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会”观察:中美“坦诚”对话的三重意义 云南的香格里拉,藏着一处鲜为人知的奇幻地带
中新社北京6月13日电 题:“香会”观察:中美“坦诚”对话的三重意义
中新社记者 李纯
第十九届香格里拉对话会12日在新加坡落下帷幕,中美之间“面对面”的你来我往无疑是本届“香会”的一大焦点。当前国际战略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中、美如何看待亚太地区局势以及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将对该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稳定产生巨大影响。
此背景下,本届“香会”上,中美对话可谓“坦诚”,而其背后的意义备受各方关注。中新社记者采访了赴新加坡参会的中方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坦诚”中针锋相对:言明立场
此次“香会”上,中美之间观点的针锋相对可谓有目共睹。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在12日的大会发言中说:“昨天美方做了大会发言,对有的观点我们有不同看法,对美方抹黑、指责甚至威胁中国的言论,我们表示坚决反对。”
魏凤和随后提出了中方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点主张,即坚持团结协作,反对对抗分裂;坚持公平公道,反对霸权霸道;坚持厉行法治,反对我行我素;坚持交流互鉴,反对封闭排他。
而在前一日的大会发言中,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多次指责中国所谓“给地区稳定带来威胁”,将责任推卸给中方。其演讲内容延续了美国对华战略的基本定位,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强调加强美国的联盟和伙伴关系,并企图以此进一步编织对华围堵的网络。
事实上,中美之间的战略角力是每一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努力营造的热点,甚至已成为会议的实质主题。
“‘香会’是一个折射器、一面镜子,它反映的是现实。”多次参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赵小卓认为,这个“现实”就是美国打压中国、遏制中国崛起的对华政策将长期持续。中美防长在“香会”上的大会发言反映了双方各自的政策,“可以看出,理念、政策等各方面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坦诚的战略沟通:管控危机
“香会”期间,中美之间的往来也少不了对面而坐、对话沟通。
中美两国防长10日在“香会”开幕前举行了会谈。根据中方公布的信息,会谈中双方认为,两军应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保持高层战略沟通,增进双方战略互信,管控好矛盾分歧,不把矛盾分歧变成冲突对抗。
这是两位防长第一次面对面交流,会谈的时间也比预定时间有所延长。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指出,“这是一次坦诚、积极,富有建设性的战略沟通”,美国国防部的一位高级官员则以“专业”“聚焦”形容这次会谈。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曹延中表示,从两国防长的大会发言可以看出,中美双方都认识到,国际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双方进行战略沟通、增强对彼此战略意图的理解、形成危机管控的共识,因此变得更为必要。
曹延中认为,中美双方在表明立场的同时,保持正常的对话与沟通。这也向世界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中美之间虽存在结构性矛盾,但为了避免发生冲突对抗,双方都认为有必要进行战略沟通、有效管控危机。
“坦诚”的世界意义:注入信心
香格里拉对话会已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多边安全对话机制,各方对中美“对话”的关注也反映出两国两军关系对于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性。
魏凤和指出,中美作为世界上的重要大国,世界的和平发展离不开中美合作,对抗对两国和世界都没有好处。奥斯汀也提到,美国愿与中国防务领导进行全面交流,以避免发生误判。
“周边国家没有一个会愿意看到中美发生冲突对抗。”赵小卓指出,如果中美发生对抗,就好比“两头大象在房间里面打架”,屋内的其他人都会受到损害,也将打破亚太地区持续了几十年的和平稳定状态。双方需要保持一套沟通对话的机制,来防止中美关系的脱轨失控。
“‘香会’是各国观察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窗口。”曹延中认为,在本届“香会”上,中美各自立场的阐述、沟通交流的程度、管控危机的共识,会令各方形成“中美关系目前不会发生根本性颠覆”的基本判断,也将给维护当前亚太地区和平稳定注入一定信心。
“中美保持战略沟通,一方面释放了双方都不愿发生冲突对抗、需要加强危机管控的积极信号;另一方面,对于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也起到了一个‘减压器’的作用。”曹延中说。(完)

(吕昊辰/摄)
引言:这是一个集雪山、森林、湖泊、溪流、瀑布、草甸于一身的多元生态系统,不同种类的生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它是专属于大自然的秘境,垂直的悬崖、茂密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林间小瀑布,都是它特有的标签。
在赏味昆明·探秘香格里拉—COP15云南生物多样性全媒体主题寻访之旅中,我们走进了这片秘境,驱车沿着陡峭的山形前行,穿越丛林、途经村落、趟过小溪后,终得以丈量这片古老珍稀动植物赖以栖息的奇幻地带。

