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州故事】铁佛寺起义 溯铁佛寺文武积淀,掘内家拳非凡造诣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如坐针毡,调集重兵对陕北根据地进行“围剿”。为了保卫党中央和陕北根据地,中共陕西临时省委决定:迅速开展游击战争,发展抗日力量,扰乱敌人后方,牵制围剿部队。于是派中共地下党员吕剑人、张庚良回乾县发展地下武装力量。
当时乾县非法武装虽然强大,但比较零乱,铁佛寺、注泔、关头、临平等处的头目又各霸一方。只有张庚良的本家张敖娃、张科科为首的铁佛寺民团同原国民党十七路军旅长刘文伯在陕南被红军打败后回乾县与二张联合组成的这支非法武装,人马多,势力大,是改造利用和联合的主要对象。于是,张庚良首先通过绅士刘文伯当上了铁佛寺保安队分队长,在乾县站住了脚。中共党组织派在杨虎城宪兵营做地下工作的刘庚等人来铁佛寺协助工作,张庚良把他们分编到各班当战士。通过交朋友、拜兄弟、教识字、教唱歌,他们宣传抗日,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改造工作。吕剑人又为铁佛寺保安分队收编了关头分队十多人,还购回一批枪支、弹药、油印机和望远镜等物资。部队接连开展了几次小规模战斗,缴获了一批枪支,收编了从永寿县保安队哗变的雷振忠等20余人,并吸收了部分农民青年。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部队已发展到200余人,长短枪200多支,战斗力大大加强,这一切引起了县保安大队的怀疑,且矛盾日益激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党组织指示部队加紧准备起义,公开打出抗日旗帜,成立陕甘边抗日联军。
1936年10月初,听说国民党东北军有一个连沿西兰路北上围剿红军,为了破坏敌人交通线,补充军需,部队决定打伏击。但敌军另走它路,伏击未成,只打死一个敌兵,反被永寿县保安大队抓去两名战士。为了防止被捕队员泄露机密,刘庚与张庚良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打他个措手不及,乘胜起义。

17日下午,部队从铁佛寺分几路出发,傍晚在阳峪乡新店村汇集。张庚良、刘庚做了动员,对攻打永寿县城做了部署。战士们士气高涨,严阵以待。天黑后,队伍直奔永寿县政府,迅速隐蔽在县政府周围,让熟悉情况的雷振忠叫开县政府大门。雷一进门就把卫兵抓起来,战士们立即冲进去,敌保安队仓皇应战,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敌人多数被俘,部队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县长祁云石见状,惊恐万状,拿起电话向外求援,但电话线早已被起义军切断。拂晓,战斗胜利结束,祁云石以及伪府其他成员全部被赶到打麦场上。刘庚宣布了祁云石的罪状后,当场将其正法。然后释放了全部在押囚犯,大街小巷贴满红红绿绿的标语和油印的《告民众书》。
10月18日早饭前,部队撤离永寿县城,在乾县梁山乡坊里村休整后,正式宣布陕甘边抗日联军成立,张庚良任司令员,刘庚任政委。300余人分编为特务、手枪、骑兵、长枪等4个大队。战士们高举抗日的旗帜,高唱抗日战歌,浩浩荡荡开进麟游山。他们一路严惩恶霸,救济贫民,所向披靡,活跃于麟游、扶风一带。
陕甘边抗日联军的革命行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极大恐慌,多次派兵追剿,都未能得逞。11月底,敌人派东北军独立十团和麟游县保安队联合追剿,联军在永寿县岳御寺被敌人包围,战士们英勇抗击,最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而失败,特务队长祝永德等光荣牺牲,张庚良、刘庚只好决定分散隐蔽,化装突围。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毕竟是陕甘宁边区第一支公开打出抗日旗帜的武装部队。这支武装力量的建立与活动,不仅对全省革命形势是极大的促进,也对保卫陕北根据地、保卫党中央起到了重大作用。抗战爆发后,当年起义播下的星星之火终于在渭北高原燃起了革命武装斗争的燎原烈火。(乾县县委办 王建平 赵军领 供稿)
——在“务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
探寻宁波非遗内家拳─弘扬中华武术精神
文章来源:宁波大红鹰学院绿野仙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时间:2018年7月18日
宁波大红鹰学院绿野仙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探访内家拳之旅已经接近尾声,本次团队出发前往铁佛寺,目的就是寻找内家拳的起源,了解内家拳与铁佛寺之间的文化渊源。

