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真的会飞吗? 「学讲话·品典故」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山峰真的会飞吗?山峰真的会飞吗?

王安石有诗云:“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人登上的山峰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相传东晋咸和年间,天竺僧人慧理登此山,叹曰:“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因号其峰曰“飞来”,亦名“灵鹫峰”。

山峰真的会飞吗?

丰子恺古诗入画

杭州的“飞来峰”真是天竺飞来的吗?若是,这么重的山峰是怎么飞过来的?文人墨客不总是格物致知的,遇到想不通的事物便神秘一笑,都是玄机,有诗为证——“游客到山停步睎,长当一石味玄机。须知物事随因变,莫谓飞来便不飞。”

杭州“飞来峰”

而山峰真的会飞吗?这个问题就永恒萦绕在将《登飞来峰》背的滚瓜烂熟的祖国的花朵们心头。小编作为学了地质的一朵,经年之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找到了答案。那就是,Of course,山峰真的会“飞”!

飞来峰(klippe)是一种逆冲断层地形。逆冲断层(thrust)是逆断层(reverse fault)的一种,断层的上盘向上运动所形成。逆冲断层的断层面的角度通常较小(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15度),且推覆体(nappe)的位移通常较大(在千米范围内)。

中国祁连山逆冲断层,古老的基底(左)逆冲到

年轻的第四纪砾岩(右)之上

英国萨默塞特郡利斯托克湾(Lilstock Bay)悬崖上的小逆冲断层

当推覆体周边都遭受到剥蚀作用,残余的部分被切断了和主体推覆体的连接时,所形成的岛屿状的残余物便是飞来峰。这一过程导致外来地层的离群,往往是水平地覆盖在原地地层之上。飞来峰通常表现为周围被断层线圈闭的较老岩块上叠在下盘较年轻的岩块之上。漫长地迁移之后,孤独而坚强地存在于异族之中,“飞来峰”一名,既是赞誉和勋章,又是高岭之花般的孤寂自赏。但从构造地质学的角度来讲,飞来峰从不寂寞,因为他有一个好基友叫做“构造窗(tectonic window)” 。当推覆体内部被剥蚀去除了部分,形成了类似于窗口的构造出露原地地层,成为构造窗。

逆冲体系图解(Nappe为推覆体,Klippe为飞来峰,Window为构造窗)

飞来峰在逆冲推覆发育的地区是十分常见的,部分亦能形成壮美的地质景观。例如有名的酋长山、约翰·劳瑞山和直布罗陀岩。

酋长山

酋长山(Chief Mountain,2769m)位于美国蒙大拿州东部边境。这座山是落基山脉前缘最突出的山峰之一,落基山脉前缘是一条320公里长的逆掩断层,被称为刘易斯逆掩断层(Lewis Overthrust),它从蒙大拿州中部延伸到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南部。

飞来峰之酋长山(Chief Mountain)

约翰·劳瑞山

约翰·劳瑞山(Mount John Laurie)是加拿大落基山脉中的一座山,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1961年正式命名为约翰·劳瑞山以纪念促进原住民事业的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劳瑞。此山也被称为亚姆努斯卡山(Mount Yamnuska)。Yamnuska是“石墙”的意思,词源的本意是描述陡峭的悬崖或“面无表情的山”。

约翰·劳瑞山(Mount John Laurie)

直布罗陀岩

直布罗陀岩(Rock of Gibraltar),位于英国海外领土直布罗陀,靠近欧洲的西南角的伊比利亚半岛,是单独的整体石灰岩隆起。它的高度是426m。希腊人和腓尼基人创造的神话中,直布罗陀岩和海峡非洲一侧的蒙斯·阿比拉是两根赫拉克勒斯之柱,在古代,它们标志着已知世界的界限。

直布罗陀岩(Rock of Gibraltar)

直布罗陀巨岩顶部的大部分属于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现存的250只直布罗陀猕猴的栖息地。直布罗陀猕猴是被当地人称为“apes”的唯一的野生猴子种群,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龙门山飞来峰群

在我国,比较著名的是龙门山飞来峰群。龙门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北方向,是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的天然界线。龙门山构造带由一系列逆冲断层及其间所夹的巨大岩片组成,自北西向南东推覆,主要断裂是汶川-茂县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彭灌断裂。龙门山构造带地域较广,北东端至广元,南西达泸定,全长约500公里,宽 30-70公里。

龙门山飞来峰群

龙门山构造带引人注目的特征就是三条主断裂为骨架的逆冲推覆构造以及纵贯整个龙门山北段-中段-南段的飞来峰群。其中单个飞来峰的面积可达数百平方千米,单个飞来峰呈长条形,长轴呈北东定向。这些数量大,规模多的飞来峰构成了蔚为壮观的巨型飞来峰体系,是龙门山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龙门山飞来峰群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每一座飞来峰的形成都离不开长途的跋涉,山峰的飞翔,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完成。时间和距离带来的是飞来峰令人惊艳的美。看完了今天的推送,留言给小编,你是否也见过哪一座飞来的山峰呢?

