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访古:南京明故宫-宫城的分布及功能 历经风雨的世界第一宫殿,北京故宫的蓝本——南京明故宫

南京故宫,又称南京明故宫、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应天府的皇宫,占地面积超过101.25公顷,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是北京故宫的母本。解放以后,历任国家领导人都很重视南京明故宫的保护,2006年明故宫遗址正式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南京市打造成国家级遗址公园。据资料记载:当年的南京故宫,气势恢宏,金碧辉煌,殿宇重重,楼阁森森,雕梁画栋,是明初三代皇帝(洪武、建文、永乐),政权所在地,长达54年,直到明永乐十九年(年1421),明成祖朱棣,因为他的势力范围在北方,所以迁都至北京,南京故宫才正式结束王朝皇宫的使命。

今天根据大明永乐三年(1405年)的复原图,探索一下宫城的布局和功能。我不是学历史的,也不是学建筑的,只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和大家分享当年的故宫模样。

金陵访古:南京明故宫-宫城的分布及功能

南京故宫宫城俯视图

南京故宫以皇城和宫城为主体,皇城在外,宫城在内,成南北中轴线分布。宫城是皇帝起居、办理朝政、接受中外使臣朝见以及皇室成员居住之地,又称大内、内宫,俗称紫禁城。宫城坐北朝南,平面略呈长方形,在宫城墙体上,开有城门4座,正门为午门、西门为西华门、东门为东华门、北门为玄武门。西华门和东华门,是东西两侧的门,但不在轴线的正中,几乎靠近宫城最南面的墙。本人认为,后宫是生活区域,考虑到安全性、私密性和便于宫女的管理,不宜有太多的门。北门玄武门,俗称“厚载门”(即今误称的“后宰门”),取《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金陵访古:南京明故宫-宫城的分布及功能

故宫在城区位置图

我这里所述的四座门,是开在宫城墙体上的,是宫城最外面的门,当然,门内还有门,正大门午门进入后,还有奉天门。宫城内部各个区域还有内部围墙和正侧门。按照宫城轴线,由南向北有:午门、奉天门、乾清门、坤宁门和玄武门。

金陵访古:南京明故宫-宫城的分布及功能

午门外,应该是皇帝“家”外面了,是传达圣旨及朝廷文告的地方,也是皇帝处罚大臣“廷杖”之地。这些“公事”只能在“家”外处理了。

宫城大致分两个区域,“前朝”与“后宫”,一墙之隔,“前堂后室”即“前朝后寝”。 “前朝”即为皇帝上朝治政、奉行大典之处;所谓“后寝”,即帝王和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后宫建筑比较密集,正是“后宫佳丽三千人”,没有那么多房子怎么住得下?

从午门入,有宫墙环绕,过内五龙桥,便是奉天门。奉天门左有东角门,右有西角门,门上都有楼阁。东角门的南边有左顺门,可通文华门入宫城左路抵文华殿(太子讲学处则称“大本堂”,疑在文华殿一侧),亦可通东华门;西角门的南边有右顺门,可通武英门入宫城右路抵武英殿(明代中期,殿内曾供奉朱元璋和朱棣的画像),亦可通西华门。

宫城为什么门这么复杂,其实不难理解。宫城如一座小城,城里有各个小院子,每个小院子有院墙,有院墙就有门,至少南北两个门。院子里面便是宫殿。

进入奉天门就是皇宫最重要的三大殿建筑。

奉天殿,是三大殿的主体,上盖琉璃金瓦,双檐重脊,雕梁画栋,朱漆描金雕花的门窗,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金銮宝殿”。它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朱元璋“创业伊始,励精图治,在早朝之外还有午朝和晚朝,规定政府各部有一百八十五种事件必须面奏皇帝”。

华盖殿,是前朝三大殿之一,每逢春节、冬至和皇帝的生日,皇帝都要在这里先行接受内阁大臣和宫廷执事人员的参拜,然后才去奉天殿接受百官的朝贺。华盖之名出自星象中紫微垣中的华盖星。华盖殿坐落于三台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攒尖顶。

