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0.44平方公里的国土能挤得下180多个建交国家的大使馆吗 世界上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十大阿拉伯国家
梵蒂冈在国际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梵蒂冈是联合国承认的195个独立主权国家中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梵蒂冈的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千人。1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那么0.44平方公里=44公顷=440000平方米。一个标准足球场长105米、宽68米。由此可得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为105×68=7140平方米。梵蒂冈的国土面积大概就相当于60个足球场那么大。

可就是这么一个弹丸小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超过其规模体量百万倍的影响力。梵蒂冈是一个宗教领袖制国家:梵蒂冈的国家元首是罗马天主教的教皇。主教在全球有十多亿信徒(占全球人口约六分之一)。故而英、法、美、俄等一众世界强国都会给梵蒂冈相应的尊重并与其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截至2021年7月梵蒂冈已同18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外交关系。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梵蒂冈的领土能安排得下这180多个国家的大使馆吗?要知道梵蒂冈的全部国土只够建60个足球场,如果再排除掉古建筑、广场的占地面积还能剩下多少呢?通常与哪个国家建交就会把大使馆建立在这个国家的领土上。与梵蒂冈建交的国家当然也想把大使馆设在梵蒂冈境内,但梵蒂冈的领土确实没法容纳得下180多个国家的大使馆。

事实上各国驻梵蒂冈大使馆并没设在梵蒂冈城内,而是设在梵蒂冈的邻国意大利境内。梵蒂冈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国中之国。意大利这片土地的文明史颇为悠久,但意大利作为统一民族国家的历史只能追溯到1861年。古代意大利曾是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意大利在蛮族入侵的冲击下变得四分五裂。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主教只好通过与入原西罗马帝国领地的日耳曼蛮族统治者合作寻求保护,日耳曼蛮族统治者也希望利用基督教作为从精神上控制被统治者的工具。昔日被视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就这样逐渐皈依了基督教。就是从这时起”罗马主教“的称谓开始逐渐被”罗马教皇“所替代,而象征着教皇权威的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宫也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
公元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创建了加洛林王朝。丕平为回报教皇对自己篡位的支持就把意大利中部的拉文纳 、利米尼 、具沙罗等二十二个城市献给了罗马教会。自此从拉文纳到罗马的大片领土便划为教皇辖区,从此欧洲的历史舞台上就出现了一个教皇国:罗马教皇不仅渐渐成为了西方的精神领袖,而且还是意大利的一个世俗君主,人神两界均在其管辖之下。
从此教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张成为中世纪欧洲举足轻重的一股势力。这个教皇国正是如今梵蒂冈国家的前身。中世纪的意大利境内涌现出教皇国、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撒丁王国等城邦国家。从19世纪60年代起撒丁王国发起了意大利统一运动:米兰、伦巴第、威尼斯、托斯卡纳、帕尔马、西西里等邦国相继臣服于撒丁王国。
1861年统一的意大利王国宣告成立。1870年意大利军队进入罗马城后罗马教廷从此失去世俗权力。教皇在失去世俗权力之后仍作为天主教领袖蛰居梵蒂冈。1929年2月11日时任意大利元首的墨索里尼为争取天主教世界的支持而与教皇签署了《拉特兰条约》:正式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梵蒂冈的国际法地位由此确认。由此可见意大利与梵蒂冈的前身教皇国在历史上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29年梵蒂冈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后仍与意大利维持着相当特殊的关系。梵蒂冈这个弹丸小国几乎没什么工农业可言。梵蒂冈的经济来源主要有旅游业、不动产租赁、银行盈利、教徒捐款等渠道。尽管梵蒂冈是一个相当富裕的国家,但粮食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却无法自行生产。长期以来梵蒂冈居民所需的生活用品皆由意大利供给。尽管梵蒂冈发行了自己的货币,但这种货币与意大利的里拉是通用的。
梵蒂冈与意大利在地缘上、历史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千丝万缕联系也促进了两国在外交领域的合作。梵蒂冈曾与意大利约定:外国使馆代表团有权在意大利国土设立驻梵蒂冈大使馆。因此世界各国驻梵蒂冈大使馆基本都设在意大利的首都罗马城。这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有的国家与意大利和梵蒂冈都建交是不是要在罗马城同时设驻意大利大使馆和驻梵蒂冈大使馆呢?
