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文旅已正式签约!扬州这条路要火 从扬州沿运河骑行到镇江之一:参佛进香高旻寺,享受一片详和净土

大学南路,这个记忆里似乎并不起眼的道路,却串联起了扬州的众多地标。

重要文旅已正式签约!扬州这条路要火

充满文学气息的扬州大学、扬州人夏天最爱去的荷花池公园、好地方运河三湾风景区……都汇聚在此!此外,这条路上的文峰寺文旅,已正式签

重要文旅已正式签约!扬州这条路要火

大学南路,好久不见!

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不过大学南路里真的有大学,看到霸气的主楼就知道这里就是扬州大学的中心校区——荷花池校区。

重要文旅已正式签约!扬州这条路要火

隔着伸缩门看到安静的教学楼,所有已经离开的人都明白,有一段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叫校门口。

但住在附近的居民偶尔出门散散步,使得这里充满了一种市井生活的气息,带着随意感与舒适感。

两旁的梧桐树,没有淮海路的梧桐年岁大,也不够为慢车道遮挡阳光,却也显得生机勃勃。

岁月,并没有将一切旧时的模样带走,这里依然与过去十年二十年差不多,最大的不一样,大概就是来往的车辆多了不少。

扬大荷花池校区的对面,就是扬州人夏日赏荷最爱去的荷花池公园。清晨或黄昏,清风作伴,呼吸着荷花的清香,环公园散步,实乃人生一大美事。

荷花池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初。当时,盐商汪玉枢在池边建有别墅,名南园,是当时扬州八大名园之一,乾隆南巡时命名为“九峰园”。

岁月流逝,九峰园到了清代后期,逐渐沦落,园内的奇峰怪石,四处流散,不知所踪。后1981年在荷花池建南郊水上公园,即荷花池公园。

在这里,既能看见老扬州那种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也能看到充满慢生活的日常。

神态自若打太极的中年人,围坐在一起下棋打牌的老头,坐在长椅上聊天晒太阳的退休姐妹花,懒到不停打盹的猫……生活缓慢舒适而简单。

荷花池公园南侧,有一排绿色的围挡非常醒目,上面写着“蘇持-蓮台”四个繁体大字。

关于这块地的用途,去年十月寄语市长曾给出答复“荷花池南边的是商业项目,拟建商业街区”,虽然具体的建设时间仍待定,但还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而紧挨着荷花池南地块的安墩河,就是育才小学学区东线的边界

所以,别看荷花池背后有着大片的老旧建筑,公共设施陈旧,配套不够齐全,但很多却是名副其实的育才学区房,比如:荷花池小区、安墩新寓、苏北宿舍、中江嘉荷苑等。

这些老小区也格外有烟火气,住惯了的居民已经谙熟关于生活的一切琐碎和便利。

当然,在大学南路,每个人心中那些私藏的美味老店最是好吃。这里不仅有几天不吃就惦记的口碑老店,也有初来乍到的新店。

这些熟悉的味道成为大学南路独特的标签,印刻在每一个与这条街道有关的记忆中。

大学南路南延,串联起两大重要文旅

2017年8月,大学路南延工程开工,分两段施工。北段从江阳路到开发路,南段从开发路到328国道。

2022年元旦,开工4年的大学南路,终于全线贯通。从瘦西湖风景区出发,一路向南,可直达运河三湾风景区。

江阳路和大学南路交叉口附近,有一辆货车正在卖榴莲,几位退休的老人正在路口的亭子里消磨着时光,过了这个交叉口就是大学路南延段

大学南路南延段与原来的大学南路是截然不同的模样,行人和车辆都寥寥无几,道路两旁的乌桕一到秋天就会色彩斑斓,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仔细看就会发现,道路的一边是正在新建的楼盘,另一边是年代久远的老旧小区,对比强烈。这或许就是城市发展的力量,新与旧的气息碰撞,擦出更加浓郁的城市气质。

一路继续往南,可以看到正在拆迁的小码头,不少房屋已经被拆除,鲜红的“拆”字,遗留的家具随处可见。

饱含着老扬州记忆的“小码头”即将脱胎换骨,迎来新生……

小码头与文峰寺仅一河之隔,站在文峰大桥上,文峰寺,还有不远处的新盘施工现场一览无余,古今交错之感油然而生。

根据2020年扬州网发布的文峰寺文旅项目概念规划,小码头地块未来将打造成时光坊艺术商业。届时,文峰寺片区将与三湾公园、高旻寺等景点形成联动,打造好“三塔映三湾”盛景。

从夜景鸟瞰图看,文峰寺与古运河交相辉映将古韵演绎得充满质感,文峰塔依然是标志性建筑。

古运河东岸,也今东南旁,文峰寺文旅相关地块,也已经大面积平整。

最新利好消息传来:扬州文峰寺文旅项目,目前已经正式签约,下一步将确定规划方案。

大学南路上又一重量级文旅新名片指日可待!

