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边上的“红墙卫士” 中华第一门——新华门
来自:前线客户端
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府右街派出所地处北京核心区,与中南海仅一街之隔,勤务多、责任大、使命光 荣。派出所成立23年来, 所党支部始终将忠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主题常抓不懈,打造了一支 被誉为“最忠诚的红墙卫士”的民警队伍。一代代“红墙卫士”以所辖地区的绝对安全和历次重大安保的 圆满成功,践行了保卫党中央的铮铮誓言。
“忠诚”传帮带

府右街派出所民警冒雪执勤
“参天大树需植于沃土,绚丽鲜花需沐浴春风,忠诚战士需精心培育。”多年来,府右街派出所党支部保 持着“阶梯式”教育的传统:新同志到所要接受“上一堂党课、讲一遍历史、站一班新华门岗”的系列主 题教育;在老民警中持续开展忠诚教育,确保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向党中央看齐;对离所民警通过 主题教育要求他们将“红墙卫士”精神随身带,在新岗位传承弘扬。
在派出所成立22周年纪念日这天,在西城分局党委的高度重视下,从全局范围内选拔出的第一批到府右街 派出所进行轮岗轮训的同志正式报到,开始了为期半年的锤炼。这批新同志到所后接受的第一次教育,就是“听元老讲历史”。自建所之日起便在岗执勤的聂建春,从当年组建中南海警卫组说起,一桩桩突发情况、一次次冷静处置, 一批批执勤民警创造的“六问”盘查法、“四多”“五看”核录技巧……都被聂建春倾囊传授。
在这次传承会上,派出所党支部还举行了“师徒结对”活动,为每一位新到岗的民警配备了“传帮带”师 父。在鲜艳的党旗下,党支部书记带领他们共同举起右手,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随后,师父将执勤“三件 宝”(警用电台、核录仪、执法记录仪)郑重交给徒弟。
庄重严肃的结对仪式,不仅见证了师徒之间业务传授的约定,而且缔结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高度 自觉的大局意识和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传帮带的精神纽带。

府右街派出所综合队被授予巾帼文明岗
“红墙卫士”勇担当
党的十九大开幕之日,52岁的民警王信田和往常一样在故宫西北角执行岗位巡逻任务。突然,他发现一名男青年神情恍惚、沿着筒子河走走停停。多年的经验使他立即警觉起来,准备上前盘查。这时,这个青年忽然情绪失控,掏出一把修面刀片抵住自己脖子,一边嚎哭“我不想活了”,一边冲下便道向马路中间跑去。王信田带领保安员迅速冲了上去,17秒内便干净利落地完成了夺刀、控人的全过程。随后,王信田对他耐心劝说安抚,直到对方回心转意才放心。事后,分局党委准备为王信田记个人三等功,他闻讯后,马上给分局党委书记写了一封信,坚决拒绝。他在信上深情地写道:“我是一名老党员、老民警,在府右街派出所的辖区巡逻了多年,我所做的都是一名‘红墙卫士’分内的事儿。”
一名党员一面旗,“红墙卫士”勇担当。
一天晚上,警用电台里忽然传来情况,一名疑似精神病人爬上南长街路东侧的一棵高树,摇摇欲坠,情况 危急。所党支部书记徐哲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地爬上树,嘴里一边劝说,一边抓 住这个人的身体,耐心说服,最终带人安全回到地面。
勇于担当是“红墙卫士”的本分,不让他们分心是党组织的责任。所党支部针对青年民警多的特点,要求 现职领导干部做到“民警想什么,领导要知道;民警有困难,领导要关怀;民警有勤务,领导要带头;民 警有成绩,领导要表扬;民警有失误,领导要担当”。所党支部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以青年民警为骨 干,积极联系周边“社区青年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特色活动,丰富民警的业余文体生活。针对父 母在外省市的民警较多的情况,党支部每年中秋节都要组织“亲情座谈会”和“线上团圆”活动,现场为 民警联通亲情电话,所党支部向他们的家人送上组织的问候,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生活难题。
府右街派出所党支部立足特殊使命,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工作提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 纪律严明“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以“恪尽职守讲奉献、团结奋进铸忠诚”为主 线,以“建一流支部、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红墙品牌”为目标,创新完善“做最忠诚红墙卫 士”主题教育机制,有力保障了中南海地区的安全稳定。

府右街派出所民警在暴雨中坚守
作者:王晓霞 刘喆 王岭
编辑:王晓霞
新华门坐落在北京西长安街西段,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中南海的正门,也是最高行政权力的象征。

长安街新华门
新华门是由当年的宝月楼改建而成,门口是一座古典风格琉璃瓦顶雕梁画栋的二层明楼。楼的上层,四周槅扇,朱栏护廊,给人以开朗典雅的感觉。石青地金字楷书“新华门”三字棋匾,悬挂在楼前檐下。金红交辉的大型国徽高悬在二楼檐际。
进门迎面是一堵青砖到顶的大影壁,门前一对巨型石狮分列左右。矗立在门外场地正中,是高悬五星红旗的大旗杆,门外两旁八字墙上镶着两条红底金边白字的大标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门前是整洁宽敞横贯东西城的交通干线长安街。

