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皇陵被盗,玉玺流落民间,结果被一小学生捡到,上交奖励20元 真正的周天子墓目前一个都没找到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便命丞相李斯制造传国玉玺。据说,传国玉玺正是用和氏璧镌刻而成的,象征着国之重器,是历代正统皇帝的凭证。在接下里的2000年历史中,传国玉玺忽隐忽现,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虽然传国玉玺至今杳无音信,但皇后的玉玺却意外惊现世间!
1968年,在咸阳东北30多公里的韩家湾公社韩家湾小学,有一个名叫孔忠良的小学生。9月的一天傍晚,他沿着渭惠渠边的路回家时,走到狼家沟,却发现有个东西在斜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他以为是块好看的石头,就将它刨了出来。其实这正是吕雉的“皇后玉玺”!问题来了,这么珍贵的玉玺不在皇陵里,为什么会在大路旁的水沟里呢?这就要从2000多年前说起!

我们知道,中国历朝历代是不允许后宫干政的,就算是后宫之主皇后也没这个特权。然而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吕雉和武则天就是例外。她俩可谓是中国古代女性的传奇人物,不仅干政,还掌权,甚至还称了帝。其中,吕雉作为中国第一个专权的女性,虽不是皇帝,但她的行事作风与皇帝如出一辙!
秦朝末年,刘邦率先杀入咸阳,秦子婴投降刘邦,并献上传国玉玺。从此传国玉玺归属刘汉,并且汉代册立皇后都要授予玉玺,所以吕雉手中也有一个“皇后玉玺”。据《汉官旧仪》记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可见,此玉玺象征着皇后在后宫至高无上的权利!

据史书记载,当刘邦死后,吕雉掌权处理国事时,用的都是自己的“皇后玉玺”。显然,吕雉想要做一个彻彻底底的无冕之王。不过吕雉死后,与高祖合葬,并且“皇后玉玺”也被带进了皇陵中。毕竟还是刘家的天下,子孙只认刘邦传下来的“传国玉玺”,不过在东汉末年时,还是给整丢了!
既然玉玺在皇陵中,为什么会跑到水沟里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赤眉军!西汉末年,统治阶级剥削十分严重,赤眉军就是农民组织的起义军。一开始赤眉军打得火热,但当东汉政权建立后,赤眉军就不行了。纵使他们占领着首都长安,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还是走向了灭亡!

