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名人录,您知道几位? 湖北黄冈市蕲春县——小艾草做成大产业
黄冈名人辈出,遍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宗教各个领域,其涉及领域之广、层次之高、贡献之巨、影响之大,在全国都极其罕见,故有“惟楚有才,鄂东为最”之说。据《二十四史》、《湖北通志·人物志》、《湖北历史人物辞典》、《鄂东人物志》、《中国近现代名人生平暨生卒年录》、《进士--黄冈历代进士考略》等文献记载,黄冈历代名人达1600多位,其中古代1134人、近现代466人。黄冈自古文昌教盛,人才辈出。

李四光

李时珍

毕昇
早在科举考试之前就设有家塾、乡校,隋唐科举后,重教兴学之风日渐兴起。在唐代就建有荆楚最早的儒学宫——兰溪学宫,在北宋就建有最早的书院——雪堂书院。明清时期,黄冈书院林立,讲学成风。黄州河东书院,倡导新学,推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成就了一大批教育大家。清代大儒陈诗,主讲江汉书院20年,其学生陈沆、陈銮分别中状元、探花。历史上,黄冈一直科甲鼎盛,科举及第为荆楚之首,自古以来就有“黄冈进士冠荆楚”之美誉。据统计,自科举制度以来,黄冈一共诞生了944名进士、3985名举人。仅以明代为例,黄冈考中进士317名,举人1465名。中华世纪坛收录文化名人40位,黄冈独占3位:毕昇、李时珍、李四光。
黄冈英雄辈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200多名开国将帅,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四大红军主力,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为缔造共和国,先后有44万黄冈儿女英勇捐躯,其中5.3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政治方面:有古代宰相王方庆、王玙、周墀、徐兴、郑进、姚明恭、张鹏翮;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有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军事方面:有军事家余玠;有农民起义领袖禇祐、徐寿辉、欧普祥、王聪、王弼、马朝柱、陈纯粹、宋关佑;有守卫疆土、屡建奇功的康茂才、刘天和、汪可受、李长庚、梅之焕、宋必达;有辛亥革命元勋张振武、田桐、居正;有为共和国屡建奇功的将帅林彪、王树声、王宏坤、王建安、陈再道、陈锡联、郭天民、周纯全、秦基伟、韩先楚等。其中在1965年前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黄冈市有101人(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8人、中将17人、少将76人。后划入新县、大悟、金寨地界的19人尚未计算在内),红安县有“将军县”之称。经济方面:有《资本论》中译者、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世界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著名经济学家马哲民。
文化方面:有参与编纂《太平御览》和《太平广记》的文学巨擘吴叔;“天下奇才”潘大临;著名诗人与功臣王廷栋、王廷瞻;悉心育才的大学者耿定向;竟陵派代表作家刘侗;隐逸诗人杜浚;一代“霸才”顾景星;清代文学家刘子壮;楚北大儒陈诗;清古赋七大家之一陈沆;国学大师黄侃;方志学家王葆心;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斗士闻一多;中国现代第一个田园派小说家、京派小说鼻祖废名;著名“鸳鸯蝴蝶派”作家喻血轮;著名文学家和小说家叶君健;中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著名作家秦兆阳;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七月诗派”领袖胡风;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著名作家、诗人熊召政、刘醒龙等。思想方面:有北宋理学奠基者程颢、程颐;有新儒学一代宗师熊十力、徐复观;著名哲学史家汤用彤、汤一介;政论思想家殷海光等。
科学技术方面: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昇;联合国纪念的世界十大杰出科学家之一的李时珍;北宋“医王”庞安时;幼科“圣手”万密斋;一代名医杨济泰;地质力学创始人李四光;“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中国“水杉之父”干铎等。仅蕲春县就有200多名教授和博士,故有“教授县”之称。
