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明皇宫遗址,堪称第一宫殿,但参观的人寥寥无几 1910年南京老照片:明故宫尚存城门和石桥

古代的宫殿园林建筑,现在保存下来的并不多。紫禁城算是一个相当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实在是一个太复杂的文化符号。

南京的明皇宫遗址,堪称第一宫殿,但参观的人寥寥无几

现如今到故宫旅游的游客,几乎每天都是个天文数字。大家或许不知道,在南京这座城市,也有一座皇宫,而且比故宫的面积更大。这就是南京的明皇宫。南京明皇宫可以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毕生精力打造的,整个洪武年间,明皇宫的修建几乎从未间断。

南京的明皇宫遗址,堪称第一宫殿,但参观的人寥寥无几

整个明皇宫的占地面积超过了100万平方米,比故宫的面积更大。真要算的话,明皇宫才是第一宫殿。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明皇宫,早已经是残缺不全的了。明末清初的时候,明皇宫就遭到了破坏,更别提后来的天平天国和抗战了,明皇宫基本上已经被夷为平地。

现在我们在南京看到的,是明皇宫饿遗址。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的明皇宫遗址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但我们几乎没有听说过南京的热门景点里,有明皇宫遗址。当然,这也是因为明皇宫早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我们到这里看到的,不过是残垣断壁而已。

南京的明皇宫遗址,堪称第一宫殿,但参观的人寥寥无几

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明皇宫遗址,应该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吧,就像圆明园遗址一样,我们完全没必要在遗址上搞一堆仿古建筑,就让明皇宫这样留在南京就好。大家怎么看?

南京仪凤门。1910年6月,位于上海虹口的日本书店发行了一本由杉江房造编辑的摄影集《金陵胜观》,展现了清末南京的社会面貌,现在已成为珍贵的史料,值得重视。本文选取一部分老照片,以飨读者。

1910年南京老照片:明故宫尚存城门和石桥

秦淮河的画舫及岸边的夫子庙。晚清历史上,南京在清军与太平军的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1864年之后,经过30余年的缓慢发展,经济有所复苏。虽然早在1858年《天津条约》已列明南京为通商口岸,但直到1899年才正式开埠。

1910年南京老照片:明故宫尚存城门和石桥

南京下关码头。1899年,下关港口对外国籍轮船开放。次年,外商开始在下关建造码头。港口名义上由清廷管辖,实则由列强控制。英、美、法、德、日等国兵舰任意在港区游弋、停泊,有些国家的水兵甚至上岸在港区附近驻扎。

1910年南京老照片:明故宫尚存城门和石桥

陆军小学堂。该校成立于1906年,在校生250多名,年龄为15岁至18岁之间。各省设陆军小学是清末军事教育改革的措施之一,宗旨为“以忠君爱国为本原,德育体育为基址,振尚武之精神,汰叫嚣之陋习”。

两江总督府及时任总督张人骏。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官居从一品。其衙署曾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被荡平,1864年之后曾国藩在原地进行重建。

位于下关的江宁车站。1908年沪宁铁路建成通车,江宁车站也投入使用。车站按清廷邮传部“一等站屋”的设计要求,拥有候车大厅、票房、电报房、站长房、邮政房、货物经理人房等建筑设施。

南京南门外。南门即中华门,至今保存完好。

明故宫午门。明故宫即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皇宫,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这里逐渐荒芜。明仁宗朱高炽曾下令重新修葺南京皇城,但此后数百年间,此处鲜有修葺,风吹雨打,自然和人为损坏严重。

明故宫西安门。清朝末年,明故宫已变成杂草丛生的荒野,残垣碎瓦、蛇鼠出没,宫殿荡然无存。好在还有一些城门和石桥的遗迹昭示着曾经的辉煌,不像现在,除了几块石头,一无所有。

明故宫五龙桥。清朝时期,八旗军在此驻扎,对明故宫破坏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