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美食,其中几样绝对有人没吃过 在芷江县城,说一声想吃“乱七八糟”,周围的人会认为你很有品位

在我的印象中,沅陵人是好吃、善吃的。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人们为吃曾不懈的探索过,弄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风味小吃。【腊肉】

在沅陵几乎人人都会做腊肉。这是一道别有风味的佳肴。每年冬腊月,是做腊肉的季节。将猪肉切条状,涂抹上食盐腌制一段时间,等盐味完全进入猪肉里面了,然后用绳子穿之挂在在火塘炕上用慢慢升腾的烟气熏。湘西腊肉不同于其它地区的腊肉,看上去丑丑的,黑漆漆的一块,表面是有一层好像油垢的薄壳,但洗干净了的腊肉,皮色金黄有光泽,瘦肉红润,肥肉淡黄,有腊制品的特殊香味,腊肉蒸、煮后可直接食用,或和其他干鲜蔬菜同炒等等很多做法。

沅陵美食,其中几样绝对有人没吃过

【晒兰肉】

晒兰,起源来自于一个爱情故事,是聪明的土家船工妻子,为漂泊在沅水的丈夫制作的美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晒兰肉对蒸、炒、炸、烤等多种烹饪方法的适用,让其成为湘西地道的家常菜。晒兰肉的制作要经过10多道工艺,经过天然原料腌制和木炭烘烤,能长期安全保存,但其依旧营养丰富口味极佳。

晒兰肉是中国传统龙舟之乡,湖南省沅陵县一种全国独一无二的传统特色食品。

沅陵美食,其中几样绝对有人没吃过

【腊肠】

沅陵美食,其中几样绝对有人没吃过

【沅陵猪脚粉】沅陵的猪脚粉是沅陵最著名的名小吃,虽没有云南过桥米线那么有名,但在当地确实响当当的有名。有人说:来沅陵不吃一碗猪脚粉,那是白来了!沅陵猪脚粉是用当地特有的上好细米粉,配以调制好的熟猪脚做主佐料而得名,配上辣椒香葱等佐料,吃起来香辣鲜爽,分量很足,各大小餐馆和街边小摊都可吃到。

【米豆腐】

米豆腐是沅陵的传统特产,堪称家常美食,长期以来深受人们喜爱。既可作为家常菜肴,又可以上市出售。其制作加工技术主要有选料、浸泡、磨浆煮浆等工序。

【蒿子粑粑】

沅陵的蒿子粑粑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做法差不多,但粑粑的形状却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只是其中的一种,其做法是:

1、将新鲜的蒿子用开水烫过,然后将蒿子的水敲打干;

2、将米粉、切碎的蒿子、咸肉等放进盆里加适量的水拌匀,揉透;

3、将揉好的面粉做成窝头状,做好后放入锅内用蒸熟即可。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鲜色美,是人们喜欢的小吃。

【油粑粑】沅陵油粑粑一般没馅,大多用糯米粉作成厚薄均匀的圆粑粑。在沸菜油中炸好,吃起来油呼呼,焦中带绵,也可用上花椒油、酱油、醋、姜汁、蒜苗、香葱等佐料的。

【灯盏窝】沅陵的灯盏窝,也叫灯铲窝。他的制作过程极有特点。它的制作过程基本上是这样的:将糯米粉加水和稀,然后将一部分糯米浆用勺子舀进一个类似小灯铲的工具里,然后在放进各种各样的馅后,在舀进些糯米粉浆,最后提着小灯铲放进油锅里炸。颜色呈金黄色,远远的就能闻到它的香味,用的陷不一样风味也不一样,吃起来非常香!

【糯米汤圆】

沅陵糯米汤圆,是选用上等糯米磨成细细的糯米粉,然后和少量的水揉匀,作成小粉团,再放入沸水中煮软,即可食用,它是沅陵极少数甜食之一,吃起来和着热劲呼呼的吃。味道好极了。

【糍粑】打糍粑是沅陵人过春节、树新屋上梁、农历十月敬谷神、新年送小孩、结婚、白喜事等必做的食物。尤以春节时最为突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

正宗坛子菜】

【糯米辣子】

【枞菌】

枞菌炒肉太好吃了,一句话:想一想都会各种口水直流的感觉。现在城市里卖都是天价,只有住在乡里小山村的才会当家常。

在芷江县城,说一声想吃“乱七八糟”,周围的人会认为你很有品位

有人说,一道美食,需要有一个风雅的名字,才能对得起它无与伦比的口感,其实我是不太赞同的,名字华丽的美食吃过不少,可是你是否听说过一道叫做“乱七八糟”的美食?

