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龙母文化起源地原来在这里! 故事:珊瑚笛的传说(连载7)龙王嫁女众人贺 珊瑚阿鹫成眷属

都杨降水:龙母文化起源地

文:周业锋

云浮市都杨镇降水村,是我市东北部一个人文底蕴深厚的古村落,溯该地域历史,周秦时属百越之境,汉以后属端溪县,晋以后属晋康郡,唐以后属康州,宋以后属德庆州,明万历五年后属东安县,今属云浮市。千年底蕴,历久弥新,其中以一溪(程溪)、一山(青旗山)、一庙(程溪祖庙)尤为著名,而就是在这溪、山、庙之间,诞生了延续两千多年而长盛不衰的龙母文化。

溯源|龙母文化起源地原来在这里!

凡言龙母,皆本程溪,言龙母者,不可不谈程溪,因为程溪是龙母的出生地、生活地、归葬地,是天下龙母的根源。我们都知道,历代但凡有关龙母的文献记载,都尊称龙母为“程溪龙母”或“程溪夫人”,之所以要在其称呼前加上“程溪”二字,皆因龙母终生都生活在程溪,而且她豢龙之地亦在程溪。那么,程溪又是何许地也?其实,程溪就是指今天都杨镇降水村境内的降水河,该河又称洚水、绛水、灵溪或龙河,该河源头在今云浮市境内的大金山,向东流淌约二十公里后再折往北流约二十公里,然后在降水村前汇流于西江,而程溪和西江汇流的水口处,就是传说中秦朝龙母的居处胜迹。据晋朝《广州记》载:“程溪浦口有蒲母养龙,列断其尾,因呼掘龙,时人见之,则土境大丰而利涉之。”又后晋《旧唐书》载:“都城,汉端溪县,东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温妪养龙之溪也。”又明嘉靖版《德庆州志》载:“州东八十里曰灵溪水,一名程溪,源出新兴县,北流百余里,经儒林、富禄二里入于江。水口有石崖,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降,故又名降水。古有温媪者居水口,没后著灵异,因祀之。”因传说中龙母本是温姓蒲女,所以此数则文献中所提到的“蒲母”、“温妪”、“温媪”,均是指龙母;由此可以证明,古文献中提到的龙母居住及豢龙的“程溪”,就是指今天都杨的降水。

溯源|龙母文化起源地原来在这里!

在古老的传说中,龙母是程溪人,且终身未嫁,所以她身后的归宿,自然也在程溪,就在世代降水人传说的青旗山上。据南朝《南越志》载:“ 昔有温氏媪者,端溪人也......媪殒,瘗于江阴,龙子尝为大波至墓侧,萦浪转沙以成坟,人谓之掘尾龙。今人谓船为龙掘尾,即此也。”又宋《晋康志》、明嘉靖版《广东通志初稿》载:“昔有温氏媪者,端溪人......媪死,瘗于江阴,龙子尝为大波至墓侧,萦浪转沙以成坟。”这几则文献资料,都是较早、较客观记载龙母葬地情况的,且《南越志》是最早关于龙母葬地的文献。这些文献记载龙母葬地,无一例外都指向“江阴”,那么这个“江阴”又是什么地方呢?原来,古人在字面上介绍地理方位的时候,都统一将山南水北之地称为“阳”,将山北水南之地称为“阴”,“江阴”即江南之意,降水村的地理位置刚好位于西江之南、大金山脉之北,所以也就自然是龙母的归葬之地了。关于龙母归葬地的具体方位,今天所有降水人都一致指向程溪水口的青旗山顶,因为据故老相传,龙母归葬青旗山后,两千多年来都没有人敢随意到山上砍伐树木,因为古人都认为,青旗山既然是龙母的归葬地,这里的一草一木就自然都沾有龙母的灵气,所以不能随意砍伐,除非遇上大灾之年,当地人也是在焚香卜告后才敢上山砍伐树木售卖以赈灾。所以扶溪《南台庙宝宫》才有“龙母娘娘,温氏,晋康郡程溪人......死后葬于青旗山,来观者莫不神之,有白鹿、黄猿和三蛇守墓,人称五龙庙”的记载。另外,青旗山不但是龙母的归葬地,而且还是龙母坐骑神兽三足鹿的栖息地。相传,三足鹿本有四足,是龙母的坐骑神兽,龙母经常骑着它到各地去为民消灾解难,但是这头神鹿却是野性难驯,经常背着龙母随意践踏农田,很多农民都受其害,遂告龙母,龙母怒,乃折断其一足,放养于青旗山上,龙母去世后,三足鹿就做了为龙母守墓的神兽,相传过去的人坐船在西江上,凡是看到青旗山三足鹿或听到青旗山三足鹿鸣叫的话,都能富贵吉祥。因而清《广东新语》载:“青旗山有三足鹿,初秦时,龙母蒲媪常乘白鹿以出入。农人恶其害稼,母乃断一足以放之,至今鹿有三足者。三足鹿善鸣,鸣辄有验。在山上隅鸣,则贵官诣龙母庙,自上流而至。在下隅鸣,则自下流而至,甚不爽。”又清《东安县志》载:“青旗山,在城东北六十里,开展若旗,横连蔽日。楚怀王时,龙母寄寓程溪,即其地也。后迁庙悦城,以此为照镜山。树林茂密,有三足鹿驯伏其中,官船至,辄先鸣。康熙癸巳岁,大饥,乡人诣庙乞以山木赈,许之,自是斧斤相寻,遂成濯濯云。”

溯源|龙母文化起源地原来在这里!