谨身殿,前朝三大殿最后一座,是皇帝上朝更换朝服以及册立皇后、皇太子之处,皇帝亦在此殿受贺。谨身之名意为帝王提醒加强自身修养。谨身殿坐落于三台之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殿左为后左门,殿右为后右门。

在三大殿的东西两侧,还分布着,文楼、武楼、文华殿和武英殿。

在“前朝”的后面,属于“六宫”(亦称“后宫”)范围。

后宫南面正中的大门为乾清门,门外左右各有金狮一座,乾清门内为乾清宫大殿。乾清宫是后廷的主要建筑,是皇帝的寝宫。乾清之名出自《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和《周易·说卦》“乾为天,为君”。皇帝代表着天,而乾即天,故皇帝居住的宫殿称乾清宫。乾清宫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宫殿左边有日精门,右边有月华门。

乾清宫后面是省躬殿,制式如同华盖殿,略小一些。

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坤宁之名出自《道德经》“地得一以宁”和《周易·说卦》“坤为地,为母”。皇后代表着地,而坤即地,故皇后居住的宫殿称坤宁宫。

坤宁宫的东、西两侧,建有柔仪殿和春和殿两座别殿。后宫之制甚严,经朱元璋先后5次修订而成,宫人不仅不得出宫,甚至连书信也不得传出,违者杀无赦。从这一点讲,皇宫跟监狱没有什么区别。

后宫,还有东六宫、西六宫、柔仪殿和春和殿等等,是皇后、嫔妃和皇子皇孙生活和学习的地方。

此外,宫城内还有祭奉朱元璋祖先的“奉先殿”;珍藏、修编经典书籍的“文渊阁”,位于奉天门之东;专门为“东宫亲王读书”而建造的“大本堂”;以及富丽堂皇的诸多宫廷建筑。如今,后宫一带保留下来的遗迹,只有当年后宫西北角御花园中的一座假山。

故宫建筑历时二十多年,从简到繁,多次修改,逐步完善起来。南京宫殿上的所有坊额、匾额,据称统一由詹希源手书。宫城城墙的城砖,早期由军工夫在应天府当地烧造,后来在改筑宫城时使用了一些其他地方烧造的城砖。建筑材料来自于全国各地。

宫城建筑的分布与功能,受到当时礼制秩序和传统文化的影响,阅读故宫就是阅读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

(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讨论,更多系列内容,敬请关注/ 存心无意)(作者:李真喜)

历经风雨的世界第一宫殿,北京故宫的蓝本——南京明故宫

我用了很长的篇幅去介绍了南京故宫的历史沿革。实际上,作为北京故宫的蓝本,南京故宫在具体设置上也包含了很多值得深究的内容。明朝可以说是封建制度达到最完善的一个朝代,各项制度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规定。而这种制度,也能在明故宫的建筑形式中得到体现。

历经风雨的世界第一宫殿,北京故宫的蓝本——南京明故宫

明故宫布局图

如前文所述,明故宫以皇城与宫城为主体,是明朝最为重要的中央机构。其一系列建筑不仅包含大家熟知的皇帝寝宫和朝会场所,还有祭祀坛庙和官员办公场所。

宫城即是故宫最核心的地方。和北京故宫一样,南京宫城亦被称为紫禁城或大内,其四周有御河,是皇帝起居、处理朝政、接受中外使臣及皇室成员居住的地方。如今午朝门公园内的明故宫遗址,即为当年宫城中的最核心部分,也能看到小段御河。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结果来看,宫城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南北长约0.88千米,东西宽约0.85千米,共设有垛口2370个。宫城共有4座城门:正门为午门、西门为西华门、东门为东华门、北门为玄武门。此处的玄武门又名后宰门,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中,而如今的玄武门是民国期间重开的城门,并不相关。而午门和东华门保存尚为完好,是今人凭吊历史的好去处。如今的东华门遗址与午门遗址之间间隔了整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明故宫校区,足见昔日的宫城之大。

历经风雨的世界第一宫殿,北京故宫的蓝本——南京明故宫

今南京午朝门公园(明故宫遗址)

