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最出名的10种名小吃,荤素都有,每一种都是武汉人的心头爱 将“非遗”吃到肚子里、戴在手上、穿在身上,当作“特产”带回家

湖北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不仅有“故人西辞”的黄鹤楼,还有气势磅礴的长江大桥。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武汉人不仅在性格自由洒脱,在美食小吃上也是独具特色

武汉最出名的10种名小吃,荤素都有,每一种都是武汉人的心头爱

武汉的小吃综合各地特色而又品种繁多,吸引着众多向往武汉的人,也是“吃货们”的天堂。下面就来看看让人口水直流的武汉10大美食小吃,麻辣鲜香、荤素都有,都是最受武汉人欢迎的美食,你吃过几种

1、热干面

提起武汉特色小吃,你最先想起的是什么?大部分都会说是武汉热干面。热干面可以称得上是武汉的城市名片。

武汉最出名的10种名小吃,荤素都有,每一种都是武汉人的心头爱

武汉热干面用的酱不是简单的芝麻酱,而是芝麻酱和花生酱的混合,吃起来更香。面条夹杂着芝麻酱和花生酱的香味,一大早来上一碗,无论是坐下堂食还是边走边吃,一整天都是开心的!

2、豆皮

武汉人有个习惯,喜欢把吃早餐叫做“过早”,除了选择热干面,武汉的豆皮因其鲜美的口感,加上猪肉笋子香菇牛肉等配料而远近闻名。

武汉最出名的10种名小吃,荤素都有,每一种都是武汉人的心头爱

豆皮有着四四方方的外形,外表金黄泛着油光,吃起来外酥里嫩,怎么吃都觉得吃不够!

3、鸭脖

武汉最有名的鸭脖是周黑鸭和精武鸭脖,除了有专卖店,在全国各大超市也有售卖。

武汉鸭脖的特色就是香、辣,也根据不同人的口味,有不辣的选择。不管是饭桌上带客还是休闲娱乐时来上几个,绝对是一场味觉的盛宴

4、面窝

如果去过武汉,你会发现,武汉的早餐店里都有一种外形像一个大大的甜甜圈的小吃,它就是面窝。

透过外观,可以看出面窝里面夹杂的小葱花,再加上金黄的色泽,非常吸引人!咬上一口焦焦脆脆的,再配上一碗喝的,简直完美!

5、小龙虾

湖北有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基地之一——湖北监利县,武汉也可以说是靠虾吃虾了。

这里的小龙虾虾黄又鲜又甜,虾尾Q弹鲜香。油焖的、卤的、烤的、糖醋的、蒜蓉的、葱香的等等各种味型应有尽有。还有很多人喜欢清蒸的,蘸着料汁,轻轻松松就能吃上一斤!

6、烧麦

烧麦是武汉非常出名的一道网红食物皮薄馅多,口感一绝。

武汉的烧麦外观像熟透的麦穗,一层薄薄的皮里面,是糯米和肉丁、笋丁、香菇丁的完美结合。

7、莲藕排骨汤

武汉人有爱喝汤的习惯,民间还流传着一句话,“武汉人可以不吃饭,但一定要喝汤。

把莲藕和炒好的排骨一同放入锅中,用火慢慢炖煮,经过几小时后,打开锅盖,香味扑鼻而来,尝上一口,汤汁鲜甜莲藕清香可口,排骨也非常美味

8、糊米酒

糊米酒也是武汉的一道名吃,也有桂花糊米酒的说法。

糊米酒的主要原料有桂花糖、糊米酒和珍珠汤圆,珍珠汤圆是一种实心的小汤圆。糊米酒不仅闻起来想,吃起来也非常香。

9、炸酱面

除了热干面,武汉人也喜欢吃炸酱面,是武汉人“过早”的另一个选择

武汉炸酱面的特色就是酱料味道好,分量足,面条够好,并且海带、酸豆角、香菜等佐料在很多店都是不限量的。

10、粽子

武汉有很多不错的粽子,个头不大,但口感细腻味道好。也是武汉人非常爱吃的一种美食。

不仅有软糯鲜甜的甜口粽,也有鲜香可口的咸口粽,能够满足不同口味的人。清水粽蘸糖也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武汉的特色美食远远不止10种,作为一座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想要继续了解这座城市的朋友,还需要亲自去感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上武汉的美食,同时我也非常欢迎大家来武汉品尝!