既然龙母出生地、生活地、归葬地均在程溪,那么奉祀龙母的祖庙也自然在程溪了。今程溪与西江汇流的水口上方,曾建有一座奉祀龙母的祖庙,因祖庙位处程溪水口,所以得名“程溪祖庙”,相传该庙是秦始皇三十六年龙母终老后当地乡民为感龙母恩德由其故居改建而成的,古名“博泉庙”,是最初奉祀龙母的庙宇,也是今天各地龙母道场的祖庭。据清《南汉春秋》载:“庙旧名博泉神庙,在德庆州东一百里悦城之南。相传昔有蒲媪,于水浒得一卵,大如斗,持归置器中,经数日,忽有一物若守宫,长尺余,穿卵而出,能人水捕鱼。忽一日,治鱼误断其尾,遂去。后数年乃还,始知其为龙也。今媪死,瘗江阴,龙尝鼓波至墓侧,萦浪转沙以成坟。”两千多年来,龙母信仰及其产生的系列民俗活动均由此地滥觞、发展、传播,过去每年农历五月、七月、八月等诞期时,一连数日,这里都是人山人海,朝圣者如流,附近各村轮流按礼俗值神,可谓是程溪祖庙一年之中的节庆高潮。不知从何时起,西江两岸就流传开一句“先拜程溪,后拜龙母”的俗语,就是朝圣者约定俗成,但凡从外地来拜龙母者,必先到祖庭程溪庙朝拜,然后才到附近的龙母庙朝拜;后来,这句俗语越传越广,传播到珠三角及港澳地区,所以过去祖庙还存在时,由下头而来朝拜龙母的善信,必先朝拜程溪祖庙,再去朝拜附近的龙母庙,即使在后来祖庙毁坏后,下头善信每年龙母诞期间也会先到程溪出水口的沙滩处焚香朝拜,然后才到附近的龙母庙朝拜,信守着“先拜程溪,后拜龙母”的古老诺言。原程溪祖庙是民国期间毁坏的,至今遗址尚存,而当年祖庙的物品(诸如牌匾、楹联、石刻、柱墩等)大多被埋于地下,直到近年才陆续被发现和挖出,以实物证明祖庙的真实存在。

综上所述,我们有道理肯定降水村作为龙母文化起源地的历史地位,由龙母传说诞生的秦代始,两千多年来,降水龙母文化在历次的洗礼、变革、沉淀、升华中,已逐渐形成为岭南地区一个重要的文化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当然,使降水闻名外界的一溪、一山、一庙三者都缺一不可,现在,程溪水依旧那么澄澈,青旗山依旧那样葱绿,只是作为龙母祖庭的程溪庙,却只剩一片荒凉,异常冷清;因此,我衷心祝愿降水程溪祖庙早日成功重建,让龙母祖庭重光于故土,使古老的降水龙母文化重展往日光华!



云浮融媒中心

供稿:周业锋

责编:樊思桃

值班主任:刘炳华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yunffb@qq.com

传说故事:珊瑚笛的传说(连载7)

根据《珊瑚笛》等民间传说故事改编

改编:海杨

第七回

龙王嫁女众人贺 珊瑚阿鹫成眷属


话说龙王每日除了处理海域诸事,还要兴雨布云,查看天下旱情,事物繁忙,便将嫁女之事交予龟婆婆办理。


龟婆婆见龙王也不阻拦珊瑚公主的婚事了,还要筹办嫁女事宜,公主终于有了一个好归宿,自是满心欢喜,应承下来。


故事:珊瑚笛的传说(连载7)龙王嫁女众人贺 珊瑚阿鹫成眷属

话说龙宫中有一口铁鼓,一口金钟,凡有紧急事,擂得鼓响,撞得钟鸣,敖广的三个兄弟南海龙王敖钦、西海龙王敖闰、北海龙王敖顺就会顷刻而至。


这天,东海龙王想召集三海龙王前来商议珊瑚的婚嫁之事,便命鱼将撞钟,鳖帅擂鼓,少时,钟鼓响处,三海龙王已须臾来到,一齐在外面会着。


故事:珊瑚笛的传说(连载7)龙王嫁女众人贺 珊瑚阿鹫成眷属

敖钦道:“大哥,有甚急事,擂鼓撞钟?”龙王敖广道:“贤弟!我女珊瑚,恋上人间男子阿鹫,我虽多次极力阻拦,可他们情坚意定,爱如海深,生死不离,感动了天地,感动了妈祖、斗战胜佛,我也为之动容。斗战胜佛点化与我,我也明白些个道理,决意不在阻隔,随他们去。不过,也要办个正式的礼数,不失我龙宫的面子,就为此事与贤弟们商议。”


