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天祝,有一座松山古城值得遇见 盛夏季节,请到天祝抓喜秀龙草原来!
松山滩草原,位于天祝县城东南部30多公里,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属干旱草原植被,主要为草本植物和灌木,是天祝最大的草原盆地。历史上有名的“达隆仓的马”,就是在这里长期培育而成的。在离松山滩黑马圈河口不远的地方,坐落着一座古老而苍凉的城池,尽管斗转星移,日蚀风吹,基本完好的墙体依然不失当年之雄姿,这就是有名的明代松山古城。明代万历年间在这儿爆发过一场松山大会战,更使此地天下闻名。
草原之上的一座大城
我们从天祝县城出发,向东36公里,去松山滩草原寻找一座叫松山的古城。
松山滩草原,曾经是乌鞘岭东侧最大的天然牧场,现今又是天祝藏族自治县最大的移民安置点。夏季的松山滩草原,绿意盎然,沿途可以看到白牦牛、高山细毛羊、岔口驿走马这些可爱的生灵,格外赏心悦目,让人顿时忘记了尘世间的烦恼。
终于,在越过一个缓坡之后,有房屋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松山村。那些远望呈红褐色的巨石,就是古城的城墙,就在村子旁边。
在阳光的倾泻下,黄土夯筑的城墙拔地而起,敦实、粗犷,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古城门口,宽可行车的城门如今只留下了黄土夯筑的墙体,从中进入,似一方小空院,这便是瓮城了,进瓮城后又见一座城门的垭口。小院里,城墙没有遮挡住的空地上,青草幽幽。
松山古城坐北朝南,分为内外两城。原本只有一个城门,向南开,之后为了保护内城的安全,又在原有的大门基础之上,向外延伸,向西又开了一道大门,也就是现在进入古城的第一道门,是外城的城门。
从内城的城门进入,算是真正进入了松山古城,视线豁然开朗。古城内部,现在已长满葳蕤的灌木,展现在眼前的是瓦蓝色的天空,黄褐色的城墙以及无边蔓延的芳草……
新版《射雕》的取景地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松山古城内还有人居住,如今就在古城的旁边,修建起了松山村,在古城内还留有一户人家,一直默默守护着古城。
整座古城最初建成时,占地280亩,官衙、军营、民居、学堂、粮仓等设施一应俱全,最为鼎盛的时期,城内还建有寺庙。虽然历经上百年的时光打磨,古城内的地面建筑多已湮灭,但古城的城郭保留得相当完整。
一座城池能否固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水源问题。古城内的两口水井刚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一口水井位于内城,现在已经被填埋了,另一口水井在外城,探身于井口之上,还可以看见井底倒映出的影子。
让人不由惊叹,在4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如何在草原上建成这座巍峨的城池?而答案就在古城内肆意生长的芨芨草上。
当时,人们用这最为普通常见的野草,就地取材,结扎成捆,与木椽相合,建成城墙的框架,再以黄土层层夯实。草捆与木椽就相当于现在我们建筑房屋时的钢筋,起着构架固定的作用。在内城的一端墙体边,可见到裸露在外的木椽,如手臂粗细的木椽,如今还依然深藏于墙体之中。
2016年,大型古装剧《新射雕英雄传》在松山古城内取景,这使得古城再次焕发生机,并被世人所知。如今在古城内,依旧可见剧组拍摄时遗留下的木质塔楼等建筑。
松山古城还有一个让人惊叹的秘密。整座城池的地下,拥有一条连通内外的地道。战时或有危险发生,人们可以藏身于地道,甚至增援的军队也可从地道自由出入,使松山城不至于成为一座孤岛。
如烟的历史往事
松山古城,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在草原深处,松山因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成为西陲边塞的要地。只要控制了松山地区,明朝便在军事上可处于主动地位,达到保境安民的目的。
明王朝建立初期,随着朱元璋派军八次深入漠北、朱棣五次率大军亲征北元,蒙古族势力被大大削弱,处在边境地区的凉州也因此获得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发展时期。
