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谋人到半坡人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公布重要考古新发现
那么,人类历史究竟要从何处说起呢?
在今天科技如此发达的情况下,相关研究者和科学家们,通过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从而证明人类进化起源其实是从森林古猿开始的。
经过不懈的探索,我国相关科学工作者已经在祖国各地先后发掘了许多猿人的遗骨和遗物的化石。
到目前为止,我国境内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云南发现的距今大约有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猿人,正式的叫法是“元谋直立人”。
从出土的石制品以及一些炭屑和烧焦的骨头,再结合周围发现的共生哺乳动物化石,种种证据证明,元谋人不仅会使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而在野外进行狩猎及采集活动,而且他们还学会了如何使用火,用火来将自己所捕获的猎物烤熟。
凡此种种,皆证明了元谋人已经开始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再接着,便是在陕西出土的蓝田猿人,学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生活年代距今约115万年到70万年。
再往后走,便是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猿人,他们的身上虽还保留了一些猿的特征,但已经可以打造一些粗糙的石器,并且已经可以保存火种。
当时,北京猿人的生存环境可以说是十分恶劣,在茂密的森林中,野草丛生,经常会有猛兽出没,仅靠个人的力量,实在难以生存下去。因此,他们便几十个人聚在一处,共同狩猎,共同采集,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如此一来,早期的原始社会便慢慢形成。
及至后来,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发现的晚期智人-山顶洞人,科学家经过测定,山顶洞文化距今约为3.4万年至2.7万年左右。
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而且他们制作的骨器和自身的装饰品都十分精美。
骨针的出现,则意味着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了缝纫,他们将缝合起来的兽皮用来御寒与保护身体。
而山顶洞人将死者埋葬在下室的这种举动,再结合尸体上及周围的赤铁矿粉,种种迹象表明,证明他们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

历史再向前进,便是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了。
河姆渡人,他们大约生活在距今7000多年的长江下游区域。
河姆渡人已经可以栽培人工水稻,并且饲养了猪、狗、水牛等牲畜,同时还学会挖掘水井来改善生活条件。
他们过着定居生活,住着干栏式房屋,用船、筏载人载物。
不仅如此,相关科学工作者还在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境内所发现最早的漆器,他们的陶器制作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半坡人,他们生活在距今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
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粟,同时也有种植白菜和芥菜,饲养着猪、狗、牛、马、鸡、羊等家畜。
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屋内还有灶坑,用来煮饭和取暖。
他们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铲、石锄来开垦田地,用石刀、石镰收割庄稼,用石制陶制纺轮来进行麻布衣服的制作。
半坡人还制作了大量的彩陶,这些彩陶多为细泥红陶质地,彩陶上面纹有各种各样的的图案,这些彩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鱼纹彩陶盆和人面鱼纹彩陶盆。

发源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址是中华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大型遗址群,是目前红山文化考古最重要的核心发现,也是红山文化晚期社会的礼仪中心,其庙、坛、冢大型礼仪建筑是中国早期文明开先河的创举。今年是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及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10月11日到12日,组织数十位国内考古界顶级专家,现场考察牛河梁遗址发掘工作。

专家们通过学术研讨会,公布了一批近年来的最新考古发掘成果:牛河梁遗址群第一地点是由至少九座大型台基建筑组成的大型建筑群,著名的女神庙就坐落其上;新发现打破了原有单一神庙的认识,从建筑形制及规模上提升了牛河梁遗址的文明发达程度;新的发现显示牛河梁遗址台基建筑的结构、建筑工艺是后世建筑标准的源头,这一点在宋代成书的《营造法式》中就可以见到踪影;伴随大型遗迹出土的大型彩陶缸、彩陶钵、筒形罐、灰陶钵、圆陶片的遗物应是《周礼》冢记载的“祼(灌)礼”的最早实例……
通过40年的考古发掘研究显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掘与研究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总台记者 季熠非 李新峰 曹志宇)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