视频加载中...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12日讯(记者范雅琴)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的武汉非遗购物节,邀请10位武汉非遗传承人做客长江日报直播间。他们现场分享非遗项目的来龙去脉,并着重介绍非遗的实用性,让网友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频频表示“涨知识”,发现原来“非遗”不仅好看,还可以吃进肚子里、戴在手上、穿在身上,同时还具有收藏价值、养生功效,适合来汉旅游的消费者将其作为“特产”带回家。

当天的武汉非遗购物节在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长江日报视频号、长江日报微博同步直播,截至下午4时,累计吸引170余万网友观看直播。

将“非遗”吃到肚子里、戴在手上、穿在身上,当作“特产”带回家

汪玉霞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传承人熊年顺。记者何晓刚 摄

汪玉霞、蔡林记都是武汉的百年老字号,而汪玉霞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也分别被列为市级、省级非遗项目。汪玉霞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传承人熊年顺表示,汪玉霞紧跟现代人的口味不断改良,也十分注重听取消费者的意见,譬如蛋糕以前是用糖制作,现在是用蜂蜜制作;绿豆糕也通过加入红豆沙来进行温、凉的中和,从而降低肠胃的负担。同时他们还不断推陈出新,每两个月就会推出新品种。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永中不仅在直播中推介热干面,还向广大网友推介汉味小吃:“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我们的汉味小吃可以让你一个月过早不重样。糊汤粉配油条那叫一绝,包子包你满意,年糕让你一年更比一年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将“非遗”吃到肚子里、戴在手上、穿在身上,当作“特产”带回家

武汉市国漆有限公司漆艺文创设计师吴星。记者何晓刚 摄

非遗的活化利用与创新性发展让市民不仅享受到了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可以将非遗制品戴在手上、穿在身上。国漆与汉绣历史悠久,据考古记载,国漆的使用历史可追溯到7000年前。而汉绣的历史也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楚文化。悠久的历史并未成为今天的负担,如今的国漆已在工艺、审美上更符合现代人需要。

当天的直播中,记者看到以国漆为原料装饰的手镯、葫芦、瓶子、果盘等物件,光彩夺目、配色雅致。武汉国漆公司漆艺文创设计师吴星向网友介绍:“国漆是漆树上白色的汁液,将其制作好的那一刻生命才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光泽会越来越亮。”汉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子怡曾多次做客长江日报的非遗直播间,此次她带来汉绣主题的T恤衫,有的是将汉剧脸谱和编钟的图案进行融合,有的是将太极双凤绣在腰间。“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将手工绣法运用到机绣里,让广大消费者都能享受到汉绣文化。”

将“非遗”吃到肚子里、戴在手上、穿在身上,当作“特产”带回家

武汉面塑传承人刘洁。记者何晓刚 摄

直播中,记者还看到很多适合作为“特产”带回家的非遗产品。武汉面塑传承人刘洁制作的关公、项羽、屈原人像,面目生动、衣袂翩跹;武汉泥塑传承人胡作林带来何祚欢的铜像和他本人的蜡像,颇得真人神韵;楚地菖蒲造景艺术传承人朱长虹用菖蒲造出景致各异的盆景,尽显巧思;柏泉制茶技艺传承人胡建明将茶和文创相结合,用武汉的地标建筑如黄鹤楼、武汉大学、长江大桥作为包装,推出“一茶一武汉”,让一个濒临被遗忘的茶园重焕生机。

柏泉制茶技艺传承人胡建明。记者何晓刚 摄

当天的直播中,国家级非遗项目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张义生,向广大网友推介适合冬病夏治的汉派黑膏药。叶开泰中药制剂代表李尧莲也向网友推介乌梅膏、桑葚膏、酸枣仁草本膏、黑芝麻丸、山楂六物膏棒棒糖等适合调理养生的产品。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张义生。记者何晓刚 摄

非遗购物节在武汉已连续举办三年,网友们通过直播近距离感受到武汉非遗魅力。“没想到武汉有这么多有故事的老字号,听得入迷了”,也有网友发现“好几位传承人是年轻人,非遗也有新篇章了”。指尖上的绝活儿、舌尖上的美味让网友折服,“看饿了,我去下单了”“看到就是学到”。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