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御赐的国宝级天师印玺喜归中国道长 曾因战乱流失国外 根据易经64卦,传说张天师传到第64代就没了,是真的吗?

据说道教首领张天师有四大传家法宝。一是斩邪雌雄剑;二是法印“阳平治都功印”;三是符篆,有护身、镇妖、镇宅的36天将符及各种经篆、篆像;四是宝物。有天蓬尺、玉笏、玉冠、拷鬼桃杖、令牌等。其中,“阳平治都功印”是道教正一派天师道的天师用印,在各种斋醮祈禳,驱鬼镇妖,祈晴求雨,祛灾纳福的作法仪式中,用于“上表”、“符箓”等重要的地方,只有钤盖了此印章的文书,才被认为具有号令鬼神的能力。

雍正御赐的国宝级天师印玺喜归中国道长 曾因战乱流失国外

当年,张天师曾遗下“阳平治都功印”一枚,天师世家奉为秘宝,其后宋宣和年间,曾赐龙虎山天师《神霄玉文之章》铜印;明嘉靖五年,赐银刻“阳平治都功印”,而清康熙之后历代皇帝也都有赐正一天师以官秩、诰封的记录,故其印有多颗,统称天师印。在三百多年前,雍正皇帝就曾御赐正一派54代天师張继宗一枚珍贵的天师印,后因战乱流失国外。

天师印玺 终归道家正统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在其距今1800余年的历史中,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天师印作为道教文化传承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信物,每一颗天师印都是见证了中国道教文化变迁的国宝级文物。说起这枚雍正皇帝御赐的天师印,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何韦先生。何韦先生是上海一位大收藏家,也是一位对中国道教正统极为拥护之人。

据了解,早年间何韦先生曾与中国道家正统羅心道人因机缘而结识,相识之后何韦先生就被羅心道人“道行天下”的毅力和在“道”学上的造诣所折服。罗心道长作为正一派的第六十六代法脉传人,一直以来都秉承着一颗为传播道教文化的赤子之心,他不仅希望能在中国宣扬道教,也希望道教文化能走出国门。在道教历史上,就记载了邱处机(历史上也有称作丘处机)曾沿着丝绸之路到达西域见成吉思汗的和平之旅,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中国与沿线其它国家的文化、经济交流更加密切。罗心道长就抓住这个走出国门的重要契机,传承邱处机作为西行先驱在“丝绸之路”传播道教文化的精神,其“道行天下”的足迹布及全世界多个国家,只为中国道教文化能够传播得更遥远,也让道教也能够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实施丰富内容、增砖添瓦。

雍正御赐的国宝级天师印玺喜归中国道长 曾因战乱流失国外

何韦先生作为一名收藏家同时也是一位道教文化的忠实拥护者,多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寻找遗失在海外的道教圣物——天师印。当他得知,雍正皇帝御赐正一派54代天师張继宗的天师印的下落之后苦苦跟踪了三年,最终不惜高价从欧洲购回法印并赠与羅心道人,使得天师印终归中国道家正统羅心道人门下,与羅心道人的正统道教天师符合二为一、道法天成。

雍正御赐的国宝级天师印玺喜归中国道长 曾因战乱流失国外

罗心道长(左)与何韦先生(右)

此印从印文布局风格来看,二者都是两行六字均布,笔画走势相似,承袭性显然,这就像清代颁给历世班禅、达赖的金印,形式完全统一,其主要的用意就在于显示清廷的宗主唯一性,即使对于道教,参照历朝旧制,也在于显现“天下唯一”的权力。从此印的形制来看,印面11公分见方,尺寸上与元代所制大同小异,而印台厚度、双龙雕钮,印文宽边等特征是典型的清代内廷制作风格。在清代,除皇帝颁赐以外,无论释道是没有双龙钮印章的。

宝器赠英雄 道法终天成

罗心道长,俗名邹慧心,戊申生人,少小习中华武术之精华,至二十岁余,忽感武术只在方寸之间,而大道却在天地之外。遂潜心修习,研习道家经籍十余载。2012年,罗心道长拜于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天师门下,成为道家正一派第六十六代法脉传人。长老赐道长号罗心。现为中华道教联合会副会长,中华道教基金会副主席,四川省洪雅县五斗观住持。

作为正一派的第六十六代法脉传人,罗心道长从未放松对道教义理的研究。2014年,罗心道长就在其恩师张继禹的举荐下,远赴台湾学习天师符法,成为海峡两岸唯一一个学习天师符法的非天师世家道长。

据了解,在正统道教做法仪式中,天师符与天师印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道教大师驱鬼镇妖,祈晴求雨,祛灾纳福的作法仪式中,用于“上表”、“符箓”等重要的地方,只有钤盖了天师印章,才被认为具有号令鬼神的能力。

罗心道长所作的正统道教天师符法

如今,流外多年的国宝天师印终于回归道教正统罗心道长手中,与其所学的正统天师符法融为一体,正可谓是“宝器赠英雄 道法终天成”。而对于罗心道长来说,未来他也还将继续追求“道行天下”的理想,追随师父的脚步将道教传扬天下,谨遵“归根复命”、“正己化人”道统,勤修苦练,矢志不懈,为传承、弘扬道家真谛孜孜以求。

张天师不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而是活生生存在的,并且代代相传。历代张天师都受到朝廷敕封,统领正一道,位高权重。

不过,台湾有六十四代的张天师,大陆也有六十五代的张天师。两代张天师怎麽会同时存在?

根据易经64卦,传说张天师传到第64代就没了,是真的吗?

天师道(正一道)是张道陵创立并由其子孙世袭相传,从第4代开始历代子孙都住在龙虎山中,一直到63代天师张恩溥。1949年大陆解放,张恩溥去往台湾,当时携带长子张允贤和祖传“玉印”及“法剑”一口。2009年6月10号,张道祯宣布承袭嗣汉道教第64代张天师。

根据易经64卦,传说张天师传到第64代就没了,是真的吗?

63代天师张恩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已经没有天师这个职任。之后,63代天师张恩溥的外孙鲁金涛改姓张,并主持龙虎山道务,张恩溥弟弟的孙子张继禹担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现在,第65代张天师的说法,是由张金涛在承接的,但是,张金涛正确的“身份”,是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的主持。因为海峡两岸分隔,对於嫡传张天师所引出的话题,张金涛也是很低调,他把正统继承的问题,交给历史去处理。

根据易经64卦,传说张天师传到第64代就没了,是真的吗?

龙虎山天师府

并且,张金涛本人对天师这个身份,也没有公开承认。他曾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自己只是天师府的主持,不能算是张天师,毕竟中央还没有给正式的名号,对於道教的传承与弘扬,倒是很愿意跟台湾方面的人士,共同来努力。

张金涛还说,江西龙虎山是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修道、炼丹,进而创立道教的地方;从第四代之後的每一代天师,都是世居在这里的天师府,修练、传道也都据此为基地,“台湾的张天师说他是嫡传,不能说不是,但历代以来,从来没有天师离开过龙虎山,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台湾方面的张天师传人明确表示,天师的继承要遵照传统,最基本的条件是,天师一定要姓张,也要有张氏家族的血缘关系。下代继承上代之传统职位,有遗嘱从其遗嘱,无则从其家族会议决定。传子不传弟,传弟不传侄,传侄不传叔,传叔不传族人,传族人不传族外人,亲疏分明,长幼有序,向无紊乱。

这么看来,民间传说易经64卦,张天师只会传到第64代,还真有可能成真了。因为,历代天师不会离开龙虎山,而没有姓张的血缘又不能承嗣天师,这样一个两难境地,天师的传承也许真的就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