正常情况下一个国家驻A国的大使是不会兼任驻B国大使的。毕竟现实中的人又没孙悟空那样的分身术,所以很难同时兼顾对两个国家的外交工作。可各国驻梵蒂冈的大使馆本就设在意大利,所以为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往往驻梵蒂冈大使就由驻意大利大使兼任,而且梵蒂冈方面还授权意大利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协助梵蒂冈处理部分外交工作。这样各国只需在罗马城设一个大使馆就能同时承担对意大利和梵蒂冈的外交事务处理。
当然这里面最特殊的就是意大利驻梵蒂冈大使了。其他国家驻梵蒂冈大使尽管往往由驻意大利大使兼任,但驻梵蒂冈大使和驻意大利大使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职务,只不过这两个职务往往是由同一个人兼任。意大利驻梵蒂冈大使当然不用兼任驻意大利大使。其他国家驻梵蒂冈大使每天下班后只能在大使馆休息,而意大利驻梵蒂冈大使下班后可以直接回家休息。
各国驻梵蒂冈大使馆只能设在意大利境内算是梵蒂冈外交工作的一种特色,而梵蒂冈驻外国的大使馆也颇具特色:梵蒂冈梵蒂冈全国近一半人口都是外交人员。目前梵蒂冈有400多人被派驻到各个建交国从事外交工作,可平摊到183个建交国意味着每个国家只能派遣2到3名外交人员。梵蒂冈驻外使馆恐怕是全世界人数最少的驻外使馆了吧。毕竟梵蒂冈的总人口还比不上我国大一点的村子。
当然说起梵蒂冈的外交可能最让大家关心的还是梵蒂冈与我国的关系。迄今为止梵蒂冈与我国并未建交。中国与梵蒂冈至今为能建交的原因之一是关于神职人员任命权问题的争议。众所周知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坚船利炮的保护下得以在中国自由发展。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所以自然无法干预这种行为。直到1957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秉承“自治、自养、自传”三原则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所传播的天主教尽管与罗马教廷在宗教文化传承上有渊源,但在组织关系上从来都不是罗马教廷的下属。中国的天主教团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就一直是独立自主的。这和其他国家的天主教团有明显的区别:除了我国之外世界上其他国家天主教的神职人员都是由教皇安排任命的,而只有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是实行自治、自养、自传的。
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与我国建交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与台湾当局断交。当年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中韩建交都是建立在美国、日本、韩国先与台湾当局断交的基础上。梵蒂冈至今还是台湾当局外事部门所谓的邦交国之一。既然梵蒂冈尚未与台湾当局断绝,那么至少目前与我国建交是无从谈起的。当然近年来中梵关系也正在出现一些变化:2020年中国和梵蒂冈通过友好协商决定把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延期两年。
梵蒂冈将根据该协议承认7名由北京方面任命的主教。2020年10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回答“中梵是否正在讨论未来建交问题”时表示:临时性协议续签延续了中梵关系改善的势头。中、梵双方将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和磋商,持续推动改善关系进程。中国和梵蒂冈两国的沟通桥梁还是存在的。梵蒂冈也十分期待与中国建立更加密切的外交合作。未来中国和梵蒂冈是否会建交只能拭目以待了。
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共22个,主要分布在西亚及北非地区,其中包括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黎巴嫩、沙特、伊拉克、也门、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等12个西亚国家;还有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苏丹、毛里塔尼亚等7个北非国家;非洲东部的吉布提和索马里以及印度洋西部岛国科摩罗。
阿拉伯世界总面积约1426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面积的9.5%。约3.3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主要为阿拉伯民族。另有库尔德、柏柏尔、土库曼、努比亚等民族。通用阿拉伯语。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国家的国教。阿拉伯国家均为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下面根据IMF及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分别介绍阿拉伯国家在人均GDP前十名的国家如下:
一、沙特阿拉伯(人均GDP:20178美元)

经济总量:7929亿美元
点评: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继加拿大之后第二大的已探明石油的储备国(拥有全球已勘探石油总量的24%),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主要成员国。石油产业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大约75%,GDP的40%,以及出口收入的90%。GDP的大约40%来自于私有经济。