除了文峰寺文旅(规划),大学南路还贯穿了另一个重大文旅,就是运河三湾风景区,站在文峰大桥上就能远眺大运塔。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放后,最令人期待的大运河非遗文化街区大已于418期间正式对外开业前段时间的夜晚,这里更是变身为后备箱集市,点亮城市“夜经济”。

未来,大学南路上的故事,会愈加多姿多彩……

丨图源小红书:小懒的巴黎梦

大学南路很长,可以算得上是扬州的缩影,既保留着老扬州的模样,也散发着新鲜感,在时间和城市之下,新与旧在此繁荣共生。

写在前面的话——

时值年未,单位开恩给了几天假,天天在家买菜做饭,洗碗刷锅,待候妻小,无聊至极。于是,便突发奇想:骑车从扬州出发,到镇江玩它一天。

说走就走,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独自一人骑车从扬州市区出发,沿古运河大堤往南直行。40多分钟后,便瞧见了高旻寺那两座造型别致的的高塔了

从扬州沿运河骑行到镇江之一:参佛进香高旻寺,享受一片详和净土

位于扬州南郊10公里处三汊河口处,有一座建于隋代的名刹,名叫高旻寺。千年京杭大运河从它身边缓缓流向长江。高旻寺始建于隋代,江淮八大名刹之一。

它与镇江的金山寺、常州的天宁寺、宁波的天童寺,并称我国佛教禅宗四大丛林。康熙乾隆祖孙皇帝南巡驻跸地, 康熙亲笔赐寺名。

从扬州沿运河骑行到镇江之一:参佛进香高旻寺,享受一片详和净土

1983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将高旻寺列为全国重点寺观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高旻寺,是扬州地区唯一不收门票的寺禅。寺院建筑规模宏大,非常漂亮,引得国内外香客闻讯纷至沓来。

从扬州沿运河骑行到镇江之一:参佛进香高旻寺,享受一片详和净土

高旻寺内有一座国内寺庙罕见、造型奇特、高达58米的“钟之巅”塔楼。

对于高旻寺的修建历史,历来众说纷纭。但较为一致的说法是:清顺治八年(1651年),当时的扬州官府为消除本地水患,在城南的三汊河处修建一座七级浮屠,名“天中塔”,藉以镇锁风水,纾缓水患。

3年之后,宝塔建成。之后,又在塔旁营建梵宇三进,名日“塔庙”。

外地游客到高旻寺,有三条路径可行——

1、可在扬州市中心文昌阁坐37路公交车,直达高旻寺。免费进香参佛。

2、坐出租车从扬州火车站到高旻寺,车费4、50元左右。

3、市中心坐“镇江—扬州”城际公交,扬州江海学院下车。从大桥边上的小路下去,顺古运河堤走300米,即可到达高旻寺古渡口,花4元钱坐船摆渡过去。

这是扬州仅存的人渡,风景很美,极有情趣。

这位算命的老人很有意思,我先于这个小伙子来到他面前,但人家压根儿就不拿正眼瞧我,只对这个后来的小伙子表现出极大热情。一番云里雾里的拈指掐算,最终让小伙子欢天喜地掏出50元钱。

对于我不满的责问,老先生笑呵呵操着方言,回答道:“你呀,搭眼一望就晓得是吃公家饭滴,不是信佛滴人哟。佛祖要信则灵呐,懂呵?”

一席话,说的我哑口无言,悻悻离去。

高旻寺进香也是不收钱的——粗大的香就摆在寺院门口,每人一支,随意取。

图为康熙、乾隆帝巡游江南,下扬州游览高旻寺时,弃船登岸之处

高旻寺历代屡兴屡废,并多次易名。康熙帝于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南巡到扬州,见寺院“天中塔”倾圮,便拨款修葺。江宁织造曹寅(曹雪芹之父)发动乡绅百姓捐资,在寺院西侧为皇帝修建行宫。四年后,康熙第四次南巡,登临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便赐名“高旻寺”;次年又御製《高旻寺碑记》。

康熙第五、第六次南巡;乾隆的六次南巡,均驻跸于高旻寺行宫。从此,高旻寺臻于鼎盛。

文革时期,高旻寺受到冲击,寺内佛像被捣毁,文物、法器被抄一空,僧众被赶出寺门。工厂、学校入驻其中,连大雄宝殿也被拆除。

1982年,高旻寺被列为长江下游重点开放寺庙之一,政府拨款数百万元,先后迁出寺内的工厂、学校,恢复原寺。

寺内,造型逼真的释迦牟尼佛祖坐像。

高旻寺内的主建筑天王殿内,代表“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分别高居于大殿东西两面的空中之上。给人以威严的印象。