故事:珊瑚笛的传说(连载7)龙王嫁女众人贺 珊瑚阿鹫成眷属

敖钦道:“大哥所为七公主出嫁之事,应当议论议论。我本想不明白,七公主怎么会看上了打渔郎?既然大哥想明白了,那就依着大哥的意思办!”西海龙王敖闰道:“我等自然会前来道贺。”北海龙王敖顺道:“说的是。我有夜明珠一枚,届时作为贺礼相送。”


龙王喜悦:“贤弟们看得起为兄,也无反对,婚嫁之日就定在二月初二,届时请来。”三海龙王齐声道:“自当来!自当来!”便告辞回各自的龙宫了。


那厢商议完毕,这厢龟婆婆派宫女陪伴公主左右,自己亲自操办公主婚事,布置宴席,广发请帖,诸事办的妥妥当当,闲时还陪公主说话。


话说公主和龙王回龙宫之后,阿鹫和玳瑁就回到故乡阿里村等待,老屋还在,心中盼着那一天早点到来,乡亲见阿鹫回来,甚是欢喜,打心底为阿鹫高兴,也为阿鹫张罗准备着诸多迎娶事宜。


农历的二月二日是嫁娶之日,东海龙宫热闹非凡,喜气洋洋,四海龙王齐聚,各路海族欢聚一堂,证婚人花果山美猴王斗战胜佛孙悟空,使了避水法,早将阿鹫和玳瑁带到了龙宫。


各路宾客络绎不绝,齐聚龙宫,三海龙王奉上贺礼,南海龙王敖钦送来一副锁子黄金甲,西海龙王敖闰送来一双藕丝布云履,北海龙王送给公主一颗天眼夜明珠。你看:


一天瑞琪光摇曳,五色祥云飞不绝。

八仙九神齐来贺,龙王嫁女胜过节。


龙宫里已铺设的齐齐整整,桌上摆着玉液琼浆,香繆佳酿,各色异果,百味珍羞,还有王母送来的天庭牌蟠桃,五丈观人参果,众仙宾客围桌坐着,笑语欢声。


只见那里:琼香缭绕,瑞礍缤纷。宫内铺彩结,张灯散祥光。凤羽鸾翔形缥缈,金花玉萼添活色。上排着九龙九凤丹霞舞,八宝紫气霓虹环绕。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海味八珍,蟠桃鲜果。珍羞百味般般美,异果佳肴样样好。


龙王龙母端坐正堂,珊瑚、阿鹫立在一旁,悟空欢喜着道:“众仙嘉宾安静了,安静了,俺老孙今天给七公主和阿鹫做个公证,祝他们携手一生爱到老,在一起开开心心,幸福长久。”众人也齐声道贺。


珊瑚和阿鹫依了规矩,拜了天地,拜了龙王龙母,又互相对拜,然后向众仙家拜谢,由于是在龙宫举行的婚礼,阿里村的村民代表无法下海参加,待迎娶后再拜谢众乡亲。礼毕,众人喝酒谈笑,观看歌舞,一片祥和。


只见那:彩凤双鸣,来个对唱,歌声绕梁,十分动听;麒麟起舞,欢乐祥和;章鱼、鱿鱼、墨鱼跳起来集体舞,螃蟹擂起了凤阳花鼓,七仙女提着花篮,洒下幸福的花雨。


6

阿鹫也吹起了珊瑚笛,这是幸福的笛声,珊瑚公主深情地唱着:“人生人死是前缘,短短长长各有年。我愿陪君到白头,携手一生互依伴。”众仙神听得如痴如醉,齐声道好!


婚礼顺利结束了,众人散去,他们在龙宫住了一夜,第二天,龙王派龙宫水族抬着花轿,一路将龙女珊瑚公主送到海岸上。


这正是:

龙女啼春大龙恼,千阻万拦不得逞。

情深似海永相伴,感天动地眷属成。

鸣鞘声隐佩锵琅,璚姬玉女桃花妆。

贝宫美人笄十八,新嫁阿里打渔郎。

四海龙宫庆佳缘,悟空证婚祝长岁。

终身依托如心愿,幸福牵手比天地。


毕竟不知龙王嫁女后的境况如何演变,且听下回分解。(你的喜欢,我的动力,未完待续,后面更精彩!)

#寻找故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