石油和石化工业是沙特的经济命脉。沙特的石油资源极其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居全球之冠,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4。沙特的石油勘探工程中心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科学研究设施之一,在中东地区更是首屈一指。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麦进口国。沙特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全国可耕地3200万公顷,已耕地360万公顷。从业人员约为39万,农业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7%。政府对农业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农作物特别是小麦的种植,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主要农产品有小麦、椰枣、玉米、水稻、柑橘、葡萄、石榴等。粮食自给率为98%,小麦已实现自给自足并出口。沙特实行免费教育。中、小学学制各为六年。全国共有各类学校2.28万所,沙特基础医疗系统完善,对本国公民实行免费医疗制度。
沙特阿拉伯军队的中东最强大的军队之一,装备了最为现代化的武器;据之前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称,沙特阿拉伯曾经在2014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国,2015年和2016年购买武器数量在世界上名列第二,早在2016年的国防预算是全球第四。
沙特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它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大洲,俯瞰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黑海和里海,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值得一提的是,沙特曾是阿拉伯国家的领头羊,尤其是在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中具有巨大影响。
沙特十分富有,主要是因为沙特富有石油资源,毕竟石油资源是全世界的工业命脉,它常在全世界大肆购买奢侈品或是军购武器,所以沙特看起来非常富有。但沙特主要是由出口石油资源为主的国家,因此他并没有太多的工业设施。可以说它主要是一个能源出口型的国家,并不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
二、埃及(人均GDP:3587美元)

经济总量:3030亿美元
综合实力点评:埃及位于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埃及既是亚、非之间的陆地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埃及面积为100.145万平方公里,疆域横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国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国。但是如今的埃及阿拉伯人并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也完全不同。
埃及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在经济、科技领域方面长期处于非洲领先态势。埃及非洲重要的强国,曾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埃及经济的多元化程度在中东地区名列前茅。各项重要产业如旅游业、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有着几乎同等的发展比重。
埃及的工业以纺织和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以石油化工业、机械制造业及汽车工业为主。工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工业产品出口约占商品出口总额的60%。埃及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全国耕地面积为310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 ,绝大部分为灌溉地。年份可二熟或三熟,是非洲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国家。主产长绒棉和稻米,产量均居非洲首位,玉米、小麦居非洲前列。农业在埃及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2%。埃及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很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
埃及也被认为是一个中等强国,尤其在地中海、中东和伊斯兰信仰地区尤其有广泛的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埃及无论军事还是经济都是中东北非的大国,在中东问题上有发言权。 埃及尽管是一个阿拉伯国家,但历史上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受西方影响较深,独立后实行西方的政治体制,因此具有西方的价值观,因此能够很好的沟通西方国家和阿拉伯世界,尤其在中东问题上起桥梁作用。
尽管埃及在非洲和中东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埃及的经济却不乐观,因为经济在中东地区相对落后,全国大部分人比较贫穷。
埃及地处欧亚非之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埃及属于中东国家,埃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三、阿联酋(人均GDP:31982美元)

经济总量:4211亿美元
综合实力点评:阿联酋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濒波斯湾,西北与卡塔尔为邻,西和南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和东北与阿曼毗连海岸线长734公里,总面积83600平方公里,首都阿布扎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宣告成立后,成为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和阿治曼6个酋长国组成的联邦国家。
