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蕲春老县城在蕲州镇,后来县城为何搬到不沿长江的漕河? 湖北省一个县,人口超110万,建县历史超2200年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有一个蕲州镇,这个和蕲春县都带有“蕲”的镇,曾经是蕲春县的老县城所在地。蕲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在历史上当了数百年的蕲春县城。

湖北蕲春老县城在蕲州镇,后来县城为何搬到不沿长江的漕河?

(蕲州古城)

蕲州镇有着辉煌的历史,它地处长江边,地势险要、扼长江之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就拿元代来说,当时的蕲州路改为蕲州府,下辖蕲春、蕲水、广济、黄梅、罗田5县,这要是放到现在,稳妥就是一个地级市的级别。

湖北蕲春老县城在蕲州镇,后来县城为何搬到不沿长江的漕河?

那么问题来了,蕲州镇这样一个有着历史地位的县城,为什么后来县城却搬到了不沿长江的漕河镇呢?这得从蕲州地理位置和解放时候说起。

蕲州镇位于蕲春县西南部边缘,解放初期,由于那时候的交通不方便,偏远乡镇到县城一天是到达不到的,比如蕲春北部的檀林、大同等乡镇。特殊的时期,县里的指令需要当天尽快传达到下面,不能“过夜”。这才引起了大家对于搬迁县城的想法,而漕河镇是最优的选择,漕河地处蕲春县中部,尽可能地照顾蕲春东北部偏远乡镇。漕河镇历来为运粮河道的集散地,历史的罗州城也曾是蕲州治所,有一定的历史地位,而且这里受汛期影响较小。

湖北蕲春老县城在蕲州镇,后来县城为何搬到不沿长江的漕河?

时过境迁,七十年过去了,蕲州镇从县城成为了普通乡镇,发展上肯定不如县城漕河。不过蕲州镇毕竟有县城的底子和影响力,在蕲春乡镇中算是比较突出的了。

虽然当时搬迁县城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的做法,如今来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蕲州镇地处县境边缘,现在交通方便了,但是对于蕲春东北乡镇的辐射力还是不足的。蕲州镇地处长江边,虽然有水运优势,但是城镇不能跨江,因为对岸就不是蕲春县的“地盘”了,而且长江上修一座大桥的投入是十分巨大的,如今的蕲州镇是没有长江大桥的。

(蕲州名人:李时珍)

假设蕲州还是县城,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座长江大桥呢?

(图源网络,致谢)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与湖南省相对应,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连安徽,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该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2020年,湖北省下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有26个县级市、35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常住人口5927万人。

湖北省一个县,人口超110万,建县历史超2200年

其中,就蕲春县来说,人口超110万,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以北,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是著名“教授县”,以人才辈出著称。蕲春,据晋代刘伯庄《地名记》记载:“蕲春以水隈多蕲菜(水芹菜)”,因之得名,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承其说。蕲,一名水芹,蕲春意为蕲菜之春。历史上另称蕲阳、齐昌、蕲州。

首先,蕲春县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地形狭长,形如船帆,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复杂。北部为山区,层峦叠嶂,峡谷幽深,风光峻美;中部为丘陵地带,岗峦起伏,绿树成荫,风景旖旎;南部为平畈围区,湖泊棋布,港汊纵横,渔稻飘香。境内最高点为青石镇境内的云丹山主峰,海拔1244.1米;最低点为八里湖农场境内的龙凤寺闸,海拔12米。蕲春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历年平均无霜期249.1天,降水量1341.7毫米,日照时数2025.8小时,气温16.8度。就蕲春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楚国的疆域。

湖北省一个县,人口超110万,建县历史超2200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湖北省蕲春县一带属九江郡这一建制。公元前201年(西汉高祖六年),正式在今黄冈市蕲春县一带设立蕲春县。由此,就蕲春县这一建制,始于西汉初期,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47年(东汉建武二十三年),汉在蕲置侯国,封陈浮为蕲春侯,传三世,国除,复蕲春县。208年(东汉献帝建康十三年),赤壁之战后,蕲春属吴,孙权置蕲春郡,治蕲春,辖蕲春、邾县、寻阳,上隶扬州。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蕲春县一带成为东吴的疆域。西晋永兴时期,寻阳县治徙江南(改名浔阳县),其江北地(即今黄梅县、武穴市东部)并入蕲春,蕲春隶属豫州之西阳国。

湖北省一个县,人口超110万,建县历史超2200年

隋朝建立后,设立蕲州总管府,下辖齐昌、蕲水等县。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复“蕲春”县名。公元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改蕲州为“蕲春郡”,领蕲春、蕲水、浠水、黄梅、罗田五县。唐朝建立后,改“蕲春郡”为蕲州,治蕲春,仍领5县。同年,并蕲水于蕲春,同时析蕲春县东分置永宁县。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蕲州为“蕲春郡”,改永宁县为广济县,蕲春郡领蕲春,蕲水、广济、黄梅4县。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复“蕲州”名,上隶淮南道。元初,改“蕲州”为“蕲州路”,该地区属之。公元1275年(元世祖至元十二年),置淮西宣抚司于蕲州路。公元1277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改“蕲州路”为“蕲州总管府”,今蕲春县一带属之。

最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改“蕲州路”为“蕲州府”,治蕲春,上隶湖广行省,领蕲春、蕲水、广济、黄梅、罗田5县。公元1378年(洪武十一年),蕲州辖县蕲水、罗田两县划出蕲州,属黄州府管辖,蕲州仅代辖广济、黄梅两县。公元1664年(清圣祖康熙三年),蕲州不再领县,仍属黄州府,因当年改湖广为湖北、湖南两省,蕲州上隶湖北省。到了1914年,蕲春县隶属于江汉道。1928年,蕲春县直属于湖北省。1995年12月23日,撤销黄冈地区和黄州市,设立地级黄冈市,蕲春县属之。如今,蕲春县隶属于湖北省地级黄冈市。截至2019年底,蕲春县总面积达2397.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111万人。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蕲春县这个千年古县,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