然而,在1559年的嘉靖年间,蒙古族部落首领率领着数万的蒙古族铁骑从河套地区南下西进,占领了凉州的松山地区。30年的兵荒马乱之后,1598年,10万明军进攻松山地区的蒙古族部落,经过六个月的战斗收复了这片美丽的草原。
为了更好地守卫这片要地,次年,明廷开始在松山建立军事堡垒,这就是如今我们所见的松山古城。
在松山滩草原,以松山古城为中心,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四周还保留有一些古代的军事设施。松山古城的外围,现在还有当年屯兵的营盘。从松山古城以西到松山镇,沿途就有3座烽燧。一座矗于远处的高山之上,另两座就在公路的两边。虽然都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是从烽燧的结构造型、材料使用等推测,应该都是和松山古城属于同一时期的军事产物。
夕阳下,登上古城北边的外城城墙,俯瞰四周,天地广阔,烽燧矗立,草木丰茂,远处的马牙雪山绵延不绝,黑马圈河缓缓流淌……
古城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一片盛大的光影之中。
松山古城,是一座你来过就不会遗忘的古城。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雷
小贴士
交通方式
松山古城位于天祝县城郊,距县城36公里,免费向游人开放,非常适合自驾前往游览。
伴手礼
藜麦 在天祝地区,品尝由藜麦制作的美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旅游体验。藜麦富含丰富的营养,在天祝县的许多销售点,都可以买到包装精致的藜麦。松山的高原藜麦种植园,向游客免费开放。

走进天祝抓喜秀龙草原
抓喜秀龙,一个让人豁然开朗的名字,一块神仙居住的地方。
“青藏之眼·绿色天祝”,抓喜秀龙干净地转动着绿色的眸子。
阳光明媚,万物蓬勃。远处的雪山熠熠生辉,那是神念出的如意的经。绿色遍地流淌,白塔高耸入云。旱獭、马鹿、野鸡……是绿毯子上流动的珍珠,欢快的河流是会发声的银线。
微风飘过草原,有一圈一圈的绿涟漪荡开。
一群仙鹤驻足在温柔的湖泊,草原上留下动人的歌谣。
格桑花的笑脸自由摇曳,一个人的灵魂自由飞翔。
抓喜秀龙,吉祥覆盖的草原,是一方仙境落入人间,在世人持久的魂牵梦绕中寂静生长。


卓玛
蓝天白云,鸟鸣兽啼,绿色遍地流淌。草原上的女神卓玛,不知何故,忘记了返回仙界。落日摇摇欲坠,她衣裙漫舞,是人间最理想的美好。
在抓喜秀龙草原,她站在柔软的山丘上,眺望着远方,山河辽阔,近处的灌木丛里发出旱獭温柔的叫声。流水从天上下来,羊群啃食着自由。时光静好,甜甜的风吹着甜甜的她,甜甜的她唱着甜甜的歌。听到歌声的鱼儿,醉倒在湖面上,忘记了一只食鱼鸟正盘旋在湖的上方。
故事里,草长在山上,鹰长在天上,卓玛长在我心上。青春的卓玛,迷人的卓玛,难以忘怀的卓玛,娇美的身姿和勾魂的眼眸。云朵从她身边走过,时光从她身边走过,而她从我的生命里走过,留下太多的想念,疯狂生长。
土长城
见过八达岭长城,见过酒泉嘉峪关。仲夏的一个早晨,还是头一次见草原上的土长城。
车子一路行驶,天越来越近,人越来越空。遍地流淌的绿色漫到了山那边。
旱獭嬉戏,野鸡成群。从天上下来的河流,在甜美的阳光中欢快向前。
倏忽间,几根土柱子突兀在眼前。
朋友说,那是一千多年前的土长城,在历史的车辙中,逐渐衰败。现在,就只剩下了几根模糊不清的土柱子。
清风过山岗,汉骑胡兵的铁蹄声声早已没入牧家乐震耳的酒曲欢声里。
草长鹰飞,修长城和攻长城的人都成了天边清澈的云。
土柱子站在巨大的绿色里,睁着明月似的眼睛。
诉说着藏汉一千多年的民族融合,见证着新时期的民族团结之花在热烈地绽放。
在抓喜秀龙草原,几根破败不堪的土柱子,不动声色的袒露着寂静与安详。
草原秘语
早晨开始苏醒。
抓喜秀龙的早晨开始苏醒。
在野鸡透明的鸣叫里,抓喜秀龙的早晨开始苏醒。
马鹿醒了。云朵醒了。绿也醒了。温柔的风落在草原上,绿色的海开始跳动。
朦胧。激情。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早晨的抓喜秀龙像一只旱獭美妙的春梦。
人间辽阔。万物吉祥。和一匹鹰一起抵达高原,抵达远方,抵达诗的内部。
抓喜秀龙的高度,就是灵魂的高度。一个人站在这里,是很容易灵魂出窍的。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车子一路行驶,即将钻进云层,我奋力而无声地阻止,不要再走了,不要再走了,再走就到天上去了。
这里是由人间进入仙境的入口。
作者:王新军
图片来源于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