阿联酋本地居民为阿拉伯人,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阿联酋是一个以产油著称的西亚沙漠国家,有“沙漠中的花朵”的美称。另外阿联酋迪拜的帆船酒店是全球唯一一个七星级酒店。艾恩文化遗址是阿联酋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33.4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9.5%,曾经居世界第6位;天然气储量为214.4万亿立方英尺,曾位居世界第5位。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发现石油以前,阿联酋的经济支柱是珍珠。1960年以后转变为石油。阿联酋以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主,同时注重发展经济多样化。
阿联酋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中式太阳能发电站——“太阳一号”(Shams 1)在阿布扎比西南约150公里的扎耶德城市郊沙漠地区落成,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发电能力达100兆瓦,它可为2万户家庭提供电力。阿联酋农业不发达。阿联酋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值得一提的是,阿联酋曾被评为中东地区软实力第一的国家,在全球首个软实力指数( Global Soft Power Index)中排名18 。《 2020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报告说:阿联酋是中东地区的软实力先驱,超越了该地区的传统强国,吸引了众多创意人才和企业家。而在2020年全球创业指数(GEI)方面,阿联酋曾经在中东地区排名第一,在全球排名第四。
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前报告显示,早在2018年阿联酋商品进出口总额达2.2万亿迪拉姆(约合5990亿美元),保持中东地区最大贸易国地位。阿联酋还是中东地区最大的服务贸易国。KPMG 的数据显示,阿联酋在宏观经济稳定方面的得分高于挪威和瑞典等国。
四、卡塔尔(人均GDP:52144美元)
经济总量:1758亿美元
综合实力点评: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与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接壤,属热带沙漠气候。卡塔尔是中东的一个小国,也是在中东地区唯一能被称得上“花园城市”的国家。卡塔尔是一个典型阿拉伯国家,社会发展指数位居阿拉伯国家的前列。卡塔尔人口约为241万,面积为11437平方公里。首都多哈是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城市。
卡塔尔拥有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卡是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国。天然气的总储量为全世界第三名。卡塔尔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准,有许多提供给国民的社会福利,例如免费的医疗服务。2019年1月,卡塔尔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
卡塔尔全国可耕地面积为2.8万公顷,已耕地7000公顷。农牧产品不能自给,粮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主要依赖进口。卡塔尔曾经举办2006年多哈亚运会、2011年亚洲杯足球赛,并获得了2022年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的举办权。
卡塔尔是一个军人军队地位极高的国家。比如早在2012年,在全球评选最富有的国家时,第一名就是卡塔尔而不是美国。卡塔尔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人均GDP经常排名全球第一。卡塔尔军队采取的是自愿兵役制度,军队的整体人数1万多人。虽然士兵人数少,但每年支出的军费120多亿美元。购买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不管有多贵,从不怕花钱。
五、科威特(人均GDP:22105美元)
经济总量:1346亿美元
综合实力点评:科威特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部的君主制国家。在南部与沙特阿拉伯、北部与伊拉克分别接壤。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与该国名称同名。
科威特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科威特国土面积虽小,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富得流油的国家。科威特的已探明石油储量940亿桶,约为世界总储量的10% 。石油、天然气工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科威特的气候不利于农业,几乎全部农产品都需进口。该国开始发展多种经济,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2013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40亿吨,占世界储量的10.8%,居世界第四位。南部的布尔干油田为世界最大油田之一。天然气储量为1.7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1.1%。石油是科威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民经济的支柱,财政收入90%以上来自石油。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占出口创汇的95%。