参考文献:

韩建辉. 2006. 论龙门山飞来峰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6(1): 55-59

吴山. 2008. 龙门山巨型滑覆型飞来峰体系与龙门山构造活动性.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4): 377-382

美编:高欣欣

校对:李玉钤

「学讲话·品典故」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6月10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总书记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为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我们必须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

古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孔子登上东山后,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后,便觉得天下都变小了。

中国人自古崇拜泰山,将其尊为“五岳之首”,将德高望重的长者尊称为“泰山北斗”。不过,这里所说的泰山,不仅仅是一处自然的风景,更具有文化的隐喻——孟子想要表达的,当然不是泰山在地理高度上带给人的视角之高、方位之高,而是泰山在文化高度上教给人的眼界之高、心境之高。所谓“站得高,看得远”,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孟子的话,体现了一种广阔的视野、一种大气的格局、一种高远的境界。这种登高望远的眼界、海阔天空的心志,是泰山以它恢弘的气势给予人们的启示,也是中国文化一直引导人们去养成的人生的恒常姿态。因此,古往今来,与孔子有着同样体会的人不在少数: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无论怎样踮起脚向远处望,却总是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王勃也在登泰山时有感而发:“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登上泰山之高去博览群山,就能将山脉起伏尽皆了然,唯有伫立在这样的高峰上,才能纵览山川走向,看到全局,看到长远;

杜甫则在《望岳》诗中吟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步足于泰山之顶、凌驾于群峰之巅时,这种高远的境界让他不禁顿生“荡胸生曾云”的壮志和“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此外,还有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孟郊“试登山岳高,方见草木微”,王溥“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等,这些生活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际遇的文人志士们,用不同的表达,阐述了同样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要望见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只有身处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种登高望远的智慧与境界,不仅文人志士有,普通老百姓也有,从古时重阳节登高的民俗中便可看出。自西汉起,每当秋季尤其是重阳佳节来临,老百姓们会倾室出游、登高踏秋,在秋水长天的景象中领略山远云淡的气象,蓄养天高地阔的胸怀志向。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一民俗:在一年行至秋暮的阶段,登上高处,回望来时的路,远眺未来的路,沉淀行路所得、判断所处局势、树立前景所愿,继续攀登进阶、继续登高向前。古时的老百姓们把这一最朴素的生活智慧变成了一种习俗而流传至今,告诉我们应时不时让自己在垂首赶路的惶急中抬起头,登一登高、望一望远,找一找方向、想一想计划;让自己在日常匆忙的琐碎中停下来,开开眼界、养养心志,从而能够更自信、更坚定、更有力地向前走。

从古时到今朝,从看山望远到做事做人,道理是相通的:要观大势,谋大局,既看局部,更看全局;既看当前,更看长远;既看前路,也看来路。今天我们谋划发展,同样需要这样的大眼界、大胸襟、大气魄、大追求——着眼全局和长远,才能看到何为时代潮流、何为人心所向、何为大势所趋、何为共同愿望,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担负起时代使命。

在这久沐齐鲁之风的黄海之滨,感受着中国传统文明的“和合”底蕴,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登高望远对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保护主义思潮迭起,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安全威胁依然严峻,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上合组织肩负着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重任。当此之时,尤其需要我们登高望远,高举“上海精神”旗帜,加强团结协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峰会提出的五项建议,同舟共济、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我们才能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多学一点】

以下是上文中提到的诗词古语,收藏起来吧!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原典: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原典:

劝学(节选) 先秦·荀子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 原典:

八卦大演论(节选) 唐·王勃

然天下之理,不可穷也;天下之性,不可尽也。有穷尽之地者,其唯圣心乎?有穷尽之路者,其唯圣言乎?故据沧海而观众水,则江河之会归可见也;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原典: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原典: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试登山岳高,方见草木微

原典:

上河阳李大夫

唐·孟郊

上将秉神略,至兵无猛威。

三军当严冬,一抚胜重衣。

霜剑夺众景,夜星失长辉。

苍鹰独立时,恶鸟不敢飞。

武牢锁天关,河桥纽地机。

大将奚以安,守此称者稀。

贫士少颜色,贵门多轻肥。

试登山岳高,方见草木微。

山岳恩既广,草木心皆归。

7.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原典:

谢进士张翼投诗两轴

宋·王溥

清河诗客本贤良,惠我新吟六十章。

格调宛同罗给事,功夫深似贾司仓。

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好去蟾宫是归路,明年应折桂枝香。