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为世界奏响华彩乐章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
光明日报记者 任鹏 曹继军
巴黎埃菲尔铁塔、伦敦水晶宫、布鲁塞尔原子球塔……这些为举办世界博览会而生的著名建筑,铭刻了人类科技文明的每一次进步。主办世博会,也成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
1894年,近代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设想。然而,这个在中日甲午战争同年提出的主张,也只能是国人心中难以企及的梦。
时间跨入21世纪,百年梦想终成现实。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举行的国展局第132次大会上,上海在第四轮投票中以88%的得票率胜出,成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城市。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在这天写下了一句话:“今天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希望。”

黄浦江两岸的世博会园区项欣荣摄
在世界各国与各国人民之间搭建桥梁
2010年10月24日,上海世博会结束前一周,作为世博会官方媒体的设计总监、世博会首席摄影记者项欣荣接到任务,又一次登上飞机航拍世博园区。尽管当天烟雨蒙蒙,但是从空中盘旋俯瞰黄浦江两岸的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园区,仍然可以看到街道上、展馆外,甚至屋顶上都站满了人。项欣荣想到一句话就是“人类空前的狂欢”。也就在这天上午10时17分,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次突破了7000万,打破了预定的参观总人次目标。
这次世博会的规模用“空前”来形容是恰当的:参观人数和参展主体最多,园区面积最大,服务供给也是历届之最,1.15万米排队休息长凳,1.1万个厕位,4.2万个降温喷头,共发放了1亿份世博导览图、1800万把清凉扇……
沙特馆的丝路宝船、英国馆的种子圣殿,还有中国馆的动态《清明上河图》,在高科技的加持下,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争相散发出绚丽的光芒。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的184天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欢聚在上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分享丰富多彩的文明历史,探索城市发展的共同智慧。
洛塞泰斯这样评价上海世博会:“中国广开国内各省区市大门,笑迎国际社会各方来客,在世界各国与各国人民之间搭建桥梁,这必将成为此次世博会留给全人类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坐落于上海世博会原址内的世博会博物馆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开馆,是上海市政府与国际展览局合作共建的中国第一个国际性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馆长刘绣华说,博物馆不仅是世博文化的主要展示空间,也是各个世博会主办国相互交流借鉴的平台。最近,迪拜世博会主办方正与世博会博物馆联系,交流办博经验。

世博会中国馆鸟瞰项欣荣摄
用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推动精细化管理
上海世博会开幕前,丹麦人用起重机把“海的女儿”塑像连同塑像下的巨石运往上海参加世博会。电视上的这一幕,让作家王蒙感动得流下泪来。“我原来以为世博会是物的盛典,是世界各国展示自己经济实力与珍奇产品的地方。我不以为它会与文学发生密切的关系,我甚至于没想到它会打动到我的内心深处。”王蒙在《你好,海的女儿》里写道,“对于物的追求也只有一个目标,人。世博会要打动的是人。”
世博会,承载着无数人的感情寄托。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项欣荣给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位中年男子面带微笑,手里拿着一张白纸,上面写着:“世博我来了!谢谢老婆,谢谢女儿!”
