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最有名的6大特色美食,第6种寓意美满,深得当地人的喜爱 安庆"九头"之首高井头,一个从未脱落人间烟火的地方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一个美丽、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也是一个说话间都带着黄梅戏的音律,生活里还掺着温柔细腻的一个城市,当然,特色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安徽安庆最有名的6大特色美食,第6种寓意美满,深得当地人的喜爱!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安庆最有名的6大特色美食,第6种寓意美满,深得当地人的喜爱

一、江毛水饺

安庆的特色小吃知名度较高的大概率就是江毛水饺了,虽然小编我吃的次数不多,但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还得是儿时记忆里的那种白瓷碗,广口窄脚蓝花边,汤盛得稍满一点就要晃出来,一碗馄饨端上来,先小心翼翼唆几口,然后小白瓷勺舀着吃,碰得碗壁叮当响,那个美滋滋儿,水饺馅大皮薄,味道确实很不错,反正好吃就对了!

安徽安庆最有名的6大特色美食,第6种寓意美满,深得当地人的喜爱

二、鸡汤泡炒米

鸡汤泡炒米是安徽安庆地区的特色美食,也是让无数安庆人日思夜想的家乡味道,它的做法简单,安庆人都爱的鸡汤泡炒米,采用的是黄山茶笋和土鸡,小火慢文,将鸡汤的香浓与茶笋的清爽完美结合,喝一口汤再吃一口炒米,美味的鸡汤,香香喷喷的炒米,不仅美味,而且健康,营养,甚是好吃。

安徽安庆最有名的6大特色美食,第6种寓意美满,深得当地人的喜爱

三、侉饼包油条

侉饼包油条是安徽安庆的特色美食,说白了就是大饼子包油条,儿时吃得较多,这种早点不怕凉,不怕坨,撒满芝麻的侉饼,包上酥脆的油条,抹点特色辣酱,小编我一顿能吃两套,这是在外地永远吃不到的家乡味道啊!

四、山粉圆子烧肉

山粉圆子烧肉,你吃过吗?这是在安庆家喻户晓的一道地方特色名菜,每到冬天,相信每个人儿时记忆里都会有山粉圆子烧肉的情结,尝上一口便让你觉出那是家的味道,这安庆人所说的山粉,其实就是咱们平时经常用到的红薯粉,但很多地方大多用它炒菜的时候勾芡,而安庆人却将山粉发挥得淋漓精致,与肉做成了一道美食佳肴山粉圆子烧肉。

五、孔城米饺

孔城米饺作为安庆桐城的传统特色名点,非常像肉汤圆,不过是蒸的,这种米饺主要以米为原料,通过传统工艺制作,特别之处就是大米和糯米混合在一起做的皮,有一点糯但是不会黏嘴巴,趁热食用时往热气氤氲的饺子上面撒上一层熟油,不粘筷子不巴嘴,口感润滑,味道更加鲜美,也更解馋。

六、桐城丰糕

桐城丰糕为安徽桐城春节期间特有的特色美食,以“大”著称,成品厚约10厘米,直径30厘米左右,重多在2公斤上下。刚出笼的丰糕有一股淡淡的甜香味,洁白如霜,买回家后蒸制绵软,炸食香酥,深得当地人的喜爱。寓意丰收美满,旧时只流行于城内和春节,乡下难见,平时难见,故我以前不知家乡竟有此特产矣。

以上就是小编我分享安徽安庆最有名的6大特色美食,第6种寓意美满,深得当地人的喜爱!你都吃过吗?记得留言评论哦,您的每一个留言,和每一个赞,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喜欢的话记得收藏、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我们下期再见!


安庆"九头"之首高井头,一个从未脱落人间烟火的地方



近段时间对安庆的地名来了兴趣,所以挺留意这方面事情。在一次闲聊中,家附近的老人说起了安庆的"九头"的陈年旧事,才得知安庆“九头”之首是高井头。于是,我便开始前往探寻一方。顺便去买点水产品,因为高井头里面就是当地有名的水师营水产品批发市场。追寻精神食粮的同时,也不能亏了我饱读诗书的肚皮,这就叫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安庆"九头"之首高井头,一个从未脱落人间烟火的地方



高井头是老城“九头”之首,这个说法的由来,我无从考证,但却是找到了老人口中说的一个“老井”。据查证"高井"在《怀宁县志》上曾有记载,但具体位于何处,随着岁月变迁,已经无法寻觅确定了。估且就算我找到的那个就是,有胜于无吧!因为"高井头"寻根问祖起来,必须要有一口井,不然就断了历史传承。因为正是这口老井位于高冈之上,口口相传,人们才称之这个地方为“高井”。

安庆"九头"之首高井头,一个从未脱落人间烟火的地方



从人民路的百货大楼正对面那条路走进去就是高井头了。两边全是商铺,也没什么遗风古迹,看不出什么道道来。



但有一座名为"古柱史"的石牌坊引起我的兴趣。翻阅资料,原来这座牌坊为明云南道监察御史钱鸾立。钱牌楼因“古柱史”牌坊而得名。老牌坊四柱三门楼,高4.45米,宽7米,南北两根石柱后被临街住户盖进了房内。上世纪50年代初,“古柱史”牌坊因年久失修被拆除,但正门石柱以及抱鼓石均保存了下来。现立在钱牌楼东街口的“古柱史”牌坊,是老城改造中由中段移过来的,并按原貌进行了一定修复。从外观看,牌坊石料新旧明显有区别,雕刻工艺水平也参差不齐。在牌坊的下面堆放了小贩们的杂物,整体看上去有些凌乱!



目前的高井头因城市发展,被建设路拦截了一段,但可能城市规划者也不想如此有历史文人气息的名称而随之消失,故而还保留一段,以及一个叫"高井头”的公交车站。从这里下车则是高井头小商品市场。但随着北门"光彩大市场"的崛起,也渐渐失去繁华热闹的身影,许多店铺上甚至都写上"已搬到光彩大市场几期几栋"字样,空留个寂寞!



上世纪50年代初,高井头南起小二郎巷,北至钱牌楼,由康济门进城,过小南门正街,一上一下,正好是一个坡。再往北,便是三步两桥。高井头街南,有一条窄巷,叫进士第,在是花鸟市场。进士弟南,现万豪逸景小区。据资料查证,这个小区原本是始建于明代的粮库,后称为“万亿仓”。万亿仓规模最大时,内有会储堂、后堂,其间环建南仓39楹,北仓32楹,南外仓15楹,北外仓13楹,后堂南北又分建9楹和11楹,其后又为大晒场。民国初,万亿仓改为省城储谷处。后部分房舍又陆续改建为学校。最初在这里办学的马伯瑶(民初任北京参议院议员,后任安徽省印花税务局局长),也是安庆自来水的创始人。1919年,他在万亿仓后部创办成德中学。1920年,饶耀晖也联合一些教师,在万亿仓前部创建奎文中学,1929年又与郭咸中合办,改校名为安庆私立中学。



出了万豪逸景小区继续向南就是长江了!千古凭江寄情,好像预示着"高井头"地名一样,随着岁月流逝,也已不在是当年那个地方了!糟杂的街头,喧嚣的汽笛声,横七竖八摆放的物品,不知当年是何情景,也许都是文人臆想出来的美好场景,因为"高井头"就从来都没有脱离过人间烟火,原本就是一个老百姓眼中一个寻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