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的八个营到底跟杨家将有关系吗,看完你就知道了! 宁夏固原,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固原市现共辖62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891个行政村及38个居委会,但要说哪些村镇最富有传奇色彩,非八个营莫属。
固原有首老民谣把八个营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固原城砖包城,赛过杨家八大营。头营一到川,二营修到山根前,三营修的真好看,四营修在米粮川,五营河滩六营洼,七营八营一对卦”。
关于八个营的传说非常多,形成原因也因为杨家将故事更显的扑朔迷离,而杨家将在固原的美丽传说,不仅仅是八个营!

△头营到八营分布图
那杨家将和固原有关系吗?有,只不过在杨文广身上,也就是杨宗保(杨六郎杨延昭的儿子)和穆桂英的儿子。杨文广被范仲淹赏识,任镇戎军(宋代固原大部)知州,曾参与抵御西夏的好水川之战。
无论实际情况如何,杨业一脉保家卫国、抵御外敌、英勇善战的形象备受固原人民爱戴和推崇,除了八个营之外,在固原大地上还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传说、遗址乃至地名!

△影视剧中的杨家将形象

△连环画中的杨文广形象
在固原市区西5公里处的原州区中河乡庙湾村,安静的坐落着一座面积达15万平米的巨大古城遗址。该城名叫大营城,建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是宋代杨家将老令公的大营。
固原市区西南有座山叫白马山,据说是杨七郎白马战死沙场的地方。天气晴朗的时候,远远望去,就可以看到一匹白鬃烈马前蹄扬起,雄壮非常,惟妙惟肖。
固原市头营镇西北边有个杨郎村,固原市区北边有个潘家堡子村,传说杨郎村驻扎的是杨家将队伍,潘家堡子驻扎的是潘仁美队伍。
泾源县蒿店乡的三关口,传说是杨家将驻守的主要关口,有“一夫把关,万夫莫开之险”,当年杨家将在此“威震三关,声闻四达”,现在三关口山上还建有杨七郎的庙宇。
△三关口
△杨七郎庙宇
民间也有将西吉县城叫做“穆家营”的称呼,传说是穆桂英当年大破“天门阵”前驻扎军队的地方,将台堡是穆桂英点将的地方,火石寨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地方。
△西吉县城
△将台堡
△火石寨景区穆柯寨
六盘山地区丰茂的林草、湿润的气候,水草丰美,是发展畜牧业的理想场所。《礼记•月令》里说固原仲夏之月“游牧别群,则挚腾驹,班马政”。《史记•贷殖列传》记载,固原曾有叫“乌氏倮”的畜牧业主,其牛马羊之多用山谷衡量。《汉书》也称“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畜牧为天下绕”。
马在古代是重要的军备物资,为提供了中原所稀缺的大量马匹的固原,也成为了中原农耕王朝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基地,也丝绸之路东道北段上与西域交流的桥头堡。
从秦汉开始历朝历代均在固原设置了专门机构管理“马政”,隋文帝在原州设立羊牧和驼牛牧,专管畜牧业的发展。唐代又设置了原州都督府和监牧,固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养马基地和西北地区牧业管理中心。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李世民起驾长安亲临六盘山视察养马业。
△水草丰美的六盘山
△萧关遗址文化园丝绸之路情景再现
到了明代,作为军事基地的固原更是成为了九边重镇之一,并在固原设立了“陕西苑马寺长乐监”,专门负责马的养殖。
明朝弘治初年间,为防外族侵扰,朝廷在固原城设三边总制府,同时,在固原以北沿清水河流域修建了八座营城,既是牧马士兵的宿营地,又是马厩以此来抵御入侵。但由于各种原因,不久便荒废了。明朝弘治十七年时,后来官至内阁首辅的当时陕西(明代固原属陕西省管辖)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的杨一清整顿陕西军政时,将原本荒废的8座营盘重新修筑,大批中原牧民和拓荒者被安排于此。
随着时代发展,渐渐在这八个营盘周围形成了村落,也就是现在固原八大营的雏形。杨一清在固原期间,清明廉洁,军纪严明,受到百姓爱戴。所以最初流传的杨家将与八个营的故事可能说的杨一清,后来以讹传讹,变为了杨家将。无论说的是谁,都表达了推崇爱国精神、尊敬民族英雄的朴素感情。
△明代九边重镇
△明代固原古城模型
△明内阁首辅大臣杨一清
历史向前发展了几百年,曾经的烽火硝烟已经散去,物是人非,当年作为屯兵的八个营盘现在成为一个个质朴的村落,有的甚至已经升级为镇!
