清泉。师父玄觉,曾是太平军卒长,擅武术,深盼大开能继承其“反清复明”未竟之志,悉心传授。玄觉圆寂,大开云游闽、赣、皖、苏等省后,回玉山唐玄寺,未几又到实相寺。青年开始为下觉寺住持,在寺内设拳堂,广收门徒。黄岩武林高手周某闻名来访,大开留住并拜为师父,武艺益进。时人称其能“举臼(音旧)当帽,掌磨作扇,捏竹如泡”。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玉山干旱成灾,乡民百求不得。大开集丁壮三千余人,使知县终于接受条件。几年后,与永康龙华会首沈荣卿等建立联系,与当地武举人陈立光歃(音霎)血为盟,组织九龙党,正式树旗,陈立光为总红旗,大开为管事,定是年为“兴洪元年”。当地豪绅网罗成立牛筋党,专与九龙党作对,双方斗殴,互有胜负。后光复会领袖陶成章自嵊县至玉山,与陈立光、大开等商议武装起义。九龙党势力日盛,牛筋党改为官办团防,省、县派官兵镇压,九龙党人力弱难支。大开出走,遭通缉。1908年3月,遭出卖被捕,在东阳城西门外就义。

曹华,西晋仁川平象一带曹姓始迁祖。原籍临海石塘后,迁居于仁川。自幼读书练武,才气横溢,武艺超群。二十一岁荐授承信郎。永兴二年(公元305年)十二月,晋右将军陈敏起兵反叛,自称楚公,任大司马。遣其弟陈斌带兵东略临海。承信郎曹华不敌,后又受其牵连。为避难,曹华辗转到天马山,隐居于平壤(今仁川镇平象村)直至终老。后世发展为平象曹氏一族。曹华为磐安发现有正式家谱世系记载的最早曹姓人物。

周兆康(1940年—1996年)高级工程师。1964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通讯工程系,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海峡之声电台前身)工作并光荣入伍。历任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厦门分台技术员、主任、技术部技术科科长,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光泽分台台长(正团级)、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技术主任、部长等职。1988年9月授大校军衔,1993年任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副台长。

陈怀堂,明代乡贤。民间称“咸百四公”。五岁失父,母胡氏重家教,故少年即作事慎重,后家政井然。又因其妻曹氏贤甚,产业日饶,富甲一乡。陈怀堂虽殷富,却耿直好施,乐于解人之难。代宗景泰七年(1456年)灾情严重,田禾无收,乡人多有饿毙。陈怀堂发谷六百斛(音壶),贩济乡民。有毙于道者,买棺以埋。其间人口丁税,民负沉重,陈怀堂一人代输达二十年之久。自景泰五年至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又出己资代输一都之盐课。其仲兄陈均楚早亡,留下遗腹子,族内有欲占其产业者,怀堂予以代管,待子长成,悉以奉还。四方贤人处士有难,纳入不拒,支持读书,移旬累月而不厌。及其弥留之时,尚命子孙“向后无改吾道”。陈怀堂对社会公益,多热心赞助,弹财不吝。曾独资创办“侃斋家塾”,免费入学。又修饰邑县文庙,邑库乡贤祠,以扶邑人教育。

“悠悠江水缓东流,脉脉群崖叠郁蓊。亘古达人藏卧谷,今朝强将喷薄增”

“景观人物大事件,美食特产全荟萃”。下期咱们接着聊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下期再见!

(部分图片下载自网络,如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

浙江磐安峻岭连绵秀丽,风景如诗如画,不似北方的高山大川般壮阔伟岸,却有着别样的俊秀之美。

磐安舞龙源-高端的仿古四合院民宿-环境超棒

舞龙源景区就在磐安尖山镇,正值夏季时节,刚好适合前往游玩。空气中带着北方没有的湿润水汽,阳光不烈,微风正好,小住几日最好。

磐安舞龙源-高端的仿古四合院民宿-环境超棒

湖山门堂民宿就坐落在金华市磐安县尖山镇湖上村陈界80号,在有名的古村风情度假村庄正中央,紧挨着公路而建,村庄不大不小,有着完善的生活体系设施,附近还有公园、篮球场等休闲区域,非常适合居住康养

磐安舞龙源-高端的仿古四合院民宿-环境超棒

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没有错,民宿周边地域辽阔平坦,视野开阔,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山川丘陵,景色怡人。

这是一家集中了餐饮住宿、游玩观景、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大型仿古民宿。占地面积广大,在保留了旧时古屋的整体架构与外貌的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现代元素,使整个院落建筑更加的别具一格,是地道的地四合院仿古大院儿。

这里可以容纳21人同时住宿用餐,上下两层共有精品主题客房9间

其中亲子间3间,大床套间房5间、标准间1间,每间都有特色主题房间名称,分为抚琴、花盛、花坞、开瓮、邻萧、临溪、茗香、藤枕、忘冠、知音

独立卫浴、空调、wifi无线网、24小时热水、热水器、液晶电视设施齐全,高端原生态的装修风格和高品质的环境氛围都将带来宾至如归的极致体验。

内部装饰皆为典雅大气,桌椅、衣柜、装饰造型等大多采用原生态木料装修,还有浪漫的轻薄床幔悬挂,整体风格复古又时尚

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吵闹,拥有自然纯净的静谧氛围,庭院宽敞整洁,亭廊、石头缸子、石磨碾子等都充满的历史悠久的年代感,仿佛置身千百年前的深宅内院

赏着自然美景、吃着特色美食,沏上一壶刚采的新茶,袅袅茶香中为您整个假期增添一丝轻松解压的放松感。

浓郁的放松感充斥全身,劳累的身心得到了满血复活般的活力,我们与这里相约,来年继续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