这位照片上的主人公名叫喻良华,是上海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当时他已是肝癌晚期,那天是坐着轮椅与妻子、女儿来看世博会的。当一家三口游玩到中国馆的时候,喻良华突然从口袋里拿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纸,站起来让妻子为他留影。这是他留给妻女最好的一张照片。
去年,世博会博物馆策划了《十年,筑梦前行——上海世博会十周年图像展》,这张照片就是活动征集到的3000多张图片中的一张。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项欣荣说,一次展览不可能讲全世博会的所有方面,他和团队选择从情感入手,以个人的小视角,反映背后的大时代、大事件,最后发现与世博会的主旨巧妙契合。
世博会的服务管理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世博园区试运行期间,女士洗手间排队现象比较严重。为此,世博园区专门派人去实测,发现女士上洗手间的时间平均是男士的2.6倍。因此,世博会男女洗手间设置的比例不是1∶1,而是1∶2.5。
用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推动精细化管理,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城市管理的精髓,渗透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2020年年底,上海公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城市。
“有形的上海世博会即将结束,理念上的上海世博会大幕却刚刚开启。”时任上海世博局主题演绎部部长季路德在世博会闭幕前说的话,正在变为现实。
新时代续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清明节假期的一个午后,记者来到浦东滨江世博段白莲泾公园。在温暖的阳光下,伴着江水的缓缓而流,男女老少在散步道、骑行道享受春风拂面。共享单车穿行在黄浦江边的花丛间,不少外国家庭漫步其中,相映成趣。
浦东滨江的这片区域在举办上海世博会前,曾经是老式的厂房、码头和条件亟须改善的民居。上海在世博会选址之初就想到了把办博与改善民生相结合,让办博成为一项惠民工程。1.8万户居民因此告别旧房简屋,搬进环境优美的世博家园。2017年年底,黄浦江45公里滨江岸线全线开放。2020年年底,苏州河42公里滨江岸线基本贯通。“一江一河”工程,将上海的两条母亲河“还水于民”,描绘出一幅城市与母亲河水乳交融的崭新画卷。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时,看到昔日的“工业锈带”已经变成了“生活秀带”。他提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
参与杨浦滨江工业遗产改造项目的设计师章明,也是当初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的设计者。这里原是南市发电厂。如今,高大的烟囱、工业特色明显的分离器、发电机组,在章明的手中化作了具有工业风的前卫建筑。这也是上海第一个由政府主导,把工业厂房转换成民用建筑的项目,已成为黄浦江边一道独特的风景。
后世博时代的建设仍在继续。在浦东滨江核心区的世博公园旁,占地约2平方公里的世博文化公园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今年夏天,这里将成为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沿江公园绿地。高达48米的“双子山”拔地而起,上海世博会中的“生命树”俄罗斯馆、“森林和堡垒”卢森堡馆、“游戏棒”意大利馆、“水上庭院”法国馆……这些承载市民美好回忆的场馆将以崭新的样貌华丽归来,成为展示世博文化、适合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
“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在2020年6月通过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中,“五个人人”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努力方向。
在这份意见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再次被提出。未来,上海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指引,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续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5日0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央广网北京12月3日消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本期推出: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
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格林马迪会议宫外,人头攒动。国际展览局第132次成员国代表大会正在举行。来自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工作人员围绕在一起,紧张地等待着一个消息。
“我宣布,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城市是——上海!”
当地时间15点17分,经过国际展览局四轮投票,中国上海以54票对韩国丽水34票胜出,赢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当晚,中国政府举办盛大的招待会,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在请柬上写下:“今天,世界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希望。”
经过8年紧张筹备,2010年4月30日晚8时,第41届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举行。灿烂的烟花与绚丽的水景在黄浦江上空交相辉映,盛况空前。
第41届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解说词:这里是41届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城市——中国上海。今晚我们将在雍容磅礴、匠心独运的世博园区中与您一同奏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华美乐章……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世博会第一次出现“城市”主题。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中国在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又一次赢得有“经济奥运会”之称的世界博览会。
2010年5月1日,世博园正式开园。184天中,246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参展团汇聚上海,携手共建和谐美好的地球村,为全世界人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无论是参展方数量、参观人数还是单日入园人数,第41届上海世界博览会均刷新了历届世界博览会159年来的历史记录。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上海成功地证明了世博会能提供一个核心场所,把各国民众和全球机构凝聚在一起,本着和平创意和团结的精神,为应对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作出贡献。
上海世博会推广歌曲《2010等你来》:2010等你来,世界拥抱在上海。无论你说什么语言,相聚时刻处处流光溢彩……
“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中国申博之时许下的诺言成为现实,中华民族的百年世博梦想,终于在世博会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崭新面貌,也书写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流的新篇章。
监制:高岩
策划:武俊山 李谦
主笔:解朝曦 朱星晓
播讲:长悦
统筹:朱星晓 王泽华
制作:刘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