科威特的主要油田有大布尔干油田,位于科威特东南部。大布尔干油田是世界最大的砂岩油田,也是仅次于加瓦尔油田的世界第二大油田。对外贸易在科威特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出口商品主要有石油和化工产品,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5%。
科威特经济富裕,福利待遇非常好。科威特是一个高福利国家。科威特籍公民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和住房、饮水、用电方面的补助。此外,还有结婚补助、子女补助等名目繁多的社会津贴。
科威特理财有方。早在70年代中期设立了后代储备金,每年将国家收入的10%拨为后代储备金,为科威特“石油之后”作准备。此外伊拉克同时设立国家总储备金,科威特政府用这两项储备金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大规模的投资网,将对外投资作为解决未来国家收入的重要途径。
科威特人精于海外投资早已为国际金融和经济界人士所公认,其在美国、欧洲、亚洲等大量投资,从1985年起,科威特在国外资本的年度资产利润收入已超过每年石油出口收入所得的利润。有意思的是,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为了维持战争四处举债,其中科威特就是一个大债主,战争期间一共借给伊拉克的钱有150亿美元之巨。
六、阿曼(人均GDP:14216美元)
经济总量:763亿美元
综合实力点评:阿曼苏丹国位于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东南部,它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输出通道--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阿曼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公元前2000年已经广泛进行海上和陆路贸易活动,并成为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
阿曼属于传统的农业社会,阿曼居民约40%从事农鱼牧业,多数人民自给自足。主要产物为大麦、耶枣等。阿曼农、牧、渔业在国民经济非石油产业中举足轻重,能满足国内47.6%的粮食和69%的动物饲料需求。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全国可耕地101,350公顷,已耕地61,500公顷,主要种植椰枣、柠檬、香蕉等水果和蔬菜。粮食作物以小麦、大麦、高粱为主,不能自给。阿曼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开采石油,虽自然资源丰富,但因经济起步较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发展相对也较缓慢,但仍算是一个较富裕的阿拉伯国家。
石油和天然气产业是阿曼的支柱产业,油气产业的收入约占阿曼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三。油气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工业以石油开采为主,如今开始重视天然气工业。阿曼主要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约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75%,
七、伊拉克(人均GDP:4289美元)
经济总量:2340亿美元
综合实力点评: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与它接壤的国家众多,在南方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叙利亚,伊朗和约旦各位于其东西两侧。阿拉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库尔德人约占21%。该国穆斯林约占人口的95%。
伊拉克Republic of Iraq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石油工业是伊拉克的经济支柱,原油储量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委内瑞拉、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
伊拉克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石油工业是经济主要支柱。2010年10月伊拉克石油部长称已探明储量1431亿桶,在欧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石油总储量中分别占12.0%和9.8%,位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已探明储量3.1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7%,居世界第十位。
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两河平原的灌溉农业 已有数千年历史。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稻米、棉花、烟草、 温带水果与椰枣等。椰枣输出量居世界首位。
伊拉克主要旅游点有乌尔城(公元前2060年)遗址、亚述帝国(公元前910年)遗迹和哈特尔城(俗名“太阳城”)遗址,位于巴格达西南90公里处的巴比伦是世界著名的古城遗址,盛传的“空中花园”被 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伊拉克是中东重要的阿拉伯国家,具有一定影响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秒杀很多中东小国家,但伊拉克的经济实力的确非常弱,人均GDP资源4000多美元,与小国科威特相比,相差17816美元,是一个中东穷国。尽管经济总量比科威特多1000亿美元,但是伊拉克人口达到3800万,而科威特仅仅413万,因此,按照人口比例计算,科威特创造的经济总量潜力更强。
八、巴林(人均GDP:22402美元)
经济总量:385亿美元
综合实力点评:巴林,西亚国家,位于亚洲西部,为波斯湾西南部的岛国,邻近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之间,属热带沙漠气候,石油为国家经济的支柱。阿拉伯人约占60%,75~80%的居民住在城市里。巴林原为英国殖民地。1971年8月15日宣布独立,首都麦纳麦(Manama)。巴林,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两股水源,两个海"。