7月18日清晨,团队整装出发,经过两个小时行程,本团队终于抵达铁佛寺。铁佛寺位于鄞州区五乡镇的同岙村,藏匿于山脚之中。为了了解更多四明内家拳与铁佛寺之间的关联,我们拜访了铁佛寺的住持——照般师傅。

根据照般师傅的阐述,本团队了解到了铁佛寺是因铁铸的佛像而闻名的,如今更因内家拳重出江湖而名声大噪。在铁佛寺中,专辟了一处四明内家拳文化陈列馆,在这个陈列馆的正中心,伫立着南宋大儒、礼部尚书王应麟的塑像,光绪《鄞县志》有“铁佛寺,元至正间王氏舍基建”的记载,所以铁佛寺是王应麟的功德庙,子子孙孙为之祭祀,而同岙村也至今保留着王应麟的墓。在这座塑像的右侧,展示的是王应麟所创作的《三字经》;而在塑像的左侧陈列着内家拳举办活动的照片。师傅说,四明内家拳分“文”和“武”。其中《三字经》中所表达的精神正是内家拳所要表达的“文”。而“武”的来历则是:王应麟去世后,鄞县王氏逐渐衰微,他的后代王征南,弃文重武,习得内家拳,在其练拳时,认为居室狭窄,不足以带徒施展拳脚,便将习武之地搬迁到他的家庙——铁佛寺。

如今的内家拳讲究的是文武交融,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不忘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给本团队介绍内家拳文化时,照般师傅一直在感叹如今铁佛寺中的陈列馆依旧太小,关于内家拳活动的照片没有办法全部贴在墙上,还有一部分的照片堆叠在陈列馆的桌子上。
在师傅讲解过程中,团队的成员提问道,目前寺内是否有和尚在练习内家拳,师傅却说如今只有个别的师傅在练习内家拳,并集体练习,都是自行安排练习时间和场地,场地一直是一个问题,所以照般师傅一直希望寺庙中可以专列一块练拳的地方,这样就可以给更多热爱内家拳的人提供练习场所。
参观完四明内家拳陈列馆,师傅带领团队成员进入会议室继续讨论关于内家拳的话题。师傅说到,练内家拳很重要的一点便是“静心”。人的一生不可能没有烦恼,就连师傅自己在寺庙中也常常会有烦恼。但照般师傅提出,不要过分执着于被困扰的心境,要冷静客观地去对待烦恼,这就像内家拳中最基础的动作——站桩,就是培养学员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静心。
与师傅会谈后,已经到了午饭时间,师傅热情的邀请团队成员体验“过堂”,佛门中过堂有一语:“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因此师傅带领团队成员“过堂”的场所就取名为“五观堂”。在吃斋之前,师傅给团队成员解释了墙上的字幅的含义。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寺庙中的所有食物都是他人所供养的,面对供养,不仅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并且想想自己的功德是否受得起如此的供养。要心存感激,不起贪念,只有适量才能资身修道。静心思考是僧人用斋饭时的必修课,用斋尚且如此,为人处世则更应注重这一点,这也正是许多和尚选择练内家拳的原因之一。
在“过堂”后,师傅又领团队成员继续参观寺庙,述说了更多关于内家拳与铁佛寺之间的故事,不仅耐心地解答成员们的各种提问,还提出了不少关于内家拳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到见解。
在团队成员回程的公交车上,司机主动与我们攀谈起来。了解到团队的实践项目后,说道自家的孩子在当地的五乡小学上学,五乡小学每年都会举办与内家拳相关的活动,还将内家拳的一些动作进行改编,编成一套具有内家拳特色的广播操,孩子们在感受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同时强身健体。司机虽不太了解内家拳,但是认为这样能切实感染到人们身心是值得被弘扬的,也对本团队的实践项目表达了赞同与肯定。
宁波大红鹰绿野仙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探访铁佛寺,来了解更多关于内家拳与铁佛寺之间的文化渊源。本团队因此对内家拳起源与发展还有内家拳所包含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内家拳只是中华武术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但也恰恰体现了如今中华武术的现状。宣传的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当地人也并不了解,但依旧有人在努力,在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些有着深厚底蕴且作用非凡的中华传统文化而继续前行,这也正是内家拳能从“讲肚仙”发展到省“非遗”的原因。本团队坚信,人们了解得越多,越能明白像内家拳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而才能更好的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