新华门
新华门是一座古典风格琉璃瓦顶雕梁画栋的二层明楼,楼的上层是七开间,每开间有四个槅扇,朱栏护廊,建筑开朗典雅,属于皇家建筑风格。门框上有石青地金字楷书“新华门”三字棋匾,悬挂在楼前檐下,在二楼檐际上悬挂着金红交辉的大型国徽。正门迎面是一堵青砖到顶的大影壁,影壁上是贴上金箔的“为人民服务”5个红底金字(毛泽东手迹)。
影壁挡住了人们的视线,看不见里面任何景物。新华门楼共有3道门,正门两边的门永远是关着的。新华门前有一对巨型石狮分列左右。矗立在门外场地正中的是高悬五星红旗的大旗杆,门外两旁八字墙上镶着两条红地金边白字的大标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统观新华门全貌,庄严绚丽、举世瞻瞩。
另外新华门每天也有升降旗仪式,绝不亚于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而且参观 人员较少,建议大家领略一下新华门前的升旗仪式。
新华门所在的位置原来只是皇城南城墙,并没有“门”。新华门的开辟,要追溯到民国初年袁世凯任大总统时的1913年。当时临时国会决定以中南海为大总统府的所在地,中南海是清代皇宫的“西苑”,只有与紫禁城西华门相对的西苑门,没有面南的正门。
而按中国传统,府邸的正门都要开在南面,所以就必须在西长安街的皇城墙上开辟一个坐北朝南的正门,于是将位于中南海南墙内仅几米处的宝月楼改建为大门。改建后的宝月楼,被命名为“新华门”。这就是新华门开辟的过程。
“宝月楼”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传说是乾隆帝为他所宠爱的回族贵妃——香妃而修建的。这位妃子是新疆回族人,选入清宫之后,不时思念故乡,怀念回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因此乾隆帝就修建了这座明楼,并且将正对这楼的大街南面,辟为“回回营”,迁入回民部族居住。这样一来,就让思念故土的香妃能登楼跳望,以慰乡思之情。
1913年临时国会决定以中南海为大总统府的所在地,特在西长安街开辟坐北朝南的总统府正门。那时,这里不过是整个皇城红墙的一段,本来并没有任何门口。墙内是中南海太液池的南岸。宝月楼并不临街,距城墙还有一段距离。最后商定因地制宜,就把这座宝月楼利用上了。先将宝月楼前的一段皇城拆除,然后新砌两堵八字墙,恰好将皇城和宝月楼连接起来。又在楼的北面,濒湖修建一座大影壁,从门外望去,使人看不透门内是一片碧波汪洋的湖泊,遮挡了外人视线。这座新辟的总统府正门,定名为“新华门”。
新华门的改建工程由当时的内务总理朱启铃主持,他将新华门前的一段西长安街命名为“府前街”,将中南海西侧新开辟的道路命名为“府右街”,此处的“府”,都是指总统府而言。此后,又将六部口以南的排水沟上改建的道路命名为“新华街”,还在新华门对面的“府前街”南侧砌筑了一道西洋式花墙,以遮挡背后杂乱破旧的老房,改善总统府前的观瞻。
新华门匾额由晚清翰林袁励准书写。袁励准原籍江苏常州,光绪二十四年任编修、侍讲,光绪三十年入值南书房,光绪末年出任京师大学堂总务长,辛亥革命后在辅仁大学中国画系讲授《中国绘画史》。袁先生精于书画,书法造诣颇深。“新华门”匾宽1.6米,高0.64米,为正宗馆阁体,字体雄劲有力,至今仍悬于门上。
新华门前的石狮子是北京城里最大的一对。1966年8月红卫兵“破四旧”席卷北京城,新华门前的石狮子也被列在“破四旧”之列。1966年8月26日周恩来总理从保护文物古迹出发,耐心地说服了红卫兵,下令将新华门前的石狮子搬走,有效地将这一古迹保护起来。后来这对石狮子又回到了它原来的地方。
在新华门,用木头刻了“为人民服务”5个红字 ,粘在影壁上;门前两侧做了两条标语,也是木头刻的,内容就是人们现在所熟悉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时间大致是1967年的五六月份。

新华门
到1970年左右,中南海修缮处对新华门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字和两条标语进行了加工,将“为人民服务”5个字贴上金箔,变成红底金字,把两条标语做成有机玻璃灯箱。后来,两条标语又改成金箔镶边的白字。“解放后,毛主席曾多次书写‘为人民服务’5个字,新华门影壁上的这5个字,是从他解放后书写的许多条幅中选出来写得最好的一幅。”
1981年:留下“为人民服务”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全国各地开始清理标语、语录、口号等“文革”痕迹,同时,对中南海里留下来的标语和语录牌也进行了清理。中央警卫局曾专门研究,中南海里的哪些标语和语录要取消,哪些保留下来,其中包括新华门前的两条标语和影壁上的字,然后上报中央。
新华门坐落于故宫以西,面向长安街,为中南海的正门和标志性建筑。门前黄色的警戒线是不让超越的。门两边各站一个卫兵,在门里面影壁左侧还有一个卫兵,3个警卫组成岗哨。门外警戒线内还有便衣,警戒线外有警察,新华门两头还有不少便衣在观察来往的行人,戒备森严。
新华门
如今新华门已成为首都北京庄严秀丽的一景。因中南海不对外开放,面对长安街的正门——新华门就成为世人驻足留影的最佳地点。新华门由此成为中南海的标志性建筑、中央政府高层的象征,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