头 营
头营是当年八个营的第一个营地,是当时管理这八座营城的“开城苑”所在地,现在已发展成为4万余人的大镇。其中二营就属于头营镇管辖。
二 营
三 营
三营更是显赫,自古以来就是牧马屯粮经商的要地,物产丰盛,商贾云集,如今是固原市原州区所辖大镇,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四 营
四营属于黑城镇管辖,现已划归中卫市海原县。过去说的北川里的社火,就属四营村的社火最出名。
七 营
历史上,各色行人从固原北出经中卫过黄河,七营是必经之地。因此,当时人称七营为固原的“北大门”。这条道上运输比较繁忙,车队、马队、驼队络绎不绝,而以驼队最具特色。
清代时,每当秋冬之际,无论白天黑夜,都有运盐运粮的驼队经过七营。深秋风声萧瑟之夜,驼铃丁咚作响,远近杂起,回荡在寂静的夜空,给这广袤的大地凭空添上了一抹“秋来雁下驼鸣”的塞外景象。
“七营驼鸣”遂成为古代固原一景。八个营中的五营、六营、七营、八营现都属于七营镇管辖,现已划归中卫市海原县。
来源:掌握固原
固原,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明代九边重镇之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固原市是宁夏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也是宁夏传统文化遗存最集中的地方。



都说固原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城市。这里清爽舒适,景色优美,医疗条件好,气候温润,人也温温和和,生活节奏很舒适,吃喝玩乐样样都能满足,绝对是中老年人旅居养老的好地方。
风景名胜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固原市泾源县泾河源镇境内,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也是历代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
公园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年平均气温5.8℃,年降水量67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0-70%,是我国西部黄土高原上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和风景名胜区,是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的发源地。这里的气候以及温度非常适宜中老年朋友来旅居游玩。
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
整个景区分为博物馆和石窟两个部分,两处相隔比较远,可以乘坐景区内的观光车前往这两处。中老年游客进入景区,可以先到博物馆游览,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丝绸之路上各处的佛窟、藏品以及和佛教有关的典故。
参观完博物馆后,可以根据指示牌下山,穿过河谷到达对岸的须弥山游览石窟。须弥山石窟原有100多个窟,洞窟的精美程度与莫高窟等不相上下,但很多已经被人为的破坏,至今造像保存较完整的仅剩20多个窟。
须弥山石窟下雪和雨天都不太适合游览,一般来说夏季最佳,春秋也可。
老龙潭景区
老龙潭是黄土高原上的 “天然水塔”。景区内山高峡深,山青水秀。潭边松径幽雅,竹林萧萧,流水潺潺,两侧悬崖怪石嶙峋,石缝间泉水渗出。高大挺拔的松柏、花木俏立于岩石峭壁之上,山雀啼鸣于万紫千红之中,山谷蜿蜒于高山峻岭之间,潭水平静出奇,阳光投射,雾气飘逸,景色瑰丽迷人。
谷内由四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潭呈“之”字形排列。主要景点有头潭、二潭、三潭、四潭、泾水八渡、一线天、风神台、雨神台、雷神峰、老龙头等,四个潭纷呈“险、深、奇、秀”之势。
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
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占地100平方千米,规模宏大、造型奇特、雄浑壮观、气势磅礴。远看红的是山崖,绿的是树,蓝的是天空,黄的是梯田,红绿蓝黄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天然画卷。
