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八,民间习俗 悦城龙母诞辰日 【肇庆非遗】走近悦城龙母诞
龙一直都是中国人民的信仰,历经几千年来未曾有任何改变,而且现在虽然提倡不要有迷信思想,但是我们每每在一些重要场合都会自己是龙的传人。古代帝王祭祀或者对外宣称,自己是上帝之子,或者说是龙子。龙作为一个崇拜的对象,已经深深根植于人们的思维和信仰中。

今天要说的主角是龙母娘娘,龙母娘娘诞辰的说法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了,龙母诞是远古时期很古老的一种图腾崇拜而延伸的一种民间的习俗活动。民间一直认为农历五月初八是龙母的诞辰日。

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个诞辰日,但是龙母的诞日在民间却有三个,分别是生辰诞和得道诞、华诞。生辰诞就是龙母的出生日;而龙母得道诞则指传说中龙母“得道升仙”的日子;龙母华诞就是每年农历正月。

据说每年的龙母的诞辰日为农历五月初八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均是德庆悦城龙母祖庙龙母诞的诞期,这些日子里,大批的善男信女都会前往悦城龙母庙进香朝拜。诞辰当天,鼓乐齐鸣,鞭炮不断,香火甚为鼎盛。
当然,而龙母的得道,更多的是反映出人们对龙母的崇敬,祈盼龙母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神,能保佑自己的愿望达成。
很多民间习俗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和向往,所以都会殷勤祭拜,寄托愿望。龙母诞辰民间习俗有:
1、抢炮头,类似于正月里人们祭拜财神抢烧第一炷香的一个逻辑;
2、摸龙床,龙母庙里一般都会设置有龙母娘娘的龙枕、龙被和龙帐等等,据说触摸龙母娘娘的龙床可以带来好运。
3、饮圣水,这种习俗类似于佛教里的一种圣水。
4、吃“金猪”,这个习俗其实很多民俗祭祀里都有,准备好烤制好的烧猪,在祭祀完龙母后,再与信徒一起分享。
5、鲤鱼放生,这个习俗跟释迦摩尼佛诞辰日放生是一样的道理。
6、盖龙母金印,类似于皇帝的玺印,据说盖了这个金印,可以让自己和家人趋吉避凶。
不过,每个地方祭拜龙母娘娘的习俗可能都不太一样,但是不管是哪里,祭拜龙母娘娘的仪式都很庄严,目的就是为了取悦龙母神,能够获得龙母娘娘的庇佑,期待在来年财源滚滚,家人平安健康。
龙母文化在西江流域、珠三角、港澳地区及海外影响深远。关于龙母的民间传说,始于秦时;正式见于文献,最早见于唐代;宋以后历代悦城龙母均受敕封,纳入国家祀典之中;至清代出现官民并祭格局。
悦城龙母诞是在肇庆市德庆县悦城龙母祖庙定期举行的传统民俗活动,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悦城龙母祖庙始建于秦汉时期,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悦城龙母诞(陈剑彪 摄)资料图
龙母诞分为正诞(农历五月初八日,生辰诞)和润诞(农历八月十五日,得道诞)。每年龙母生辰诞期,来自珠三角、西江流域一带乃至港、澳、台和海外的观光游客和参拜者甚众,祖庙外江口码头停满船只,陆上也挤满参拜的人群。

龙母诞(德庆县博物馆供图)资料图
活动分为庙方(官方)主持的祭祀仪式和民间群众的祭祀活动两部分。主要有万民朝圣贺诞、龙母沐浴、龙母更衣、慈龙孝子祭母、济物放生教化等。长期的发展中形成舞龙、舞狮助兴和演戏娱神、抢花炮等民俗活动,还有摸龙床、吃金猪、盖龙母金印、请“龙母运程香”、戴龙母符、吃粽子和龙船糕等习俗。

悦城“龙母诞”庙会祭祀仪式中五龙祭母(德庆县博物馆供图)资料图
从初一至初十,来自西江上游的百色、龙州等地“贺诞团”集结到悦城河段,排成长5里、宽240余丈的船队,渡船上“八音班”奏鼓乐,数里可闻。往来穿梭于西江大河的客货船均供奉龙母神像,船行至距离龙母祖庙三四里的河面时,便鸣笛或击鼓鸣金,燃炮竹、烧香点烛,向龙母祖庙致意。龙母诞期间当地会形成规模庞大的临时物资交易会,流传有谚曰“一个诞期盈利,足够一年开支。”
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悦城龙母诞不仅是一项民俗活动,也成为了西江一带展示民间文化艺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舞台。
悦城龙母诞(陈剑彪 摄)资料图
来源 方志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