宗教方面:有中国禅宗祖师四祖道信、五祖弘忍。
戏曲方面:有京剧鼻祖余三胜,青衣泰斗余紫云,京剧余派创始人余叔岩,黄梅戏创始人邢秀娘。
黄冈名人缘何如此之多,可能与元末明初著名的“江西填湖广”有很多关系。虽然鄂东成陆较早(大别山是湖北最早的一块陆地),但人类文明的进程较湖北西部慢,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居民大量南迁,才加速了鄂东的开发。尤其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江西填湖广”,改写了鄂东的历史。史载从明洪武三年起,以垦荒为由,江西饶州、江州等大户被赶往江北,进行强制性的大规模移民,改变了鄂东的文化结构。
黄冈规划建设黄冈名人文化园(100人)和重点打造三大品牌(即东坡名人文化品牌,红色名人文化品牌,历史名人文化品牌)、建设六大名人文化旅游功能区(即以黄州为中心的东坡名人文化功能区;以红安、麻城、团风、黄州、浠水为中心的红色名人文化功能区;以蕲春为中心的李时珍名人医药文化功能区;以黄梅为中心的黄梅戏和禅宗名人文化功能区;以罗田为中心的万密斋名人健康文化功能区及以罗田、英山为重点的生态文化功能区。)
附:黄冈残存有大量的名人故居、遗址遗迹及纪念建筑物。黄州区(9处)有陈潭秋、刘子通、刘少卿、马哲民、吴贡三、李西屏、吴昆、刘维桢、刘子壮等故居遗址尚存。(名人还有张树才、程明超、胡佛)团风县(14处)有林育南、张浩、漆先庭、包惠僧、李四光、王亚南、秦兆阳、熊十力、萧人鹄、方本仁、殷子衡与殷海光、张荆野、徐会之故居遗址尚存以及熊十力家族墓地。(名人还有林逸圣、詹同、王廷陈、胡正秋、何自新、韩浚)红安县(65处)有董必武、李先念、郑位三、吴大胜、王建安、王诚汉、陈锡联、周纯全、郭天民、秦基伟、韩先楚、王近山、刘飞、刘昌毅、张仁初、张天云、李天焕、胡奇才、徐深吉、徐斌洲、詹才芳、马忠全、甘思和、卢燕秋、刘福胜、江波、李世焱、李定灼、李炎清、陈美藻、张志勇、张竭诚、张天恕、汪运祖、况玉纯、闵学胜、邹国厚、何德庆、吴振挺、郑国仲、周世忠、金世柏、罗厚福、罗应怀、贺健、赵鹤亭、胡正平、殷国洪、耿锡祥、袁克服、涂锡道、徐绍华、秦光远、谢正荣、程启文、程悦长、程儒珍、韩卫民、詹少联、熊应堂、黎锡福、戴克林和戴克明、谢富治、江腾蛟、叶君健故居尚存。(名人还有耿定向、石毓灵、程汝怀、谢履、李健侯、潘笑清、李光谦、阮成章、张培刚、冯天瑜)麻城市(26处)有王树声、王宏坤、陈再道、王必成、张才千、李成芳、周希汉、鲍先志、丁先国、王政柱、邓岳、朱火华、李庆柳、张培荣、张汉丞、肖永正、周纯麟、祝世风、高志荣、徐其孝、喻新华、朱玉学、江鸿海、袁彬、赵炳伦、夏斗寅故居尚存。(名人还有余诚、严重)浠水县(1处)仅闻一多故居及张体学办公石洞尚存。(名人还有庞安时、姚明恭、陈沆、汤化龙、孔庚、陶钧、汤佩松、徐复观、徐楚光)罗田县(3处)有方敦、张振武、周镐故居及万密斋墓、王葆心墓、王韶墓、余三胜祖墓尚存。(名人还有王葆心、徐寿辉、万密斋、余三胜、汪锡均、叶佩薰、姚伟)英山县(3处)有李少元、李士彬与石我园、肖伯堂故居及毕昇墓尚存。(名人还有彭干臣、傅维珏、姜镜堂、熊受暄、姚家芳、吴昱恒、吴白桦、陈时伟、章夷白、袁捷、李进、余湛、査光佛、纪振刚)蕲春县(2处)査国桢、胡风故居及李时珍墓,黄侃墓,詹大悲墓尚存。(名人还有黄侃、李时珍、康茂材、冯天驭、陈诗、陈銮、康铎、田桐、詹大悲)黄梅县(14处)宛希先、宛希俨、邓雅声、李子芬、吴致民、赵辛初、梅龚彬、周学义、胡大荣、赵正洪、帅荣、废名、吴求剑、胡宗铎故居及弘忍与五祖寺,鲍照墓,王仙芝墓尚存。(名人还有汤用彤、瞿九思、汪可受、帅承瀛、陈兴国)武穴市(8处)有陈康、兰侨、杜国平、陈金钰、张春森、郭超人、方掬芬、饶汉祥故居尚存》(名人还有居正、刘文岛、郭泰祺、刘博平)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革命遗址:七里坪革命旧址(群)、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军指挥部、麻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罗田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红二十五军军部郁氏祠、红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共存社成立旧址、抗日干部训练班旧址、高山铺战斗遗址、董必武故居、李先念故居、陈潭秋故居、宛希俨、宛希先故居、张体学办公石洞、詹大悲烈士墓、吴铁汉故居等。纪念建筑物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纪念碑、高山铺战斗纪念碑、红安烈士陵园、麻城烈士陵园、团风县黄冈烈士陵园、英山烈士陵园、黄梅烈士陵园、陈潭秋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李四光纪念馆、闻一多纪念馆、黄麻起义及鄂豫皖革命苏区纪念馆、团风渡江战役纪念公园、罗田县胜利镇革命烈士陵园、苏东坡纪念馆、邓雅声烈士陵园、叶君健书屋等。
