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圣地,广州花都圆玄道观 岭南现存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广东省广州三元宫

圆玄道观,花都区新八景之一,位于广东省新华镇西面的毕村附近,是广东道教活动的中心和游客游览观光的胜地。其最初是由香港圆玄学院出资兴建,为非牟利慈善福利机构,以"发展道教学术研究,方便信徒拜祀神只,发扬孝亲敬祖,慎宗追远的美德;兴扶老携幼,兴学育才"为宗旨,1998年首期工程落成开放,后多次扩建,目前占地近百亩。道教圣地,广州花都圆玄道观

简介

"广东圆玄道观"位于广州市花都区 新华镇西面的毕村附近,由香港圆玄学院出资兴建,1998年首期工程落成开放。经过近几年的扩建,规模越来越大,占地面积有近百亩,形成广东道教活动的中心。圆玄道观是非牟利慈善福利机构,以发展道教学术研究,方便信徒拜祀神只,发扬孝亲敬祖,慎宗追远的美德;兴扶老携幼,兴学育才为宗旨,同时亦是游客游览观光的胜地。

道教圣地,广州花都圆玄道观

道观建筑吸取古典宫殿庙宇的特点,所建山门牌坊为中心门,高大宽阔。入山门为一宽敞广场,左右各立一华表。正对山门为观中主要建筑三清大殿,采用传统的天坛形式建造,殿前两侧有钟楼、鼓楼。三清殿内供奉道教最高极尊之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 ,殿顶的巨大圆球以纯金制成。广场右侧为太和楼,左侧为中和楼、圆玄山庄及安老院,另建有观音殿、斗姥殿、太岁殿。道教圣地,广州花都圆玄道观

道观渊源

"九潭集福地,留待有缘人"。

1994年广东省道教协会成立,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做为会址,影响协会的工作开展。当时有热心道教人士和省道协领导及有关人员一起到香港圆玄学院拜访香港道教界领袖、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香港圆玄学院董事局主席赵镇东先生,谈起会址及遇到的困难,希望赵老先生给予支持。粤港两地道教本乃同出一脉,血浓如水,赵老先生一向热心道教事业,当即一口应允。冥冥之中早有定数,从那时开始,赵老先生爬山涉水、舟车劳顿到处选址,最终选址在花都区九潭村这块风水宝地。而圆玄学院位于香港荃湾三叠潭,叠三归九,九潭矣。正所谓"九潭集福地,留待有缘人",有缘人就是我们赵老先生。定址后赵老先生把晚年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创建圆玄道观上,经过精心策划,巧妙布局,历时五年的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仿古建筑"圆玄道观"第一期终于於1998年11月7日竣工落成,解决了会址的问题,为广东省道教事业的发展奠下了坚定的基础。

主要景点

三清殿

三清殿是圆玄道观的主体建筑物,采用古典天坛形式建造,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八角三重天面,圆形大厅,顶高近30米,天花绘太极图,寓意天大地圆光明无凝。大殿黄色琉璃盖顶,斗拱飞檐,彩绘绚丽。大殿中供奉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即玉清圣境大罗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大罗灵宝天尊,太清仙境大罗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 。三清是道教最高极尊之神。道教之源,出自战国时哲学家老子的道家。东汉人张陵以老子《道德经》为宗义,尊奉老子为太上道祖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

纯阳宝殿

本殿供奉「孚佑帝君」,亦称吕祖先师,道教八仙之一,道教全真道纯阳派开山祖,道家尊称纯阳帝君.

元辰宝殿

元辰殿供奉着斗姆元君及六十太岁,斗姆元君全称为:摩利攴天大圣先天斗姆元君 六十太岁掌管人间的祸福

三圣殿

本殿内供奉儒、释、道三家圣人,中座为"释迦牟尼",左座为"太上老君即老子",右座为"孔子""三家合一"

凌宵宝殿

本殿现如今供奉的是关公,(2015年3读者到过道观 )

观音殿

供奉观音菩萨,道教称慈航真人,是道教十二金仙之一。

黄大仙

黄大仙,本名为黄初平,东晋人,著名道教神仙,出生地为现中国浙江省兰溪赤松子赤松山。

财神金殿

殿内供奉财神赵公明元帅,财神金殿设计方正稳重,金光闪闪,筑于花岗岩基座之上,寓意财富堆积如山,基业永固

文化园

老子道德文化园占地近百亩,主要以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在广场正中树立着太上老君的铜像,老子铜像高16.8米