四大天王站在云端的雕像,在全国各地寺院里也极少见。人们常见的都是寺院内,四大天王站在山门两旁。

这家寺院的天王们统统都飞到半空里了,到也是气势逼人。

高旻寺远离城区,环境清幽恬静,少了喧嚣和世间俗物。游人进入寺院,会产生一种暮鼓晨钟、与世隔绝之感,身心顿时便会沉静下来。

如今,很难得在一座繁华城市中,还保留着一座纯粹的禅宗道场,供世人清修。

这间“功德堂”,也称客堂,为寺院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宾客往来、云游僧接待、各堂口协调、僧众考勤和纪律,以及寺院消防、治安等。

走进“功德堂”,只见大厅宽敞,红木雕画,水汀地面,一尘不染。

古运河经淮河进入扬州之后,在城南十里处,水势一分为二:一支直下瓜州港;另一支向西经仪征汇入长江。因大运河水到此形成了三角之势,此地便被唤做“三汊河”。

在“三汊河”的南岸,矗立着巍峨绚丽的高旻寺,是一座清幽的皇家花园。

康熙帝先后两次南巡时驻跸高旻寺,均赐有诗作和墨迹。他书写的扁额有:“云表天风”、“萸湾胜览”、“水月禅心”等;书写的对联有:“蜀冈云淡山光近,江渚潮分水脉清”等等。

乾隆帝更是六度驻跸高旻寺,曾作诗数十首,其中不少为描述高旻寺风物。此外,乾隆还将他写的《广陵涛疆域辨》一文书赐予高旻寺。

清代高旻寺,规模宏大,皇帝临幸,名僧辈出。向有“上天有文殊、宝光;凡界有金山、高旻”之说。

如今,高旻寺与国内众寺庙相比,有诸多不同之处——

1、古运河绕寺而过。2、寺院建造园林化。3、寺内建筑大量使用蓝色调,中西结合,显出洋气。

寺院里虽游客熙攘,却静如私家花园,终日梵音凫凫。参佛者可静心虔诚许愿,研佛者可潜心捧读经书,构成一处清静的世界。

历史上的高旻寺,是先有塔后建寺。高旻寺院中的天中塔,相传始建于隋代。宝塔初成,巍峨壮观、高耸天中,故名“天中塔”。清康熙、乾隆二帝均亲临登塔,并在寺西侧建有行宫。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天中塔再次塌倒。然而,时值国运不济,洋人入侵,此后未能重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高旻寺重建“天中塔”,邀请国内著名古建专家持设计。数年后,雄浑庄严的天中塔呈现在世人面前。

建成后的天中塔为仿清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八面九级,高88米。塔身镶嵌石刻《法华经》一部,洋洋万字,无一拼接,堪称无双。

寺院仿照江南园林建设。

游客走进高旻寺,都会发现寺院正中这座巨大的园形建筑。往往会产生出疑惑:寺院里的此等设施,是干什么用的呢?

走,请随我登上这座园形建筑,一瞧究竟。

原来,这是一座供香客们烧香拱拜的“大香海”。

“大香海”者——佛家烧香敬佛的大香炉也。

值得一夸的是:这是全球所有佛家寺院中,体积最大的香炉。

这烧香的哥们肚子大的是否有点儿吓人?

呵呵呵

佛家有语:观音菩萨一年有三次生日。分别在农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

每值此时,天南海北的虔诚香客们纷纷来到高旻寺,给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烧香,祈求菩萨庇佑,福泽全家。

发现一个现象:寺院里进出的僧人,不少都是女姓。那么,问题来了:和尚与尼姑能共住一个寺院里吗?

我询问身边的香客,对方笑答:那叫僧尼同修,但不在一起住,只是在一个寺院里而已。

试想:一般情况下,女人都势单力薄,如果一群尼姑住在远离城市的寺院修行,可能会不安全。如果连自身安全都无法保证,她们还怎麽弘扬佛法呢?

我听后,顿时大悟,连忙点头称是。

康熙亲笔题匾“朱萸湾胜览”

与寺院山门毗邻处,有一座58米高,名为“钟之巅”的巨型塔楼。最上层悬挂一口重达10吨大钟,每当晨钟响起,梵音透彻天地,南过长江,直达镇江金山寺;北抵古城扬州,传至蜀岗,禅意十足。

几位女香客双手“合十”,围着“钟之巅”巨塔旋走着——这叫“绕佛。

众香客喃喃低声,诵念佛经。对于身边不远处拍照的我,视若无物。

步出高旻寺山门,转向寺院外临古河之处。但见寺院外的池塘里,栽满了田田的睡莲和金莲。莲花是花界的君子,更是佛教的吉祥物;足以印证“成佛即是成君子,成君子者亦可成佛”的至理名言。

不禁感慨:滚滚红尘,往来熙攘。不妨时入如来地,得悟一世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