景区方圆百里之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兀立山峰,其中著名的有扫竹岭、石寺山、照壁山等,尤以天然石城最为奇特。火石寨不但有奇山、异石、茂树、岩洞等令人神迷的自然景观,还有石寨、石窟、石洞、石巷等人文景观。
六盘天池
六盘天池,人文始祖伏羲孕生的地方,被誉为古“隆德八景”之一。天池三面环山,九峰团绕,岩峥峰叠,巍峨峻拔。池状如葫芦,水光潋滟,澄澈明净,峰峦倒影,幻若仙境。
池南曾有伏羲帝君祠。池北岸有惠泽大王祠,是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陇干人严辉因战功,敕封惠泽大王而建祠供奉于此,后为历代祭祀地。现旧宇不存,山门左右各立一石狮,庙院置六角形大石香炉,院内还供祀黑水龙王、送子观音等多位神祗。每年六月初六,六盘天池庙会,四方香客云集,人数逾万。
固原博物馆
固原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1998年确定的全国70个重点博物馆之一,以收藏历史文物为主。
固原博物馆馆藏文物20000余件(组),上起新石器时期,下至1942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三万年之久。
震湖
震湖,流域面积达80平方千米。这里四周青山环抱,湖面碧波荡漾,一幅山水交融的美景。1920年“海原大地震”山体滑坡,堵截山涧、深谷、洼地,在西吉形成了40多处地震湖。
萧关遗址文化园
萧关遗址文化园,地处泾源县大湾乡瓦亭村,文化园一期工程恢复了萧关城墙,建成了汉阙门、碑亭、望夫亭、秦楼等。宁夏知名书法家题写的汉代以来描写萧关的18首诗词和巨型浮雕构成了一幅文化长廊,成为萧关文化标志性景观。
固原民俗
口弦
口弦通称“口口”,是一种以吹奏口弦并伴以即兴表情动作的民间娱乐形式。口弦分两种:竹制长三寸,扯线发音;铁制长一寸半,拨钩发音。口弦两端亦可系上丝穗、珠子等坠饰。“口弦”主要流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海固一带的回族妇女中间。
踏脚舞
源于汉唐时期的“踏脚舞”最初属于“弹腿”,曾在陕西渭南、西安等地回族群众中流传。当时纯属武术项目,有完整的套路,回族男性青年在沐浴礼拜之前,先练习一套“弹腿”,然后再去做礼拜。
方棋
固原方言叫“下方”。劳作的农民,在田间地头,叉开手指,横竖四次各七道,便可划出“方棋”盘来,一方用小石头,土块,另一方则用小树枝作棋子。
棋盘以15条线纵横交错构成56个交叉点,对弈双方各执28枚棋子。行棋过程中,一方的棋子每走成一个小方块就可以吃掉对方一个棋子,谁成方的速度快、数量多,获胜的机会就大。
社火
社火被誉为“民间艺术活化石”,包涵了表演、造型、语言、彩绘、手工制作等多种艺术类型,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德县社火享誉六盘山区,主要有高台、马社火、高跷、旱船、舞狮、秧歌等多种表现形式。
独特的艺术造型和绝技,融入了六盘山区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每年春节各乡镇、村组都要走村串户用社火拜年,祈求来年吉祥如意。元宵节在县城举办社火大赛,各单位、乡镇社火队集中展示、评比、奖励,既丰富了民俗文化,又传承了文化遗产,这项民俗非常受来此地游玩的中老年朋友喜爱。
固原美食
馓子
馓子,是我国一种古老的食品。以糯米粉或是面粉搓成细绳,挽曲如环,入油锅炸成金黄色,香酥无比,为南北之通食。
羊羔头
羊羔头是固原地区非常有名的回族风味特色小吃。五香羊羔头嫩而不膻,相当美味,被称作“小人参”,有很好的滋补作用,非常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固原拉皮
固原拉皮,采用优质土豆粉制成,薄、光、筋道口感爽滑,佐以特色秘制的汁料,口味独特,酸辣可口。
荞面油圈
荞面油圈,光泽闪亮,香甜可口,不但是回民群众的佳品,也是汉族群众的美食。
搅团
搅团,为西北一特色吃食,陕甘宁三地的搅团尤为好吃,主要包括玉米搅团和洋芋搅团。搅团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水围城,一种是漂鱼儿。
浆水面
浆水面,可称一绝。做好的浆水面看上去嫩黄柳绿,红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浆水可以直接作为一种饮料,在夏季代替茶喝。原因是浆水中含有乳酸菌,可以帮助消化,清肠利尿,有益于身体健康。
燕面糅糅
燕面糅糅,即莜麦面,吃时配以韭菜、蒜苗丝、辣椒油、蒜泥、醋汁等,固原地区彭阳民间制作的燕面糅糅最为正宗,口感极佳。
这就是宁夏固原,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