但在灭亡前,他们还干了一件缺德的事。他们烧毁皇宫,毁坏宗庙园陵,其中高祖长陵被赤眉军掘开,同陵异穴的吕雉尸体也遭受侮辱。至此皇陵被毁,而皇后玉玺也遗落在土中,被水冲到了狼家沟(距皇陵1000米),遭受泥沙覆盖两千年之久。直到1968年,才被一个路过的小学生意外发现!
小学生孔忠良的父亲孔祥发是大队干部,曾和考古队员们打过交道。当孔忠良把玉玺带回去时,父亲就觉得这不简单,赶忙跑到西安找专家鉴定。鉴定结果令孔祥发大吃一惊,竟然是吕雉的皇后玉玺。孔祥发二话没说就把他捐给了博物馆,博物馆也给了他20块钱的奖励作为路费,随后玉玺几经波折,最终于1991年6月20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公开展出,并成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出的文物!
也许有人该问锦旗呢?锦旗肯定是有的,只不过晚了点!2012年初,陕西省举行“保护大遗址、弘扬汉文化”总结表彰大会,其中第一次受到表彰的孔忠良激动的说道:“没想到,45年了,还有人记得我!”是啊,这个迟到45年的锦旗终于送到了孔忠良的手中。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捡到的宝物?留言讨论,记得关注哦!
■专家简介 徐卫民,男,1960年生,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历史地理学,著作有《早期秦文化研究》。
■专访背景 我省近年来正致力于将帝王陵旅游打造成为陕西文化旅游新名片,连接29座汉唐帝王陵的交通线目前正在建设。这些帝王陵将会对陕西的文化和旅游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如何处理帝王陵保护和城市建设、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近日,华商报记者专访了近日出版的《陕西帝王陵墓志》主编、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徐卫民。
82座帝王陵包括了帝陵和王陵
华商报:《陕西帝王陵墓志》这部志书有哪些特点?
徐卫民:考古资料截至2016年,最新考古成果也体现出来了。“82座帝王陵”这个讲法也是新的。过去说帝王陵,主要说的皇帝陵。但在这本书里,我把战国时期秦国在陕西的陵墓也做了梳理,另外把明代的藩王陵算了进来,这样基本就把在陕西的所有王以上的陵墓都包括进来了,“既有帝,也有王”。
华商报:陕西的帝王陵分布有什么特点?
徐卫民:82座帝王陵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当然,“陵随都移”,一般来说陵墓和都城距离得不远。周天子的陵墓到底在哪里?应该在西安附近。但由于不封不树,地面上没有任何标志。所以真正的周天子墓,目前一个都还没找到。这是第一种类型。第二种类型就是封土墓。从秦开始,由过去的中字型到亚字型,然后变成高大的封土墓。第三种类型就是“以山为陵”,唐代的陵墓基本都是这样,防盗作用比封土墓更强。
因技术达不到
帝王陵主墓50年内不许发掘
华商报:已发掘的帝王陵有几个?
徐卫民:国家有政策,所有帝王陵主墓五十年内不允许发掘,但可以对一些陪葬坑进行考古发掘。目前为止,陕西只发掘了两个帝王陵:一个是不太重要的唐代帝陵,另外一个是咸阳的一个被盗的北周陵墓。
华商报:为什么规定五十年内不允许发掘?
徐卫民:主要是科学技术水平达不到,有些陪葬品发掘以后保存不下来。
华商报:您认为我省帝王陵保护做得怎么样?
徐卫民:书里对每个陵墓都谈到了其保护现状,比如有没有保管所,地面文物有没有被破坏。唐陵一些石刻已被打坏,书里也都提了出来。写这些的目的是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考虑如何来保护。
对帝王陵保护影响比较大的,一是盗掘还存在,二是地方对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处理得不够好。
建设遗址公园来保护
可缓解各种矛盾
华商报:有的帝陵规模很大,保护是一个难题。您认为应该怎么做?
徐卫民:国家文物局这几年做了很多工作,列了150多个大遗址保护单位,咱们陕西不少帝陵也在其中。
我觉得秦始皇陵和汉景帝阳陵做得很不错,现在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他们虽然没有把所有陵园用地征下来,但已经把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征下来了。当然我省帝王陵墓太多,比如唐陵,从礼泉一直延续到蒲城,不过这些陵园并没有连起来,每个陵园都有自己的范围。我认为,只要在陵园范围内,都不要去破坏它。把这些东西保存下来,将来对可持续发展是有好处的。
我觉得,遗址公园这种保护形式是缓解矛盾的很好办法。
华商报: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的矛盾该如何解决?
徐卫民:城市建设、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始终会存在,如何处理很重要。比如西咸新区,汉代9个帝陵都在那里,占了那么大的面积,该如何来保护和利用?我认为,不管如何来做,这些东西只要在保护范围内,我们都要把它保护好。如果我们为了眼前利益去把它破坏了,那就对不起后代子孙了。
现在国家已宣布,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合并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开发,可能是一个好事情。
“光帝陵陪葬坑就足够振兴陕西旅游业”
华商报:编撰《陕西帝王陵墓志》,是为了对我省的文化遗产进行盘点吗?
徐卫民:在全域旅游方面,陕西主要是人文景观,也就是都城和陵墓。由于我国传统建筑大多是土木结构,唐以前的都城建筑除了大小雁塔等,其他的基本已看不到了。所以,最主要的文化遗产还是集中在帝王陵园里面。过去事死如事生,帝陵也是都城的反映,陵园里面的设置也是按照都城配套的。我认为帝王陵墓现在是我们陕西文化遗产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陕西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比如秦始皇陵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光兵马俑每年就有600万人参观,每年门票收入就达8个亿。国家不允许打开帝陵,但是光这些陪葬坑就足够振兴陕西的旅游业了。
帝陵是陕西的文化产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省上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把29座汉唐帝陵交通线连接起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在陵园绿化、建陵墓博物馆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华商报:汉唐帝陵旅游交通线现在建设得怎么样了?
徐卫民:道路应该没什么问题了,但公共设施还没赶上。那么多帝陵,很多陵的观赏性还达不到水准。比如唐代的帝陵还能看到石刻,但汉代帝陵在地面上只能看到一个大的封土。目前,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正在建博物馆。省上有关领导曾提出过每个陵墓都要建一个博物馆。尽管要达到这个要求并不容易,但我觉得比较重要、有考古价值的还是要建博物馆。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我省将用无人机监控帝陵
华商报讯(记者 马虎振)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
意见明确要求,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严肃查处文物行政违法行为,强化文物安全日常检查巡查。对擅自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未批先建、开采、挖掘等活动以及擅自对文物进行修缮、擅自改变文物保护单位用途、破坏损毁文物本体和环境及影响文物历史风貌等法人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有长城分布的市县每年要至少开展一次长城执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破坏长城的违法行为。各级工商部门要严厉查处非法交易文物、非法收藏文物、擅自从事文物经营活动等违法行为。
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运用无人机、北斗系统等高科技手段辅助对我省长城和帝陵等重要田野文物进行监控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加快实施重要文博单位的安全监控信息平台联网并入公安天网系统工程建设,逐步实现文物、公安监控、预警、处置信息一体化。有序推进覆盖我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监控系统综合平台建设,实现远程监管、消防物联网监控和文物安全监管人员智能巡检。
同时还要求,要加大督察问责力度。省文物部门每年对各地文物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一次督察,对安全和执法工作履职尽责情况进行通报。对多次发生重大文物犯罪案件以及严重违法、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要约谈地方政府负责人,并向社会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