当我第一次在湖南吃到这种令人欲罢不能的美食时,名字什么的,都是浮云了。

1

到芷江县城内,只要说一声想吃“乱七八糟”,周围的人都会向你投来赞许的眼光,认为你非常得有品位,有格调,大家都是同道中人。

在芷江县城,说一声想吃“乱七八糟”,周围的人会认为你很有品位

他们会带你到芷江二中的一个破棚子下,窝着肚子坐在小板凳上让你吃到怀疑人生。

的确,这家店铺的装修非常的洒脱不羁,但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吃一口,我保证你会忘记优雅高贵、亮丽精致,然后扯着嗓门大喊一声“老板,再来两碗!”

芷江二中旁边的这家老店是“乱七八糟”的开山鼻祖,“乱七八糟”这个名字的由来,跟食物本身有一点关联。就是因为把海带、魔芋、豆腐泡、土豆炖在一起,看着这一锅的乱炖,又起不了高雅的名字,干脆随性一点就叫“乱七八糟”好了。

在芷江县城,说一声想吃“乱七八糟”,周围的人会认为你很有品位

没想到这么随性的名字就在芷江小吃榜上一统小吃天下,至今都是大哥。

大家都知道湖南的小吃江湖厮杀非常激烈,所以“乱七八糟”能博得一席之位,它究竟有多能打就可想而知了。

2

“乱七八糟”刚出道的时候,价格非常低调,五毛钱一碗,碗不算大,碗的容量是现在一次性餐盒的三分之二,对于当时还在上小学的我们来说能吃饱。那时候吃一碗“乱七八糟”简直就是身份的象征,证明你走在了时尚前沿。

中小学生放学后,穿着土里土气的校服把小店围得水泄不通;在周围上班的叔叔阿姨下班后,扒开层层学生挤进店里吃上两碗当晚饭,既实惠又美味;对外面的饭嗤之以鼻的老人们,有时也忍不住过来尝尝新鲜。

在囊括了全城人的心和胃以后,这里就刮起了“乱七八糟”风,好多店都学着做,但也始终是东施效颦而已。

3

时过境迁,再回到那个小城,“乱七八糟”的名声更加响亮了,我带着朋友立马冲向了那家老店。

远远看过去,我有点不敢相认,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家店在这里十多年拼搏,没有挣到钱吗?外面的雨棚吹烂吹歪了,店里面的装修一如既往的极简,看着都忍不住想给它捐款。

在雨棚下面摆着的小桌子小凳子应该是换过的,但还是旧旧的破小的,坐着一摇一晃,吃到尽兴的时候还能配合打节拍。我瞥了一眼高高摞起的小碗,好嘛,很有历史韵味了,因为这个样式和碗边的花样子现在都已经做不出来了。

不过店面终于是扩大了将近一倍,店里的种类也增加了不少,朴实的一家人还在低头忙碌着。

外面的炉子上坐着一口大锅很是醒目,锅里煮着“乱七八糟”,食材种类一点也没变,“魔芋、海带、土豆、豆腐干、豆腐泡”一直在沸腾,锅里还有撩人的小红辣椒,锅里麻辣的香味源源不断地飘散开来。

到店里先不用思考,直接点两碗“乱七八糟”,剩下的想吃什么,看看厨师手下的材料再点。

4

点“乱七八糟”时也有窍门,这是我挑食而无意中发现的,虽然是一锅乱炖,但是你可以让店家给你重点多加点哪个菜,每次我都避开土豆,换来满满的魔芋和豆腐泡。这个小窍门当然无伤大雅,知道后更锦上添花。

南方的餐桌上是没有醋的,这个小吃虽然辣,但是也不适合吃醋。当然也没有必要再自己加辣椒了,湖南的辣椒,轻易不要去挑战,你懂的!

我带着北方的朋友第一次去吃的时候,他极为不适应,刚开始还挑三拣四,可再吃两口就吸溜吸溜地被圈粉了。我在一边淡定地看着他,眼里满是得意,这下知道厉害了吧。

在他吃得快要喷火的时候,我给他端来了一碗冰甜酒,浇灭了他的燥热,于是,在接下来几天的行程中,他对我俯首称臣。

5

十几年过去了,小时候吃“乱七八糟”的场景历历在目,如今再次吃到“乱七八糟”,虽然口感还是不错,却莫名觉得少了什么,但是少了什么呢,谁又说得清呢。

文 | 李聪 编 | 阿南

这是食记君为您分享的第733期匠心内容。

本账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版权属于河南观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