由于北京故宫是仿南京故宫建成,故北京故宫的格局与南京故宫相仿。昔日的南京故宫宫城,从午门进入后即为内五龙桥(内五龙桥至今尚存,但栏杆为后补建),桥下是内御河,桥后为奉天门。过了奉天门,由南向北即为宫城的核心建筑区,包含有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三大殿,构成了宫城“前朝”的主体部分,用于朝会、接见外臣等事宜。继续向北为乾清门,之后便是后廷部分,包含乾清宫大殿,以及大家在清宫剧中常听说的东暖阁、西暖阁和坤宁宫等。

皇城则包含了宫城在内,是中央行政机构和国家宗庙祭坛的所在地。皇城坐北朝南,呈倒凸字形,主体南北长约2.7至3千米,东西宽约2至2.2千米,设有城门7座:洪武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承天门、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其中西安门在规格上仅次于午门,因为从西安门进出皇城最为方便,使用频率较高。西安门至今尚存遗迹。

历经风雨的世界第一宫殿,北京故宫的蓝本——南京明故宫

从午门看御道街

皇城内包含了几乎全部的中央官署与军事中心,进皇城洪武门后便是南北向的千步廊,其后面两侧即为中央官署所在地,基本按照文左武右的格局。《洪武京城图志·序》载:“六卿居左,经纬以文;五府处西,镇静以武。”也就是说,西侧为高级军事指挥机构,包括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以及太常寺、通政司、锦衣卫、旗手卫、钦天监等;东侧为中央高级官署,包括宗人府、史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以及翰书院、詹事府、太医院等(刑部与都察院、大理寺并称“三法司”,设置在南京太平门外的太平堤西侧)。御道尽头为外五龙桥,桥下为外御河,桥前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桥后为承天门。在皇城西南角的皇墙下,设有宦官诸监,包含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等十二监。明朝较少有外戚干政的情况,但宦官问题较其他朝代更为严重。

明故宫遗址局部

明朝极其注重各类祭祀活动,祭祀内容包含天地、先祖、孔子和帝王武将等。这些国家专用的祭祀坛庙也都分布于皇城之内,并得到了极其精心的修建。周礼《考工记》云:“左祖右社”,因此,太庙位于承天门内之东,与社稷坛隔御道相对。

从建筑特色来看,明故宫的建筑符合天象和礼制要求,同时也与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相吻合。

北京故宫的核心被称为紫禁城,而南京故宫亦是如此。“紫禁”二字,来自星象紫微垣。紫微垣是“天子之所居”,所以用紫宫来当宫城的名称,宫城也按照“紫微垣”布局。而皇城则是依照“太微垣”布局。在修建过程中,明朝政府还特意将天道体现在建筑上,如在正殿之后建立乾清宫、坤宁宫,象征帝后犹如天地;在乾清宫左右设立日精门、月华门,象征日月陪衬在帝后左右;在东安门外设有青龙桥,在西华门外设有白虎桥,取自星宿二十八宿,以象征顺应天意。

午门的中间门洞

礼制是封建王朝维护统治的一项有力武器,因此南京故宫的建设也极其注重礼制上面的要求。南京故宫沿用三朝五门的制度,即设有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符合《礼记》中“周天子及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天子有五门: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的要求。午门还特意设置为高大门阙,通过门阙的体量和所组成的空间来相应《礼记》的 “以高为贵”,体现皇帝所需的崇高与威严。

南京故宫在选址和建造上也充分体现了对自然条件的顺应。南京故宫总体而言偏向主城区的东南角而非城市中央,是为了依靠富贵山的地势,并且利用原来的城池东渠作为皇城西渠,从而将午门以北的内五龙桥、承天门以南的外五龙桥和宫城城濠与南京城水系相互连通。同时,这种布局还避免了在本就居民密布的城中进行大量产拆迁工作,有利于维护民心。

谨身殿遗址

回过头来再看,尽管明故宫主体已经湮没无存,但仅仅是遗留在文献中大的一切就足以得到我们的很多关注。作为北京故宫的蓝本,南京故宫在形制上是开创性的,也是封建制度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

感谢各位新老朋友的阅读,我是作者梦魇。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苏家酒窖,一起探索那些美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