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明孝陵存世600多年,却从未被盗掘,这是为何? 李世民墓穴百年后被挖开,专家从记录当中,发现了一段奇怪的记载
在中国历史中,古人对于自己死后的事情,往往都会十分的看重,生前享受怎样的荣华富贵,死后在另一个世界依然要继续拥有,所以每当有达官显贵去世,其家人都会在墓葬中,将墓主人生前所之物,以及大量的珠宝黄金随同遗体一同下葬,而这也就自然而然的招惹来了许多一盗墓为生的窃贼,他们为了地下埋葬的珍宝,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盗掘。

而为了防止自己以及陪伴在身边的随葬品,不被盗墓者所打扰,墓主在生前建造墓地时,或将自己的陵墓建在隐蔽的地方,并专门为其设置许多机关暗器,甚至有的还会设置多个疑冢,以此来迷惑盗墓者。但是对于封建王朝的帝王来说,他们的陵墓不仅规模庞大,且大多在地面上修筑了许多宫殿等建筑物,所以自然而然成为了历代盗匪的重要目标。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皇陵,便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明孝陵,该陵寝不仅规模庞大,且在紫金山上整整矗立了600多年,至今都未被发觉有过盗掘的痕迹,那么为何这座皇陵就不怕招来盗墓贼呢?考古专家对此给出了4个原因。

1、 陵寝建造的足够坚固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在建造时,不仅选择依山而建,同时在建造陵寝时更是动用了数十万的劳力,在耗费了30多年的时间里,才将这座规模庞大的皇家陵墓建造而成,并且该陵墓使用许多巨石,这些巨石通过人力曾曾堆砌,在经过特殊的工艺对其进行加固。所以,外面的人想要进入到陵寝之内,基本上是个不太可能的事情。
2、 墓地建筑规模浩大。
明孝陵的庞大规模,主要体现在皇陵的地表之上,而在这庞大的建筑之下,则是一个个的陪葬坑,朱元璋遗体存放的主墓室其实只占很小一部分,根据专家的探测,明孝陵地下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盗墓贼想要在这么大的面积之内,准确的找到主墓室,其可能性会十分渺小。
3、 收到清朝的保护。
清朝入关并接替明朝统治中原,其正统性很大来自于替明朝皇帝崇祯报仇,所以,虽然明朝作为上一代王朝,和清朝皇室并未有什么瓜葛,但是为了其统治合法性,清朝对于明皇陵采取了保护的态度,并专门调派人手加以看管,那些窥伺皇陵宝物的人,自是不敢轻易冒犯了。
4、 法律上的保护。
在中国的历朝历代中,对于盗墓者的打压向来都十分严厉,只要被发下,一律重罚。明孝陵又处于紫金山上,盗墓者要想神不知鬼不觉的对其进行盗挖,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自然也就被很好的保存在了现在。
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一个朝代,这个时候的皇帝自然也比较受关注。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故事,这位皇帝虽然说上位的过程有些不太光明正大,但是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些历史人物的的墓穴当然也不会被人放过。李世民的墓穴撑了两百多年,最终还是被后人惊扰,不过考古专家们在打开其棺椁记载当中,却看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最初长孙皇后过世的时候,李世民在九嵕山修建了一座石窟,这地儿说起来和终南山遥相呼应,也是一块难得的宝地,于是他干脆将这主峰搞成了自己和皇后的陵墓,当时他将陵墓挖到了两百五十米深,觉得已经完全可以了,但是他低估了那些盗墓者的能力。
唐朝末年,朱温推翻统治,改国号为梁,而李世民的墓穴也是在这个时候被盗墓贼光临的,有历史记载,有一位叫做温韬的节度使,没出太多政绩,但是盗墓这个事他倒是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七年时间里他挖开了十七座帝王墓,而整个唐朝一共才只有十八座,唯一幸存下来的那座就是武则天的陵墓。

对于温韬挖掘李世民坟墓的事情,历史上也曾有过记载,他带着大批马队四处乱挖,企图寻找墓道,最终经过高人指点,他成功找见了墓道,将那250米挖开之后,里面还有五道大门,最终打开的时候,连常常光临帝王墓的温韬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座墓室相当富贵。

进去之后,温韬开始四处搜罗财宝,他发现棺椁放置的那个石床竟然还冒着冷气,奇怪的是李世民的头发居然是散乱开的,甚至还遮住了脸,这一点也是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他们对于这段记载也觉得很奇怪。除此之外,两边的厢房里放置了很多铁盒子,这里面有珍贵字画,也有金银珠宝,温韬是个粗人,他只喜欢钱,对于那些名贵字画一点兴趣都没有。而对于这段记录,所有的专家们都是非常难过的,天晓得,因为他的这种无知毁掉了多少珍贵的名人字画。
因为历史记载当中并没有说到都有哪些字画,所以专家们希望珍贵的《兰亭序》不在里面,但是经过一些分析,大家还是认为,李世民的墓中收藏兰亭序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为当时的那些皇帝都非常喜欢收集这些,这也是为什么唐朝的墓穴比较值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