来源:人民日报
图集
湖北黄冈市蕲春县赤东镇蕲艾种植基地,一眼望去,田垄上满是青绿。
“这气味怎么样?它既能驱蚊,还能消毒。”正在地里锄草的宋菊花摘下几片艾叶,递到记者面前,“别看这个艾草小,我家现在的生活全靠它,一年能挣1.5万元。”
宋菊花今年61岁,是赤东镇五斗地村村民。五斗地村以山坡地为主,水利设施薄弱,2015年贫困发生率达12.6%,村集体也没什么收入。
蕲春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故里,有着种植中药材的悠久传统。2015年,蕲春县立足资源禀赋,提出把发展艾草产业作为全县产业转型升级的支点。当年,两位外地客商到五斗地村考察一番,决定投资建设蕲艾种植基地。
以此为契机,五斗地村成立蕲艾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种植蕲艾。经过几年发展,五斗地村集体收入达到18万元,不仅在2019年实现了贫困户全部脱贫,还带动本村和周边村150多人就业。
五斗地村的发展历程,是蕲春艾草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截至2019年底,全县艾草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有相关企业2000多家,产值达50亿元。
从五斗地村北行10公里,便是蕲春县经济开发区。工厂里,蕲艾喷剂、贴膏、被褥等各类新产品不断下线,随后被发往全国各地。
“今年比往年更忙,从2月份回来上班,我们吃住都在工厂里。”在位于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的湖北鼎艾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打艾绒的李毛球说。李毛球身有残疾,过去一直在外打零工。“现在蕲艾产业搞起来了,我在公司上班每个月就有4000多元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蕲春的艾草企业为湖北各地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点捐赠了价值上千万元的蕲艾产品。“很多医生和患者都反映艾草不错,还帮我们推销,今年公司订单比去年增加30%。”湖北艾师傅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志祥说。
近年来,蕲春以大健康产业为突破口,每年定期举办李时珍蕲艾健康文化节和中药材交易会,打造“互联网+蕲艾”论坛、“互联网+中药材”论坛、世界艾草大会等,着力延伸艾草产业链。
“刮痧主要分为补法和泄法,补法要速度慢、力度小,顺着经脉循行方向走……”8月31日,在蕲春李时珍蕲艾养生培训学校,校长朱珠一边示范,一边讲授理论。40名学员两人一组,认真跟着练习。
6年前,朱珠来到蕲春创办艾灸培训学校,见证了蕲春艾灸培训行业的发展。“那时候全县没有一家艾灸馆,办完第一期培训班之后,很久没有学员来报名。”
现如今,艾草产业在蕲春风生水起,专业的艾灸馆也一家接一家开了起来。青石镇边街村村民张艾也由此改变了生活轨迹。
前年张艾丈夫因病去世,家庭重担压在了她身上。后来,听说蕲春李时珍蕲艾养生培训学校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艾灸培训,张艾决定试一试。“不仅免学费、交通费、食宿费,还给我们介绍工作。”半年后,张艾成了一家艾灸馆的艾灸师。
“现在蕲春健康产业发展快了,很多客人来做艾灸,我平均一个月有5000元收入。”张艾一家脱了贫,看到生活一天天变好,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通过整合培训机构力量,蕲春发展起19家艾灸培训学校,每年可对外输出2万余名艾灸人才。蕲艾艾灸理疗师,如今已成为湖北省的劳务输出品牌。
“从头到脚,吃的用的,蕲艾产品已经实现全覆盖。”蕲春县委书记赵少莲介绍,按照现在每年35%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蕲艾年产值将达300亿元,带动全产业链30万人就业增收。(记者 贺广华 吴君)
责任编辑: 王坤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