(吕昊辰/摄)
初识南几洛
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出发,沿着巴迪乡方向行驶,大约行驶2小时后,我们就到达了南几洛的山脚。南几洛地处迪庆维西县巴迪乡,属高寒山区,是碧落雪山支脉。
南几洛的名字,来自傈僳语的本地名称,含义是放牛羊的地方,也被称为南极洛或南姐洛。由于这片区域海拔高、群山遮挡和交通不便且尚未被开发,这片地域的很多地方都未曾有人涉足。

(吕昊辰/摄)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只有约2万名游客涉足这里,这也为我们的探访之旅增加了难度。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行,不仅考验司机的车技,也对天气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幸,我们探访之日是个大好的晴天。
驱车沿着陡峭的山形,一圈一圈盘山而上,偶尔瞥见窗外,雾气腾腾,山在雾里,雾在山间,美不胜收。车在弯曲的山路上行走,阳光透过树的罅隙,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光影,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山上树木繁多,那浓浓的绿就像是绿色的瀑布在奔流。山坡上灌木丛生,草长花开,车像在画中穿行。
山路另一边是一座巍峨的高山,当微风袭来,吹散山间云雾,眼前才有了山景辽阔之感,而驱车盘旋而上之时,窗外景色也更为分明,俯视此前走过的道路,也逐渐在云雾的掩埋中没了踪影。
经过泥泞路段的42道拐后,一片湖泊便映入眼帘,远远望去,一汪荡漾的湖水,湖岸高山丛林密布,幽深神秘,高处尖峰巍峨耸立壮观,时时薄雾缓绕,身心震撼让人屏气不能言语。
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再行驶一段时间后,就到了我们此次探访之旅的目的地,一片形似中国地图的湖泊,据同行者介绍,这是南几洛的核心景区,名为“中国湖”。
解密南几洛
这是一片纯天然的湖泊,高耸的尖峰,茂密的森林,湖边哗啦作响的小瀑布尤为抢眼。而相比此前所见的湖泊,这片湖的水域面积也更大,我们沿着小路走到湖边,近距离观赏湖景,平静的水面宛如一颗蓝绿色的宝石,晶莹明亮,静静地卧在山谷中。湖泊四周,重峦叠嶂,森林繁茂,倒映在湖中,如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
湖边的草地和石头面上还长着洁白的雪茶,远看犹如覆盖着一层寒霜。草地上野蛮生长的小花也引得同行者驻足观赏。山水相融的绝美生态画卷里,同行专家的解说,也让我们了解更多关于南几洛的概况。
南几洛景区由下而上,依次由天鹅湖、干湖、花湖、圆湖(呼噜噜)、中国湖、叶子湖(欧于噜吧湖)、圣女湖(措觉姆湖)、阴湖、阳湖、岛湖、梦湖等11个高山湖泊组成。景区内海拔从2800米沿常年水资源充沛的南几洛河向上抬升,上行至海拔2900米左右。
(吕昊辰)
前往南几洛景区的过程中,随处可见的被誉为天然环境监测器的“树胡子”,密林大树参差交错,无边无际。听闻这里也是高山花卉的天堂,每年夏季,各种鲜花次第绽放,有黄杯杜鹃、绿绒蒿、苞叶雪莲、雪茶、竹叶菜等高山植物,以及丰富的野生植物药材资源。
云南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在风光秀美的南几洛,我们见到了最原始的大自然,遗落在滇西北的维西,高山湖泊、杜鹃林海、雪山冰川、瀑布河流以及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都把这里装点得刚刚好。
(吕昊辰/摄)
这些生活在云南的奇妙生物,通过它们独有的美丽和气质,为中国甚至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增添了重要的色彩。
据同行的西南林业大学民族生态学教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尹仑所述,这是一处同时拥有高山湖泊、高山草甸、森林等生态系统的景区,也是生物多样性体现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人类对环境的干扰是不大的,这也就意味着这里保留着最原生的生态,但这里也是一个生态环境很脆弱的地方。
面对南几洛的未来,他坦言,考虑到当地的发展和百姓收入的改善,无论是生物产业还是旅游业,都需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相关的发展和开发。就旅游来说,在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要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贯穿始终,但也要注意避免大众旅游、低端旅游的开发模式,通过提高旅游产品、游客的质量,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保证保护区居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