教人以诚信,为贫苦百姓建造义舍,发放义米义肉。张陵被百姓奉为"天师",道教由此产生。道教教义中有禁绝邪恶,引人向善的性质,所以受人崇敬。

盆景园

盆景园位于道观西侧,四周环境清雅幽静,园中盆景形态奇特,走入园中能令您涤尽都市烦嚣

春晖湖

春晖湖内有知止亭、七曲桥、听涛轩等设施组成。春晖,原指春天的阳光,在这里是喻慈母的恩情

元图

朝元图全长73米,高约10.5米,是依据山西永乐宫的朝元图壁画以1:1的比例采用福建清石雕刻而成

太和楼

三清殿东南边这座三层绿色琉璃盖顶的半仿古大楼,称太和楼,二楼大厅是中华民族馆,反映中国56个民族的居住地,民俗和穿戴的服饰。三楼大厅是雅石馆,馆内集天下之奇石。所谓奇石,就是自然生成形状奇怪的石头,例如其中一块菊花石,就是花都区花山镇的特产。这石头无论敲成多少块,满身都是菊花形状,白色半透明。花都区区花是菊花,是源于特产菊花石寓意。山门、山门牌坊门、广场(两侧为钟楼、鼓楼,各立一华表)、三清大殿(采用传统的天坛形式建造,殿顶的巨大圆球以纯金制成)为观的中轴建筑。该观整体建筑以仿古"天坛"形式建造,气派庄严,四周环境雅致,素有广东"小天坛"之称。

三元宫,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南麓。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初名越岗院,为南海太守鲍靓之女鲍姑修道行医之所,因地处市北,后人又称"北庙"。1989年1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岭南现存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广东省广州三元宫


三元宫坐北向南,依越秀山而建,地势北高南低,占地约5100平方米。从地面登上40余级石阶可达山门,山门正上方有石刻“三元宫”三字,门两旁有楷书对联“三元古观,百粤名山”。与山门相连的是灵宫殿,供奉有护法神王灵官。山门正对着的是三元宫的主殿三元殿,这是全宫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天官、地官、水官神像,又称尧、舜、禹三官大帝。三元殿东、西两侧分别是吕祖殿和鲍姑殿,后面为老君殿,殿前两侧为钟鼓楼。大殿前有石阶和天井,天井周围是客堂、斋堂、祖堂、钵堂。

岭南现存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广东省广州三元宫


三元宫有不少珍贵文物,包括清朝政府钦赐的“葆光励学”匾,尚可喜捐赠的大钟,康有为书法真迹及《道藏经》,但均在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存唐代的观音石刻壁像,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的门联,穴位针灸石刻图,三清图及虬龙古井等。每年的上、中、下元节均有大批信众到此烧香朝拜。

岭南现存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广东省广州三元宫


自鲍靓在北庙旧址建造越岗院以来,三元宫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从三元宫上溯到越岗院,不能不说到鲍靓、鲍姑和葛洪三人的生平和事迹。

鲍靓字太玄,魏晋时在广州任南海太守,他笃信道教,还是最早把道教丹鼎派传入岭南的人物。后来,他在当时越井岗的越秀山下建了一所越岗院,在此宣传道教并炼丹。


鲍靓后来收了一个徒弟叫葛洪。葛洪在历史上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晋代江苏句容人,字稚川,号抱朴子,三国时吴方士葛玄的重孙。葛洪是一名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和炼丹术家,自幼好神仙寻养生之术,曾向葛立的弟子郑隐学习过炼丹术。惠帝末年,他应广州刺史嵇会之请,到广州任参军,居广州约10年。后他追随鲍靓探究道教理论及炼丹、养气之术,并与妻子鲍姑一道替百姓治病。24岁那年,葛洪首次来到广州,拜师学艺长达10年,终成为一个常识渊博的人。年未过40,便著有《抱朴子》内外篇70卷、《金匾药方》100卷等著作。他精通针灸术,据说三元宫内原有的针灸经络图碑刻就是他留下的。东晋元帝时葛洪曾到南京(时称建康)任官,官至丞相,因而他又被人称为丞相道士。后来他听说交趾即今越南盛产丹砂,便辞去高官厚禄携眷第二次来到岭南,受到广东刺史邓岳挽留,此后他在罗浮山整整生活了30年,炼丹制药,著述不辍。葛洪还在罗浮山建造了东南西北四个庵,即现在的冲虚观、白鹤观、九天观和酥醪观。

葛洪的妻子鲍姑,亦精于医道。鲍姑是鲍靓的女儿,从小深受道教影响。由于鲍靓深爱和器重徒弟葛洪,便把18岁的鲍姑许配给他,那时葛洪年过四十了。此后夫妻二人恩恩爱爱,共同研究炼丹与医术。鲍姑一生几十年都是在广东度过的,为了采药、行医,她足迹遍及南海、番禺、博罗、惠阳等地。她医术十分高明,老百姓都亲切称她为"女仙"、"鲍仙姑"。后鲍姑患急病而死,后人在越秀山下建"鲍姑祠"纪念她,她用过的井被称为"鲍姑井",又叫"虬龙古井"。可惜现在这祠和井都不复存在了。而三元宫内却建起了纪念她的"鲍仙姑殿"。鲍靓后来将女儿葬于罗浮山,山上的"黍珠庵"是为纪念鲍姑而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