值得一提的是,巴林1933年发现石油,巴林BH Bahrain成为海湾地区最早开采石油的国家,海湾地区银行和金融中心。预计可耕地面积1.1万公顷,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5%,实际种植面积4766公顷。农业人口约占劳动力总人口的1.5%。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约为0.73%,粮食主要靠进口。
巴林金融业年产值曾经占国内生产总值15.5%。巴是海湾地区知名的离岸金融中心,监管完善,经营有序,人力资源和技术手段发达,资金可自由汇兑,且免收所得税。巴林金融行业拥有银行、保险、基金等经营牌照405块,银行系统资产总额1994亿美元,从业人员1.4万人。巴林铝厂产量全球排名曾经达第12位。
巴政府鼓励企业以休闲购物、医疗保健为特色,将房地产与旅游、文化、卫生等产业结合起来发展,陆续承办了“2012年阿拉伯文化之都”和“2013年阿拉伯旅游之都”活动。尤其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3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巴林曾经排名第35位。
与中东大国相比,巴林显得微不足道,但毕竟巴林只有156万人口,却创造了385亿美元的经济总量,可以说巴林的经济是不弱的。
九、约旦(人均GDP:4259美元)
经济总量:445亿美元
综合实力点评:约旦哈希姆王国巴勒斯坦、以色列为邻,北与叙利亚接壤,东北与伊拉克交界,东南和南部与沙特阿拉伯相连。约旦基本上是个内陆国家。
约旦是一个比较小的阿拉伯国家,但相对周边国家来说约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稳定。约旦人民生活较为富裕,在伊斯兰国家中相对开放。约旦比较缺乏淡水资源,石油资源不丰富。旅游业是约旦支柱产业之一,佩特拉古城,死海和瓦迪拉姆沙漠等景点成为世界各国游客探险旅行和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
约旦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资源较贫乏,可耕地少,依赖进口。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为侨汇、外援和旅游。可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7.8%,已耕地面积约50万公顷,多集中在约旦河谷,全部私人经营。水资源缺乏是约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旅游业约旦三大经济支柱之一和主要外汇来源之一。截约旦在海外的劳务人员占约旦该国劳动力的50℅,特点是以高级劳务输出为主,每年有大量外汇流入国内。约旦在美国国内还有大约2.5万名技术人员(2006年),他们可以把掌握的新技术反馈到国内,使得约旦的高科技发展紧跟世界潮流。
值得一提的是,约旦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且是阿拉伯世界的心脏。 邻国实质上是中东危机的热点。 以色列-阿拉伯冲突一直是中东危机的核心。由于约旦与以色列有友好关系,并且是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成员。 因此,约旦可以成为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之间改善的桥梁。
十、突尼斯(人均GDP:3323美元)
经济总量:387亿美元
综合实力点评:突尼斯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北部和东部面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相望,扼地中海东西航运的要冲,东南与利比亚为邻,西与阿尔及利亚接壤。突尼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集中了海滩、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国家之一,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地。突尼斯地处地中海地区的中央,拥有长达1300公里的海岸线。突尼斯国土面积很小,悲催的是还有35%-40%为沙漠地带。
由于突尼斯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她地处地中海咽喉,相当于非洲门户,所以自古很多侵略者都会选择先征服突尼斯。
突经济中工业、农业、服务业并重。工业以石油和磷酸盐开采、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为主。农业是国民经济重要部门,但粮食不能自给。旅游业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突尼斯主要有以磷酸盐为原料的化工业和石油开采业。突尼斯是橄榄油主要生产国之一,橄榄油产量占世界橄榄油总产量的4~9%,橄榄油成为突主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是突第一大外汇来源,曾经居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前列。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人员达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3.6%,解决了12%的劳动力就业问题。苏斯“康达维”中心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基地。突尼斯市、苏斯、莫纳斯提尔、崩角和杰尔巴岛是著名的旅游区。
突尼斯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他们认为“教育”是最廉价的“武器”国家40%的预算用于教育,他们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是免费。突尼斯的医疗也基本全免,只要买社保,只需要交2美元(国立医院),其他全免费。突尼斯的土地很便宜,且是终身制,可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